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TAS 113-2024 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指南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4阅读模式

T/CCTAS 113-2024 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团 体 标 准
T/CCTAS 113―2024
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指南
Guideline for assessment of autonomous & controllable levels
of train control system equipment
2024-09-30 发布 2024-09-30 实施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的总体原则、指标体系、等级确定、评估实施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并给出了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及评估细则模板等相关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轨道交通行业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58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25069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
TB/T 3516 CTCS-2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TB/T 3581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列控系统装备 train control system equipment
轨道交通行业信号系统中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装备的简称。
3.2
自主可控 autonomous & controllable
供应商具备对其产品控制、产品可获得和产品数据支配的能力。
注: 本文件中的“产品”是指由供应商提供的列控系统装备。
3.3
产品控制能力 product controllability
供应商具备自主控制其产品及部件的能力。
3.4
产品可获得能力 product acquirability
供应商保障其产品及部件对用户稳定、可持续供应的能力。
T/CCTAS 113—2024
2
3.5
产品数据支配能力 product data dominance
供应商具备其产品数据不被非授权收集、传输、存储、处理、使用和销毁的能力。
3.6
自主可控度(ACL) autonomous & controllable levels
列控系统装备通过对产品自主可控的相关评估,达到相应自主可控程度的度量。
4 总体原则
4.1 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旨在对列控系统装备及其部件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4.2 开展自主可控度评估时,宜结合产品实际情况编制产品评估细则,评估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及评估细则模板可参照附录C。
4.3 自主可控度评估组织方宜建立相应的评估管理流程,对评估过程形成完整的评估文档,保证评估过程客观合理,评估数据真实可信,评估结果可追溯。
5 指标体系
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体系架构见图1。评估指标体系由评估指标域、评估指标类和评估指标项三部分组成,共包括5个评估指标域、18个评估指标类和31个评估指标项,评估指标项是最终可开展评估实施的评估指标。
附录A和附录B分别给出了指标体系分析形成和各评估指标的相关说明。
T/CCTAS 113—2024
3
列控系统装备
自主可控度评估
指标体系
设计开发
生产制造
交付服务
组织保障
供应管理
产品知识产权可控能力
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可控能力
元器件可控能力
基础软件可控能力
产品测试验证能力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可控能力
产品知识产权可控能力
产品测试管理规范性
基础软件可控能力
一般元器件可控能力
关键元器件可控能力
产品设计一致性
产品设计透明性
产品设计规范性
核心部件可控能力
关键技术可控能力
生产设备、材料保障能力
生产制造授权许可
生产测试管理规范性
生产过程管理规范性
组装工艺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制造工艺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可控能力
产品测试验证保障能力
认证许可能力
管理体系能力
现场技术支持能力
产品安装调试规范性
故障处理规范性
产品升级规范性
产品配置一致性
现场技术支持能力
现场处置规范性
产品配置一致性
设计规范性、透明性、一致性
生产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生产管理规范性
生产保障能力
管理资质能力
团队保障能力
创新资源保障能力
产品持续供应稳定性
供应链持续供应稳定性
团队研发能力
团队稳定性
创新平台保障能力
资金、制度保障能力
产品供货业绩及保障能力
产品零部件供应稳定性
评估指标域评估指标类评估指标项
图1 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体系架构
T/CCTAS 113—2024
4
6 等级确定
6.1 自主可控度分级
结合列控系统装备的自主化特点,将自主可控度分级为ACL0~ACL4,各分级定义和通过评估计算要求达到的评估分值(E)见表1,评估分值(E)由6.2确定。
表1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和评估值对应表
自主可控度等级(ACL)
定义
评估分值(E)
ACL4
完全自主可控
100
ACL3
