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SES 003-2024 土壤和沉积物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29阅读模式

T/BSES 003-2024 土壤和沉积物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13.020
Z 04
团体标准
T/BSES 003-2024
土壤和沉积物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Soil and sediment—Determination of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2024 - 12 - 19发布2024 - 12 - 19实施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 发布

目次
前 言 ................................................................................................................................................................. Ⅱ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方法原理 ....................................................................................................................................................... 1
4 干扰和消除 ................................................................................................................................................... 1
5 试剂和材料 ................................................................................................................................................... 1
6 仪器和设备 ................................................................................................................................................... 2
7 样品 ............................................................................................................................................................... 3
8 分析步骤 ....................................................................................................................................................... 4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 6
10 准确度 ......................................................................................................................................................... 9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9
12 废物处置 ..................................................................................................................................................... 9
13 注意事项 ...................................................................................................................................................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目标化合物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目标化合物质谱条件 ................................................................................................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方法准确度 ................................................................................................................ 16
T/BSES 003-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环境科学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丹、刘金林、唐晗昱、刘梦、刘承友、郭婧、刘岩、俞奔、张利飞、高丽荣、史亚利
T/BSES 003-2024
1
土壤和沉积物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警告: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标准溶液为有毒有害物质,溶液配制和样品前处理过程应在通风橱内操作,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避免吸入呼吸道或接触皮肤和衣物。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全氟丁酸及其盐类等31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的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本文件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全氟丁酸及其盐类等31种PFAS的测定。
取样量为1.0 g,试样定容体积为1.0 ml,进样体积为5.0 μl时,31种PFAS的方法检出限为1~2 μg/kg,测定下限为4~8 μg/kg。详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HJ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613
土壤 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
3 方法原理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目标化合物经氨水甲醇溶液提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根据保留时间、特征离子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定量。
