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版】 GB/T 44766-2024 微波电路 限幅器测试方法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21阅读模式

【超清版】 GB/T 44766-2024 微波电路 限幅器测试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31.200
CCS L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766—2024
微波电路 限幅器测试方法
Microwavecircuits—Measuringmethodsforlimiter
2024-10-26发布2025-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试条件、仪器和设备…………………………………………………………………………………… 2
4.1 测试条件…………………………………………………………………………………………… 2
4.2 测试仪器和设备…………………………………………………………………………………… 3
4.3 注意事项…………………………………………………………………………………………… 3
5 参数测试………………………………………………………………………………………………… 3
5.1 插入损耗(Li) ……………………………………………………………………………………… 3
5.2 插损平坦度(ΔLi)…………………………………………………………………………………… 5
5.3 电压驻波比(VSWRi、VSWRo)…………………………………………………………………… 5
5.4 限幅电平(Plim)……………………………………………………………………………………… 6
5.5 尖峰泄漏功率(Pleak(spike))…………………………………………………………………………… 7
5.6 平坦泄露功率(Pleak(flat))…………………………………………………………………………… 8
5.7 尖峰能量(Wl)……………………………………………………………………………………… 8
5.8 承受功率(Pcwm、Ppm)……………………………………………………………………………… 9
5.9 1dB压缩输出功率(Po(1dB))……………………………………………………………………… 10
5.10 响应时间(tres)…………………………………………………………………………………… 11
5.11 恢复时间(tr) …………………………………………………………………………………… 12
5.12 反射功率(Pr)…………………………………………………………………………………… 13
5.13 三阶交调(IP3)…………………………………………………………………………………… 14
5.14 三阶交调截点功率(POIP3)……………………………………………………………………… 1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南京国博
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都小凡、周光辉、汤朔、向虎、邓世雄、吴维丽。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微波电路限幅器主要电参数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微波电路限幅器,包含无源限幅器、半有源限幅器、有源限幅器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EC60747-1 半导体器件 第1部分:总则(Semiconductordevices—Part1:General)
注:GB/T17573—1998 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第1部分:总则(IEC747-1:1983,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插入损耗 insertionloss
Li
限幅器小信号工作时,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
3.2
插损平坦度 insertionlossflatness
ΔLi
限幅器小信号工作时,工作频带内插入损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3
电压驻波比 voltagestandingwaveratio
VSWR
在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电压振幅最大值与电压振幅最小值之比。输入端的电压驻波比即为输入电
压驻波比VSWRi,输出端的电压驻波比即为输出电压驻波比VSWRo。
3.4
限幅电平 limitingthresholdlevel
Plim
在规定的输入功率范围内,限幅器的最大输出功率。
3.5
尖峰泄露功率 spikeleakagepower
Pleak(spike)
在脉冲工作条件下,大功率信号输入到限幅器的瞬间产生的输出功率最大值。
1
GB/T44766—2024
3.6
平坦泄露功率 flatleakagepower
Pleak(flat)
在规定的脉冲工作条件下,限幅器完全导通后输出脉冲达到平坦区域的输出功率。
3.7
尖峰能量 spikeleakageenergy
Wl
在脉冲工作条件下,大功率信号在尖峰泄露时间内产生的能量。
3.8
承受功率 maximuminputpower
Pcwm、Ppm
限幅器可正常工作的最大微波输入功率。
注:连续波功率Pcwm ,脉冲功率Ppm 。
3.9
1dB压缩输出功率 outputpowerat1dBcompression
Po(1dB)
当限幅器插入损耗相比线性工作增加1dB时的输出功率。
3.10
响应时间 responsetime
tres
限幅器在大功率信号输入后到形成有效限幅输出的时间。
3.11
恢复时间 recoverytime
tr
限幅器在大功率信号关闭后到限幅器恢复到小信号状态的时间。
3.12
反射功率 reflectedpower
Pr
限幅器在大功率状态下被限幅器反射到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3.13
三阶交调 third-orderintermodulation
IP3
在规定的输入功率下,基频信号输出功率与三阶交调信号输出功率之比。
3.14
三阶交调截点功率 third-orderintermodulationpowerattheinterceptpoint
PIP3
