CCS:P39
T/YCST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团体标准
T/YCST 005-2024
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w energy consumption integrated
insulation prefabricated multi-storey house
2024-07-26 发布2024-08-26 实施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发布
1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团体标准
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w energy consumption integrated
insulation prefabricated multi-storey house
T/YCST 005-2024
主编单位:中海筑工(河南)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
实施日期:2024 年8 月26 日
2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文件
豫建科协〔2024〕30 号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
关于发布团体标准《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的
公告
现批准由中海筑工(河南)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郑州大学综
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
程》为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团体标准,在国家标准化信息平台予以
公开,标准编号为:T/YCST005-2024,自2024 年8 月26 日起在我
省施行。
现予公告。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
2024 年7 月26 日
3
前言
根据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关于决定下达2022 年第一批团体标
准制定计划的通知》(豫建科协〔2022〕5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
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11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
材料、节能设计、模块化设计、结构设计、外围护设计、内装修设
计、设备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
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
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管理,由中海筑工(河南)建筑
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和建议,请反馈给中海筑工(河南)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都路与十里铺街建业五栋大楼D 座508 室,电话:
15237191660,邮编:450000)。
主编单位:中海筑工(河南)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北京睿利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耐睿特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讯隆实业有限公司
睿利特(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睿利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睿利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明慧张功利潘玉勤刘剑飞张俊伟
李付锴强中张亚飞许鹏王克文
李宁高鹏董佩李宜璇林明理
4
余平伟张强功王逸飞兰敬赵强
刘坦王建国张漫漫林静张迪
张雨杜娟张婧雯李志柔杨怡晨
张壮壮原瑞增李方张文东
主要审查人:栾景阳张利萍唐丽娄玉宝雷霆
5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材料.......................................................................................... 4
5 节能设计...................................................................................... 6
6 模块化设计.............................................................................. 10
6. 1 一般规定...................................................................... 10
6. 2 模数协调...................................................................... 10
6. 3 模块组合...................................................................... 11
7 结构设计.................................................................................. 13
7. 1 一般规定...................................................................... 13
7. 2 模块设计...................................................................... 14
7. 3 模块连接...................................................................... 14
8 外围护设计.............................................................................. 17
8.1 一般规定....................................................................... 17
8. 2 外墙.............................................................................. 18
8. 3 外门窗.......................................................................... 21
8. 4 屋面.............................................................................. 22
8. 5 外部附属构件.............................................................. 22
9 内装修设计.............................................................................. 23
9. 1 一般规定........................................................................ 23
9. 2 隔墙、吊顶和楼地面.................................................. 23
9. 3 楼梯.............................................................................. 24
10 设备工程设计........................................................................ 25
10. 1 一般规定.................................................................... 25
10. 2 给水排水.................................................................... 25
10. 3 暖通空调.................................................................... 26
6
10. 4 建筑电气.................................................................... 27
11 施工与验收............................................................................ 29
11. 1 一般规定.................................................................... 29
11. 2 施工准备.................................................................... 29
11. 3 预制模块安装与连接................................................ 31
11. 4 部品安装.................................................................... 32
11. 5 设备与管线安装........................................................ 32
11. 6 工程验收.................................................................... 33
用词说明........................................................................................ 35
