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版】 GB/T 44843-2024 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9阅读模式

【超清版】 GB/T 44843-2024 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规范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91.140.90
CCS Q 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843—2024
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sforsafetyestimationofexistingescalatorsandmovingwalks
2024-10-26发布2024-10-26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估机构要求…………………………………………………………………………………………… 3
4.1 基本要求…………………………………………………………………………………………… 3
4.2 人员………………………………………………………………………………………………… 3
4.3 仪器设备…………………………………………………………………………………………… 3
4.4 质量保证体系……………………………………………………………………………………… 3
5 安全评估程序…………………………………………………………………………………………… 3
6 前期准备………………………………………………………………………………………………… 4
6.1 确定安全评估范围………………………………………………………………………………… 4
6.2 成立评估小组……………………………………………………………………………………… 4
6.3 技术准备…………………………………………………………………………………………… 4
7 风险评价………………………………………………………………………………………………… 5
7.1 风险分析…………………………………………………………………………………………… 5
7.2 风险评定…………………………………………………………………………………………… 6
7.3 评价项目与要求…………………………………………………………………………………… 6
8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确定………………………………………………………………………………… 7
8.1 综合评分…………………………………………………………………………………………… 7
8.2 安全评估结论……………………………………………………………………………………… 7
9 降低风险的措施………………………………………………………………………………………… 7
9.1 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 7
9.2 整机………………………………………………………………………………………………… 8
9.3 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 8
10 安全评估报告基本要求………………………………………………………………………………… 8
附录A (规范性) 设备本体评价项目…………………………………………………………………… 9
附录B(规范性) 建筑相关评价项目…………………………………………………………………… 29
附录C(资料性) 使用管理评价项目…………………………………………………………………… 31
附录D(资料性) 日常维护保养评价项目……………………………………………………………… 32
参考文献…………………………………………………………………………………………………… 3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
梯有限公司、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立电梯(广州)自动扶梯有限公司、安徽省特种设备检
测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
司、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河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技术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
院、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深
圳市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研究院、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建研机械检
验检测(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东芝电梯
(中国)有限公司、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常熟理工学院、申龙电梯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森赫电梯
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河南中合益检测技术有限公
司、泰安市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研究院、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广日
电梯工业有限公司、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苏迅电梯有限公司、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特种
设备检验检测院、北京中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文华、欧阳惠卿、张志雁、奚伟奇、许开胜、梁家生、许林、陈凤旺、蒋洁松、
黄永生、邹同锋、杨蕾璟、罗贞、李功宁、任馨、郭晓东、詹炜、李东洋、张冲、李新龙、夏立荣、罗丹、武鑫、
王洪伟、徐斌、张福生、唐志荣、蔡富军、赵彦澄、温爱民、李仁、卢豪、黄宇、周坚、陈晓伟、李嘉、薛继华、
石丹超、张建雨、倪鹏飞、龙永志、姚国龙、李磊。

引 言
0.1 本文件按照GB/T20900—2007给出的方法,对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
的项目开展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方法和程序。
0.2 对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的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定时,评价内容与要求