4 干扰和消除
4.1 分析过程中含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的使用可能对测定产生干扰,样品采集和前处理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含氟聚合物材质的器皿。
4.2 液相色谱系统可能含有目标物,可使用捕集柱分离样品中目标物与仪器背景干扰,也可将液相色谱系统中聚四氟乙烯材质配件更换为聚醚醚酮或不锈钢材质。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不含目标化合物的纯水。
5.1 甲醇(CH3OH):色谱纯。
5.2 乙酸(CH3COOH):色谱纯。
T/BSES 003-2024
2
5.3 氨水(NH3·H2O):w∈[25%~28%]。
5.4 乙酸铵(CH3COONH4):优级纯。
5.5 氨水-甲醇混合溶液Ⅰ。
将氨水(5.3)和甲醇(5.1)按1.2:98.8的体积比混合,临用现配。
5.6 氨水-甲醇混合溶液Ⅱ。
将氨水(5.3)和甲醇(5.1)按0.4:99.6的体积比混合,临用现配。
5.7 乙酸铵水溶液:c(CH3COONH4)=2 mmol/L。
称取154 mg乙酸铵(5.4),加入1000 ml水溶解,临用现配。
5.8 乙酸铵缓冲液:pH≈4。
在1000 ml水中加入1.14 ml乙酸(5.2)和0.39 g乙酸铵(5.4),混匀。
5.9 PFAS标准贮备液:ρ=50.0 μg/ml。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按照标准溶液证书要求保存,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当标准物质为盐时,应将其浓度换算为对应酸的浓度。
5.10 PFAS标准使用液:ρ=1.00 μg/ml。
取适量PFAS标准贮备液(5.9)用甲醇(5.1)稀释,PFAS标准使用液密封、避光,4 ℃以下冷藏保存。记录溶液液面,当因溶剂挥发液面降低时应停止使用该使用液。
5.11 提取内标贮备液:ρ=2.00 μg/ml。
使用碳同位素标记全氟丁酸(13C4-PFBA)等20种化合物(参见附录B)作为提取内标,市售有证标准溶液,按照标准溶液证书要求保存,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当标准物质为盐时,应将其浓度换算为对应酸的浓度。
5.12 提取内标使用液:ρ=0.200 μg/ml。
取适量提取内标标准贮备液(5.11)用甲醇(5.1)稀释,提取内标使用液密封、避光,4 ℃以下冷藏保存。记录溶液液面,当因溶剂挥发液面降低时应停止使用该使用液。
5.13 进样内标贮备液:ρ=2.00 μg/ml。
使用碳同位素标记全氟丁酸(13C3-PFBA)等7种化合物(参见附录B)作为进样内标,市售有证标准溶液,按照标准溶液证书要求保存,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当标准物质为盐时,应将其浓度换算为对应酸的浓度。
5.14 进样内标使用液:ρ=0.200 μg/ml。
取适量进样内标贮备液(5.13)用甲醇(5.1)稀释,进样内标使用液密封、避光,4 ℃以下冷藏保存。记录溶液液面,当因溶剂挥发液面降低时应停止使用该使用液。
5.15 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Ⅰ:填料为键合哌嗪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150 mg/6 ml,或其他等效固相萃取柱。
5.16 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Ⅱ:填料为键合哌嗪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500 mg/6 ml,或其他等效固相萃取柱。
5.17 石英砂:粒径150 μm~250 μm(100目~60目)。
马弗炉中450 ℃灼烧4 h,稍冷却后置于洁净干燥器中备用。
5.18 针头式过滤器:聚丙烯或尼龙材质,0.22 μm、0.45 μm。
5.19 氮气:纯度≥99.99%。
6 仪器和设备
6.1 采样容器:不含氟聚合物材质容器。
T/BSES 003-2024
3
6.2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液相色谱仪具备梯度洗脱功能,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具备多反应监测功能。
6.3 色谱柱: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粒径为1.8 μm,柱长为100 mm,内径为2.1 mm。也可使用其他性能相近的色谱柱。
6.4 捕集柱: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粒径为1.8 μm~5 μm,柱长为50 mm,内径为2.1 mm。也可使用其他性能相近的色谱柱。
6.5 冷冻干燥仪。
6.6 提取装置:水平振荡仪或其他性能相当的设备。
6.7 离心机:最小离心力2000×g。
6.8 涡旋振荡混匀器。
6.9 固相萃取装置:富集管路和固相萃取柱适配器均为聚丙烯材质。
6.10 浓缩装置:氮吹浓缩仪或其他性能相当的设备。
6.11 样品筛:不锈钢材质,孔径为250 μm(60目)。
6.12 离心管:聚丙烯材质,15 ml、50 ml。
6.13 进样瓶:聚丙烯材质,2 ml。
6.14 容量瓶:聚丙烯材质。
7 样品
7.1 样品采集和保存
土壤和沉积物样品采集和保存按照HJ 166、HJ 494的相关要求执行。采样量不少于250 g。样品采集后,置于采样容器(6.1)中,密封、避光,4 ℃以下冷藏保存,14 d内完成提取。
7.2 样品的制备
除去样品中的异物(枝棒、叶片、石子等),自然阴干或冷冻干燥后,研磨、均质、过样品筛(6.11)。
7.3 水分的测定
土壤样品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按照HJ 613执行,沉积物样品含水率的测定按照GB 17378.5执行。
7.4 试样的制备
7.4.1 提取
准确称取1.0 g样品(7.2)转入50 ml离心管(6.12)中,加入50.0 μl提取内标使用液(5.12),涡旋混匀后静置半小时。加入15 ml氨水-甲醇混合溶液Ⅰ(5.5),用涡旋振荡混匀器(6.8)混合1 min,用提取装置(6.6)以300 r/min常温振荡1 h,用离心机(6.7)离心10 min,转移上清液于另一离心管(6.12)中;在保留样品的离心管中加入10 ml氨水-甲醇混合溶液Ⅰ(5.5),重复提取1次,用离心机(6.7)离心10 min,上清液与第一次提取液合并;在保留样品的离心管中加入5 ml氨水-甲醇混合溶液Ⅰ(5.5),手动振荡使样品分散,用离心机(6.7)离心10 min,合并3次提取液。使用浓缩装置(6.10)浓缩提取液体积至约5 ml,经0.45 μm针头式过滤器(5.18)过滤后加入45 ml水,混匀,使用乙酸(5.2)或氨水(5.3)调节pH值至6~7,待净化。
T/BSES 003-2024
4
7.4.2 净化
依次用6 ml氨水-甲醇混合溶液Ⅱ(5.6)、6 ml甲醇(5.1)和6 ml水活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Ⅰ(5.15),在活化过程中应确保固相萃取柱填料不暴露于空气中。将7.4.1步骤所得经稀释提取液以3 ml/min~5 ml/min的流速通过固相萃取柱。上样结束后,依次用4 ml水和4 ml乙酸铵缓冲液(5.8)(对于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Ⅱ,水和乙酸铵缓冲液体积分别为50 ml和10 ml)淋洗固相萃取柱,弃去淋洗液。用氮气(5.19)吹扫或固相萃取装置(6.9)的真空泵抽气干燥固相萃取柱10 min,去除柱中残留水分。将离心管中残余样品倒净,用6 ml甲醇(5.1)清洗离心管后将甲醇以1 ml/min~3 ml/min的流速洗脱固相萃取柱,收集洗脱液;再用6 ml氨水-甲醇混合溶液Ⅱ(5.6)以1 ml/min~3 ml/min的流速洗脱固相萃取柱,两次洗脱液合并于15 ml离心管(6.12)中。