引用标准名录................................................................................ 36
附:条文说明................................................................................ 38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3
4 Materials...................................................................................... 4
5 Energy saving design...................................................................6
6 Modular design......................................................................... 10
6. 1 General provisions.................................................................. 10
6. 2 Modular coordination.............................................................. 10
6. 3 Module combination................................................................11
7 Structural design....................................................................... 13
7. 1 General provisions.................................................................. 13
7. 2 Module design........................................................................14
7. 3 Module connection..................................................................14
8 Outer enclosure design..............................................................17
8. 1 General provisions.................................................................. 17
8. 2 Exterior wall.......................................................................... 18
8. 3 External doors, windows and sunshade system............................ 21
8. 4 Roofing................................................................................. 22
8. 5 External accessories................................................................ 22
9 Interior decoration design......................................................... 23
9. 1 General provisions.................................................................. 23
9. 2 Partition wall, ceiling and floor................................................. 23
9. 3 Stairs.....................................................................................24
10 Equipment engineering design................................................25
10. 1 General provisions...............................................................25
10. 2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25
8
10. 3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26
10. 4 Architecture electric.............................................................27
11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29
11. 1 General provisions................................................................ 29
11. 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29
11. 3 Installation and connection of prefabricated modules..................31
11. 4 Component installation.......................................................... 32
11. 5 Equipment and pipeline installation......................................... 32
11. 6 Acceptance of work...............................................................33
Explanation of wording...................................................................35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6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8
1
1 总则
1. 0. 1 为规范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应用,提高工业化设
计与建造技术水平,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环境,制定本规程。
1. 0. 2 本规程适用于河南省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 度的地区,建筑
高度不超过24m 的新建、扩建的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
1. 0. 3 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设计应符合建筑全寿命期可持
续发展原则,满足集成化、模块化、标准化及通用化等全产业链工
业化生产方式要求。
1. 0. 4 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我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 0. 1 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low energy cinsumption
integrated insulation prefabricated multi-storey house
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指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在工厂同时浇
筑形成模块,并在现场将模块组装,然后运用集成化方法进行室内
装修和设备管线安装的多层建筑。
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
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
动式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
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
简称低能耗集成房屋。
2. 0. 2 模块module
在工厂将外围护墙体、保温、楼板同时浇筑完成,集结构受力、
外墙围护、楼板于一体的模块,且在建筑中相对独立,有一定通用
性,可组合和变换的单元构件。
2. 0. 3 防护层protective layer
模块外墙中处于保温层两侧,起保温层防护作用的钢筋混凝土
层,靠室外一侧为外叶板,靠室内一侧为内叶板。
2. 0. 4 限位连接件connector
点连式混凝土模块外墙中,穿过保温层,两端分别与结构层或
防护层可靠连接的构件。
2. 0. 5 组合套筒灌浆连接composite rebars splicing by grout-filled
coupling sleev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组合套筒中插入多根钢筋并灌
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多根钢筋连接方式。
3
3 基本规定
3. 0. 1 低能耗集成房屋宜用于以模块为主要功能空间的多层建筑,
建筑设计应采用建筑通用体系,符合模块集成性、组合多样性和功
能实用性原则。
3. 0. 2 低能耗集成房屋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 的有关规定。
3. 0. 3 低能耗集成房屋使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形式应结合模块尺寸进行布局;
2 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保温、隔热、防水和卫生
等功能要求;
3 应满足防火、疏散、防护等使用安全要求;
4 应满足节能与环保的要求。
3. 0. 4 低能耗集成房屋建筑设计应与结构设计相协调,墙板开孔或