依据现行最新的技术标准以及工程经验,以期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满足基本安全要求的基础
上,通过逐步地更新、改造、修理后,尽可能达到最新安全技术水平。
0.3 用户可以基于安全评估的结论,结合自身经济状况,按照GB/T30692将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消除
和降低风险的项目进行优先等级排序,并按优先等级次序逐步消除或降低相关风险。
0.4 为了使不同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特定的风险情节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能够尽量保持一致,
附录A 和附录B分别给出了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评价项目的风险评定参考值。安全评估人员在现场
确定具体评价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时,还可按照GB/T20900—2007中4.5给出的方法,并综合
考虑设备在制造和安装时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实际安全状况、使用环境等要素。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评估机构要求、安全评估程序(含前期准备、风险评价、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评估报告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评估。
注: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露天或潜在的爆炸环境下运行或用作紧急出口时),除本文件的要求外,可能需要考虑相
关的附加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5226.1—2019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16895.21—2020 低压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
GB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20900—2007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
GB/T30692—2014 提高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性的规范
GB/T37217—2018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JGJ113—2015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7024、GB16899—2011、GB/T20900—2007和GB/T30692—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existingescalatorormovingwalk
已投入使用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来源:GB/T30692—2014,3.2]
3.2
设备本体 equipmentbody
涉及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安全运行及相关人员人身安全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机电部件。
3.3
建筑相关 buildingrelated
涉及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安全运行及相关人员人身安全的与设备本体相邻的建筑有关的空间尺
寸、防护措施、环境照明等要素。
1
GB/T44843—2024
3.4
危险 hazard
潜在的伤害源。
[来源:GB/T20900—2007,2.5]
3.5
风险 risk
伤害发生的概率与伤害的严重程度的综合。
[来源:GB/T20900—2007,2.10]
3.6
情节 scenario
危险状态、原因和后果组成的先后次序。
[来源:GB/T20900—2007,2.14]
3.7
风险评估 riskestimation
确定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过程。
[来源:GB/T42615—2023,3.6]
3.8
风险分析 riskanalysis
系统地运用可获得的信息识别危险和评估风险的过程。
[来源:GB/T20900—2007,2.11]
3.9
风险评定 riskevaluation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的过程。
[来源:GB/T20900—2007,2.13]
3.10
风险评价 riskassessment
由风险分析及风险评定组成的全过程。
[来源:GB/T20900—2007,2.12]
3.11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comprehensivesafetystatuslevel
基于设备本体、建筑相关所评价项目风险情节的风险类别,根据一定的评分规则划分的能体现在用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安全状况的分级。
3.12
安全评估 safetyestimation
以消除不可接受风险为目的,对设备本体、建筑相关项目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在用自
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并结合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降低风
险措施的全过程。
3.13
评估机构 estimationbody
评估组织
具有相应能力、能对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实施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的机构或
组织。
2
GB/T44843—2024
3.14
委托方 entrustingparty
通过书面方式,委托评估机构对指定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开展安全评估的组织或个人。
4 评估机构要求
4.1 基本要求
评估机构应具有与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工作相适应的人员、仪器设备、质量保证
体系。
4.2 人员