注1:样品基质较复杂时可使用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Ⅱ(5.16)以防止填料穿透。
注2:样品提取和净化过程应连续完成。
7.4.3 浓缩
用浓缩装置(6.10)将洗脱液(7.4.2)浓缩至近干,加入50.0 μl进样内标使用液(5.14),用甲醇(5.1)定容至1.0 ml,使用针头式过滤器(5.18)过滤试样至进样瓶(6.13)中,密封、避光,4 ℃以下冷藏保存,28 d内完成分析。
7.5 空白试样的制备
用石英砂(5.17)代替样品,按照与试样的制备(7.4)相同的步骤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
8 分析步骤
8.1 仪器参考条件
8.1.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流动相A:甲醇(5.1);流动相B:乙酸铵水溶液(5.7);柱温:35 ℃;进样量:5.0 μl;流速:0.3 ml/min;梯度洗脱程序参见表1。
表1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5
85
2
45
55
12
90
10
16
90
10
16.1
15
85
20
15
85
8.1.2 质谱参考条件
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监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毛细管电压:2500 V;真空接口温度:300 ℃;
T/BSES 003-2024
5
脱溶剂气温度:250 ℃;雾化气流量:3 L/min;加热气流量:10 L/min;干燥气流量:10 L/min。多反
应监测条件参见附录B。
8.1.3 质谱仪的调谐
按照仪器说明书调谐仪器并确认仪器性能,仪器性能正常后测定样品。
8.2 校准
8.2.1 标准系列的配制与测定
移取适量PFAS 标准使用液(5.10)于5 ml 容量瓶(6.14)中,加入50.0 μl 提取内标使用液(5.12)
和50.0 μl 进样内标使用液(5.14),用甲醇(5.1)定容,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00 ng/ml、2.00 ng/ml、5.00
ng/ml、10.0 ng/ml、20.0 ng/ml、50.0 ng/ml、100 ng/ml 的标准系列(此为参考浓度)。按照仪器参考条件
(8.1),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样。记录各目标化合物、提取内标、进样内标的保留时间和定量离子峰
面积。目标化合物、提取内标、进样内标色谱图见图1。
图1 目标化合物色谱图
8.2.2 平均相对响应因子计算
目标化合物i 的相对响应因子按照公式(1)计算。
s, es,
s,
es, s,
RRF
ij ij
ij
ij ij
A
A


=  (1)
T/BSES 003-2024
6
式中:RRFs,ij ——标准系列中第j 点目标化合物i 的相对响应因子;
As,ij ——标准系列中第j 点目标化合物i 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Aes,ij ——标准系列中第j 点目标化合物i 对应提取内标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ρes,ij ——标准系列中第j 点目标化合物i 对应提取内标的质量浓度,ng/ml;
ρs,ij ——标准系列中第j 点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浓度,ng/ml。
目标化合物i 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按照公式(2)计算。
s,
1
s,
RRF
RRF
n
ij
j
i
n
= =

(2)
式中:RRFs,i——目标化合物i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RRFs,ij——标准系列中第j 点目标化合物i 的相对响应因子;
n——标准系列点数。
提取内标i 的相对响应因子按照公式(3)计算。
es, is,
es,
is, es,
RRF
ij ij
ij
ij ij
A
A


=  (3)
式中:RRFes,ij——标准系列中第j 点提取内标i 的相对响应因子;
Aes,ij——标准系列中第j 点提取内标i 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Ais,ij——标准系列中第j 点提取内标i 对应进样内标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ρis, ij——标准系列中第j 点提取内标i 对应进样内标的质量浓度,ng/ml;
ρes,ij——标准系列中第j 点提取内标i 的质量浓度,ng/ml。
提取内标i 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按照公式(4)计算。
es,
1
es,
RRF
RRF
n
ij
j
i
n
= =

(4)
式中: es RRF , i ——提取内标i 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RRFes,ij——标准系列中第j 点提取内标i 的相对响应因子;
n——标准系列点数。
8.3 试样测定
按照与标准系列的配制与测定(8.2.1)相同的仪器条件测定试样(7.4)。
8.4 空白试验
按照与试样测定(8.3)相同的仪器条件测定实验室空白试样(7.5)。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9.1 定性分析
根据保留时间与离子丰度比例定性分析。当目标化合物对应提取内标与其结构相同时,试样中目标
T/BSES 003-2024
7
化合物保留时间应与其对应提取内标保留时间相同;当目标化合物对应提取内标与其结构不同时,试样
中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溶液中该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的相对偏差的绝对值应小于2.5%。比较
样品中目标化合物i 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Ksam,i 与浓度接近的标准溶液中定性离子相对丰度Kstd,i,绝对
偏差应在±30%以内。
样品中目标化合物i 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Ksam,i 按照公式(5)计算。
sam2,
sam,
sam1,
100% i
i
i
A
K
A
=  (5)
式中:Ksam,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
Asam2,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定性离子的峰面积;
Asam1,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i 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std,i K 按照公式(6)计算。
std2,
std,
std1
100% i
i
,i
A
K
A
=  (6)
式中:Kstd,i——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i 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
Astd2,i——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i 定性离子的峰面积;