外悬臂布置应符合安全性要求。
4
4 材料
4. 0. 1 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节点及接缝处后浇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
4. 0. 2 钢筋与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环宜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 钢筋或Q235B 圆钢制作。
2 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可采用HRB400 或HPB300 钢筋,不应
采用冷加工钢筋。
4. 0. 3 组合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灌浆料、受力预埋件的
锚板及锚筋等连接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
术规范》GB/T 50448 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有关
规定。
4. 0. 4 模块间接缝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
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
2 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
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
T 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 483 的有关规定。
3 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达到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中A 级的要求。
4. 0. 5 钢丝焊接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接网可选用直径3mm、4mm 的CDW550 级冷拔低碳钢丝,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 的有
关规定;
2 钢丝焊接网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表4. 0. 5 的规定,钢丝焊接网
交叉点开焊数量不应超过整张网片交叉点总数的1%,且任一根钢丝
上开焊点数不得超过该根钢丝上交叉点总数的50%,最外边钢丝上
的交叉点不得开焊。
表4. 0. 5 钢丝焊接网规格及质量
钢丝直径(mm) 3 4
5
钢丝间距(mm) 75 100
间距允许偏差(mm) ±10
焊点抗剪力值(N) 750
4. 0. 6 模块中的限位连接件钢筋性能应符合表4. 0. 6 的规定,限位
连接件的钢筋两端应用螺栓锚固,并在材料之间衬塑料垫片支撑,
且塑料垫片尺寸不应影响混凝土骨料密实。
表4. 0. 6 限位连接件钢筋性能
项目性能或要求
材质镀锌HPB300 级钢筋
直径(mm) 8±0.3
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270
限位连接件数量(个/ m2) 5
距板边间距(mm) ≤100
端部连接螺栓组合垫片连接
镀锌层平均质量(g/ m2 ) >90
4. 0. 7 模块中的保温材料可选用模塑聚苯板、石墨模塑聚苯板、挤
塑聚苯板、石墨挤塑聚苯板、聚氨酯保温板,保温板性能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及保温板产品标准
的有关规定。
6
5 节能设计
5. 0. 1 低能耗集成房屋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节能与
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 的有关规定,围护结构热工性
能指标及设计能耗水平指标宜在该规范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
上降低30%。
5. 0. 2 居住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表
5.0.2-1~5.0.2-5 的规定。
表5.0.2-1 寒冷A 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3 层>3 层
屋面≤0.175 ≤0.175
外墙≤0.245 ≤0.315
架空或外挑楼板≤0.245 ≤0.315
阳台门下部芯板≤1.19 ≤1.19
非供暖地下室顶板(上部为供暖房间时) ≤0.35 ≤0.35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墙、楼板≤1.05 ≤1.05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1.40 ≤1.40
分隔供暖设计温度差大于5K 的隔墙、楼板≤1.05 ≤1.05
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 [(m2•K)/W]
周边地面≥1.12 ≥1.12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26 ≥1.26
表5.0.2-2 寒冷B 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3 层>3 层
屋面≤0.21 ≤0.21
外墙≤0.245 ≤0.315
架空或外挑楼板≤0.245 ≤0.315
7
阳台门下部芯板≤1.19 ≤1.19
非供暖地下室顶板(上部为供暖房间时) ≤0.35 ≤0.35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墙、楼板≤1.05 ≤1.05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1.40 ≤1.40
分隔供暖设计温度差大于5K 的隔墙、楼板≤1.05 ≤1.05
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 [(m2•K)/W]
周边地面≥1.05 ≥1.05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12 ≥1.12
表5.0.2-3 夏热冬冷A 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热惰性指标D≤2.5 热惰性指标D>2.5
屋面≤0.28 ≤0.28
外墙≤0.42 ≤0.70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70
分户墙、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1.05
楼板≤1.26
户门≤1.40
表5.0.2-4 夏热冬冷B 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热惰性指标D≤2.5 热惰性指标D>2.5
屋面≤0.28 ≤0.28
外墙≤0.56 ≤0.84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84
分户墙、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1.05
楼板≤1.26
户门≤1.40
5. 0. 3 公共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表
5.0.3-1~5.0.3-3 的规定。
8
表5.0.3-1 寒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体形系数≤0.30 0.30<体形系数≤0.50
传热系数K
[W/(m2•K)]
太阳得热系数
SHGC(东、南、
西向/北向)
传热系数K
[W/(m2•K)]
太阳得热系数
SHGC(东、南、
西向/北向)
屋面≤0.28 - ≤0.245 —
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 ≤0.35 - ≤0.315 —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
空或外挑楼板≤0.35 - ≤0.315 —
地下车库与供暖房间之
间的楼板≤0.70 - ≤0.70 —
非供暖楼梯间与供暖房
间之间的隔墙≤0.84 - ≤0.84 —
表5.0.3-2 夏热冬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太阳得热系数SHGC
(东、南、西向/北向)
屋面≤0.28 —
外墙(包括非透
光幕墙)
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 ≤0.42 —
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 ≤0.56 —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49 —
表5.0.3-3 乙类公共建筑屋面、外墙、楼板热工性能限值
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
屋面≤0.385 ≤0.42
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 ≤0.42 ≤0.70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42 ≤0.70
地下车库和供暖房间之间的楼板≤0.70 —
5. 0. 6 低能耗集成房屋应设置可再生能源系统,对于可再生能源的
利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5 的有关规定。
9
6 模块化设计
6. 1 一般规定
6. 1. 1 低能耗集成房屋模式应为模块组合,模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低能耗集成房屋主要功能应使用模块组合;
2 同一使用功能的模块宜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3 模块化组合宜体现建筑构成多样性和丰富性;
4 模块与其他构件组合后,应形成完整房屋体系。
6. 1. 2 模块在工厂预制完成的内部装修和设备配置应采用标准化
设计。
6. 1. 3 模块以外的构件应设计为标准化或模块化的组件,与模块配
套使用。
6. 2 模数协调
6. 2. 1 建筑柱网、开间、进深、层高、门窗洞口等主要定位线尺寸