高度自主可控
90≤E<100
ACL2
基本自主可控
75≤E<90
ACL1
部分自主可控
60≤E<75
ACL0
基本不可控
E<60
6.2 确定评估分值
按照产品自主可控度评估细则确定的评估指标和指标权重计算该评估项的评估分值,并将所有评估项评估分值求和得出该产品自主可控度评估分值(E): ?=Σ????=1×?? 式中:
? —— 产品自主可控度评估分值(保留到整数位);
—— 产品第 个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
—— 产品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总数;
?? —— 产品第 个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值;
?? —— 产品第 个自主可控度评估实际得分(采用百分制)。
7 评估实施
7.1 评估组织
7.1.1 组成
评估组织包括评估组织方、评估专家组和被评估方。
7.1.2 评估组织方
评估组织方是组织评估的单位或其授权的单位。根据需要,评估组织方可以是:
——被评估方或其上级主管单位;
——受被评估方委托的相关机构;
——受行业主管、用户或其他相关单位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T/CCTAS 113—2024
5
7.1.3 评估专家组
评估专家组是由评估组织方成立的,由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支撑评估活动开展的技术组织。专家组成员宜独立于被评估产品的开发团队。
7.1.4 被评估方
被评估方是需要开展自主可控度评估的单位或部门。
7.2 评估流程
7.2.1 准备
7.2.1.1 在评估准备阶段,被评估方需依据相关评估要求准备材料,形成评估材料清单提供给评估组织方,通过评估组织方审核后,由评估组织方组建评估专家组并确定评估专家组长,明确专家组的职责和任务。
7.2.1.2 评估组织方与评估专家组协商确定产品评估细则和评估实施计划。
7.2.1.3 评估组织方召开评估准备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a)明确本次评估的目的、原则、要求等,宣布评估专家组组成;
b)评估专家组和被评估方进行沟通,对评估细则和评估实施计划等达成一致意见;
c)评估专家组对被评估产品及其备查评估文件清单(参见表D.1)进行确认;
d)评估组织方宣布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安排;
e)明确评估工作中的保密要求。
7.2.1.4 被评估方按照评估准备会议的要求,准备相关评估材料,做好现场评估准备工作。
7.2.2 实施
7.2.2.1 评估专家组组长主持召开评估工作首次会议,宣布评估的要求、评估专家组成员以及评估实施计划安排,被评估方介绍被评估产品自主可控开展的相关情况。
7.2.2.2 评估专家组依据产品评估细则,结合被评估方提供的评估材料逐项查验,必要时可要求被评估方补充相关材料。
7.2.2.3 评估专家组在开展评估工作中可以综合采用访谈、核查等评估方式,以确定被评估方所提供评估材料满足评估指标要求。
—— 访谈。评估专家组通过与被评估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以帮助理解或取得证实信息,访谈的对象可以是技术团队负责人、核心技术人员,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单位、技术支持部门相关人员等;
—— 核查。评估专家组对被评估方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查验、分析以帮助理解或取得证实信息,检查的对象可以是制度、文档和记录,如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技术设计文档、关键物料供应记录、生产制造文件、工程技术管理文件等;
—— 除上述方式外,评估专家组也可采用测试验证的方法将运行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比对。
7.2.2.4 评估专家组依据现场评估情况对产品进行具体评估和评分,形成评估意见和结论(评估结论模板参见表D.2)。
7.2.2.5 评估专家填写评估专家建议表(参见表D.3)和评估专家签署表(参见表D.4)。同时,评估专家组将个别评估专家对多数评估专家的集体意见所持的保留意见详细记录并上报评估组织方。
7.2.2.6 评估专家组组长主持召开评估工作末次会议,向被评估方通告评估情况,包括评估结论、评估发现等,并提出改进提升建议。
T/CCTAS 113—2024
6
7.2.3 总结
7.2.3.1 评估专家组编制自主可控度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模板参见表D.5)并向评估组织方汇报工作情况。
7.2.3.2 被评估方对评估工作总结并落实评估意见和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自主可控度提升工作。
T/CCTAS 113—2024
7
附 录 A (资料性) (资料性)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保障目标及策略
A.1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 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
列控系统装备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包括:
—— 产品被非授权控制导致部分或全部中断运行的风险;
—— 产品或部件被中断供应或服务的风险;
—— 产品数据被非授权收集、传输、存储、处理、使用和销毁的风险。
A.2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及策略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及策略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及策略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及策略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及策略
A.2.1 保障目标 保障目标
针对存在的自主可控风险,列控系统装备自主可控保障目标如下:
