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301-2024 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J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301—2024
代替GB/T23301—2009
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
Castaluminumalloysforautomobilewheels
2024-12-31发布2025-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GB/T23301—2009《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与GB/T23301—2009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合金代号的表示方法(见4.2,2009年版的3.2);
b) 更改了化学成分要求(见表1,2009年版的表1和表2);
c) 更改了力学性能要求(见5.2,2009年版的4.2);
d) 增加了针孔度和密度要求(见5.3);
e) 增加了夹渣的要求(见5.4);
f) 增加了外观与断口要求(见5.5);
g) 增加了禁用物质的要求(见5.6);
h) 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2009年版的第4章);
i) 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4章);
j) 增加了标志、质量证明书、包装、运输及贮存(见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盛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蔚兰
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风驰机械有限公司、保定隆达铝业有限公司、
浙江保康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铂动工贸有限公司、永康市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鸿图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浙江万丰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茌平信发铝制品有限公司、山西瑞格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长沙戴湘汽配科技有限公司、滨州戴森车轮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省肇庆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三门峡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缙云县克力尔检测器材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铜陵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绍兴市标准化研究院、云南鸿邦
新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宜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桐林铸造实业有限公司、常州理工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华远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羽昊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台山
迪生力汽轮智造有限公司、河北陆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荣恩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东方龙机车
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天子铝业有限公司、河北丰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西瑞一韵承科技有限公司、荣成
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太湖县光华铝业有限公司、广东井岗智能精密有限公司、无锡朗贤轻
量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分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浙江金易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滨、毛秋仙、胡中潮、宫晓峰、王秀梅、杜青春、童胜坤、卢旗锋、任传委、方杰、
代建松、杨召岭、曹韩学、刘志发、欧阳壮、朱洪斌、黄刚仁、梁会会、马建华、林韵、张策、阎峰云、李宇飞、
刘伟鹏、樊莉昌、逯东辉、颜祈明、应警辉、孙一栋、刘钦双、孙谱、蒋亚明、刘军、李志威、吴惠舒、王跃、
李德君、曾春华、魏东锋、白帮伟、王新伟、杨镇江、方继凯、杜冰、文浩、付秋、尤成武、谈嘉豪、苏丹、施晶、
范莎、李鑫磊、马晓信、许辉、柴家军、雷能彬、陈扬、王彬、陈超超、井光智、殷宗国、曾博帆。
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的牌号和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质量
证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包括铝合金液和铝合金锭)的生产与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5611 铸造术语
GB/T7999 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8063 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5115—2024 压铸铝合金
GB/T20975.3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GB/T20975.4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GB/T20975.5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
GB/T20975.7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GB/T20975.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GB/T20975.12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GB/T20975.16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GB/T20975.17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锶含量的测定
GB/T20975.21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GB/T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GB/T43139 铸造铝合金液减压凝固试样密度检测
GB/T43920 压铸用铝液集中熔炼配送通用技术规范
JB/T7946.3—2017 铸造铝合金金相 第3部分:铸造铝合金针孔
3 术语和定义
GB/T56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合金牌号和代号
4.1 合金牌号
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以下简称铝合金)的牌号表示方法应符合GB/T8063的规定。
1
GB/T23301—2024
4.2 合金代号
铝合金的代号按以下方法表示:
ZL101A-X