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柱网、开间、进深、门窗洞口宽度等平面主要定位尺寸,
宜采用水平扩大模数数列2nM、3nM;
2 层高和门窗洞口高度等竖向主要标注尺寸,宜采用竖向扩大
模数数列nM。
6. 2. 2 模块尺寸应在结构计算数据内,以nM 为模数,短边极限偏
差不应大于5mm,长边极限偏差不应大于8mm。
10
6. 3 模块组合
6. 3. 1 低能耗集成房屋应在模块尺寸内,按使用功能要求对空间进
行设计;如功能要求需超出单一模块尺寸,则应进行模块组合化设
计。
6. 3. 2 低能耗集成房屋模块组合可采用下列典型布置方式:
1 单个模块或单层模块组合可用于单层房屋(图6.3.2-1)。
(a)单个模块(b)单层模块组合
图6. 3. 2-1 单个模块或单层模块组合
2 走道式模块组合可用于宿舍、旅馆、住宅、办公等多层建筑
(图6.3.2-2)。
(a)外走道式组合
11
(b)内走道式组合
图6. 3. 2-2 廊式组合模块
3 当局部需要较大空间组合时,可取消隔墙或楼板(图6.3.2-3)。
图6. 3. 2-3 大空间组合模块
12
7 结构设计
7. 1 一般规定
7. 1. 1 低能耗集成房屋宜采用模块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可按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低能耗集成房屋安全
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
一标准》GB 50068 的有关规定。模块的安全等级宜与结构整体安
全等级相同。
7. 1. 2 抗震等级、平面及竖向规则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 500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
有关规定。
7. 1. 3 结构构件及节点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 的有关规定。
7. 1. 4 结构分析及模块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 1 的有关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
7. 1. 5 低能耗集成房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
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
限值宜按1/550 确定。
7. 1. 6 预制构件抗震调整系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有关规定。
7. 1. 7 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采用封闭
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
7. 1. 8 设备管线穿越预制结构部件时应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孔洞
或套管选型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定位准确。设备管线安装时,不
13
得在安装完成后的预制结构构件上采用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等方式。
穿越楼板给水排水管道集中的区域可采用局部现浇楼板。
7. 2 模块设计
7. 2. 1 模块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 50011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
规定确定。
7. 2. 2 模块在脱模、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
施工验算,应将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
值。模块动力系数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JGJ 1 的有关规定。
7. 2. 3 模块接缝位置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部位。
7. 2. 4 模块设计应分析生产、运输、施工环节受力状态,并应按起
吊、运输及安装时的荷载值,对承载力、变形进行验算。
7. 2. 5 模块设计时,对建筑门窗开洞及设备管线吊挂位置应考虑荷
载影响,必要时采取加强措施。
7. 2. 6 模块设计时应配合设备专业设置预埋套管及预留洞。
7. 3 模块连接
7. 3. 1 模块连接应包括模块上下层间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以及水
平模块间楼层梁箍筋和框架柱箍筋连接。
7. 3. 2 模块连接处应进行接缝正截面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设计,接
缝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接缝受剪承载力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有关规定。
7. 3. 3 模块上下层间框架柱的连接应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
求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或组合套筒灌浆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
1 当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套筒灌浆连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规程》JGJ 107 中I 级接头的性能要求;
2) 上下层模块间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设计、构造等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中预
制柱连接的有关规定;
3) 上下层模块间框架柱水平接缝处,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时,不宜出现拉应力。
2 当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采用组合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组合套筒灌浆连接应满足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
的要求;
2) 预制柱内预埋连接件与柱内纵筋的连接应采用等强搭接;
3) 组合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
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中Ⅰ级接头的性能要求;
4) 预制柱内组合套筒连接件混凝土保护层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
5) 组合套筒连接件应设置粗糙面;
6) 上下层模块间框架柱水平接缝处,当采用组合套筒灌浆
连接时,不应出现拉应力。
7. 3. 4 模块间的水平连接包括楼层梁箍筋和框架柱箍筋连接,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水平箍筋外围箍筋应采用封闭箍筋,箍筋连接应按等强原则
连接。连接应采用箍筋单面等强搭接焊接,焊缝长度不应小于10d;
模块间存在安装误差时,可采用箍筋和等代扁钢等强搭接焊接,焊
缝长度不应小于10d。
2 结合面应设为粗糙面,粗糙面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
15
3 模块间拼缝灌浆料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提高一级,并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 的有关
规定。
16
8 外围护设计
8.1 一般规定
8. 1. 1 建筑防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 的有关规定。
8. 1. 2 外围护系统低能耗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5 章及下列规定:
1 外墙、屋面平均传热系数及地面热阻应根据能耗指标要求,
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不同气候区外墙、
屋面和地面平均传热系数应符合当地现行节能标准的规定。
2 外门窗应根据气候区特点及设计要求,采用性能化方法优化
设计确定。
8. 1. 3 模块的预制与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护构造不得妨碍模块运输、吊装与安装,并应符合运输、
堆放和吊装对变形、防水、防损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2 围护单元接缝构造应使围护功能具有连续性;
3 对因拼装需要,在预制时已外装连接构件、水电管线和接口
器件的模块,应有保护措施;
4 模块预留孔洞在运输阶段应保留。
8. 1. 4 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建筑遮阳等设施应与建筑主体
结构同步设计、施工,并预留检修条件。
8. 1. 5 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护结构保温层应连续,热桥部位应进行二次保温处理,保
温层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0mm(图8. 1. 5);
2 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方式;
3 围护结构有金属件连通或外伸金属构件时,应在外墙上预埋
断热桥锚固件,并宜采取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
属材料等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
17
4 穿墙或屋面管预留孔洞直径宜大于管径100mm 以上,伸出屋
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保护,墙体结构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保