—— 保障产品控制能力。主要防范产品被非授权控制导致部分或全部中断运行的风险。需要保证对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的掌控,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交付服务等环节不存在影响对产品控制的未明示的接口;
—— 保障产品可获得能力。主要防范产品或部件被中断供应或服务的风险。需要保证产品的知识产权合法拥有,产品生产和服务供应能力稳定可控,供应环节受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影响的风险可控;
—— 保障产品数据支配能力。主要防范数据被非授权收集、传输、存储、处理、使用和销毁的风险。需要保证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交付服务等环节不存在影响产品数据支配的未明示的接口。
A.2.2 保障策略 保障策略
针对自主可控目标及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分解并提出相应的保障策略,见表A.1。
表 A.1 A.1 A.1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保障目标
风险
风险分解
保障策略
保障策略属性
产品
控制能力
产品被非授权控制导致部分或全部中断运行的风险
不能掌握产品知识产权,导致应用受限或中断运行的风险
需具备产品知识产权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不能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导致应用受限或中断运行的风险
需具备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设计过程引入影响产品控制的未明示的接口的风险
需具备设计规范性、透明性、一致性
设计开发
实现过程引入影响产品控制的未明示的接口的风险
需具备元器件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需具备基础软件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需具备产品测试验证能力,保证产品实现的透明性、一致性
设计开发
T/CCTAS 113—2024
8
表 A.1 A.1 A.1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续) (续)
保障目标
风险
风险分解
保障策略
保障策略属性
产品
控制能力
产品被非授权控制导致部分或全部中断运行的风险
实现过程引入影响产品控制的未明示的接口的风险
需具备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生产过程引入影响产品控制的未明示的接口的风险
需具备生产与设计要求符合性,保证生产与设计要求的一致,不引入新的风险
生产制造
需具备生产管理规范性,保证生产过程管理有效、规范,不引入新的风险
生产制造
交付服务引入影响产品控制的未明示的接口的风险
需具备产品配置一致性,保证在安装调试中不引入新的风险
交付服务
需具备现场处置规范性,保证在产品升级、故障处理时不引入新的风险
交付服务
团队能力不足导致的应用受限或中断运行的风险
需具备团队保障能力
组织保障
自主创新资源不足导致的应用受限或中断运行的风险
需具备创新资源保障能力
组织保障
产品
可获得能力
产品或部件被中断供应或服务的风险
产品知识产权受限,影响产品供应导致产品供应和服务中断的风险
需具备产品知识产权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管理体系或产品认证资质不健全,导致产品供应和服务中断的风险
需具备管理资质能力,具备产品许可准入条件
组织保障
产品生产保障能力不足,导致产品中断供应的风险
需具备生产保障能力,保证相应的生产设施、设备、材料、人员对产品生产的保障
生产制造
产品交付服务能力不足,导致不能提供产品服务和产品持续升级的风险
需具备现场技术支持能力,保障对产品的交付服务
交付服务
团队能力不足导致的应用受限或中断运行的风险
需具备团队保障能力
组织保障
因供应商供应管理导致产品被中断供应的风险
需具备产品持续供应稳定性,降低供应风险
供应管理
因供应链导致产品或部件被中断供应的风险
需具备供应链持续供应稳定性,降低供应链风险
供应管理
T/CCTAS 113—2024
9
表 A.1 A.1 A.1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自主可控保障目标、风险和策略对应表 (续) (续)
保障目标
风险
风险分解
保障策略
保障策略属性
产品
数据支配能力
数据被非授权收集、传输、存储、处理、使用和销毁的风险
产品设计过程引入影响数据支配的未明示的接口
需具备设计规范性、透明性、一致性
设计开发
产品实现过程引入影响数据支配的未明示的接口
需具备元器件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需具备基础软件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需具备产品测试验证能力,保证产品实现的透明性、一致性
设计开发
需具备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
产品生产过程引入影响数据支配的未明示的接口
需具备生产管理规范性,保证生产过程管理有效、规范
生产制造
需具备生产与设计要求符合性,保证生产与设计要求的一致
生产制造
产品交付服务引入影响数据支配的未明示的接口
需具备产品配置一致性,保证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不引入风险
交付服务
需具备现场处置规范性,保证在产品升级、故障处理时不引入风险
交付服务
T/CCTAS 113—2024
10
附 录 B (资料性) (资料性)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说明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说明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说明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说明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说明
表B.1给出了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相关说明。
