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版】 GB/T 28511.1-2024 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 第1部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的光功率分路器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24阅读模式

【超清版】 GB/T 28511.1-2024 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 第1部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的光功率分路器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33.180.10
CCS M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511.1—2024
代替GB/T28511.1—2012
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 第1部分:
基于平面光波导(PLC)的光功率分路器
Integratedopticalpathdevicesbasedonplanarlightwavecircuit—
Part1:Opticalpowersplitterbasedonplanarlightwavecircuit(PLC)technology
2024-10-26发布2025-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Ⅴ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3
5 分类……………………………………………………………………………………………………… 3
5.1 按输入/输出端口数分类…………………………………………………………………………… 3
5.2 按光接口类型分类………………………………………………………………………………… 3
6 技术要求………………………………………………………………………………………………… 4
6.1 光学特性…………………………………………………………………………………………… 4
6.2 高功率传输性能要求……………………………………………………………………………… 5
6.3 外观要求…………………………………………………………………………………………… 5
6.4 环保符合性………………………………………………………………………………………… 5
7 测试方法………………………………………………………………………………………………… 6
7.1 测试环境…………………………………………………………………………………………… 6
7.2 测试条件…………………………………………………………………………………………… 6
7.3 工作带宽…………………………………………………………………………………………… 7
7.4 插入损耗…………………………………………………………………………………………… 10
7.5 方向性……………………………………………………………………………………………… 12
7.6 通道均匀性………………………………………………………………………………………… 13
7.7 偏振相关损耗……………………………………………………………………………………… 13
7.8 回波损耗…………………………………………………………………………………………… 14
8 可靠性试验……………………………………………………………………………………………… 15
8.1 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15
8.2 可靠性试验要求…………………………………………………………………………………… 15
8.3 失效判据…………………………………………………………………………………………… 17
9 检验规则………………………………………………………………………………………………… 17
9.1 检验分类…………………………………………………………………………………………… 17
9.2 出厂检验…………………………………………………………………………………………… 17
9.3 型式检验…………………………………………………………………………………………… 18
10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9
10.1 标志……………………………………………………………………………………………… 19

10.2 包装……………………………………………………………………………………………… 19
10.3 运输……………………………………………………………………………………………… 19
10.4 贮存……………………………………………………………………………………………… 19
附录A (资料性) 器封装结构示意图…………………………………………………………………… 20
A.1 适配器型光分路器……………………………………………………………………………… 20
A.2 插头型光分路器………………………………………………………………………………… 22
A.3 尾纤型光分路器………………………………………………………………………………… 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是GB/T28511《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的第1部分。GB/T28511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的光功率分路器;
———第2部分:基于阵列波导光栅(AWG)技术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滤波器。
本文件代替GB/T28511.1—2012《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 第1部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
的光功率分路器》,与GB/T28511.1—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光功率分路器(见3.1,2012年版的3.1)、通道插入损耗/插入损耗(见
3.6,2012年版的3.5)、通道均匀性(见3.8,2012年版的3.7)、偏振相关损耗(见3.9,2012年版
的3.8)、回波损耗的定义(见3.10,2012年版的3.9);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PLC 器件(见