4.2.1 安全评估人员应具有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检验检测、设计、制造、安装、修理(至少1项)
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并有与所评估的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4.2.2 评估机构应组成安全评估小组,安全评估小组应至少由2名符合4.2.1所述条件的人员组成,其
中1人担任评估小组组长。
4.2.3 评估小组组长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熟悉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
b) 掌握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c) 不受任何偏见影响;
d) 具有保障安全评估公正实施的组织能力;
e) 当安全评估不能达成一致时具有综合判定能力。
4.3 仪器设备
评估机构所配备的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应满足安全评估的要求。
4.4 质量保证体系
4.4.1 评估机构应制定安全评估作业指导文件。
4.4.2 评估机构应建立制度对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质量实施控制,并对安全评估结果
的真实性、公正性负责。
5 安全评估程序
安全评估程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a) 前期准备。
b) 风险评价:
1) 风险分析,主要包括情节识别和风险评估;
2) 风险评定。
c)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确定。
d) 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
e) 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3
GB/T44843—2024
图1 安全评估程序
6 前期准备
6.1 确定安全评估范围
评估机构应与委托方协商确定安全评估的目的和范围,并书面确认。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安全评估范围可以包含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a) 设备本体;
b) 建筑相关;
c) 使用管理;
d) 日常维护保养。
6.2 成立评估小组
评估机构在遵循利益关联回避原则的基础上,选派安全评估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并指定安全评估小
组组长。安全评估小组成员和组长应符合4.2的要求。
6.3 技术准备
6.3.1 委托方应准备相关安全技术档案,并做好安全评估的其他配合工作。
6.3.2 安全评估小组应听取委托方对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使用情况的介绍,查阅委托方提供的资
料,根据安全评估范围选择相关的评价项目,准备评估记录表、仪器设备等。
4
GB/T44843—2024
7 风险评价
7.1 风险分析
7.1.1 情节识别
根据6.1确定的安全评估范围,逐项对以下风险评价项目进行情节识别,必要时,可增加其他项目:
a) 设备本体的风险评价项目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b) 建筑相关的风险评价项目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c) 使用管理的风险评价项目见附录C;
d) 日常维护保养的风险评价项目见附录D。
7.1.2 风险评估
7.1.2.1 通则
针对设备本体、建筑相关的每个评价项目,评估人员应根据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概率等级对识
别出的情节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7.1.2.2 伤害的严重程度
通过考虑对人身、财产或环境造成的伤害,严重程度应被评估为下列之一:
a) 1———高:死亡、系统损失或严重的环境损害;
b) 2———中:严重损伤、严重职业病、主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c) 3———低:较小损伤、较轻职业病、次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d) 4———可忽略:不会引起伤害、职业病及系统或环境的损害。
7.1.2.3 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通过考虑GB/T20900—2007中4.5.4.2~4.5.4.4所规定的因素,可以评估伤害发生的概率。伤害
发生的概率等级应被评估为下列之一:
a) A———频繁: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经常发生;
b) B———很可能: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会发生数次;
c) C———偶尔: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至少发生一次;
d) D———极少:未必发生,但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
e) E———不大可能:在使用寿命内很不可能发生;
f) F———几乎不可能:概率几乎为零。
7.1.3 风险等级确定
通过综合衡量严重程度(7.1.2.2)和概率等级(7.1.2.3)来确定设备本体、建筑相关的每个评价项目
的风险等级,如表1所示。
5
GB/T44843—2024
表1 风险等级
概率等级
严重程度
1———高2———中3———低4———可忽略
A———频繁1A 2A 3A 4A
B———很可能1B 2B 3B 4B
C———偶尔1C 2C 3C 4C
D———极少1D 2D 3D 4D
E———不大可能1E 2E 3E 4E
F———几乎不可能1F 2F 3F 4F
示例:根据表1,如果严重程度和概率等级分别评估为“1”等和“B”等,则风险等级为“1B”。
7.2 风险评定
基于设备本体、建筑相关的每个评价项目所评估的风险等级,通过确定对应的风险类别来评定风
险。风险等级所对应的风险类别,如表2所示。
表2 风险类别
风险类别风险等级采取的措施
Ⅰ 1A、1B、1C、1D、2A、2B、2C、3A、3B 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Ⅱ 1E、2D、2E、3C、3D、4A、4B 需要复查,在考虑解决方案和社会价值的实用性后,确定
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是否适当a
Ⅲ 1F、2F、3E、3F、4C、4D、4E、4F 不需要任何行动
a 社会可能不准许残留某些特定的风险。然而,进一步的措施可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使用、维护等成为