表 B.1 B.1 B.1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说明
设计开发
产品知识产权可控能力
产品知识产权可控能力
 是否具有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具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存在销售或生产等方面限制
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可控能力
关键技术可控能力
 在产品评估细则中明确产品的具体关键技术清单;
 逐项进行自主可控情况分析
核心部件可控能力
 在产品评估细则中明确产品的具体核心部件清单;
 逐项进行自主可控情况分析
设计规范性、透明性、一致性
产品设计规范性
 设计控制程序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文件和记录是否清晰、完整
产品设计透明性
 产品设计是否清晰、全面,不存在未明示的接口
产品设计一致性
 产品设计与产品需求的一致性
元器件可控能力
关键元器件可控能力
 产品关键元器件清单;
 关键元器件知识产权情况;
 关键元器件内部IP知识产权情况
一般元器件可控能力
 产品一般元器件清单;
 一般元器件的知识产权情况
基础软件可控能力a
基础软件可控能力
 基础软件的知识产权情况;
 基础软件设计透明性
产品测试验证能力
产品测试管理规范性
 测试验证控制程序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文件和记录是否清晰、完整
产品测试验证保障能力
 测试验证环境能力充分性;
 产品测试设备可控性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
可控能力
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的知识产权情况;
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的安全性、可控性
T/CCTAS 113—2024
11
表 B.1 B.1 B.1 B.1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续) (续)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说明
生产制造
生产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制造工艺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 制造工艺满足设计要求,未引入新的自主可控风险
组装工艺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 组装工艺满足设计要求,未引入新的自主可控风险
生产管理规范性
生产过程管理规范性
 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程序;
 生产过程管理执行情况
生产测试管理规范性
 生产测试控制程序;
 生产测试执行情况
生产保障能力
生产制造授权许可
 生产场所、设施、设备、材料及人员满足产品生产要求的情况;
 取得相关行业生产许可的情况
生产设备、材料保障能力
 生产(包括测试、计量)设备、材料的保障稳定性和可控能力
交付服务
产品配置一致性
产品配置一致性
 产品配置管理程序;
 产品配置执行情况
现场处置规范性
产品安装调试规范性
 产品安装调试控制程序;
 产品安装调试执行情况
故障处理规范性
 产品现场故障处理控制程序;
 现场故障处理执行情况
产品升级规范性
 产品升级服务控制程序;
 产品升级服务执行情况
现场技术支持能力
现场技术支持能力
 技术支持团队服务的专业性;
 技术支持团队服务的及时性
组织保障
管理资质能力
管理体系能力
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情况
认证许可能力
 行业准入许可情况;
 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团队保障能力
团队研发能力
 研发团队的原创能力;
 研发团队的产品开发能力;
 研发团队承担重大科技课题情况(国家级、行业级)
团队稳定性
 研发团队的稳定性;
 产品服务保障团队的稳定性
创新资源保障能力
创新平台保障能力
 创新平台的建设情况(国家级、行业级)
T/CCTAS 113—2024
12
表 B.1 B.1 B.1 B.1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表 (续) (续)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说明
组织保障
创新资源保障能力
资金、制度保障能力
 研发投入情况;
 创新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供应管理
产品持续供应稳定性
产品供货业绩及保障能力
 产品供货业绩情况;
 产品供货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供应链持续供应稳定性
产品零部件供应稳定性
 产品零部件(包括软硬件、元器件、辅助材料等)供应链的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 供应链的供应风险情况;
 供应链供应稳定性的评估
a 基础软件是指为列控系统装备提供底层服务和功能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
T/CCTAS 113—2024
13
附 录 C (资料性) (资料性)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分方法及细则模板
C.1 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 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 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 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
表C.1给出了自主可控度评估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评分分值建议。