3.4)、PLC组件(见3.5)、跳线(见3.11);
b) 增加了“缩略语”一章(见第4章);
c) 删除了按工作带宽分类(见2012年版的4.1);增加了按光接口类型分类(见5.2);
d) 增加了1×2、1×12、1×128、1×256的类别和相应的指标,更改了1×4、1×8、1×16、1×24、
1×32、1×64的参数指标及注释(见表1,2012年版的表1);
e) 增加了2×2、2×12、2×128、2×256的类别和相应的指标,更改了2×4、2×8、2×16、2×24、
2×32、2×64的参数指标及注释(见表2,2012年版的表2);
f) 增加了高功率传输性能要求(见6.2);
g) 增加了封装结构(见6.3);
h) 更改了外观要求(见6.3,2012年版的6.1);
i) 更改了环保符合性要求(见6.4,2012年版的第8章);
j) 更改了测试环境的表述(见7.1,2012年版的6.2);
k) 更改了测试设备中宽带光源的要求(见7.2.2,2012 年版的6.3.2)、光功率计的要求(见
7.2.3,2012年版的6.3.4)、偏振控制器的要求(见7.2.4,2012年版的6.3.5)、光谱分析仪的要求
(见7.2.5,2012年版的6.3.6),增加了测试设备中大功率光源的要求(见7.2.8)、回波损耗测试
仪的要求(见7.2.9),删除了测试设备中扰模单元的要求(见2012年版的6.3.3)、器件引出端
光纤(光缆)长度的要求(见2012年版的6.3.8);
l) 更改了部分测试方法:工作带宽(见7.3,2012年版的6.7)、插入损耗(见7.4,2012年版的
6.4.2)、方向性(见7.5,2012年版的6.5)、通道均匀性(见7.6,2012年版的6.6)、偏振相关损耗
(见7.7,2012年版的6.8);回波损耗(见7.8,2012年版的6.9);
m) 更改了机械冲击、变频振动、光纤扭曲、光纤侧拉、光纤光缆保持力、低温存储、高温高湿存储的
试验条件;更改了高温贮存的名称(见表4,2012年版的表3);
n) 更改了失效判据(8.3,2012年版的表3);
o) 更改了型式检验(见9.3,2012年版的9.2);
p) 增加了标志要求(见10.1.2)、污染控制标志(见10.1.3)、贮存超期的处理方式(见10.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朗美通通讯技术(深圳)
有限公司、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卫东、孔祥健、宋梦洋、刘文俊、刘德强、马广鹏、吴远大。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GB/T28511.1—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 言
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是光通信信息技术的一种核心器件,器件基于平面光波导技术制造,可实
现对光波信号的功率、波长进行分配和传送等功能。目前主要有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阵列波导光
栅(AWG)密集波分复用(DWDM)滤波器等。开展平面光波导集成器件标准制定工作,统一和规范平
面光波导集成器件的关键参数,有利于推动我国平面光波导集成器件相关产业链规范化发展。
GB/T28511旨在规范平面光波导集成光路器件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检验规则及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拟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的光功率分路器。目的在于规定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
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第2部分:基于阵列波导光栅(AWG)技术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滤波器。目的在于规定
阵列波导光栅(AWG)密集波分复用(DWDM)滤波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可靠性试验、检
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技术的光功率分路器(以下简称“PLC光分路器”)的术语和
定义、缩略语,规定了光学特性、传输性能、封装结构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测试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单模光纤耦合的PLC光分路器均分器件和组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18311.2—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3-2部分:检查
和测量 单模纤维光学器件偏振依赖性
GB/T20440—2006 密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技术条件
GB/T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39560(所有部分)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SJ/T11364—2014 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
TelcordiaGR-1209-CORE-2010 光无源器件总规范(Genericrequirementsforpassiveoptical
components)
TelcordiaGR-1221-CORE-2010 光无源器件一般可靠性保证要求(Genericreliabilityassurance
requirementsforpassiveopticalcomponents)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功率分路器 opticalpowersplitter
用于实现光信号的功率耦合及分配功能的光无源器件。
3.2
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 opticalpowersplitterbasedonplanarlightwavecircuit
采用平面光波导工艺技术制作的光功率分路器。