温材料。
(a)平窗口(b)带窗套窗口
1—二次处理保温层;2—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翻包;3—窗户
图8. 1. 5 墙体端部处理
8. 2 外墙
8. 2. 1 外墙围护系统尺寸应根据功能及模块组合方案确定,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
8. 2. 2 外露金属支撑件及外墙模块之间的间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
级为A 级的材料封堵,封堵构造耐火极限不得低于墙体耐火极限,
封堵材料在耐火极限内不得开裂、脱落。
8. 2. 3 低能耗集成房屋模块外墙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保证主体结构整体受力前提下,连接节点应牢固可靠、受
力明确、传力简捷、构造合理。
2 接缝处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用构造节点,并应符合节能、
防水、防火等设计要求。
3 接缝宽度及接缝材料应根据外墙材料、立面分格、结构层间
位移、温度变形等因素确定,接缝材料及构造应符合防水、防渗、
抗裂、耐久等要求。
4 接缝处应设置防止形成热桥的构造措施。
18
8. 2. 4 保温层和防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层厚度应根据设计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50mm;
2 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宜为50mm~60mm 。
3 防护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15mm。
8. 2. 5 低能耗集成房屋墙体在剪力墙、柱、梁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处
应设置限位连接件(图8. 2. 5a);非承重墙应采用两侧防护层内置
保温板形式,并用垂直限位连接件连接(图8. 2. 5b)。
(a)承重墙处限位连接件(b)非承重墙处限位连接件
1—限位连接件;2—钢丝焊接网; 3—镀锌钢筋;4—保温层;5—承重墙;
6—保护层外叶板;7—保护层内叶板
图8.2.5 墙体限位连接件
8. 2. 6 低能耗集成房屋墙体钢筋水平向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护层钢丝焊接网墙身水平向连接应搭接同规格的钢丝焊
接网。钢丝焊接网的搭接采用扣搭方式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00mm;采用钢筋加固连接,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直径不应
小于6mm(图8. 2. 6-1)。
19
(a)墙中部位(b)墙角部位
1—结构墙体;2—钢丝焊接网; 3—附加钢丝焊接网或附加钢筋
图8. 2. 6-1 防护层焊接钢筋网墙身水平搭接
2 在墙体端部及洞口周边应采用同规格U 型、L 型钢丝焊接网,
或采用钢筋加固连接,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直径不应小于
6mm(图8. 2. 6-2)。
(a)承重墙端部(b)非承重墙端部
1— 附加L 型钢丝焊接网或附加钢筋;2—门窗框;3—附加U 型钢丝焊接网或附加钢筋
图8.2.6-2 防护层钢丝焊接网端部搭接
8. 2. 7 低能耗集成房屋墙体防护层防裂引导缝宜设在主体墙与填
充墙的交接部位,且不得影响建筑外观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平面内防裂引导缝水平方向间距不宜大于12m;防裂引
导缝宽度不宜大于10mm,深度不宜大于20mm。
2 可通过切割混凝土形成防裂引导缝,并应采用密封胶或弹性
填缝材料填实(图8.2.7)。
20
1—主体结构;2—保护层;3—引导缝
图8. 2. 7 防护层防裂引导缝
8. 2. 8 穿墙洞口应预埋套管,且由内向外坡度不小于5%(图8.2.8)。
1—预埋套管;2—套管法兰
b—防护层厚度;c—保温层厚度;d—结构墙体厚度
图8. 2. 8 外墙预埋洞
8. 3 外门窗
8. 3. 1 外门窗部品选择和外门窗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
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 T 398 的有关规定。
8. 3. 2 外门窗安装应符合保证门窗周边缝隙的防水性与密封性。
8. 3. 3 外窗应设置带滴水线的室外成品窗台板,且与窗框之间应设
有结构性连接,并采用密封材料密封。
21
8. 4 屋面
8. 4. 1 低能耗集成房屋屋面应能作为承重屋面使用,屋面应铺防水
保温系统,屋面系统应具有25 年以上使用寿命,且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 及《屋面工程技术
规范》GB 50345 的有关规定。
8. 4. 2 低能耗集成房屋屋面应进行抗风揭设计,各构造层均应采取
相应的固定措施。
8. 4. 3 低能耗集成房屋屋面应按一级防水要求设防,材料选择应符
合相容性要求。
8. 4. 4 屋面保温材料宜选择抗压强度高、尺寸变形小、吸水率小的
材料。保温层厚度应根据热工及建筑能耗指标计算确定。
8. 4. 5 屋面为坡屋面时宜采用整体浇筑的保温结构一体瓦。
8. 5 外部附属构件
8. 5. 1 阳台、空调板、外走廊、遮阳、室外钢楼梯和设备支架等外
部附属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8. 5. 2 外部附属构件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阻断热桥的处
理措施。
22
9 内装修设计
9. 1 一般规定
9. 1. 1 低能耗集成房屋内装系统设计、部品与材料选型应符合抗震、
防火、防水、防潮与隔声等规定,并应满足生产、运输和安装等要
求。
9. 1. 2 内装系统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并应与结构、外围护
系统、设备系统等进行集成设计。
9. 1. 3 内装系统设计应满足内装部品的连接、检修更换和管线使用
年限的要求。
9. 1. 4 装配式内装设计宜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模块化的内装
部品。
9. 1. 5 内装系统设计应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室内空气污染物
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
制标准》GB 50325 的有关规定。
9. 1. 6 内装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 5501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建筑内部装修
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 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程》JGJ 367 的有关规定。
9. 2 隔墙、吊顶和楼地面
9. 2. 1 低能耗集成房屋隔墙应采用轻质内隔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隔墙空腔内可敷设管线;
2 隔墙上固定或吊挂物件的部位应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3 隔墙施工应符合干式工法施工和装配化安装的要求。
9. 2. 2 装配式吊顶内宜设置可敷设管线的空间,吊顶内管线接口、
设备管线集中的部位应设置检修口。
23
9. 2. 3 楼地面宜采用干式工法施工,也可采用可敷设管线的架空地
板集成化部品。
9. 3 楼梯
9. 3. 1 楼梯可采用预制楼梯、构件组装楼梯、钢楼梯或木楼梯,楼
梯形式应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
准》GB 50352 的有关规定。
9. 3. 2 预制楼梯应确定扶手栏杆的留洞及预埋,楼梯踏面防滑构造
宜在工厂预制时一次成型,且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
24
10 设备工程设计
10. 1 一般规定
10. 1. 1 设备及管线宜选用装配化集成部品,接口应标准化,并应
符合通用性和互换性的要求。
10. 1. 2 给水排水管道,供暖、通风和空调管道,电气管线等的设
计宜采用管线分离的方式。
10. 1. 3 给水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及电气等应进行管线综合设
计,共用部位应设置集中管井。竖向管线应相对集中布置,横向管
线宜避免交叉。
10. 1. 4 集中管道井设置及检修口尺寸应符合管道检修更换空间的
要求。
10. 2 给水排水
10. 2. 1 给水排水设备及管线宜选用机械连接成套产品,连接方式
应方便现场施工和维修更换,不宜采用非标产品。
10. 2. 2 当在公共部位设置集中管井布置给水排水管道时,管井尺
寸应预留管道、阀门、仪表安装和检修更换的空间。
10. 2. 3 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低能耗集成房屋应符合建筑一体化
设计和产品通用化的要求,并应满足产品固定时预留预埋条件。
10. 2. 4 卫生间、厨房采用同层排水时,应在结构构件中明确降板
区域和降板深度。当采用整体卫生间、厨房时,给水排水管道预留
应按产品管道连接要求确定;整体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方式时,应
有可靠的管道防渗漏措施。
25
10. 2. 5 设备与管线穿越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
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10. 2. 6 卫生器具和配件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
器具的规定。
10. 2. 7 室内生活排水管道应以管线最短、转弯最少为原则,并应
按重力流排至室外检查井;当不能自流排水或发生倒灌时,应采用
提升排水方式。
10. 3 暖通空调
10. 3. 1 供暖、供冷方式应根据建筑等级、供暖期、能源消耗量和
运行费用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0. 3. 2 公共建筑供暖、供冷、通风系统管道和设备应采取隔振、