建议对于定性类指标,分值取到十位数;对于定量类指标,分值取到个位数。
表 C.1 C.1 C.1 C.1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权重
评分方法
分值
设计开发
产品知识产权可控能力
产品知识产权可控
能力
8%
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00
产品有授权,具备修改能力,存在销售区域受限
70~90
产品有授权,具备修改能力,存在生产制造受限
40~60
产品授权限制较多或无授权
0~30
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可控能力
关键技术可控能力
8%
产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项数量(n)和评估总数量(m)比值×100
0~100
核心部件可控能力
8%
产品核心部件自主可控项数量(n)和评估总数量(m)比值×100
0~100
设计规范性、透明性、一致性
产品设计规范性
2%
产品设计控制程序完善,文件和记录完整
100
产品设计控制程序较为完善,文件和记录较为完整
80~90
产品设计控制程序基本完善,文件和记录基本完整
60~70
产品设计程序、文件和记录有较严重缺漏
0~50
产品设计透明性
2%
产品设计不存在未明示的接口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产品设计一致性
2%
系统设计实现与产品需求一致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元器件
可控能力
关键元器件可控能力
4%
产品全部采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元器件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一般元器件可控能力
2%
产品采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元器件种类(n)与全部一般元器件种类(m)比值×100
0~100
基础软件
可控能力
基础软件可控能力
6%
采用自主研发基础软件
100
采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基础软件
80~90
采用开源基础软件,无授权限制
60~70
采用非开源、成熟可信基础软件
40~50
采用的基础软件安全风险较大
0~30
T/CCTAS 113—2024
14
表 C.1C.1C.1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续) (续)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
权重
评分方法
分值
设计开发
产品测试
验证能力
产品测试管理
规范性
2%
产品测试控制程序完善,文件和测试记录完整
100
产品测试控制程序较为完善,文件和测试记录较为完整
80~90
产品测试控制程序基本完善,文件和测试记录基本完整
60~70
产品测试控制程序、文件和记录有较严重缺漏
0~50
产品测试验证保障
能力
4%
产品测试验证环境自主开发,满足测试验证需求,测试验证设备通用性、可替代性强
90~100
产品测试验证环境自主开发,满足测试验证需求,测试验证设备通用性、可替代性一般
60~80
产品测试验证环境和测试验证设备不可控风险较大
0~50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
可控能力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可控能力
4%
采用的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均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
100
采用的设计、开发、测试工具有授权,不可控风险轻微,可采用替代工具
80~90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有授权,不可控风险轻微,无替代工具
60~70
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存在较大的不可控风险
0~50
生产制造
生产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制造工艺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2%
制造工艺未引入非设计要求的功能或接口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组装工艺与设计要求符合性
2%
组装工艺未引入非设计要求的功能或接口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生产管理
规范性
生产过程管理规范性
1%
生产过程管控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记录完整
100
生产过程管控制度较为完善,执行较为到位,记录较为完整
80~90
生产过程管控制度基本完善,执行基本到位,记录基本完整
60~70
生产过程管控制度不完善,执行、记录有较多缺陷
0~50
生产测试管理规范性
1%
测试过程管控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记录完整
100
测试过程管控制度较为完善,执行较为到位,记录较为完整
80~90
测试过程管控制度基本完善,执行基本到位,记录基本完整
60~70
测试过程管控制度不完善,执行、记录有较多缺陷
0~50
T/CCTAS 113—2024
15
表 C.1C.1C.1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续) (续)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
权重
评分方法
分值
生产制造
生产保障
能力
生产制造授权许可
4%
产品具备自主生产制造能力,取得行业相关生产制造许可
100
产品委托生产,有生产制造授权,取得行业相关生产制造许可
60~9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50
生产设备、材料
保障能力
6%
产品生产设备、材料国内企业提供,供应和技术支持被中断的风险低
90~100
产品生产设备、材料存在国外企业提供,有替代设备,供应和技术支持被中断的风险较低