在理想线性系统中基频信号幅度(单位为dBm)与三阶交调信号幅度(单位为dBm)相等时的交点
功率。
4 测试条件、仪器和设备
4.1 测试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测试应在温度为25 ℃±3 ℃、相对湿度为20%~80%和气压为86kPa~
2
GB/T44766—2024
106kPa的条件下进行。测试环境应无影响结果准确性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48%~52%,气压86kPa~106kPa。
4.2 测试仪器和设备
测试仪器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测试仪器应校准合格,并在计量有效期内;
b) 测试仪器的精度应满足测试要求;
c) 测试仪器、设备应良好接地;
d) 测试所用电源的电源电压、纹波及电源噪声电平等应满足被测件的要求;
e) 测试仪器按被测件要求时间进行预热,无明确预热要求时测试仪器预热15min后进行测试。
4.3 注意事项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a) 限幅器必要的散热条件;
b) 测试系统中耦合器、衰减器、隔离器的选择应满足功率容量并可保护后级仪器设备;
c) 应使用合适的测试夹具进行测试;
d) 当操作静电敏感器件时,应遵守IEC60747-1中的注意事项。
5 参数测试
5.1 插入损耗(Li)
5.1.1 目的
通过对输入到限幅器的微波功率及经过限幅器后输出的功率进行测试并计算,实现测量限幅器插
入损耗指标的目的。
5.1.2 测试方法一
5.1.2.1 测试框图
插入损耗测试框图见图1。
图1 插入损耗测试框图(一)
5.1.2.2 测试原理
设定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1输出功率P1(单位为mW),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当微波信号
直通到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2时,该端口接收到的功率也为P1。在接入限幅器后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
2接收到的功率为P2(单位为mW),按公式(1)对端口1输出功率和端口2接收功率进行计算,得出插
入损耗Li(单位为dB):
Li=10lg(P1/P2) ……………………(1)
3
GB/T44766—2024
式中:
P1———输入到被测件的微波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2———经过被测件后的输出功率,单位为毫瓦(mW)。
该计算可由矢量网络分析仪自身完成,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设置测试S21参数,设定测试值为“插
入损耗”,单位为分贝(dB),|S21|参数即是被测件的插入损耗Li。
5.1.2.3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矢量网络分析仪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不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
c) 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开始测试;
d) 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Li。
5.1.2.4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范围fR;
b) 输入功率,未明确规定时,通常低于限幅电平10分贝(dB);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1.3 测试方法二
5.1.3.1 测试框图
插入损耗测试框图见图2。
图2 插入损耗测试框图(二)
5.1.3.2 测试原理
由信号源输入功率,通过功率计测试输出功率,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差即为插入损耗。由公式
(2)计算插入损耗Li(单位为dB):
Li=Pin -Pout ……………………(2)
式中:
Pin ———规定条件下输入到被测件的微波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out ———被测件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1.3.3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信号源及功率计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4
GB/T44766—2024
b) 不接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通过功率计测试记录应输入到被测件的输入功率Pin,功率
放大器和衰减器根据实际测试功率需要选择;
c) 按图2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偏置条件,开启信号源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通过功率计记录输出功率Pout,通过公式(2)计算被测件插入损耗Li。
5.1.3.4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未明确规定时,通常低于限幅电平10分贝(dB);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2 插损平坦度(ΔLi)
5.2.1 目的
通过对被测件在一定频带宽度内插入损耗的测试,计算得出被测件在该频带内损耗的最大起伏。
5.2.2 测试框图
插损平坦度测试框图见图1、图2。
5.2.3 测试原理
测试频带内插入损耗的最大值Li(max)和最小值Li(min),通过公式(3)计算插损平坦度ΔLi(单位为
dB):
ΔLi=Li(max)-Li(min) ……………………(3)
式中:
Li(max)———频带内插入损耗最大值,单位为分贝(dB);
Li(min)———频带内插入损耗最小值,单位为分贝(dB)。
5.2.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按5.1中两种测试方法及程序进行测试;