3.3
工作带宽 operatingbandwidth
满足PLC光分路器光学性能指标要求的光波长范围。
1
GB/T28511.1—2024
注:单位为纳米(nm)。
3.4
PLC器件 componentbasedonPLC
尾纤不安装光纤活动连接器的PLC光分路器。
3.5
PLC组件 devicebasedonPLC
尾纤安装不同类型的光纤活动连接器的PLC光分路器。
注:包含插头型PLC组件与适配器型PLC组件。
3.6
通道插入损耗 insertionloss;IL
插入损耗
PLC光分路器在工作带宽范围内,在规定输出端口的光功率相对全部输入光功率的比值。
注:如公式(1)所示。
ILi = -10lgPouti
Pin …………………………(1)
式中:
ILi ———第i 个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单位为分贝(dB);
Pouti ———第i 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in ———输入端口的输入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3.7
方向性 directivity
PLC光分路器正常工作时,同一侧中非注入光一端的输出光功率与注入光功率(被测波长)的
比值。
注:如公式(2)所示。
DLij = -10lgPj
Pi …………………………(2)
式中:
DLij ———第i 端口输入光功率对同一侧非注入光端口j 的方向性,单位为分贝(dB);
Pj ———同一侧非注入光端口j 的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i ———第i 端口注入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3.8
通道均匀性 uniformity
PLC光分路器在工作带宽范围内,均匀分光的光分路器各输出端口输出光功率(Pout)的最小值与
最大值之比。
注:如公式(3)所示。
FL= -10lg(Pout)min (Pout)max …………………………(3)
式中:
FL ———PLC光分路器的均匀性,单位为分贝(dB);
(Pout)min ———PLC光分路器输出端口中最小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out)max ———PLC光分路器输出端口中最大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3.9
偏振相关损耗 polarizationdependentloss
传输光信号的偏振态在全偏振态变化时,PLC光分路器在规定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的最小值与
最大值之比。
2
GB/T28511.1—2024
注:如公式(4)所示。
PDLj = -10lg(Poutj)min (Poutj)max …………………………(4)
式中:
PDLj ———第j 个输出端口的偏振相关损耗,单位为分贝(dB);
(Poutj)min ———第j 个输出端口的最小输出光功率,j=1、2……N ,单位为毫瓦(mW);
(Poutj)max ———第j 个输出端口的最大输出光功率,j=1、2……N ,单位为毫瓦(mW)。
3.10
回波损耗 returnloss
对于PLC光分路器的某个端口,沿输入路径返回的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之比。
注:如公式(5)所示。
RLi = -10lgPr
Pi …………………………(5)
式中:
RLi———输入端口i 的回波损耗,单位为分贝(dB);
Pr ———从同一输入端接收到返回的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Pi ———入射到输入端口i 的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
3.11
跳线 jumper
在两端都安装连接器插头的光纤或光缆。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C:角度物理接触(AngledPhysicalContact)
PC:物理接触(PhysicalContact)
PLC:平面光波导(PlanarLightwaveCircuit)
UPC:超级物理接触(UltraPhysicalContact)
5 分类
5.1 按输入/输出端口数分类
PLC光分路器按输入/输出端口数可分为:
———1×N PLC光分路器;
———2×N PLC光分路器。
5.2 按光接口类型分类
PLC光分路器按接口类型可分为:
———尾纤型PLC光分路器(PLC器件);
———带连接器插头的PLC光分路器(插头型PLC组件);
———带适配器的PLC光分路器(适配器型PLC组件)。
3
GB/T28511.1—2024
6 技术要求
6.1 光学特性
6.1.1 1×N PLC光分路器
1×N 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1×N 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
参数单位
指标
1×2 1×4 1×8 1×12 1×16 1×24 1×32 1×64 1×128
工作带宽nm 1260~1650
插入
损耗
PLC器件dB ≤3.8 ≤7.4 ≤10.5 ≤12.5 ≤13.5 ≤15.9 ≤16.8 ≤20.5 ≤24.0
插头型
PLC组件dB ≤4.2 ≤7.8 ≤10.9 ≤12.9 ≤13.9 ≤16.3 ≤17.2 ≤20.9 ≤24.4
适配器型
PLC组件dB ≤4.4 ≤8.0 ≤11.1 ≤13.1 ≤14.1 ≤16.5 ≤17.4 ≤21.1 ≤24.6
偏振相关损耗dB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5
通道均匀性
(固定工作波长) dB ≤0.6 ≤0.7 ≤1.0 ≤1.2 ≤1.2 ≤1.5 ≤1.5 ≤2.0 ≤2.5
通道均匀性
(全工作带宽) dB ≤1.1 ≤1.2 ≤1.5 ≤1.7 ≤1.7 ≤2.0 ≤2.0 ≤2.5 ≤3.0
回波
损耗
PLC器件dB ≥55
PLC组件dB ≥45(PC型);≥50(UPC型);≥55(APC型)
方向性dB ≥55
工作温度范围℃ -40~+85
存储温度范围℃ -40~+85
注1:表中插入损耗的测试波长为1310nm、1490nm、1550nm,在1260nm~1290nm 和1570nm~1650nm
波长区间的插入损耗在以上指标基础上增加0.3dB。
注2:1×256型光学特性指标待研究。
6.1.2 2×N PLC光分路器