不切实际的或不可能的。
示例:根据表2,如果评估的风险等级为“1B”,则风险类别为“Ⅰ”类。
7.3 评价项目与要求
7.3.1 根据6.1确定的评估范围,按如下原则选择评价项目:
a) 选择表A.1~A.18中项目对设备本体进行风险评价,但不限于表A.1~A.18所列项目;
b) 选择表B.1中项目对建筑相关进行风险评价,但不限于表B.1所列项目;
c) 选择表C.1中项目对使用管理进行风险评价,但不限于表C.1所列项目;
d) 选择表D.1中项目对日常维护保养进行风险评价,但不限于表D.1所列项目。
7.3.2 在对设备本体相关项目进行风险评价时,应分析零部件的使用年限超过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规
定的使用年限所带来的风险。
7.3.3 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的评价项目不符合评价内容与要求时,按照表A.1~A.18和表B.1所列的
风险评定参考值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同一项目存在不同的风险类别,应选择最高风险等级对应的
风险类别;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相关的评价项目不符合评价内容与要求时,应指出存在的风险。
7.3.4 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的评价项目符合评价内容与要求时,风险类别为“Ⅲ”类。
6
GB/T44843—2024
8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确定
8.1 综合评分
在确定设备本体、建筑相关的每个评价项目的风险类别后,按如下方法确定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a) 将三种风险类别分别按照表3所示规则赋值,假设vi(i=1,2,…,n)为对应于第i 个评价项目
的风险类别取值,其中n 为进行评价的项目总数。
表3 风险类别分值
风险类别Ⅰ Ⅱ Ⅲ
vi 值0 -1 2
注:“Ⅰ”类风险为一票否决项,评分规则见公式(1)。
b) 按照公式(1)计算综合安全状况得分:
G =
100× Σn
i=1vi
2n , ∀vi ≠0
0, ∃vi =0或Σn
i=1vi <0
ì
î
í
ïï
ïï
………………………………(1)
c) 根据得分情况,按照表4确定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表4 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G G≥90 75≤G<90 60≤G<75 G<60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8.2 安全评估结论
根据综合安全状况等级确定结果,综合存在的风险和降低风险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评估机构按照
下列原则给出相应的在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综合安全评估结论:
a)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一级的,宜采取保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b)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二级的,应采取保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c)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三级的,尽快采取保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d)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四级的,建议立即停止使用,应在采取保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后
方可使用。
9 降低风险的措施
9.1 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
根据设备本体、建筑相关的每个评价项目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评定结果,提出降低风险应采取的措
施。降低风险的措施应按照以下原则提出:
a) 对于被识别出存在Ⅰ类和Ⅱ类风险的部件,应采取调整、修理、更换等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如
达到GB/T37217或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中规定的报废技术条件的,应采取更换相应部件来
消除风险。
b) 对于出厂时符合当时标准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如缺少或不符合现行标准所规定的安全
7
GB/T44843—2024
保护装置(措施),应结合风险类别、技术及经济可行性,提出加装或改进安全保护装置(措施)
来消除或降低风险。
c) 对于被识别出的风险,如不能通过调整、修理、更换等措施消除或降低,应指出遗留风险,并建
议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如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护、增加警示标志、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等。
9.2 整机
应根据风险类别及其数量、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及单项风险降低措施,结合技
术复杂程度和经济可行性,提出对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整机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等措施。
9.3 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
对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应提出改进措施。
10 安全评估报告基本要求
10.1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a) 评估目的和依据、评估范围、评估人员、设备概况及主要仪器设备;
b) 设备本体和建筑相关的每个评价项目的风险分析、风险评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c) 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的风险情节识别;
d)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和整机降低风险的措施。