Astd1,i——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i 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9.2 结果计算
9.2.1 试样中提取内标质量的计算
试样中提取内标i 的质量浓度按照公式(7)计算。
es, is,
es,
is, es, RRF
i i
i
i i
A
A

 =  (7)
式中:ρes,i——提取内标i 的质量浓度,ng/ml;
Aes,i——提取内标i 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Ais,i——提取内标i 对应进样内标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ρis,i——提取内标i 对应进样内标的质量浓度,ng/ml;
es, RRF i ——提取内标i 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试样中提取内标i 的质量按照公式(8)计算。
es,i es,i c m =  V (8)
式中:mes,i——提取内标i 的质量,ng;
ρes,i——提取内标i 的质量浓度,ng/ml;
Vc——试样定容体积,ml。
9.2.2 试样中目标化合物浓度的计算
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浓度按公式(9)计算。
T/BSES 003-2024
8
c, es,
c,
es, s, RRF
i i
i
i i
A
A

 =  (9)
式中:ρc,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浓度,ng/ml;
Ac,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Aes,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对应提取内标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ρes,i——目标化合物i 对应提取内标添加的质量浓度,ng/ml;
s RRF ,i——目标化合物i 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9.2.3 土壤样品中目标化合物质量分数的计算
土壤样品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分数(以对应酸的浓度计)按照公式(10)计算。
c, c
1,
1 dm
 
=

i
i
V
w
mw
(10)
式中:w1,i——土壤样品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分数(含量,以对应酸的浓度计),μg/kg;
ρc,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浓度,ng/ml;
Vc——试样定容体积,ml;
m1——土壤样品的取样量,g;
wdm——土壤样品干物质的质量分数(含量),%。
9.2.4 沉积物样品中目标化合物质量分数的计算
沉积物样品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分数(以对应酸的浓度计)按照公式(11)计算。
( ) 2
c, c
2,
2 H O 1
 
=
 −
i
i
V
w
m w
(11)
式中:w2,i——沉积物样品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分数(含量,以对应酸的浓度计),μg/kg;
ρc,i——试样中目标化合物i 的质量浓度,ng/ml;
Vc——试样定容体积,ml;
m2——沉积物样品的取样量,g;
wH2O——沉积物样品的含水率,%。
9.3 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小数点后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保持一致,最多保留3 位有效数字。
10 准确度
10.1 精密度
5 家实验室对31 种PFAS 在沉积物、土壤等实际样品中加标浓度分别为2.5 μg/kg、25.0 μg/kg 的统
一样品进行了6 次平行测定和统计。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30.4%、3.5%~27.4%;实验
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19.2%、2.4%~24.4%;重复性限分别为0.3 μg/kg~2.0 μg/kg、3.9 μg/kg~
17.6 μg/kg;再现性限分别为0.4 μg/kg~22.5 μg/kg、5.6 μg/kg~21.6 μg/kg。
T/BSES 003-2024
9
10.2 正确度
5家实验室对31种PFAS在沉积物、土壤等实际样品中加标浓度分别为2.5 μg/kg、25.0 μg/kg的统一样品进行了6次平行测定和统计,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60.3%~131%、60.4%~140%;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62.2%±4.6%~120%±13.2%、90.7%±21.2%~126%±17.8%。
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参见附录C。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 空白试验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样品(少于20个)至少分析1个实验室空白,实验室空白测试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若空白试验未满足以上要求,则应采取措施排除污染并重新分析同批样品。
11.2 校准
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应≤20%;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测定标准系列并计算相对响应因子。选择标准曲线中间点浓度的标准溶液连续校准,每分析20个样品或每批样品(少于20个)连续校准1次,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应在±20%以内。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测定标准系列并计算相对响应因子。
11.3 平行样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样品(少于20个)至少分析1个平行样,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在±30%以内。
11.4 基体加标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样品(少于20个)至少分析1个基体加标样品,加标回收率应在50%~150%之间。
11.5 提取内标回收率
提取内标回收率应在40%~160%之间,否则应查找原因,并重新分析样品。
12 废物处置
实验中产生的废物应集中收集,分类保存,并做好相应的标识,依法处置。
13 注意事项
因玻璃容器可能吸附目标化合物,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玻璃材质器皿。
T/BSES 003-2024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目标化合物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表A.1 目标化合物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编号
缩写
英文名
中文名
CAS No.