2×N 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应符合表2要求。
4
GB/T28511.1—2024
表2 2×N 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
参数单位
指标
2×2 2×4 2×8 2×12 2×16 2×24 2×32 2×64 2×128
工作带宽nm 1260~1650
插入
损耗
PLC器件dB ≤4.0 ≤7.6 ≤10.8 ≤12.8 ≤13.8 ≤16.3 ≤17.1 ≤20.8 ≤24.3
插头型PLC
组件dB ≤4.4 ≤8.0 ≤11.2 ≤13.2 ≤14.2 ≤16.7 ≤17.5 ≤21.2 ≤24.7
适配器型
PLC组件dB ≤4.6 ≤8.2 ≤11.4 ≤13.4 ≤14.4 ≤16.9 ≤17.7 ≤21.4 ≤24.9
偏振相关损耗dB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5
通道
均匀性
固定工作波长dB ≤0.6 ≤0.7 ≤1.0 ≤1.2 ≤1.2 ≤1.5 ≤1.5 ≤2.0 ≤2.5
全工作带宽dB ≤1.1 ≤1.2 ≤1.5 ≤1.7 ≤1.7 ≤2.0 ≤2.0 ≤2.5 ≤3.0
回波
损耗
PLC器件dB ≥55
PLC组件dB ≥45(PC型);≥50(UPC型);≥55(APC型)
方向性dB ≥55
工作温度范围℃ -40~+85
存储温度范围℃ -40~+85
注1:表中插入损耗的测试波长为:1310nm、1490nm、1550nm,在1260nm~1290nm 和1570nm~
1650nm波长区间的插入损耗在以上指标基础上增加0.3dB。
注2:2×256型PLC光学分路器光学性指标待研究。
6.2 高功率传输性能要求
在1550nm 波长,以100mW 的光功率注入PLC光分路器1h,监测插入损耗变化情况,应确保最
大插入损耗在表1或表2规定的范围内,且试验前后插入损耗变化量不大于0.5dB。
6.3 外观要求
PLC光分路器外观需平滑、洁净、无油渍、无伤痕及裂纹,整个器件牢固,尾纤无松动或与连接器插
拔平顺。标志清晰牢固,标志内容应符合10.1的要求;标志贴放位置应符合GB/T191中相关要求,可
用目视法检验。
PLC光分路器封装结构见附录A。
6.4 环保符合性
PLC光分路器的组成材料按照GB/T26572的规定进行分类,限用物质含量按照GB/T39560(所
有部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检测单元尽可能拆分成均质材料,各均质材料中限用物质的含量应符合
表3中的限值要求。
5
GB/T28511.1—2024
表3 PLC光分路器中各均质材料限用物质的含量限值
限用物质种类限用物质名称含量限值
重金属
铅≤0.1%
汞≤0.1%
镉≤0.01%
六价铬≤0.1%
有机溴代物
多溴联苯≤0.1%
多溴二苯醚≤0.1%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0.1%
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0.1%
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0.1%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0.1%
7 测试方法
7.1 测试环境
PLC光分路器的性能参数测试应在以下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即: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kPa~106kPa。
当不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时,应在试验报告上写明测试环境条件。
7.2 测试条件
7.2.1 光源
测试中所用的光源为稳定激光器光源,性能指标应满足:
———输出功率:≥-3dBm;
———中心波长:1310nm±20nm、1490nm±20nm、1550nm±20nm;
———-30dB谱宽:≤5nm(λ=1310nm)、≤10nm(λ=1490nm、1550nm);
———功率稳定度:优于±0.05dB(-10℃~+50℃、1h)。
7.2.2 宽带光源
测试用宽带光源应满足:
a) 宽谱光源:
———波长范围:1260nm~1650nm;
———功率谱密度:波长范围内不小于-35dBm/nm;
———功率谱密度稳定度:±0.02dB/nm/10min(短时),±0.04dB/nm/2h(长时);
b) 波长可调光源:
———波长范围:1260nm~1650nm,且范围内连续可调;
6
GB/T28511.1—2024
———输出功率稳定度:优于±0.1dB/10min。
7.2.3 光功率计
光功率计应满足:
———工作波长范围:1200nm~1700nm;
———光功率最大动态范围:-70dBm~+10dBm(连续光);
———分辨率:0.01dB;
———准确度:±3.5%。
7.2.4 偏振控制器
偏振控制器应满足:
———工作波长范围:优于1260nm~1650nm;
———偏振消光比:≥40dB;
———邦加球覆盖率:≥99%;
———偏振相关损耗:≤0.005dB;
———最大允许输入光功率:+20dBm。
7.2.5 光谱分析仪
光谱分析仪应满足:
———工作波长范围:1200nm~1660nm;
———波长精度:±0.1nm;
———波长分辨率:0.2nm~2nm;
———功率范围:-90dBm~23dBm;
———功率精度:±0.05dB。
7.2.6 临时熔接点
将两光纤端对接,接点损耗应≤0.05dB,稳定牢固。
7.2.7 大功率光源
大功率光源应满足:
———输出功率:≥100mW;
———中心波长:1550nm±20nm。
7.2.8 回波损耗测试仪
回波损耗测试仪应满足:
———工作波长:优于1260nm~1650nm;
———测试范围:0dB~75dB;
———测试精度:≤0.25dB。
7.3 工作带宽
7.3.1 PLC器件工作带宽的测试
7.3.1.1 基准法(仲裁法)
PLC器件工作带宽测试框图见图1。
7
GB/T28511.1—2024
图1 PLC器件工作带宽测试框图
PLC器件工作带宽测试步骤如下。
a) 打开宽带光源与光谱分析仪预热,直接连接宽带光源和光谱分析仪,在待测样品测试涉及的光
谱区存储光谱曲线P1。测试条件可以采用:分辨率为1nm/格、开始和终止波长覆盖所规定
的通带宽度。
b) 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测试用光纤应与待测样品本身的光纤类型相同,L1为输入端尾纤长
度,L2为输出端尾纤长度。
c) 在步骤a)选定的光谱区,光谱分析仪进行测试扫描,获得第i 个输出端口的(i=1、2……N )光
谱曲线P2。
d) 在光谱分析仪中执行P2-P1功能,得到待测样品的插入损耗随波长变化的光谱特性。