优质铸造合金铝硅系列合金01号合金
合金顺序号
示例:ZL101A-1表示优质铸造合金铝硅系列01号合金的1号合金。
4.3 铝合金状态
F ———表示铸态。
T6———表示固溶处理完全人工时效。
4.4 铝合金变质处理
铝合金变质宜采用锶变质处理。在满足车轮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允许采用其他变质剂和其他变质
方法进行变质处理。
5 技术要求
5.1 化学成分
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注:为方便使用,附录A给出了国内外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牌号对照。
表1 铝合金化学成分
合金
牌号
合金
代号
合金
状态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Al Si Fe Cu Mn Mg Zn Ti Sr Ca
其他杂质
单个总和
ZAlSi7MgA
ZL101A-1 F 余量6.5~
7.5 ≤0.15 ≤0.10 ≤0.050.25~
0.40 ≤0.05 ≤0.200.004~
0.02 ≤0.003 ≤0.05 ≤0.15
ZL101A-2 F 余量6.5~
7.5 ≤0.12 ≤0.10 ≤0.050.30~
0.45 ≤0.05 ≤0.20 — ≤0.003 ≤0.05 ≤0.15
注:“—”为未规定具体数值。
5.2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不作为验收依据,附录B给出了可参考的力学性能。
5.3 针孔度、密度
5.3.1 铝合金锭的针孔度应不低于JB/T7946.3—2017的2级。
5.3.2 铝合金液的减压凝固试样密度应不低于2.60g/cm3。
2
GB/T23301—2024
5.4 夹渣
铝合金的夹渣K 值应不大于0.15。
5.5 外观与断口
5.5.1 铝合金锭表面应整洁,无霉斑及外来夹杂物,但允许有轻微的夹渣及修整痕迹,或因浇注收缩而
引起的轻微裂纹存在。
5.5.2 铝合金液面应清洁,无明显熔渣及非金属漂浮物。
5.5.3 铝合金锭的断口组织应致密,无严重的缩孔、熔渣及非金属夹杂物。
5.6 禁用物质
铝合金的禁用物质应符合GB/T30512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化学成分
6.1.1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按GB/T7999的规定执行。
6.1.2 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应按GB/T20975.3、GB/T20975.4、GB/T20975.5、GB/T20975.7、
GB/T20975.8、GB/T20975.12、GB/T20975.16、GB/T20975.17、GB/T20975.21的规定进行仲裁。
6.1.3 分析数值的判定采用修约比较法,数值修约按GB/T8170的规定执行,修约数位与表1规定的
极限数位一致。
6.2 针孔度、密度
6.2.1 针孔度检测方法按JB/T7946.3—2017的规定执行。
6.2.2 密度检测方法按GB/T43139的规定执行。
6.3 夹渣
夹渣K 值的检测按GB/T15115—2024中附录D的方法执行。
6.4 外观与断口
采用目视检查。
6.5 禁用物质
按GB/T30512的方法检测。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同一熔化炉为一检验批次。
7.2 取样
铝合金取样应符合表2的规定。
3
GB/T23301—2024
表2 取样规定
序号检验项目取样规定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
1 化学成分每批不少于1个试样5.1 6.1
2 针孔度、密度
a) 铝合金锭针孔度:每批不少于1个,取样部位:
端面中部;
b) 铝合金液密度:每批不少于1个试样
5.3 6.2
3 夹渣每批不少于5个,取样部位:端面中部5.4 6.3
4 外观与断口
a) 外观:铝锭每批不少于5件;铝液每个保温包
检查液面。
b) 铝锭断口:端面中部
5.5 6.4
5 禁用物质每年不少于一次5.6 6.5
7.3 判定规则
7.3.1 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允许从同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批为
合格。若复验结果仍有不合格,判该批为不合格。
7.3.2 针孔度、密度不合格时,允许从同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
批为合格。若复验结果仍有不合格,判该批为不合格。
7.3.3 夹渣不合格时,允许从同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批为合
格。若复验结果仍有不合格,判该批为不合格。
7.3.4 外观质量与断口不合格时,判该批为不合格。
7.3.5 禁用物质不合格时,判该批为不合格。
8 标志、质量证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铝合金锭的包装应有下列标记。当需方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a) 材料牌号或代号;
b) 炉次号、生产批号;
c) 净重;
d)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e) 制造年、月、日。
8.1.2 铝合金液的包装应有下列标记。标记应清晰,标识在保温包的固定位置,并与送货单内容相符
合,不同批次铝合金液不能混用。
a) 材料牌号或代号;
b) 保温包号、生产批号;
c)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d) 制造年、月、日。
8.2 质量证明书
每批铝合金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上应注明:
4
GB/T23301—2024
a) 供方名称或代号;
b) 牌号;
c) 质量检验结果及质量检验部门印章;
d) 批号或炉号;
e) 净重或件数;
f) 本文件编号;
g) 出厂日期。
8.3 包装
8.3.1 铝合金锭应按炉号打捆,每捆重量不超过1000kg。不同批次的铝合金锭不应混成一捆。包装
应牢固,保证在运输或搬运中不会散落。
8.3.2 铝合金液应采用符合要求的保温包运载。
8.4 运输
8.4.1 铝合金锭在运输过程中,应符合堆垛要求,不应淋雨、受潮、抛摔和剧烈碰撞。
8.4.2 铝合金液的运输应符合GB/T43920的要求。保温包在运输过程要做好防倾侧、防跌落、防雨淋
等措施。
8.5 贮存
8.5.1 铝合金锭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无有害气体的仓库内,不应与酸、碱或其他有腐蚀性的化学
物品一同存放,并注意防雨、防潮。
8.5.2 铝合金液应按需方要求存放在指定区域。
5
GB/T23301—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国内外铝合金牌号对照
国内外铝合金牌号对照见表A.1。
表A.1 国内外铝合金牌号对照表
GB/T23301 GB/T1173 ASTMB179
ZL101A-1 ZAlSi7MgA A356.1
ZL101A-2 ZAlSi7MgA A356.2
6
GB/T23301—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铝合金力学性能
B.1 力学性能
铝合金力学性能见表B.1。
表B.1 铝合金力学性能
合金
牌号
合金
代号
合金
状态
取样
抗拉强度Rm
MPa
屈服强度Rp0.2
MPa
断后伸长率At
%
布氏硬度
HBW
ZAlSi7MgA
ZL101A-1 F
T6
单铸试样180 100 3 60
240 150 7 70
ZL101A-2 F
T6
单铸试样180 100 3 60
240 150 7 70
B.2 试样尺寸及浇注图样
单铸试样的尺寸及浇注图样参考GB/T1173的规定。
7
GB/T23301—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1173 铸造铝合金
[2] ASTM B179 Standardspecificationforaluminumalloysiningotand moltenformsfor
castingsfromallcastingprocesses
8
GB/T23301—20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