10.2 安全评估报告应有评估、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字和评估机构公章或评估专用章。
8
GB/T44843—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设备本体评价项目
A.1 支撑结构(桁架)和围板
支撑结构(桁架)和围板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 支撑结构(桁架)和围板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1 固定
支撑结构(桁架)应固定可靠1,2 B,C Ⅰ
围板应固定可靠1,2,3 C,D Ⅰ,Ⅱ
1.2 封闭性
除使用者可踏上的梯级、踏板或胶带以及可接触的扶手带部
分外,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所有机械运动部件均应完全
封闭在无孔的围板或墙壁内
2,3 C,D Ⅰ,Ⅱ
1.3 焊缝、受力构件、
紧固件
a) 支撑结构(桁架)焊缝或受力构件不应出现开裂;
b) 支撑结构(桁架)紧固件不应出现裂纹、严重变形、严重
锈蚀
1,2 B,C Ⅰ
1.4 刚度
支撑结构(桁架)最大挠度应符合GB16899—2011中5.2.5的
要求1,2 B,C Ⅰ
1.5 塑性变形
支撑结构(桁架)不应出现严重塑性变形,导致自动扶梯或自
动人行道无法正常运行1,2 A,B,C Ⅰ
1.6 腐蚀
支撑结构(桁架)主要受力构件断面壁厚腐蚀应小于设计厚度
的10% 1,2 B,C Ⅰ
1.7 机房、驱动和转向站
a) 在机器空间,尤其是在桁架内部的驱动站和转向站内,应
具有一个没有任何永久固定设备的、站立面积足够大的
空间,站立面积不应小于0.30m2,其较小一边的长度不
应小于0.50 m。如果永久固定设备位于最大半径为
0.25m的圆形角落的后面,且位于站立区上方至少0.12m
的高度,则允许将永久固定设备放置在该站立区域。
b) 如果因维修目的,必须移动或提升控制柜,则应提供合适
的提升附件,例如:吊环螺栓、手柄。
c) 当主驱动装置或制动器安装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载客
分支和返回分支之间时,在工作区段应提供一个水平的
立足平台,其面积不应小于0.12m2,最小边尺寸不应小
于0.30m。该立足平台可以是固定的或可移动的
3 D Ⅱ
1.8 机器空间专用
机器空间应只允许放置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维修和
检查所必需的设备。对于能有效地防止意外损坏的火灾报警
系统、直接灭火用的设备和喷洒头等消防器具,如不会对维修
作业产生附加风险,则可放置在上述空间内
3 D Ⅱ
9
GB/T44843—2024
表A.1 支撑结构(桁架)和围板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9 运动部件防护
如果运动或转动的部件易接近并对人员有危险,应设置有效
的保护和防护装置,尤其是对下列部件:
a) 轴上的键和螺栓;
b) 链条和传动皮带;
c) 传动机构、齿轮和链轮;
d) 电动机主轴伸出部分;
e) 必须在内部进行维修工作的驱动站和(或)转向站内的梯
级或踏板转向部分,并设有警示标志;
f) 手轮和制动盘(鼓)
2,3 C,D Ⅰ,Ⅱ
A.2 梯级、踏板
梯级、踏板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2的规定。
表A.2 梯级、踏板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2.1 踏面水平偏差
在自动扶梯的载客区域,梯级踏面应是水平的,但允许在运行
方向上有±1°的偏差3 D Ⅱ
2.2 梯级间或踏
板间的间隙
在工作区段内的任何位置,从踏面测得的两个相邻梯级或两
个相邻踏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6mm。在自动人行道过渡
曲线区段,如果踏板的前缘和相邻踏板的后缘啮合,其间隙允
许增至8mm
2,3 B,C Ⅰ,Ⅱ
2.3 梯级或踏板的
结构和外形
梯级或踏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踏面永久变形,导致梳齿板梳齿和梯级(或踏板)踏面齿
槽的啮合深度不符合GB16899—2011 中5.7.3.3 的
要求;
b) 断齿或者表面有裂纹;
c) 梯级随动滚轮轴出现弯曲变形、裂纹、断裂或螺纹破损;
d) 梯级防跳钩弯曲变形、出现裂纹或断裂;
e) 因磨损,导致齿顶面宽度小于2.5mm;
f) 支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或者产生裂纹;
g) 组装式梯级或踏板不锈钢表面磨穿、翘起;
h) 组装式梯级或踏板焊点脱焊,导致踏面或踢面变形;
i) 嵌入件缺损
1,2 C,D Ⅰ,Ⅱ
j) 梯级轴安装座出现变形、裂纹或断裂;
k) 梯级轴安装座磨损,导致梯级与梯级轴连接松动1,2 B,C Ⅰ
10
GB/T44843—2024
表A.2 梯级、踏板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2.4 梯路导轨
梯路导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工作面严重磨损或锈蚀,影响正常运行;
b) 工作面出现凹陷,影响正常运行;
c) 发生弯曲等塑性变形,影响正常运行;
d) 紧固件出现裂纹、严重变形或锈蚀
3 C Ⅱ
e) 出现裂纹或断裂1 D Ⅰ
2.5 梯级链滚轮和
梯级随动滚轮
梯级链滚轮或梯级随动滚轮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开裂、破损、变形失圆、严重磨损,影响正常运行;
b) 轴承失效;
c) 轮毂脱落
1,2,3 B,C Ⅰ
A.3 电动机
电动机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3的规定。
表A.3 电动机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3.1 轴承润滑轴承润滑状况应良好3 D Ⅱ
3.2 绝缘绝缘电阻应符合GB/T5226.1—2019中18.3的要求1,2 C,D Ⅰ,Ⅱ
3.3 电机运转状况
电动机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外壳或基座有影响安全的破裂;
b) 轴承失效;
c) 定子与转子发生碰擦
3 B,C Ⅰ,Ⅱ
3.4 编码器a) 编码器应结构完整,安装可靠;
b) 编码器信号输出应正常3 C Ⅱ
3.5 电动机固定电动机应固定可靠1,2 C,D Ⅰ,Ⅱ
A.4 减速箱
减速箱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4的规定。
11
GB/T44843—2024
表A.4 减速箱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4.1 减速箱箱体不应出现裂纹、影响安全的破损2,3 C,D Ⅰ,Ⅱ
4.2 减速箱固定固定结构牢固,无严重锈蚀、损坏1 D Ⅰ
4.3 传动结构
a) 传动轴、轴承、键或键槽无影响安全运行的损坏,无异常
噪声;