e) 记录待测样品所有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取插入损耗满足表1、表2时的最大波长值和最小波
长值,两者之差就是待测样品的工作带宽。
7.3.1.2 替代法———扫描法
扫描测试法的测试框图见图2。
图2 PLC器件扫描法测试框图
PLC器件扫描测试法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连接测试系统,并打开系统预热,L1为输入端尾纤长度,L2为输出端尾纤长度;
b) 设定波长可调光源的波长扫描范围、偏振控制器的偏振态变化;
c) 对系统各通道进行初始化;
d) 接入待测样品,待测试系统稳定后,进行第i 个输出端口(i=1、2……N )扫描并导出测试数
据,取所有端口的插入损耗中满足表1、表2时的最大波长值和最小波长值,两者之差就是待
测样品的工作带宽。
7.3.2 PLC组件工作带宽的测试
7.3.2.1 基准法(仲裁法)
PLC组件工作带宽的测试框图见图3。
8
GB/T28511.1—2024
a) 插头型PLC组件
注:连接点为适配性型PLC组件的适配器与跳线插头的连接处。
b) 适配器型PLC组件
图3 PLC组件工作带宽测试框图
PLC组件工作带宽测试步骤如下。
a) 打开宽带光源与光谱分析仪预热,直接连接宽带光源和光谱分析仪,在待测样品测试涉及的光
谱区存储光谱曲线P1。测试条件可以采用:分辨率为1nm/格、开始和终止波长覆盖所规定
的通带宽度。
b) 根据待测样品类型按图3a)或图3b)连接测试系统,测试用光纤应与待测样品本身的光纤类型
相同。
c) 在步骤a)选定的光谱区,光谱分析仪进行测试扫描,获得第i 个输出端口的(i=1、2……N )光
谱曲线P2。
d) 在光谱分析仪中执行P2-P1功能,得到待测样品的插入损耗随波长变化的光谱特性。
e) 记录待测样品所有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取插入损耗满足表1、表2时的最大波长值和最小波
长值,两者之差就是待测样品的工作带宽。
7.3.2.2 替代法———扫描法
扫描法的测试框图见图4。
a) 插头型PLC组件
注:连接点为适配性型PLC组件的适配器与跳线插头的连接处。
b) 适配器型PLC组件
图4 PLC组件扫描法测试框图
9
GB/T28511.1—2024
PLC组件扫描测试法测试步骤如下:
a) 根据待测样品类型按照图4a)或图4b)连接测试系统,并打开系统预热;
b) 设定波长可调光源的波长扫描范围、偏振控制器的偏振态变化;
c) 对系统各通道进行初始化;
d) 接入待测样品,待测试系统稳定后,进行第i 个输出端口(i=1、2……N )扫描并导出测试数
据,取所有端口的插入损耗中满足表1、表2时的最大波长值和最小波长值,两者之差就是待
测样品的工作带宽。
7.4 插入损耗
7.4.1 PLC器件插入损耗测试
7.4.1.1 基准法(仲裁法)
PLC器件插入损耗基准法测试框图见图5。
a) 输出端口光功率的测试
b) 切断器件尾纤
c) 输入光功率测试
图5 PLC器件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PLC器件插入损耗基准法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5a)装置测试并记录第i 个输出端口(i=1、2……N )的输出光功率(Pouti,单位:dBm),L1
为输入端尾纤长度,L2为输出端尾纤长度;
b) 如图5b)所示,在距离临时接点右边A 处切断器件尾纤,临时接点与A 处之间的距离L3应不
少于30cm;
c) 如图5c)所示,从测试装置中取出PLC器件,制备好切断点中的光纤端面,使光纤端面与检测
单元相耦合,测量并记录输入光功率(Pin,单位:dBm);
d) 由公式(1)计算相关端口的插入损耗,所有端口中的插入损耗最大值为器件的插入损耗。
7.4.1.2 替代法———熔接法
PLC器件插入损耗熔接法的测试框图见图6。
10
GB/T28511.1—2024
a) 输入光功率的测试
b) 输出端口光功率的测试
图6 PLC器件插入损耗固定波长测试法测试框图
PLC器件插入损耗熔接法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6a)搭建测试系统,测量并记录输入光功率(Pin,单位:dBm);
b) 按图6b)搭建测试系统,需要在光源后面的尾纤熔接入被测PLC 器件,L1为输入端尾纤长
度,L2为输出端尾纤长度;
c) 测试并记录第i 个输出端口(i=1、2……N )的输出光功率(Pouti,单位:dBm);
d) 输出光功率(Pouti,单位:dBm)与输入光功率(Pin,单位:dBm)之差则为相关端口的插入损
耗,所有端口中的插入损耗最大值为器件的插入损耗。
7.4.1.3 替代法———扫描法
按7.3.1.2所述方法进行。
7.4.2 PLC组件插入损耗测试
7.4.2.1 基准法(仲裁法)
PLC组件插入损耗测试框图见图7。
a) 输入光功率的测试
b) 插头型PLC组件输出端口光功率测试
注:连接点为适配性型PLC组件的适配器与跳线插头的连接处。
c) 适配器型PLC组件输出端口光功率测试
图7 PLC组件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11
GB/T28511.1—2024
PLC组件插入损耗测试步骤如下。
a) 用2根跳线和标准适配器连接光源与功率计,如图7a)所示。测量并记录输入光功率(Pin,单
位:dBm)。
b) 根据待测样品类型按图7b)或按图7c)搭建测试系统,连接点为测试样品适配器与跳线插头的
连接处。
c) 测试并记录第i 个输出端口(i=1、2……N )的输出光功率(Pouti,单位:dBm)。
d) 输出光功率(Pouti,单位:dBm)与输入光功率(Pin,单位:dBm)之差则为第i 端口的插入损
耗,所有端口中的插入损耗最大值为器件的插入损耗。
7.4.2.2 替代法
按7.3.2.2所述方法进行。
7.5 方向性
7.5.1 PLC器件方向性测试
7.5.1.1 基准法(仲裁法)
PLC器件方向性测试原理见图8。
a) 输入光功率的测试
b) j 端口输出光功率的测试
图8 PLC器件方向性的测试框图
PLC器件方向性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8a)搭建测试系统,测量并记录输入光功率(Pi,单位:dBm);
b) 按图8b)搭建测试系统,需要将光源后面的尾纤与被测器件的i 端口(i=1、2……N )熔接,j
端口(j=1、2……N ,j≠i)与功率计连接;
c) 测量并记录第j 端口的输出光功率(Pj,单位:dBm);
d) 由公式(2)计算相关端口的方向性,所有端口中最小值为器件的方向性值。
7.5.1.2 替代法
按7.3.1.2所述方法进行。
12
GB/T28511.1—2024
7.5.2 PLC组件方向性测试
7.5.2.1 基准法(仲裁法)
PLC组件方向性测试框图见图9。
a) 输入光功率的测试