60~80
产品生产设备、材料存在国外企业提供,供应和技术支持被中断的风险较高
0~50
交付服务
产品配置
一致性
产品配置一致性
2%
现场产品配置(软硬件)与工程配置要求一致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现场处置
规范性
产品安装调试
规范性
1%
安装调试管控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记录完整
100
安装调试管控制度较为完善,执行较为到位,记录较为完整
80~90
安装调试管控制度基本完善,执行基本到位,记录基本完整
60~70
安装调试管控制度不完善,执行、记录有较多缺陷
0~50
故障处理规范性
1%
故障处理管控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记录完整
100
故障处理管控制度较为完善,执行较为到位,记录较为完整
80~90
故障处理管控制度基本完善,执行基本到位,记录基本完整
60~70
故障处理管控制度不完善,执行、记录有较多缺陷
0~50
产品升级规范性
1%
产品升级管控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记录完整
100
产品升级管控制度较为完善,执行较为到位,记录较为完整
80~90
产品升级管控制度基本完善,执行基本到位,记录基本完整
60~70
产品升级管控制度不完善,执行、记录有较多缺陷
0~50
现场技术
支持能力
现场技术支持
能力
1%
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和响应能力强
90~100
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和响应能力满足用户需求
60~80
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和响应能力较弱
0~50
T/CCTAS 113—2024
16
表 C.1C.1C.1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续) (续)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
权重
评分方法
分值
组织保障
管理资质
能力
管理体系能力
1%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认证许可能力
1%
企业通过准入许可、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管理体系认证等
100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0
团队保障
能力
团队研发能力
2%
团队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专利,承担行业标准编制,有主承担完成相关国家级重大项目经历
90~100
团队研发能力满足产品研发保障要求,有主承担完成相关省部级重大项目经历
60~80
团队研发能力和承担重大科技开发项目能力较弱
0~50
团队稳定性
2%
研发和服务保障团队稳定, 能够支撑产品持续研发和长期稳定服务保障
90~100
研发和服务保障团队较稳定,满足产品研发和服务保障的需求
60~80
研发和服务保障团队的稳定性对产品研发和服务保障有较大影响
0~50
创新资源
保障能力
创新平台
保障能力
2%
拥有相关国家级创新平台
90~100
拥有相关省部级创新平台
60~80
创新平台资源较弱
0~50
资金、制度
保障能力
2%
创新制度完善,研发资金投入充足
90~100
创新制度完善,研发资金投入有保障
60~80
创新制度不完善,研发资金投入不强
0~50
供应管理
产品持续供应稳定性
产品供货业绩及保障能力
8%
具备长期稳定供货业绩,能满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及时供应
90~100
具备较为稳定供货业绩,能满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及时供应
60~80
长期稳定供货业绩较少
0~50
供应链持续供应稳定性
产品零部件供应
稳定性
8%
外购零部件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提供稳定、持续的供货和服务能力
90~100
外购零部件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供应中断风险可控,具备稳定、持续的供货和服务能力
60~80
提供稳定、持续的供货和服务能力较差
0~50
T/CCTAS 113—2024
17
表 C.1C.1C.1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自主可控度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和相应的值 (续) (续)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指标
权重
评分方法
分值
注1:针对具体产品,若评估指标有缺项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级评估指标域范围内进行调整。例如,在某些产品中没有基础软件,建议将“基础软件可控能力”指标项的权重值增加到“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可控能力”指标项或者“关键元器件可控能力”指标项,保持“设计开发”评估指标域的权重值不变。
注2:关键技术、核心部件通常是指构成产品关键、核心功能的软件和硬件。被评估产品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的确定宜按照GB/T 12758、TB/T 3516、TB/T 3581和被评估产品的技术规范/技术条件的相关要求确定。
注3:对“关键技术可控能力”、“核心部件可控能力”、“一般元器件可控能力”的评估除了表中提供的评估方法外,也可以通过综合考虑评估指标中各组成部分的价值、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出。
注4: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可以选取某些评估指标为优先评估指标项。当优先评估指标项不满足评估要求时,直接终止本次评估。
C.2 产品评估细则模板
表C.2给出了产品评估细则模板。