方法检出限(μg/kg)
测定下限
(μg/kg)
1
PFBA
Perfluorobutanoic acid
全氟丁酸
375-22-4
1
4
2
PFPeA
Perfluoropentanoic acid
全氟戊酸
2706-90-3
1
4
3
PFHxA
Perfluorohexanoic acid
全氟己酸
307-24-4
1
4
4
PFHpA
Perfluoroheptanoic acid
全氟庚酸
375-85-9
1
4
5
PFOA
Perfluorooctanoic acid
全氟辛酸
335-67-1
1
4
6
PFNA
Perfluorononanoic acid
全氟壬酸
375-95-1
1
4
7
PFDA
Perfluorodecanoic acid
全氟癸酸
335-76-2
1
4
8
PFUnDA
Perfluoroundecanoic acid
全氟十一酸
2058-94-8
2
8
9
PFDoDA
Perfluorododecanoic acid
全氟十二酸
307-55-1
2
8
10
PFTrDA
Perfluorotridecanoic acid
全氟十三酸
72629-94-8
2
8
11
PFTeDA
Perfluorotetradecanoic acid
全氟十四酸
376-06-7
1
4
12
PFHxDA
Perfluorohexadecanoic acid
全氟十六酸
67905-19-5
1
4
13
PFODA
Perfluoro-n-octadecanoic acid
全氟十八酸
16517-11-6
1
4
14
PFBS
Perfluorobutanesulfonic acid
全氟丁烷磺酸
375-73-5
1
4
15
PFPeS
Perfluoropentanesulfonic acid
全氟戊烷磺酸
2706-91-4
1
4
16
PFHxS
Perfluorohexanesulfonic acid
全氟己烷磺酸
355-46-4
1
4
17
PFHpS
Perfluoroheptanesulfonic acid
全氟庚烷磺酸
375-92-8
2
8
18
PFOS
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
全氟辛烷磺酸
1763-23-1
1
4
19
PFNS
Perfluorononanesulfonic acid
全氟壬烷磺酸
68259-12-1
1
4
20
PFDS
Perfluorodecanesulfonic acid
全氟癸烷磺酸
335-77-3
1
4
21
PFUnDS
Perfluoroundecanesulfonic acid
全氟十一烷磺酸
749786-16-1
1
4
22
PFDoDS
Perfluorododecanesulfonic acid
全氟十二烷磺酸
79780-39-5
1
4
23
HFPO-DA
Hexafluoropropylene dimer acid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
13252-13-6
1
4
T/BSES 003-2024
1 1
24
ADONA
4,8-Dioxa-3H-perfluorononanoic acid
4,8-二氧-3H-全氟壬酸
919005-14-4
1
4
25
9Cl-PF3ONS
9-Chlorohexadecafluoro-3-oxanonane-1-sulfonic acid
9-氯-3-氧杂全氟壬烷磺酸
756426-58-1
1
4
26
4:2 FTS
1H,1H, 2H, 2H-Perfluorohexane sulfonic acid
1H,1H,2H,2H-全氟己烷磺酸
757124-72-4
1
4
27
6:2 FTS
1H,1H, 2H, 2H-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1H,1H,2H,2H-全氟辛烷磺酸
27619-97-2
2
8
28
8:2 FTS
1H,1H, 2H, 2H-Perfluorodecane sulfonic acid
1H,1H,2H,2H-全氟癸烷磺酸
39108-34-4
2
8
29
FOSA
Perfluoro-1-octanesulfonamide
全氟辛基磺酰胺
754-91-6
2
8
30
NMeFOSAA
N-methylperfluoro-1-octanesulfonamidoacetic acid
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基乙酸
2355-31-9
2
8
31
NEtFOSAA
N-ethylperfluoro-1-octanesulfonamidoacetic acid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基乙酸
2991-50-6
1
4
T/BSES 003-2024
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目标化合物质谱条件