b) 插头型PLC组件j 端口输出光功率的测试
注:连接点为适配性型PLC组件的适配器与跳线插头的连接处。
c) 适配器型PLC组件j 端口输出光功率的测试
图9 PLC组件方向性的测试框图
PLC组件方向性测试步骤如下。
a) 用2根跳线连接光源与功率计,如图9a)所示。测量并记录输入光功率(Pi,单位:dBm)。
b) 根据待测样品类型按图9b)或按图9c)搭建测试系统,将光源一端与被测PLC 组件i 端口
(i=1、2……N )连接,被测PLC组件j 端口(j=1、2……N ,j≠i)与光功率计连接。
c) 测量并记录第j 端口的输出光功率(Pj,单位:dBm)。
d) 由公式(2)计算相关端口的方向性,所有端口中最小值为器件的方向性值。
7.5.2.2 替代法
按7.3.2.2所述方法进行。
7.6 通道均匀性
按7.4.1或7.4.2规定的测试方法,分别在输入波长条件下,测试PLC光分路器件或PLC光分路组
件各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值,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就是通道均匀性。对于在多个波长下测试的情
况,选择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被测器件的通道均匀性。
7.7 偏振相关损耗
7.7.1 PLC器件偏振相关损耗的测试
7.7.1.1 基准法(仲裁法)
按GB/T18311.2—2001中方法A 进行。
13
GB/T28511.1—2024
7.7.1.2 替代法
按7.3.1.2所述方法进行。
7.7.2 PLC组件偏振相关损耗的测试
按7.3.2.2所述方法进行。
7.8 回波损耗
7.8.1 PLC器件回波损耗的测试
7.8.1.1 基准法(仲裁法)
按GB/T20440—2006中5.4.6.1的规定进行。
7.8.1.2 替代法
PLC器件回波损耗测试框图如图10所示。
a) 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定标
b) 回波损耗测试
图10 PLC器件回波损耗测试框图
PLC器件回波损耗测试步骤如下:
a) 选择需要测试的通道波长,按照图10a)将测试用尾纤与回损测试仪连接,并且将尾纤尾端用
直径不大于5mm 的圆棒,缠绕至少5圈,进行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定标;
b) 按照图10b)将PLC器件的第i 个输出端口(i=1、2……N )与测试尾纤连接;
c) 被测PLC器件不与回波损耗测试仪连接的另一端所有端口的尾纤用直径不大于5mm 的圆
棒,缠绕至少5圈,记录此时的测试结果即为回波损耗值,所有端口中最小值为器件的回波损
耗值。
7.8.2 PLC组件回波损耗的测试
PLC组件回波损耗测试框图如图11所示。
14
GB/T28511.1—2024
a) 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定标(适配器型PLC组件)
b) 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定标(插头型PLC组件)
c) 插头型PLC组件的回波损耗测
注:连接点为适配性型PLC组件的适配器与跳线插头的连接处。
d) 适配器型PLC组件的回波损耗测
图11 PLC 组件回波损耗测试框图
PLC组件回波损耗测试步骤如下:
a) 选择需要测试的通道波长,根据待测样品类型按照图11a)或图11b)连接测试系统,并且将跳
线用直径不大于5mm 的圆棒,缠绕至少5圈,进行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定标;
b) 根据待测样品类型按照图11c)或图11d)将连接测试系统,将PLC组件的第i 输出端口(i=
1、2……N )与测试尾纤连接;
c) 待测样品不与回波损耗测试仪连接的另一端所有端口的尾纤用直径不大于5mm 的圆棒,缠
绕至少5圈,记录此时的测试结果即为回波损耗值,所有端口中最小值为器件的回波损耗值。
8 可靠性试验
8.1 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同7.1。
8.2 可靠性试验要求
可靠性试验要求见表4。
15
GB/T28511.1—2024
表4 PLC光分路器可靠性试验要求
试验
类别
试验项目引用标准试验条件
抽样要求
LTPDa SSa Ca
机械
完整
性试

机械冲击
Telcordia
GR-1221-CORE-2010
6.2.1
———样品质量≤0.125kg:
加速度500g,脉冲持续时间
1ms,每方向3次,6个方向(3个
轴向)。
———0.125 kg < 样品质量
≤0.225kg:
加速度200g,脉冲持续时间
5ms,每方向2次,6个方向(3个
轴向)。
———样品质量≥0.225kg:
加速度50 g,脉冲持续时间
11ms,每方向2次,6个方向(3个
轴向)
20 11 0
变频振动
Telcordia
GR-1221-CORE-2010
6.2.2
正弦振动,加速度20g,振动频率
10 Hz~ 2 000 Hz,每循环
20 min,每轴向(3 个轴向)
12循环
20 11 0
光纤扭曲b
Telcordia
GR-1209-CORE-2010
5.4.3.2
———涂敷光纤、紧套缓冲光纤、
松套光纤:0.45kg,±180°,10个
循环
20 11 0
光纤侧拉b
Telcordia
GR-1209-CORE-2010
5.4.3.3
———涂敷光纤、紧套缓冲光纤:
0.23kg,90°,5s;
———松套光纤:0.45kg,90°,5s
20 11 0
光纤光缆
保持力b
Telcordia
GR-1209-CORE-2010
5.4.3.4
———涂敷光纤,紧套缓冲光纤:
0.45kg,1min;
———松套光纤c:1.0kg,1min
20 11 0
环境
温度
耐久
性试

高温存储
Telcordia
GR-1221-CORE-2010
6.2.4
温度85 ℃(±2 ℃)或最高贮存
温度,相对湿度<40%,持续时
间2000h
20 11 0
高温高湿
存储
Telcordia
GR-1221-CORE-2010
6.2.5
温度85 ℃(±2 ℃)、相对湿度
85%(±5%),持续时间500h
(COd)、2000h(UNCe)
20 11 0
16
GB/T28511.1—2024
表4 PLC光分路器可靠性试验要求(续)
试验
类别
试验项目引用标准试验条件
抽样要求
LTPDa SSa Ca
环境
温度
耐久
性试

低温存储
Telcordia
GR-1221-CORE-2010
6.2.6
-40℃(±5 ℃)或最低存储温
度,持续时间1000h 20 11 0
温度循环
Telcordia
GR-1221-CORE-2010
6.2.7
-40 ℃ ~ +70 ℃(COd),极限
持续时间≥15min,100次循环;
或-40℃~+85 ℃(UNCe),极