表 C.2 C.2 C.2 C.2 评估细则模板 评估细则模板 评估细则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细则
1.范围
确定该产品自主可控度评估细则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2.参考和引用标准
列出该产品评估细则中参考和引用的相关标准和标准化文件,重点明确该产品需要遵循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3.基本要求
确定该产品自主可控度评估具体要求、相关评估材料范围等。
4.主要评估内容
4.1 优先评估指标项
确定该产品优先评估指标项和相应的评估要求,产品优先评估指标项清单示例见图C.1。
序号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优先评估指标
评估要求
备注
图C.1 优先评估指标项清单示例
4.2 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确定该产品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产品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清单示例见图C.2。
T/CCTAS 113—2024
18
表 C.2 评估细则模板 评估细则模板 评估细则模板 (续) (续)
类别
序号
名称
备注
关键技术
核心部件
图C.2 产品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清单示例
4.3 关键元器件和基础软件
确定该产品关键元器件和基础软件,产品关键元器件和基础软件清单示例见图C.3。
类别
序号
名称
备注
关键元器件
基础软件
图C.3 产品关键元器件和基础软件清单示例
4.4 其他
确定该产品评估中需要明确的其他内容。
5.自主可控度评估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表单示例见图C.4。
××自主可控度评估表
序号
评估指标域
评估指标类
评估指标项
分值
评分说明
指标得分
备注
评估总分值
100
-
图C.4 自主可控度评估表单示例
6.评估结果
根据6.1自主可控度分级定义得出该产品的自主可控度等级结论。
T/CCTAS 113—2024
19
附 录 D (资料性) (资料性) 自主可控度评估相关表单 自主可控度评估相关表单 自主可控度评估相关表单 自主可控度评估相关表单 自主可控度评估相关表单
表D.1~表D.5分别给出了开展自主可控度评估活动相关参考表单模板。
表 D.1 D.1 D.1 D.1 评估文件清单 评估文件清单 评估文件清单
被评估产品名称:
序号
文件名称
提供单位
备注
表 D.2 D.2 D.2 D.2 评估结论模板表 评估结论模板表 评估结论模板表
自主可控度评估结论
评估专家组依据(列控系统装备评估细则),对(列控系统装备名称) 自主可控度进行逐项评估,按照自主可控度等级定义,(一致)认为该产品自主可控度(达到、未达到)(自主可控度等级名称)。
其他建议:
评估组长:
年 月 日
不同意见:(简要阐述对上述评估结论的不同意见)
专家:
年 月 日
T/CCTAS 113—2024
20
表 D.3 D.3 D.3 D.3 评估专家建议表 评估专家建议表 评估专家建议表
被评估产品名称:
序号
详细内容
(需进一步开展的技术工作、提升要求等)
提出专家
被评估方意见
备注
日期: 签字:
表 D.4 D.4 D.4 D.4 评估专家签署表 评估专家签署表 评估专家签署表
被评估产品名称:
姓名
职称
单位
技术专长
签名
备注
(不同意评估专家组多数专家意见,相关专业组织中的任职等)
组长
成员
日期: 签字:
T/CCTAS 113—2024
21
表 D.5 D.5 D.5 D.5 自主可控度评估报告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报告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报告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报告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报告模板
×××自主可控度评估报告
1 被评估系统装备介绍
1.1 概述
概述被评估系统装备系统功能、系统组成、研制单位和技术团队等。
1.2 系统自主可控情况
概述被评估系统装备整体自主可控情况。
2 评估工作概述
2.1 评估目的和作用
本次自主可控度评估的背景、依据、目的、作用、对象等。
2.2 评估的组织
本次评估组织方、评估专家组组成、被评估方在评估工作中的职责。
3 评估活动
3.1 评估准备
评估准备过程各相关方的工作。
3.2 评估方案制定
评估方案制定情况。
3.3 现场评估
现场评估过程各相关方的工作。
3.3 评估总结和汇报
评估的总结和汇报过程各相关方的工作。
4 评估结论和相关建议
4.1 评估结论
被评估的列控系统装备达到的自主可控度等级,并说明理由。
4.2 建议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评估结论,提出对后续工作的建议等。
T/CCTAS 113—2024
22
参考文献
[1] GB/T 36630.1—201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产品安全可控评价指标 第1部分:总则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2月24日 15:44: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3825.html
图书

GB 32047-2025 啤酒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2047-2025 啤酒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GB 6249-2025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GB 6249-2025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HJ 417-2025 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HJ 417-2025 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