表B.1 目标化合物质谱条件
编号
缩写
定量离子对
碰撞能(v)
定性离子对
碰撞能(v)
提取内标
进样内标
目标物
1
PFBA
213>169
8
-
-
13C4PFBA
-
2
PFPeA
263>219
7
263>69
43
13C5PFPeA
-
3
PFHxA
313>269
8
313>119
19
13C5PFHxA
-
4
PFHpA
363>319
11
363>169
16
13C4PFHpA
-
5
PFOA
413>369
10
413>169
18
13C8PFOA
-
6
PFNA
463>419
11
463>219
17
13C9PFNA
-
7
PFDA
513>469
10
513>219
17
13C6PFDA
-
8
PFUnDA
563>519
12
563>269
17
13C7PFUnDA
-
9
PFDoDA
613>569
11
613>269
18
13C2PFDoDA
-
10
PFTrDA
663>619
12
663>269
19
13C2PFTeDA
-
11
PFTeDA
713>669
14
713>369
40
13C2PFTeDA
-
12
PFHxDA
813>769
14
813>369
22
13C2PFHxDA
-
13
PFODA
913>869
16
913>369
28
13C2PFHxDA
-
14
PFBS
299>80
37
299>99
27
13C3PFBS
-
15
PFPeS
349>80
36
349>99
29
13C3PFBS
-
16
PFHxS
399>80
39
399>99
32
13C3PFHxS
-
17
PFHpS
449>80
55
449>99
38
13C3PFHxS
-
18
PFOS
499>80
47
499>99
43
13C8PFOS
-
19
PFNS
549>80
53
549>99
46
13C8PFOS
-
20
PFDS
599>80
55
599>99
49
13C8PFOS
-
21
PFUnDS
649>80
54
649>99
48
13C8PFOS
-
22
PFDoDS
699>80
54
699>99
53
13C8PFOS
-
T/BSES 003-2024
13
23
HFPO-DA
285>169
6
329>285
6
13C3HFPO-DA
-
24
ADONA
377>251
11
377>85
29
13C3HFPO-DA
-
25
9Cl-PF3ONS
531>351
25
531>83
26
13C8PFOS
-
26
4:2 FTS
327>307
18
327>81
27
13C26:2FTS
-
27
6:2 FTS
427>407
21
427>81
42
13C26:2FTS
-
28
8:2 FTS
527>507
26
527>81
38
13C28:2FTS
-
29
FOSA
498>78
35
498>169
29
13C8FOSA
-
30
NMeFOSAA
570>419
17
570>483
14
2H3NMeFOSAA
-
31
NEtFOSAA
584>419
19
584>526
20
2H5NEtFOSAA
-
提取内标
1
13C4PFBA
217>172
8
-
-
-
13C3PFBA
2
13C5PFPeA
268>223
7
268>70
43
-
13C3PFBA
3
13C5PFHxA
318>273
8
318>120
19
-
13C2PFHxA
4
13C4PFHpA
367>322
11
367>169
16
-
13C2PFHxA
5
13C8PFOA
421>376
10
421>172
18
-
13C4PFOA
6
13C9PFNA
472>427
11
472>226
17
-
13C5PFNA
7
13C6PFDA
519>474
10
519>219
17
-
13C2PFDA
8
13C7PFUnDA
570>525
12
570>270
17
-
13C2PFDA
9
13C2PFDoDA
615>570
11
615>269
18
-
13C2PFDA
10
13C2PFTeDA
715>670
14
715>369
40
-
13C2PFDA
11
13C2PFHxDA
815>770
14
815>369
22
-
13C2PFDA
12
13C3PFBS
302>80
37
302>99
27
-
13C2PFHxA
13
13C3PFHxS
402>80
39
402>99
32
-
18O2PFHxS
14
13C8PFOS
507>80
47
507>99
43
-
13C4PFOS
15
13C3HFPO-DA
287>169
6
332>287
6
-
13C2PFHxA
16
13C26:2FTS
429>409
21
429>81
42
-
13C4PFOA
17
13C28:2FTS
529>509
26
529>81
38
-
13C2PFDA
18
13C8FOSA
506>78
35
506>172
29
-
13C2PFDA
19
2H3NMeFOSAA
573>419
17
573>515
14
-
13C2PFDA