减振、降噪等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的有关规定。
10. 3. 3 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冷热源时,制冷季节能
源消耗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
规范》GB55015 的有关规定。
10. 3. 4 低能耗集成房屋套内供暖、通风和空调及新风等管道宜敷
设在吊顶等架空层内。
10. 3. 5 供暖系统共用管道与控制阀门部件应设置在共用空间内。
10. 3. 6 供暖系统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宜采用干式工法施工。
10. 3. 7 厨房、卫生间宜设置水平排气系统,室外排气口应采取避
风、防雨、防止污染墙面和减少对周围空气产生污染等措施。
10. 3. 8 通风和空调等设备应选用能效比高的节能型产品。
26
10. 3. 9 穿越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越预制墙体的管道应预
留套管,穿越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钢套管,套管内径应比管道外径
大1 号~2 号。
10. 3. 10 预留套管应按设计图纸中管道的定位、标高,结合装饰、
结构专业的要求绘制预留图;预留预埋应在预制构件生产时完成。
10. 4 建筑电气
10. 4. 1 室内照明照度值及对应照明功率密度值限值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的有关规定,且照明功率密
度值限值不应超过目标值。
10. 4. 2 低能耗集成房屋的电气管线宜敷设在垫层内、吊顶内、隔
墙空腔内等隐蔽部位,模块外墙的电气管线宜敷设在预制构件内。
不吊顶的低能耗集成房屋,沿模块顶板敷设的线路宜敷设在预制构
件内。
10. 4. 3 设置于预制构件中的电气导管、接线盒、灯头盒、过线孔
等应在构件生产时做预留预埋,接线盒和出线口应定位准确。
10. 4. 4 设置于垫层内、内隔墙中的电气导管、接线盒、开关底盒、
插座底盒等应现场布管、预埋,施工做法应和普通建筑相同。
10. 4. 5 预制构件之间的导管连接以及预制构件内导管和现场敷设
导管连接时,应在预制构件内导管连接处预留管线连接的操作空间
或条件。
10. 4. 6 电气导管可采用中型及以上阻燃塑料管、套接紧定式钢导
管、中型及以上可弯曲金属导管,导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
10. 4. 7 外墙敷设电气导管时,应敷设在保温层室内侧墙体内,不
应敷设在保温层内。
27
10. 4. 8 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与热水、燃气及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
合安全防护的要求。
10. 4. 9 配电箱、弱电箱宜设置在房间内部隔墙上。设置在外墙时
宜明装;暗装时,配电箱和保温材料之间应采用矿棉等不燃材料做
隔热保护。
10. 4. 10 楼梯间、走道、门厅、电梯厅等室内公共场所的照明,应
采用LED 等高效光源,并宜采取自动开关灯或调光控制。
28
11 施工与验收
11. 1 一般规定
11. 1. 1 低能耗集成房屋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设计、生产、装配一
体化原则整体策划,协同建筑、结构、设备、装饰装修等专业要求
编制。
11. 1. 2 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
交底。
11. 1. 3 施工工艺宜工具化、标准化。
11. 1. 4 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模块进行预安装,并应根据试
安装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完善施工方案。
11. 1. 5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建筑附件、预埋件等损伤或污染
的保护措施。
11. 1. 6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重点对吊装作业和高处
作业等进行安全监控。
11. 1. 7 原材料及模块应执行进场验收制度,应核对材料牌号、规
格、批号、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和检验报告,并检查表面
质量、包装等;对涉及安全与承载功能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应按国
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复验。应对成品模块的外观质量和几何
尺寸进行检查验收。
11. 2 施工准备
11. 2. 1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
方案宜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场地布置、
预制模块运输与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方案、
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29
11. 2. 2 预制模块、安装材料及配件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
规定,并应进行进场验收。
11. 2. 3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平面规划设置运输通道和存放场地,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运输道路和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应有排水措施;
2 施工现场内道路转弯半径及道路坡度应按运输车辆要求确
定;
3 预制模块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
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应设置在吊装设备有效起重
范围内,且应在堆垛之间设置通道;
4 预制模块存放架应具有足够的抗倾覆性能;
5 预制模块运输和存放对已完成结构、基坑有影响时,应经计
算复核。
11. 2. 4 施工前,应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模块安装定位标识,测量
放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的有关规定。
11. 2. 5 施工前,应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基础外观质量和尺寸偏
差,确认混凝土强度和预留预埋构件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核对预制
模块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型号、规格、数量等符合设计要
求。
11. 2. 6 施工前,应复核吊装设备吊装能力。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 的有关规定,检查复核吊装设备
及吊具是否处于安全操作状态,并核实现场环境、天气、道路状况
等是否符合吊装要求。吊装作业应采取施工防护措施,并应按施工
方案搭设和验收,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具式外防护架应试组装并检查,附着在模块上的防护系统
应复核与吊装系统的协调;
2 防护架布置方案应经计算确定;
3 高处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宜采用工具式操作
30
架作业。
11. 3 预制模块安装与连接
11. 3. 1 吊具和起重设备应根据预制模块基本形状、尺寸、重量和
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及其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 的有关规定。
吊装大型、形状复杂的模块时,应使用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类吊具,
并应采取避免模块变形和损伤的临时加固措施。
11. 3. 2 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钢
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的有关规定。采用自密实混
凝土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 的有关规定。
11. 3. 3 焊接或螺栓连接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焊接规
范》GB 5066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钢筋焊接及
验收规程》JGJ 18 的有关规定。
11. 3. 4 后浇混凝土模板与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模块宜采用工具式支架和定型模板;
2 模板应保证后浇混凝土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
3 模板与预制模块接缝处应采取防止漏浆的措施,可粘贴密封
条。
11.3. 5 模块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及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方可拆除临时支撑系统。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规定。
31
11. 4 部品安装
11. 4. 1 部品安装宜与主体结构同步,可在安装部位主体结构验收
合格后进行。
11. 4. 2 安装前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进行技术交底;
2 应对进场部品、零配件及辅助材料按设计规定的品种、规格、
尺寸和外观要求检查;
3 现场应具备安装条件,安装部位应清理干净;
4 装配安装前应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11. 4. 3 部品吊装应采用专用吊具,起吊和就位应平稳,避免磕碰。