b) 轮齿不应出现塑性变形、折断、裂纹,不应出现严重齿面
点蚀、胶合或磨损等形式的失效
1,2 C,D Ⅰ,Ⅱ
4.4 渗漏油情况
有齿轮减速箱的箱体分割面、观察窗(孔)盖等处应紧密连
接,不应漏油3 D Ⅱ
4.5 齿轮油a) 齿轮油油位正常;
b) 齿轮油清洁,无污物或泡沫,无明显浑浊和变色3 D Ⅱ
A.5 联轴器
联轴器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5的规定。
表A.5 联轴器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5.1 金属元件联轴器的金属元件不应出现裂纹、变形和严重磨损2,3 C,D Ⅰ,Ⅱ
5.2 联接情况
a) 联轴器与电动机输出轴端、减速机联接装置应固定可靠;
b) 运转中联轴器不应有异常振动、冲击和异响;
c) 联轴器挡圈、柱销等组件应完好;
d) 机械零件因破损而产生危险
2,3 C,D Ⅰ,Ⅱ
5.3 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非金属缓冲件过度磨损、开裂、严重变形和老化;
b) 出现永久变形或者裂纹
3 D Ⅱ
A.6 工作制动器
工作制动器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6的规定。
12
GB/T44843—2024
表A.6 工作制动器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6.1 制动器动作
机电式制动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机电式制动器应持续通电保持正常释放。制动器电路断
开后,制动器应立即制动;
b) 制动力应通过一个(或多个)带导向的压缩弹簧产生。制
动器释放装置自激应是不可能的
1 C Ⅰ
c) 对于手动释放的制动器,应采用手动持续操作使制动器
保持松开状态3 D Ⅱ
6.2 结构检查
制动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电磁线圈铁芯动作异常,出现卡阻等现象2 C Ⅰ
b) 设备运行时,制动器的制动衬块(片)与制动轮(盘)未完
全脱离;
c) 制动衬块(片)、制动轮(盘)严重磨损或制动弹簧失效;
d) 受力结构件(例如:制动臂、销轴等)出现裂纹或严重磨损
3 B Ⅰ
e) 电磁线圈防尘件破损;
f) 电磁线圈绝缘电阻不符合GB/T5226.1—2019中18.3
的要求
3 D Ⅱ
A.7 附加制动器
附加制动器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7的规定。
表A.7 附加制动器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7.1 配置
a) 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自动扶梯或倾斜的自动人行道
应设置一个或多个附加制动器:
1) 工作制动器与梯级、踏板的驱动链轮或胶带的驱动
滚筒之间不是用轴、齿轮、多排链条或多根单排链条
连接的;
2) 工作制动器不是机电式制动器;
3) 提升高度大于6m;
4) 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或倾斜角不小于6°的公共交通
型自动人行道。
b) 附加制动器应为机械式的(利用摩擦原理)
1 D Ⅰ
7.2 连接方式
附加制动器与梯级、踏板的驱动链轮或胶带的驱动滚筒之间
应用轴、齿轮、多排链条或多根单排链条连接,不准许采用摩
擦传动元件(例如:离合器)构成的连接
1 D Ⅰ
13
GB/T44843—2024
表A.7 附加制动器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7.3 启动条件
附加制动器在下列情况下均应起作用:
a) 速度超过1.4倍名义速度之前;
b) 梯级、踏板或胶带改变其规定运行方向时;
c) 驱动主机驱动链过度松弛和断裂时
1 D Ⅰ
7.4 制动效果
附加制动器应能使具有制动载荷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或自动
人行道有效地减速停止,并使其保持静止状态2 C Ⅰ
在所有制停情况下(驱动主机驱动链过度松弛和断裂时除
外),减速度不应大于1m/s2 2,3 C,D Ⅰ,Ⅱ
7.5 与工作制
动器的协同
如果电源发生故障或安全回路中断,允许附加制动器和工作
制动器同时动作,此时制停条件应符合GB16899—2011中
5.4.2.1.3.2和5.4.2.1.3.4的规定。否则,附加制动器和工作
制动器应仅在GB16899—2011中5.4.2.2.4规定的情况下及
驱动主机驱动链过度松弛和断裂时同步动作
3 D Ⅱ
7.6 结构检查
附加制动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电磁线圈铁芯动作异常,出现卡阻等现象2 C Ⅰ
b) 制动衬块(片)、制动轮(盘)严重磨损或制动弹簧失效;
c) 受力结构件(例如:制动臂、销轴等)出现裂纹或严重磨损3 B Ⅰ
d) 电磁线圈防尘件破损;
e) 电磁线圈绝缘电阻不符合GB/T5226.1—2019中18.3
的要求
3 D Ⅱ
A.8 手动盘车装置和检修控制装置
手动盘车装置和检修控制装置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8的规定。
表A.8 手动盘车装置和检修控制装置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8.1 配置
a) 如果提供手动盘车装置,该装置应易于取用并可安全
操作;
b) 在手动盘车装置附近应有操作使用说明,并且应明确地
标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
3 D Ⅱ
8.2 安全装置
对于可拆卸的手动盘车装置,应设置能够检测可拆卸手动盘
车装置安装状态的安全装置或功能,该装置或功能应在手动
盘车装置装上驱动主机之前或装上时动作
3 C Ⅱ
14
GB/T44843—2024
表A.8 手动盘车装置和检修控制装置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8.3 结构形式手动盘车装置不准许采用曲柄或多孔手轮3 C Ⅱ
8.4 检修控制
装置的设置
a) 每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配置至少一个便携式控制
装置;
b) 每个便携式控制装置配置一个符合以下要求的停止
开关:
1) 手动操作;
2) 具有清晰且永久的开关位置标记;
3) 当插上检修控制装置时,操作停止开关应能断开驱
动主机的电源并使工作制动器动作。
c) 开关上应有明显且易识别运行方向指示标记
3 C Ⅱ
8.5 检修控制装置的操作
a) 便携式控制装置应使用双手持续同时操作,一只手操作
方向控制,另一只手操作运行控制,才能使自动扶梯或自
动人行道启动和保持运行;
b) 便携式控制装置的操作元件应当能够防止发生意外动
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运行应当依靠手动持续
操作;
c) 在检修控制时,便携式控制装置是启动自动扶梯或自动
人行道的唯一方式,所有其他启动装置均不起作用;
d) 当连接一个以上的便携式控制装置时,所有便携式控制
装置都不起作用