20
2H5NEtFOSAA
589>419
19
589>531
20
-
13C2PFDA
T/BSES 003-2024
14
进样内标
1
13C3PFBA
216>172
8
-
-
-
-
2
13C2PFHxA
315>270
8
315>119
19
-
-
3
13C4PFOA
417>372
10
417>169
18
-
-
4
13C5PFNA
468>423
11
468>219
17
-
-
5
13C2PFDA
515>470
10
515>219
17
-
-
6
18O2PFHxS
403>84
39
403>103
32
-
-
7
13C4PFOS
503>80
47
503>99
43
-
-
T/BSES 003-2024
15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方法准确度
表C.1 方法精密度数据汇总
化合物
样品类型
加标浓度(μg/kg)
标准偏差 (μg/kg)
相对标准偏差(%)
重复性限(μg/kg)
再现性限(μg/kg)
PFBA
土壤
25
2.4
9.7
3.9
7.6
沉积物
2.5
0.4
10.8
1.6
1.9
PFPeA
土壤
25
2.3
7.6
4.5
7.7
沉积物
2.5
0.1
3.9
0.7
0.7
PFHxA
土壤
25
1.9
6.1
6.0
7.7
沉积物
2.5
0.2
8.0
0.8
1.0
PFHpA
土壤
25
1.8
5.3
12.9
12.9
沉积物
2.5
0.5
10.8
1.6
2.1
PFOA
土壤
25
2.0
6.3
5.3
7.4
沉积物
2.5
0.2
3.9
2.0
2.0
PFNA
土壤
25
4.2
5.0
11.9
15.9
沉积物
2.5
8.0
14.2
1.5
22.5
PFDA
土壤
25
1.8
5.7
5.5
7.0
沉积物
2.5
0.1
4.7
0.5
0.5
PFUnDA
土壤
25
1.4
4.8
5.7
6.6
沉积物
2.5
0.1
1.9
0.5
0.5
PFDoDA
土壤
25
4.9
19.3
4.1
14.3
沉积物
2.5
0.1
4.4
0.4
0.4
PFTrDA
土壤
25
1.6
5.6
4.8
6.4
沉积物
2.5
0.2
9.8
0.5
0.8
PFTeDA
土壤
25
0.8
2.8
6.4
6.4
沉积物
2.5
0.3
10.8
0.5
0.5
PFHxDA
土壤
25
2.5
8.7
4.8
8.3
沉积物
2.5
0.2
7.1
0.4
0.6
PFODA
土壤
25
3.2
12.5
9.4
12.5
沉积物
2.5
0.3
16.0
0.9
1.3
PFBS
土壤
25
1.2
3.6
6.2
6.5
沉积物
2.5
0.4
3.6
1.3
1.7
T/BSES 003-2024
16
PFPeS
土壤
25
2.4
8.5
6.0
8.6
沉积物
2.5
0.4
14.2
1.0
1.5
PFHxS
土壤
25
4.1
11.2
8.3
13.7
沉积物
2.5
1.2
7.7
1.4
3.7
PFHpS
土壤
25
1.6
5.3
7.3
8.1
沉积物
2.5
0.1
5.2
1.4
1.4
PFOS
土壤
25
1.4
4.7
8.7
8.9
沉积物
2.5
0.3
5.1
1.2
1.3
PFNS
土壤
25
3.1
10.8
9.6
12.4
沉积物
2.5
0.2
7.1
0.7
0.8
PFDS
土壤
25
2.7
9.5
6.8
9.7
沉积物
2.5
0.4
18.3
0.6
1.4
PFUnDS
土壤
25
2.0
6.6
7.8
9.0
沉积物
2.5
0.3
12.6
0.9
1.1
PFDoDS
土壤
25
1.2
4.0
6.3
6.7
沉积物
2.5
0.1
3.0
0.7
0.7
HFPO-DA
土壤
25
4.1
11.9
17.6
19.8
沉积物
2.5
1.3
19.2
1.4
3.8
ADONA
土壤
25
4.5
16.7
5.1
13.5
沉积物
2.5
0.2
9.9
0.3
0.7
9Cl-PF3ONS
土壤
25
5.4
15.9
16.8
21.6
沉积物
2.5
1.1
10.8
1.6
3.3
4:2 FTS
土壤
25
5.7
24.4
7.5
17.4
沉积物
2.5
0.4
16.5
0.9
1.4
6:2 FTS
土壤
25
1.5
5.3
17.6
17.6
沉积物
2.5
4.8
9.9
1.5
13.5
8:2 FTS
土壤
25
4.4
15.7
6.0
13.5
沉积物
2.5
0.2
6.2
0.6
0.7
FOSA
土壤
25
1.4
4.6
4.5
5.6
沉积物
2.5
0.1
4.7
0.6
0.6
NMeFOSAA
土壤
25
0.7
2.4
6.3
6.3
沉积物
2.5
0.2
9.3
0.7
0.9
NEtFOSAA
土壤
25
1.6
5.2
6.9
7.8
沉积物
2.5
0.2
10.4
0.5
2.8
T/BSES 003-2024
17
表C.2 方法正确度数据汇总
化合物
样品类型
加标浓度(μg/kg)