11. 4. 4 外门窗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11. 4. 5 轻质隔墙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
量验收标准》GB50210 的有关规定。
11. 5 设备与管线安装
11. 5. 1 设备与管线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建筑给水排水
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和《智能建筑工
程施工规范》GB 50606 的有关规定。
11. 5. 2 设备与管线和结构构件连接时宜采用预留埋件连接方式。
采用其他连接方法时,不得影响混凝土构件完整性与结构安全性。
11. 5. 3 设备与管线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核对设备及管线参数,并
应对结构构件预埋套管及预留孔洞尺寸、位置复核后方可施工。
32
11. 5. 4 管线安装应牢固可靠,管线安装部位的装饰构件应采取方
便更换、维修的措施。
11. 5. 5 管线埋置在钢筋混凝土板中时,管线之间不宜交叉。
11. 5. 6 防雷引下线、防侧击雷、等电位连接施工应与混凝土模块
安装配合。利用混凝土模块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接地线时,应
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埋和跨接,并进行导通性试验。
11. 6 工程验收
11. 6. 1 低能耗集成房屋工程现场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的有关规定。
11. 6. 2 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分部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建筑电气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的有关规定。
11. 6. 3 结构工程应按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釆用现浇
混凝土结构时,其他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有关规定。
11. 6. 4 预制模块应作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工
厂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网架板、钢材、套筒等原材料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
文件,并应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应检查预制模块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应检查预制模块主要受力钢筋数量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
4 出厂的预制模块结构性能检验应按设计要求的试验参数及
检验指标确定,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模块严禁出厂。
5 出厂的预制模块结构性能检验应按设计要求的试验参数及
检验指标确定,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模块严禁出厂。混凝土模块
33
检验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的有关规定,钢构件检验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 的有关规定。
11. 6. 5 原材料、部品、构配件进场验收均应按检验批确定。
11. 6. 6 分项工程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检验批质量验收文件应齐全,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2 观感质量验收合格;
3 有关结构性能或承载功能的进场材料检验资料应齐全,并应
符合质量要求。
11. 6. 7 低能耗集成房屋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时,应提供房屋使用说
明书,说明书应包含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管理要求等。
34
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款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35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 50606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
36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
《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程》JGJ 367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 T 398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 T 482
《聚硫建筑密封胶》JC/T 483
37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团体标准
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
T/YCST005-2024
条文说明
38
制定说明
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总结
了我国工程建设在装配式及低能耗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
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组合式灌浆套筒拉拔性能检
验试验、组合灌浆套筒整体静力试验等,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本规程编制本着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下,满
足节能环保、标准化、装配化等产业链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建筑模式。
主要处理的问题有各模块之间的连接问题和内部管线的安装问题。
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有外围护结构的热桥问题。
为便于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
条款规定,《低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
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款规定的目的、依据以
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等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
准正文及附录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
定的参考。
39
目次
1 总则...........................................................................................42
2 术语...........................................................................................43
3 基本规定...................................................................................44
4 材料...........................................................................................45
5 节能设计...................................................................................47
6 模块化设计...............................................................................48
6. 1 一般规定...............................................................................48
6. 2 模数协调...............................................................................48
6. 3 模块组合...............................................................................48
7 结构设计...................................................................................51
7. 1 一般规定...............................................................................51
7. 2 模块设计...............................................................................51
7. 3 模块连接.............................................................................. 51
8 外围护设计...............................................................................54