b) 测试频带内插入损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公式(3)计算插损平坦度。
5.2.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范围fR 或测试频点;
b) 输入功率,未明确规定时,通常低于限幅电平10分贝(dB)。
5.3 电压驻波比(VSWRi、VSWRo)
5.3.1 目的
通过测试端口输出功率与反射功率计算回波损耗,再通过回波损耗计算得出端口驻波比,完成测试
规定条件下限幅器的输入电压驻波比VSWRi 和输出电压驻波比VSWRo。
5.3.2 测试框图
电压驻波比测试框图见图1。
5
GB/T44766—2024
5.3.3 测试原理
输入到限幅器的功率为P1,通过限幅器反射回输入端的信号功率为P11 (单位为dBm),根据
公式(4)计算回波损耗Lr1,再通过公式(5)计算端口的电压驻波比:
Lr1 =P1 -P11 ……………………(4)
VSWR=1+10-Lr1
10
1-10-Lr1
10 ……………………(5)
式中:
Lr1———端口1的回波损耗,单位为分贝(dB);
P1 ———端口1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11———端口1输出信号经过被测件后的反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该计算可由矢量网络分析仪自身完成,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直接测试被测件的S11、S22参数,设定
测试“驻波”,S11、S22参数即分别为被测件输入电压驻波比和输出电压驻波比。
5.3.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矢量网络分析仪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校准测试系统;
c) 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开始测试;
d) 根据S11、S22参数测试结果记录被测件的输入电压驻波比和输出电压驻波比。
5.3.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范围fR;
b) 输入功率,未明确规定时,通常低于限幅电平10分贝(dB)。
5.4 限幅电平(Plim)
5.4.1 目的
测量在规定的输入功率范围内,限幅器的最大输出功率。
5.4.2 测试框图
限幅电平测试框图见图3。
图3 限幅电平测试框图
5.4.3 测试原理
输入到限幅器的功率Pin,经过限幅器输出后功率为Pout,此时的Pout最大值即为限幅器的限幅
6
GB/T44766—2024
电平。
5.4.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不接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输入到被测件的微波功率为输入功率;
c) 按图3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通过功率计读出限幅器输出功率Pout的最大值,即为限幅电平。
5.4.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规定的限幅器输入功率Pin(单位为dBm);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5 尖峰泄漏功率(Pleak(spike))
5.5.1 目的
在脉冲工作条件下,大功率信号在输入到限幅器的瞬间,限幅器的限幅功能较弱,此时输出功率较
大,之后限幅器衰减增大,形成有效限幅作用。通过测试该瞬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即为尖峰泄漏功率。
5.5.2 测试框图
尖峰泄漏功率测试框图见图3。
5.5.3 测试原理
脉冲功率输入到限幅器后通过功率计读取输出波形如图4所示,在功率输出的瞬间产生较大的正
向尖峰,该尖峰的最大值Pleak(spike)为尖峰泄漏功率。
5.5.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不接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输入到被测件的微波功率为输入功率;
c) 按图3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通过功率计读取输出波形如图4所示,图中Pleak(spike)为尖峰泄漏功率。
图4 尖峰泄露功率输出波形
7
GB/T44766—2024
5.5.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规定的限幅器输入功率Pin(单位为dBm);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6 平坦泄露功率(Pleak(flat))
5.6.1 目的
在规定的脉冲工作条件下,测量限幅器导通后输出脉冲达到平坦区域的输出功率。
5.6.2 测试框图
平坦泄露功率测试框图见图3。
5.6.3 测试原理
输入到限幅器的功率Pin,经过限幅器输出后功率为Pout,在测试脉宽内输出功率稳定到相对平坦
的区域,此时的Pout即为限幅器的平坦泄露功率Pleak(flat)。
5.6.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不接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输入到被测件的微波功率为输入功率;
c) 按图3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通过功率计读出限幅器输出功率,功率计显示波形如图4所示,图中Pleak(flat)为平坦泄漏功率。
5.6.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规定的限幅器输入功率Pin(单位为dBm);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7 尖峰能量(Wl)
5.7.1 目的
在脉冲工作条件下,大功率信号在输入到限幅器的瞬间,限幅器的限幅功能较弱,此时输出功率较
大,之后限幅器衰减增大,形成有效限幅作用。通过计算在这段时间内产生的能量即为尖峰能量。
5.7.2 测试框图
尖峰泄漏能量测试框图见图3。
5.7.3 测试原理
通过功率计测试脉冲功率条件下尖峰泄漏功率Pl 以及尖峰泄漏持续时间Δt,由公式(6)近似计算
得出限幅器在尖峰泄漏时间内泄漏的能量Wl(单位为J)。
8
GB/T44766—2024
Wl=12