加标回收率 范围(%)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
P±2??̅(%)
PFBA
土壤
25
78.4 ~ 107
90.7 ± 21.2
沉积物
2.5
82.1 ~ 102
94.4 ± 18.6
PFPeA
土壤
25
108 ~131
121 ± 18.8
沉积物
2.5
96.2 ~106
99.7 ± 8.8
PFHxA
土壤
25
114 ~131
124 ± 15.2
沉积物
2.5
95.2 ~ 115
104 ± 17.2
PFHpA
土壤
25
116 ~ 136
126 ± 17.8
沉积物
2.5
82.4 ~ 105
90.7 ± 17.4
PFOA
土壤
25
110 ~ 130
122 ± 15.2
沉积物
2.5
99.6 ~ 118
105 ± 15.4
PFNA
土壤
25
80.3 ~ 122
100 ± 36.4
沉积物
2.5
89.0 ~ 115
102 ± 20.6
PFDA
土壤
25
113 ~ 131
122 ± 13.8
沉积物
2.5
83.5 ~ 109
92.6 ± 19.2
PFUnDA
土壤
25
112 ~ 127
121 ± 11.4
沉积物
2.5
92.5 ~ 104
97.6 ± 8.6
PFDoDA
土壤
25
88.7 ~ 134
99.9 ± 38.4
沉积物
2.5
60.3 ~ 66.1
62.2 ± 4.6
PFTrDA
土壤
25
113 ~ 127
118 ± 13.2
沉积物
2.5
75.4 ~ 98.7
88.7 ± 19.6
PFTeDA
土壤
25
112 ~ 121
116 ± 6.6
沉积物
2.5
86.1 ~ 114
97.6 ± 21.2
PFHxDA
土壤
25
102 ~ 130
117 ± 20.4
沉积物
2.5
85.4 ~ 99.1
92.4 ± 13.2
PFODA
土壤
25
92.1 ~ 122
104 ± 25.8
沉积物
2.5
69.3 ~ 102
85.2 ± 27.2
PFBS
土壤
25
120 ~ 132
126 ± 8.6
沉积物
2.5
98.9 ~ 131
115 ± 25.8
PFPeS
土壤
25
97.1 ~ 120
111 ± 19.4
沉积物
2.5
90.4 ~ 128
107 ± 29.0
PFHxS
土壤
25
107 ~ 140
119 ± 25.0
沉积物
2.5
78.5 ~ 98.9
91.2 ± 15.6
PFHpS
土壤
25
115 ~ 130
123 ± 13.0
T/BSES 003-2024
18
沉积物
2.5
93.7 ~ 108
103 ± 11.2
PFOS
土壤
25
108 ~ 127
120 ± 14.8
沉积物
2.5
111 ~ 129
120 ± 13.2
PFNS
土壤
25
97.7 ~ 130
116 ± 25.2
沉积物
2.5
89.6 ~ 103
95.4 ± 10.6
PFDS
土壤
25
95.7 ~ 121
112 ± 21.2
沉积物
2.5
81.6 ~ 128
97.6 ± 35.6
PFUnDS
土壤
25
108 ~ 128
119 ± 15.6
沉积物
2.5
79.2 ~ 109
91.7 ± 22.6
PFDoDS
土壤
25
113 ~ 125
119 ± 9.6
沉积物
2.5
79.6 ~ 85.4
82.7 ± 5.0
HFPO-DA
土壤
25
84.5 ~ 108
98.6 ± 19.4
沉积物
2.5
99.6 ~ 126
116 ± 21.0
ADONA
土壤
25
88.9 ~ 128
108 ± 36.2
沉积物
2.5
84.3 ~ 107
91.7 ± 18.2
9Cl-PF3ONS
土壤
25
89.9 ~ 120
104 ± 26.0
沉积物
2.5
82.1 ~ 105
96.4 ± 18.8
4:2 FTS
土壤
25
60.4 ~ 120
93.5 ± 45.6
沉积物
2.5
72.7 ~ 114
97.7 ± 32.2
6:2 FTS
土壤
25
100 ~ 118
109 ± 12.8
沉积物
2.5
79.0 ~ 114
96.3 ± 31.8
8:2 FTS
土壤
25
88.3 ~ 131
112 ± 35.4
沉积物
2.5
106 ~ 122
115 ± 14.2
FOSA
土壤
25
114 ~ 129
121 ± 11.2
沉积物
2.5
89.3 ~ 104
93.9 ± 12.4
NMeFOSAA
土壤
25
115 ~ 122
119 ± 5.6
沉积物
2.5
79.4 ~ 96.5
89.3 ± 16.6
NEtFOSAA
土壤
25
114 ~ 132
124 ± 13.0
沉积物
2.5
77.0 ~ 103
93.3 ± 19.4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12日 10:31: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4774.html
图书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