限点持续时间≥15min,500次
循环
20 11 0
a LTPD———批允许不合格品率,SS———最少样品数,C———允许失效数。
b 适用于PLC器件和插头型PLC组件。
c 对于微型应用场景中的0.9mm 松套光纤,试验条件应为0.45kg,1min。
d CO ———中心机房(室温)环境。
e UNC ———非可控环境。
8.3 失效判据
各项试验完成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出现下列故障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即判定为不合格:
a) 外壳破裂或有裂纹,内部元器件发生脱落;
b) 参数不满足表1和表2的要求;
c) 插入损耗在各项试验后的变化量超出0.5dB。
9 检验规则
9.1 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分为常规检验和抽样检验。
9.2 出厂检验
9.2.1 常规检验
该检验对生产的PLC光分路器全部进行,其检验数据应随同产品提交给用户。
常规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固定工作波长的插入损耗、偏振相关损耗、固定工作波长的通道均匀
性、回波损耗、工作带宽、方向性、全工作带宽插入损耗和全工作带宽通道均匀性。其外观应符合6.3的
要求,光学特性应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
9.2.2 抽样检验
由质量部门从一个生产批或几个生产批(这些生产批是在基本相同的材料、工艺、设备等条件制造)
17
GB/T28511.1—2024
的产品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抽样检验项目同9.2.1,并增加高功率传输性能测试。抽样方案按GB/T2828.1的规定,检验水平
IL=Ⅱ、接收质量限AQL=1.0。
9.3 型式检验
9.3.1 检验条件
PLC光分路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产品定型时或已定型产品转场时;
———正式生产后,如果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长期停产12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定型时的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
———正常生产24个月后;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9.3.2 检验要求
在进行型式检验前,应按第7章的规定,对样品的光学特性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9.3.3 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见表4。
9.3.4 样品的使用规则
样品的使用规则如下:
a) 凡经受了型式检验的样品,一律不能作为合格品交付使用,封存24个月后报废处理;
b) 在不影响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条件下,一组样品可用于其他分组的检验和试验。
9.3.5 产品不合格的判定
各项试验完成后,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各项参数应满足6.1的规定,若其中任何一项试验不符合
要求时,则判该批不合格。
9.3.6 不合格批的重新提交
对不合格分组的产品,可进行返工,以纠正缺陷或筛除失效产品,然后重新检验。重新检验应采用
加严抽样方案,如通过检验,判为合格。但重新检验不得超过2次,并应清楚标明为重新检验批。
9.3.7 检验批的构成
提交检验的批,可由一个生产批构成,或由符合下述条件的几个生产批构成:
———这些生产批是在相同材料、工艺、设备等条件下制造出来的;
———若干个生产批构成一个检验批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
18
GB/T28511.1—2024
10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 标志
10.1.1 标志内容
每个产品应标明产品型号、规格、编号、批的识别代码及安全等标志(如果产品体积小,应按优先顺
序打印标志)。
10.1.2 标志要求
进行全部试验后,标志应保持清晰。标志损伤了的产品应重新打印标志,以保证发货之前标志的
清晰。
10.1.3 污染控制标志
产品的污染控制标志应按SJ/T11364-2014中第5章的规定,在包装盒或产品上打印上电子电气
产品污染控制标志。
10.2 包装
产品应有良好的包装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包装盒上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和规格、
生产厂家、产品执行标准号等。
包装盒内应有产品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包括:PLC光分路器名称、型号,简要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
指标,工作条件,安装尺寸,使用注意事项等。
10.3 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使用常用的交通工具运输,运输中避免雨、雪的直接淋袭,烈日曝晒和猛烈撞击。
10.4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为-10 ℃~+45 ℃,相对湿度不大于80%且无腐蚀性气体、液体的仓库
里。贮存期超过12个月的产品,出库前,应按第7章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光学特性测试,测试结果符合
表1和表2的要求方可出库。
19
GB/T28511.1—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器封装结构示意图
A.1 适配器型光分路器
适配器型光分路器根据应用场景下加装外部封装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机架式、托盘式、插片式。
机架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如图A.1所示。
图A.1 机架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