×Δt×10PL/10 ×10-3 ……………………(6)
式中:
PL ———尖峰泄漏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Δt ———尖峰泄漏时间,单位为秒(s)。
5.7.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不接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输入到被测件的微波功率为输入功率;
c) 按图3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通过功率计读出波形如图4所示,通过公式(6)计算被测件的尖峰能量。
5.7.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规定的限幅器输入功率Pin(单位为dBm);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8 承受功率(Pcwm、Ppm)
5.8.1 目的
在大功率条件下限幅器应正常工作,当输入功率继续增大时限幅器可能因功率过大而烧毁,通过测
试验证限幅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承受的连续波功率Pcwm或可承受的脉冲功率Ppm。
5.8.2 测试框图
承受功率测试框图见图3。
5.8.3 测试原理
在要求的承受功率条件下及规定的工作时间内,限幅器可正常工作,且在恢复小功率条件时,其各
项指标应满足相应指标要求。
5.8.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不接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输入到被测件的微波功率为输入功率;
c) 按图3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按照5.4,通过功率计监测限幅器的限幅电平,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数据应满足限幅电平指标
要求;
e) 试验完成后按照5.1、5.3进行测试,插入损耗和电压驻波比等小信号指标应满足相关指标
要求。
5.8.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9
GB/T44766—2024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可承受连续波功率Pcwm或可承受脉冲功率Ppm;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d) 散热条件;
e) 试验时间。
5.9 1dB压缩输出功率(Po(1dB))
5.9.1 目的
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限幅器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加,当限幅器插入损耗增加到比小信号插入损耗大
1dB时,此时的输出功率为限幅器的1dB压缩输出功率。通过测试得出限幅器1dB压缩输出功率。
5.9.2 测试框图
1dB压缩输出功率测试框图见图5。
图5 1dB压缩输出功率测试框图
5.9.3 测试原理
在小信号工作条件下,输入功率为Pin1(单位为dBm),通过功率计测试限幅器的输出功率Pout1(单
位为dBm),逐渐增加限幅器的输入功率,输入功率达到Pin2(单位为dBm)时,输出功率为Pout2(单位为
dBm),当功率满足公式(7)时,此时的输出功率为1dB压缩输出功率。
Pin2 -Pin1 =Pout2 -Pout1 +1 ……………………(7)
式中:
Pin1 ———小信号输入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in2 ———逐渐增加的输入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out1 ———小信号输出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out2 ———输入功率增大后对应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9.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不接入被测件,校准测试系统;
b) 接入被测件,按图5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
c) 按规定设置小信号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开启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通过功率计1监测放大器输出功率,即为被测件的小信号输入功率Pin1(单位为dBm),通过功
率计2测试限幅器输出功率Pout1(单位为dBm);
e) 逐渐增加放大器的输入功率,分别通过功率计1和功率计2监测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in2(单位
为dBm)和限幅器输出功率Pout2(单位为dBm),当满足公式(7)时输出功率Pout2(单位为
dBm)为1dB压缩输出功率。
10
GB/T44766—2024
5.9.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未明确规定时,小信号功率通常低于限幅电平10分贝(dB);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d) 散热条件。
5.10 响应时间(tres)
5.10.1 目的
限幅器在接收到大功率信号后到形成有效限幅输出需要一定的时间,测试限幅器在施加大功率信
号后到限幅器有效限幅输出的响应时间tres。
5.10.2 测试框图
响应时间测试框图见图6。
图6 响应时间测试框图
5.10.3 测试原理
响应时间为限幅器在接收到大功率信号后到限幅器输出功率趋于平坦输出的时间。
通过功率计监测限幅器输出功率波形,如图7所示。响应时间为输出波形前沿上升至输出功率信
号为平坦泄露功率幅度的10%(即图中Pleak(flat)的10%)到输出波形下降至尖峰下降沿幅度的10%的时
间(即图中Pleak(flat)到Pleak(spike)幅度的10%)。
图7 响应时间测试波形
5.10.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按图6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大功率脉冲信号,开始测试;
