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W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5042—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ixtures of polyacrylonitrile preoxid﹘
ized fiber and certain other fibers
2024-12-31 发布2025-07-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临泉县浪鲨克工贸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检验检测中心、
浙江技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夏纺纺织有限公司、浙江锦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纺标检验认证
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力天纺织有限公司、中纺标(福建)检测有限公司、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东莞市惟思德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玲、郑少明、隋娇娇、张清山、寿凤萍、郭海霞、杨世玉、赵润、王希友、
张夏权、俞东明、林碧花、郑智宏、李军、章文福。
GB/T 45042—2024
Ⅰ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
混合物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去除非纤维物质后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二组分
混合物中纤维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动物纤维(绵羊毛、桑蚕丝)、纤维素纤维(棉、麻、莱赛
尔、莫代尔、粘胶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纤
维、聚丙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酰胺酯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聚芳酯纤维、
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芳?二唑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
芳砜纶纤维、碳纤维和聚苯硫醚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
注: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2910.1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 部分:试验通则
GB/T 2910.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 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
氯酸盐法)
GB/T 2910.10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0 部分:三醋酯纤维或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
混合物(二氯甲烷法)
GB/T 2910.1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4 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含氯纤维的混合物(冰
乙酸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 polyacrylonitrile preoxidized fiber
聚丙烯腈原丝在一定温度下经空气氧化形成耐热梯型结构的黑色纤维。
注:是制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中间体。
4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动物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钠法)
所涉及的原理、试剂、设备、试验步骤、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 2910.4 规定执行,聚丙烯腈预
氧化纤维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d 值)为1.02。
GB/T 45042—2024
1
5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三醋酯纤维或聚乳酸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
所涉及的原理、试剂、设备、试验步骤、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 2910.10 规定执行,聚丙烯腈预
氧化纤维的d 值为1.00。
6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醋酯纤维的混合物(冰乙酸法)
所涉及的原理、试剂、设备、试验步骤、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 2910.14 规定执行,聚丙烯腈预
氧化纤维的d 值为1.00。
7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与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
纤维、聚酰胺酯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聚芳酯纤维、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芳?二唑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芳砜纶纤维、碳纤维或聚
苯硫醚纤维的混合物(双氧水/氨水法)
7.1 原理
用双氧水/氨水混合溶液把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
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聚丙烯腈预
氧化纤维的质量分数。
7.2 试剂
所用的全部试剂为分析纯。
7.2.1 双氧水/氨水混合溶液:将双氧水(质量分数为30%)和氨水(质量分数为25%~28%)按体积
比2∶1 进行配制。
警示─浓氨水有挥发性且具有刺激性气味,使用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并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该
试剂不宜久置,现配现用。
7.2.2 稀乙酸溶液:将5 mL 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 L。
7.3 仪器设备
7.3.1 使用GB/T 2910.1 规定的仪器。
7.3.2 三角烧瓶:250 mL,带橡胶塞。
7.3.3 恒温水浴振荡器:振荡频率在50 次/min~100 次/min 范围可调,温度在20 ℃~99 ℃ 范围可
调,控制精度0.1 ℃。
7.3.4 滤网:100 目(孔径0.15 mm)、直径18 cm、高度4 cm 的涤纶筛网或效果等同的其他滤网。
7.4 试验步骤
按照GB/T 2910.1 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将试样放入三角烧瓶(7.3.2)中,每克试样加入150 mL 双氧水/氨水混合溶液(7.2.1),盖上橡胶
塞,经摇晃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在(40±2)℃ 的恒温水浴振荡器(7.3.3)中持续振荡20 min。
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坩埚排液抽吸或滤网(7.3.4)过滤。水洗(必要时辅以机械揉搓,使溶
解物与残留物分离),用稀乙酸溶液(7.2.2)中和,最后用水连续清洗残留物。
最后将玻璃砂芯坩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
GB/T 45042—2024
2
7.5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 2910.1 规定。
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聚芳?二唑纤维的d 值为1.01,
棉纤维、苎麻纤维、亚麻纤维、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
腈纤维、聚酰胺酯纤维、聚芳酯纤维、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四氟乙烯纤
维、聚酰亚胺纤维、芳砜纶纤维、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d 值为1.00。
8 精密度
对均匀的纺织材料混合物,在95% 的置信水平下,本文件测试结果的置信界限应不超过±1%。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本文件编号;
b) 试样的描述;
c) 混合物的全部组分或某单一组分的测得结果;
d) 如采用特殊预处理去除浆料、整理剂则要详细说明,并注明是否褪色;
e) 每一个单值精确至0.01,平均值精确至0.1;
f) 注明上述结果是基于净干质量分数;
g) 试验日期。
GB/T 45042—2024
3
附 录 A
(资料性)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鉴别试验方法
A.1 纤维的燃烧状态
见表A.1。
表A.1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燃烧状态
燃烧状态
燃烧时的气味残留物特征
靠近火焰时接触火焰时离开火焰时
不熔不缩像烧铁丝一样发红不燃烧略有辛辣味呈原有状态
A.2 纤维的横截面、纵面形态特征
见表A.2 及图A.1 和图A.2。
表A.2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横截面、纵面形态特征
横截面形态纵面形态
圆形,表层致密、内部疏松或有孔隙表面平滑,有沟槽
图A.1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光学显微镜图
GB/T 45042—2024
4
图A.2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扫描电镜图
A.3 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
见表A.3。
表A.3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
溶液或溶剂24 ℃~30 ℃ 煮沸溶液或溶剂24 ℃~30 ℃ 煮沸
95%~98%(质量分数)硫酸I I 二甲亚砜I I
65%~68%(质量分数)硝酸I S 99%冰乙酸I I
N,N﹘二甲基甲酰胺I I 二氯甲烷I I
1 mol/L次氯酸钠I S 三氯乙酸/三氯甲烷I I
20%盐酸I I 双氧水/氨水I S
注:S─溶解,I─不溶解。
A.4 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及特征频率
见图A.3 及表A.4。
GB/T 45042—2024
5
图A.3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红外光谱图
表A.4 主要吸收谱带及特征频率
纤维名称制样方法主要吸收谱带及特征频率/cm-1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溴化钾压片法2 922、2 235、1 623、1 45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