机架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如表A.1所示。
表A.1 机架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
序号规格安装尺寸参考尺寸(l×w ×h)a
1 1×2
2 1×4
3 1×8
4 1×16
5 1×32
6 1×64
7 2×2
8 2×4
9 2×8
10 2×16
11 2×32
12 2×64
19英寸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220mm×87mm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199mm×44mm
430mm×220mm×87mm
a参考尺寸不含安装固定孔支架,l 为长度,w 为宽带,h 为高度。
托盘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如图A.2所示。
图A.2 托盘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
20
GB/T28511.1—2024
托盘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如表A.2所示。
表A.2 托盘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
序号规格参考尺寸(l×w ×h)a
1 1×2 302mm×180mm×25mm
2 1×4 302mm×180mm×25mm
3 1×8 302mm×180mm×25mm
4 1×16 302mm×180mm×25mm
5 1×32 302mm×180mm×50mm
6 1×64 302mm×180mm×100mm
7 2×2 302mm×180mm×25mm
8 2×4 302mm×180mm×25mm
9 2×8 302mm×180mm×25mm
10 2×16 302mm×180mm×25mm
11 2×32 302mm×180mm×50mm
12 2×64 302mm×180mm×100mm
a参考尺寸不含安装导纤耳槽,l 为长度,w 为宽带,h 为高度。
插片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如图A.3所示。
图A.3 插片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
插片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如表A.3所示。
表A.3 插片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
序号规格参考尺寸(l×w ×h)a
1 1×2 130mm×100mm×25mm
2 1×4 130mm×100mm×25mm
3 1×8 130mm×100mm×25mm
4 1×16 130mm×100mm×50mm
5 1×32 130mm×100mm×102mm/266mm×100mm×50mm
6 1×64 130mm×100mm×200mm/130mm×100mm×206mm/266mm×100mm×102mm
7 2×2 130mm×100mm×25mm
21
GB/T28511.1—2024
表A.3 插片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续)
序号规格参考尺寸(l×w ×h)a
8 2×4 130mm×100mm×25mm
9 2×8 130mm×100mm×25mm
10 2×16 130mm×100mm×50mm
11 2×32 130mm×100mm×102mm
12 2×64 130mm×100mm×200mm/130mm×100mm×206mm
al 为长度,w 为宽带,h 为高度。
A.2 插头型光分路器
插头型光分路器加装外部封装的(也叫做盒式光分路器)外形示意图如图A.4所示。
图A.4 盒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
盒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如表A.4所示。
表A.4 盒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
序号规格参考尺寸(l×w ×h)a
1 1×2 90mm×20mm×10mm/100mm×80mm×10mm
2 1×4 100mm×80mm×10mm
3 1×8 100mm×80mm×10mm
4 1×16 120mm×80mm×18mm
5 1×32 120mm×80mm×18mm
6 1×64 140mm×114mm×18mm/120mm×80mm×18mm
7 1×128 140mm×114mm×18mm
8 2×2 90mm×20mm×10mm
9 2×4 100mm×80mm×10mm
10 2×8 100mm×80mm×10mm
11 2×16 120mm×80mm×18mm
12 2×32 120mm×80mm×18mm
13 2×64 140mm×114mm×18mm/120mm×80mm×18mm
14 2×128 140mm×114mm×18mm
al 为长度,w 为宽带,h 为高度。
22
GB/T28511.1—2024
A.3 尾纤型光分路器
尾纤型光分路器加装外部封装的(也叫做微型模块式光分路器)外形示意图如图A.5所示。
图A.5 微型模块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示意图
微型模块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如表A.5所示。
表A.5 微型模块式光分路器封装外形尺寸表
序号规格参考尺寸(l×w ×h)a
1 1×2 60mm×7mm×4mm
2 1×4 60mm×7mm×4mm
3 1×8 60mm×7mm×4mm
4 1×16 60mm×12mm×4mm
5 1×32 80mm×20mm×6mm
6 1×64 100mm×20mm×12mm/100mm×40mm×6mm
7 2×2 60mm×7mm×4mm
8 2×4 60mm×7mm×4mm
9 2×8 60mm×7mm×4mm
10 2×16 60mm×12mm×4mm
11 2×32 80mm×20mm×6mm
12 2×64 100mm×20mm×12mm
al 为长度,w 为宽带,h 为高度。
23
GB/T28511.1—2024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21日 10:45: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125.html
图书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