8. 1 一般规定................................................................................ 54
8. 2 外墙......................................................................................54
8. 4 屋面......................................................................................55
8. 5 外部附属构件........................................................................55
9 内装修设计...............................................................................56
9. 1 一般规定...............................................................................56
9. 2 隔墙、吊顶和楼地面............................................................. 56
9. 3 楼梯......................................................................................56
10 设备工程设计.........................................................................57
10. 2 给水排水........................................................................... 57
10. 4 建筑电气........................................................................... 57
11 施工与验收.............................................................................59
11. 1 一般规定........................................................................... 59
11. 2 施工准备........................................................................... 60
40
11. 3 预制模块安装与连接..........................................................61
11. 5 设备与管线安装.................................................................62
41
1 总则
1. 0.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
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关于减
少碳排放方面,国家提出到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将达到25%左右。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及低能耗
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国内标准及各省市标准也相继出台,编制组在
借鉴国内外装配式及低能耗建筑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已有的工
程实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制定了《低
能耗集成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为我国装配式低能耗建筑的
建设与推广提供了技术服务。
42
2 术语
2. 0. 1 本规程所述低能耗集成房屋是将混凝土承重结构、围护结构
及保温层在工厂浇筑完成的,与普通装配式相比,该形式模块构件
较大,对运输、吊装要求较高,因此仅适用于单、多层建筑。本规
程低能耗集成房屋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下列方面:
1) 承重墙与非承重墙均在工厂浇筑完成,整体施工速度较快;
2) 保温层内置于混凝土内侧,极大提高了外墙的防火、安全、
耐久性;
3) 防护层可为自承重构件,亦可为非承重构件。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 定义,
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那么,本规程中低
能耗集成房屋室内环境参数与超低能耗建筑相同,能耗水平近于超
低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
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的有关规定降低了30%左右。
43
3 基本规定
3. 0. 1 国内外应用经验表明,经合理布置、组合,集成房屋可适用
于各类低、多层居住与公用建筑中,如低、多层住宅,公寓,经济
型酒店,办公,营地房屋等。本条提出了低能耗集成房屋设计的基
本原则,此外,在低能耗集成房屋的设计、建造与使用中,还需注
意体现下列优势:
1) 低能耗集成房屋的室内装修与设施在工厂预制安装,减少现
场劳动,提高产业化水平;
2) 利用模块化特性,使模块单元具有互换性和重组性,便于预
制、建造、搬迁和再利用。
3. 0. 2 标准化和通用化的基础是模数化,模数协调的目的之一是实
现部件部品的通用性与互换性,使规格化定型化部件部品适用于各
类建筑,满足各种要求。同时,大批量的规格化定型化部件部品生
产可保证质量,降低成本。通用化部件部品所具有的互换功能,可
促进市场的竞争和部件部品生产水平的提高。
44
4 材料
4. 0. 1、4. 0. 2 低能耗集成房屋的材料性能要求需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
的有关规定。低能耗集成房屋模块重量明显重于常规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构件,所以吊环可使用Q235B 圆钢制作,Q235B 圆钢制作的吊
环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
定。
4. 0. 3 目前,组合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普遍用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
构房屋,可以实现“装配等同现浇”的设计要求,所以低能耗集成
房屋模块上下层间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连接可采用此技术。
4. 0. 4 低能耗集成房屋模块间接缝处的密封材料除满足抗剪切和
伸缩变形能力等力学性能要求外,尚需满足防霉、防水、防火、耐
候等建筑物理性能要求。密封胶的宽度和厚度通过计算决定。
4. 0. 6 限位连接件(图1)是保证复合墙体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和地
震作用时确保安全的关键构造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腹筋屈服
强度的提高,复合墙体内钢筋骨架刚度增大,连接钢筋所起的作用
也增大;连接钢筋含量的变化对复合墙体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钢筋间距加密比直径加大引起的作用要明显一些。因此,控制连接
钢筋的直径、数量、配筋率是保证复合剪力墙结构层与防护层协同
工作的基本条件。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温层内会长期有冷凝水的存在,
穿过保温层的钢筋需进行耐久性处理。由于钢筋及拉结件镀锌层在
加工过程中会受到损伤,故在其外侧衬塑料垫片既能起到二次防腐
45
作用,且能有效阻隔热桥。
(a) 复合承重墙限位连接件(b)复合填充墙限位连接件
1-塑料帽;2-整体塑料构件;3-φ60 塑料垫片;4-限位连接杆;
d -结构墙体厚度;b1 -防护层内叶板厚度;b -防护层外叶板厚度;c -保温层厚度
图1 限位连接件
4. 0. 7 复合墙体的保温层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位移或挤压
变形,且对其憎水性、吸水率也需严格控制。模塑聚苯板、挤塑聚
苯板具有导热系数小、价格低、市场供应充足等特点,适用性较强。
保温层的厚度需满足当地节能标准中最小传热系数的要求,并
根据保温层的材质、导热系数等计算确定。本条规定的保温板最小
厚度是为了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时保温层的整体性以及在墙身中的位
置。在边缘构件处,保温板可采用挤塑聚苯板等压缩强度较高的保
温板材。
46
5 节能设计
5.0.1 考虑该技术的普适性,建筑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首先需满足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的
有关规定,在此基础上如对能效指标有更高要求时,可参考现行国
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 中超低能耗建筑的有
关规定及《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 246、
《河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 205 的有关规
定。
低能耗建筑是室内舒适度更高的建筑,因此,在供暖期,主要
房间的室内温度不低于20℃,室内相对湿度取30%;在供冷期,主
要房间的室内温度的不高于26℃,室内相对湿度取60%。
低能耗建筑具有较好的建筑气密性,并且可以利用新风热回收
系统实现全热交换,在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地区比普通建筑在保
持室内相对湿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避免冬季由于冷风渗
透造成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降低。实际调查结果表明,北方冬季
低能耗建筑的室内湿度一般都在30%以上。冬季空调集中加湿耗能
较大,因此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