c) 通过功率计监测限幅器输出波形,按照图7所示读出限幅器的响应时间tres。
11
GB/T44766—2024
5.10.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
c) 规定的平坦泄露功率;
d)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11 恢复时间(tr)
5.11.1 目的
限幅器在大功率信号关闭后到限幅器恢复到小信号状态同样需要一定时间。测试大功率信号关闭
后恢复到限幅器导通状态时所需的恢复时间tr。
5.11.2 测试框图
恢复时间测试框图见图8。
图8 恢复时间测试框图
5.11.3 测试原理
恢复时间为在大功率信号关闭后限幅器插入损耗恢复到比小信号状态插入损耗大3分贝(dB)时
的时间。
通过功率计监测限幅器输出功率波形,如图9所示。恢复时间为后沿从测试到的平坦泄露功率值
下降3dB的时间到恢复至小信号输出功率值前3dB的时间。
图9 恢复时间测试波形
5.11.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12
GB/T44766—2024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按图8连接测试系统,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大功率信号、小功率信号,开始
测试;
c) 通过功率计监测限幅器输出波形,按照图9所示读出限幅器的恢复时间tr。
5.11.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大信号为规定功率值的大功率信号,小信号功率未明确时应低于限幅电平10分贝
(dB);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12 反射功率(Pr)
5.12.1 目的
限幅器在大功率状态下大部分信号被限幅器反射到输入端或反射到匹配端,通过测试得出限幅器
在大功率状态下反射到输入端的功率。
5.12.2 测试框图
反射功率测试框图见图10。
图10 反射功率测试框图
5.12.3 测试原理
在大功率状态下通过定向耦合器将限幅器反射的功率耦合输出到功率计进行测试,测试框图见
图10。
5.12.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按规定设置输入功率和频率范围;
b) 按图10连接测试系统,不接入被测件进行测试系统校准,功率计1读出的微波功率为输入
功率;
c) 接入被测件,对被测件施加相应的偏置条件,开启大功率信号,开始测试;
d) 通过功率计2读出限幅器的反射功率Pr(单位为dBm)。
5.12.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13
GB/T44766—2024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13 三阶交调(IP3)
5.13.1 目的
进入限幅器的多个信号之间会发生相互调制产生新的高阶频率分量,其三阶分量与主频相邻通常
处于带内,是衡量系统线性度的重要指标。在规定的输入功率下,通过测试基频信号输出功率与三阶交
调信号输出功率,计算得出该条件下的三阶交调。
5.13.2 测试框图
三阶交调测试框图见图11。
图11 三阶交调测试框图
5.13.3 测试原理
等幅信号ωi 和ωi+1输入限幅器时,输出信号三阶交调分量为2ωi -ωi+1和2ωi+1-ωi,由下列公
式(8)和公式(9)计算三阶交调IP3(dBc)。
IP3 =10lgP3
Pi ……………………(8)
式中:
Pi ———频率ωi 的基波信号输出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3 ———三阶交调频率2ωi-ωi+1功率,单位为毫瓦(mW);
IP3 =10lgP'3
Pi+1 ……………………(9)
Pi+1 ———频率ωi+1的基波信号输出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3 ———三阶交调频率2ωi+1-ωi 功率,单位为毫瓦(mW);
公式(8)和公式(9)得出数值取大者,即为三阶交调。
5.13.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
b) 调整信号源,使功分器输出端的频率、功率值为规定值;
14
GB/T44766—2024
c) 接入被测件,并按规定加偏置条件;
d) 从频谱仪上读出基频信号幅度和三阶交调信号幅度,如图12所示;
e) 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三阶交调值。
图12 三阶交调测试图
5.13.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5.14 三阶交调截点功率(POIP3)
5.14.1 目的
三阶交调截点功率是衡量器件线性度好坏的指标,在规定条件下,通过测试基频信号幅度(单位为
dBm)与三阶交调信号幅度(单位为dBm)相等时的交点功率即为三阶交调截点功率。
5.14.2 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11。
5.14.3 测试原理
测试原理见5.13.3。
三阶交调截点功率按照公式(10)计算:
POIP3 =Pi +12
IP3 ……………………(10)
式中:
Pi ———频率ωi 的基波信号输出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IP3 ———三阶交调,单位为分贝(dBc)。
5.14.4 测试程序
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测试:
a) 仪器开机预热;
b) 调整信号源,使功分器输出端的频率、功率值为规定值;
c) 接入被测件,并按规定加偏置条件;
15
GB/T44766—2024
d) 从频谱仪上读出基频信号幅度和三阶交调信号幅度,如图12所示;
e) 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三阶交调截点功率。
5.14.5 规定条件
应规定条件如下:
a) 测试频率;
b) 输入功率;
c) 被测件的偏置条件。
16
GB/T44766—2024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21日 10:40: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121.html
图书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