2 C Ⅰ
A.9 驱动链和驱动皮带
驱动链和驱动皮带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9的规定。
表A.9 驱动链和驱动皮带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9.1 配置
如果采用链条驱动,应使用多排链条、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排
链条;如果采用三角传动皮带,不应少于3根1 D Ⅰ
9.2 驱动链检查
驱动链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伸长超过设计长度3%,或超过调整极限;
b) 由于链条原因,链条与链轮不能正常啮合;
c) 销轴、套筒、链板严重磨损、变形或出现裂纹;
d) 严重锈蚀,导致转动卡阻
1 D Ⅰ
15
GB/T44843—2024
表A.9 驱动链和驱动皮带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9.3 驱动皮带检查
驱动皮带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出现严重磨损、开裂,导致内芯外露或表层脱落;
b) 伸长量超出张紧装置的调整范围;
c) 三角皮带严重磨损,导致使用时可接触到皮带轮V 形
槽底;
d) 多条(如果有)三角皮带长短明显不一致
1 D Ⅰ
A.10 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装置
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装置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0的规定。
表A.10 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装置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0.1 配置
梯级链或踏板链应能连续地张紧,胶带应由滚筒驱动并能连
续和自动地张紧。应设置检测驱动装置和张紧装置之间的距
离意外延伸或减小超过20mm 的装置或功能,以检测张紧装
置的移动。不准许采用拉伸弹簧作为张紧装置。如果采用重
块张紧时,一旦悬挂装置断裂,重块应能够安全地被截住
3 D Ⅱ
10.2
梯级链或
踏板链外观
检查
梯级链或踏板链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销轴、套筒严重磨损,导致链条伸长引起梯级间或踏板间
的间隙不符合GB16899—2011中5.3.5的要求;
b) 两侧链条伸长不一致,导致运行过程中梯级与梯级(或踏
板与踏板)、梯级(或踏板)与梳齿板之间存在碰擦;
c) 严重锈蚀,导致转动卡阻;
d) 销轴、套筒、链板断裂或严重变形
2,3 B,C Ⅰ,Ⅱ
10.3 驱动轴及轴承
外观检查
驱动轴及轴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驱动轴出现严重磨损或锈蚀,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b) 驱动轴出现严重变形、裂纹、缺损;
c) 轴承出现严重磨损、变形、裂纹、缺损
3 D Ⅱ
d) 驱动轴焊缝出现开裂1 D Ⅰ
10.4 链轮外观检查
链轮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出现断齿1 D Ⅰ
b) 齿面或沿齿宽方向出现非正常和严重磨损,导致与链条
不能正常啮合;
c) 出现严重变形、裂纹、缺损
2,3 C,D Ⅰ,Ⅱ
16
GB/T44843—2024
A.11 扶手装置
扶手装置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1的规定。
表A.11 扶手装置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1.1 高度
扶手带顶面距梯级踏面前缘或踏板表面或胶带表面之间的竖
直距离不应小于0.90m,也不应大于1.10m 1 D Ⅰ
11.2 扶手防爬
如果存在人员跌落的风险(例如:人员可能沿外盖板向上攀爬
并从高处坠落),应采取适当措施阻止人员爬上扶手装置外侧。
为防止人员跌落而在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的外盖板上装
设的防爬装置应当位于地平面上方1000mm±50mm,下部
与外盖板相交,平行于外盖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应小于
1000mm,并应确保在此长度范围内无踩脚处。该装置的高
度应至少与扶手带表面齐平
1 D Ⅰ
11.3 阻挡装置
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与墙壁相邻,并且外盖板的宽度大
于125mm 时,在上、下端部应安装阻挡装置防止人员进入外
盖板区域。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为相邻平行布置,且共
用外盖板的宽度大于125mm 时,也应当安装这种阻挡装置。
该装置应延伸到高度距离扶手带下缘25mm~150mm 处
1 B,C Ⅰ
11.4 防滑行装置
当自动扶梯或倾斜的自动人行道和相邻的墙壁之间装有接近
扶手带高度的扶手盖板,且建筑物(墙)和扶手带中心线之间
的距离大于300mm 时,或者相邻自动扶梯或倾斜的自动人
行道的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400mm 时,应在扶手
盖板上装设防滑行装置。该装置应包含固定在扶手盖板上的
部件,与扶手带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mm,也不应大于
300mm,与相邻建筑物(墙壁)之间的距离也不应大于
300mm,且防滑行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在运行方向上不大于
1800mm,在垂直于运行方向上不应大于300mm,高度不小
于20mm。该装置应当无锐角或者锐边
2 D Ⅱ
11.5 围裙板
围裙板应垂直、平滑且是对接缝的,围裙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
之一:
a) 出现锈蚀、开裂、翘边、破损、脱落、表面粗糙;
b) 表面有大于4mm 的永久凹陷;
c) 围裙板与梯级(或踏板、胶带)单侧间隙大于4mm,或者
两侧对称处间隙总和大于7mm;
d) 当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位于踏板或胶带之上时,踏面与
围裙板下端间的垂直间隙大于4mm。踏板或胶带的横
向摆动导致踏板或胶带的侧边与围裙板垂直投影间产生
间隙;
e) 本体支撑结构失效(如加强筋脱落);
f) 围裙板开关(如果有)失效
2,3 B,C Ⅰ,Ⅱ
17
GB/T44843—2024
表A.11 扶手装置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1.6 围裙板防夹装置
围裙板防夹装置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柔性部件脱落、破损,导致不符合GB16899—2011 中
5.5.3.4c)的要求;
b) 刚性部件脱离、破损或出现永久变形,导致不符合
GB16899—2011中5.5.3.4c)的要求;
c) 防夹装置边缘出现锐边、尖角
2,3 B,C Ⅰ,Ⅱ
11.7 护壁板
护壁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护壁板之间的间隙不符合GB16899—2011中5.5.2.4的
要求;
b) 锈蚀、破损、开裂、翘边、脱落;
c) 玻璃护壁板出现裂纹或玻璃护壁板边缘出现锋利锐边;
d) 玻璃护壁板固定件强度不足,导致玻璃护壁板不能承受
GB16899—2011中5.5.2.3规定的载荷
2,3 C Ⅰ,Ⅱ
11.8 内、外盖板
内、外盖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锈蚀、破损、开裂、翘边、脱落;
b) 内盖板变形,存在勾绊和人身伤害的危险
2,3 B,C Ⅰ,Ⅱ
A.12 扶手带系统
扶手带系统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2的规定。
表A.12 扶手带系统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2.1 形状和位置
a) 扶手带截面及其导轨的成形组合件不应挤夹手指或
手,扶手带开口处与导轨或者扶手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任
何情况下均不应大于8mm;
b) 扶手带宽度应在70mm~100mm;
c) 扶手带与扶手装置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mm
3 C Ⅱ
12.2 扶手带外观检查
扶手带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内部钢丝或钢带裸露;
b) 内外层材料大面积剥离,表面磨损严重;
c) 出现裂纹,裂纹最大宽度大于3mm
3 B,C Ⅰ,Ⅱ
12.3 扶手带入口
a) 扶手带在扶手转向端入口处的最低点与地板之间的距离
不应小于0.10m,也不应大于0.25m;
b) 扶手转向端顶点到扶手带入口处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
于0.30m
1,2 C,D Ⅰ,Ⅱ
18
GB/T44843—2024
表A.12 扶手带系统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2.4 扶手带驱动
装置
扶手带驱动装置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驱动摩擦轮出现断裂、脱胶;
b) 摩擦轮、压紧带(链)不能有效驱动扶手带,导致扶手带运
行速度不满足表A.17中17.2b)的要求;
c) 驱动链轮出现GB/T37217—2018中4.4.9规定的报废
技术条件;
d) 驱动轴、轴承或键出现裂纹、断裂、严重锈蚀;
e) 链条出现表A.9中9.2的情况;
f) 压紧轮出现卡阻现象,或者压紧轮外圈与轴承剥离;
g) 压紧带(链)开裂或者断裂
1,2 C,D Ⅰ,Ⅱ
12.5 扶手导轨
扶手导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导向轮出现卡阻;
b) 导向轮外圈与轴承剥离;
c) 导向轮轴承出现卡阻、剥离、断裂、严重锈蚀
2 C,D Ⅰ,Ⅱ
12.6 扶手带张紧装置
扶手带张紧装置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无法正常调节,或调节至极限位置仍不能有效张紧扶
手带;
b) 张紧滚轮外圈与轴承剥离;
c) 压紧弹簧出现永久变形
2 C,D Ⅰ,Ⅱ
A.13 出入口
出入口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3的规定。
表A.13 出入口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3.1 梯级的布置
a) 自动扶梯梯级在出入口处应有导向,在上部从梳齿板出
来的梯级踏面前缘、在下部其进入梳齿板的梯级踏面后
缘分别应有一段不小于0.80m 长的水平移动距离;如果
名义速度大于0.50m/s但不大于0.65m/s或提升高度
大于6m,该水平移动距离不应小于1.20m;如果名义速
度大于0.65m/s,该水平移动距离不应小于1.60m;
b) 在水平运动区段内两个相邻梯级之间的高度差最大允许
为4mm
3 D Ⅱ
19
GB/T44843—2024
表A.13 出入口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3.2 梳齿板
梳齿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断齿;
b) 梳齿变形,与梯级或踏板碰擦;
c) 梳齿板变形,造成梳齿与踏面齿槽的啮合深度小于
4mm;
d) 梳齿板开裂;
e) 梳齿严重磨损,导致梳齿的宽度小于2.5mm
2,3 B,C,D Ⅰ,Ⅱ
13.3
检修盖板、
楼层板、梳齿
支撑板结构检查
检修盖板、楼层板、梳齿支撑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表面层翘起、破损,存在勾绊危险;
b) 检修盖板、楼层板永久变形超过4mm;
c) 梳齿支撑板出现永久变形,影响正常运行;
d) 表面严重锈蚀、断裂,或过度磨损导致防滑性能明显
下降;
e) 板与板之间的固定件或啮合槽磨损、断裂,导致连接
失效;
f) 因人员踩踏或者自重作用而导致倾覆、翻转
2,3 C,D Ⅰ,Ⅱ
13.4 检修盖板设置
a) 应设置检测检修盖板被打开的安全装置;
b) 检修盖板应只能通过钥匙或专用工具开启;
c) 如果检修盖板由多块盖板组成,可以单独打开的每块盖
板均应配置安全装置,其他的盖板应采取措施(例如通过
机械互锁或重叠布置)防止任一块被首先打开;
d) 如果检修盖板后面的空间是可进入的,即使上了锁也应
能从里面不用钥匙或工具打开检修盖板;
e) 检修盖板应是无孔的。检修盖板应同时符合安装所在位
置(例如:装饰板、楼层板)的相关要求。
注:楼层板可以作为检修盖板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检修盖
板的相关要求也适用于楼层板。
2 C,D Ⅰ,Ⅱ
13.5 扶手带出入口装置
扶手带出入口装置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严重磨损,与扶手带之间的间隙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b) 毛刷脱落;
c) 材料开裂,或严重老化、变形
3 D Ⅱ
A.14 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4的规定。
20
GB/T44843—2024
表A.14 电气设备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4.1 主开关
a) 在驱动主机附近、转向站中或控制装置旁,应设置一个能
切断电动机、制动器释放装置和控制电路电源的主开关。
该开关不应切断电源插座或检查和维修所必需的照明电
路的电源。
b) 主开关在断开位置应能采用挂锁或其他等效方式锁住或
使其处于“隔离”位置,以确保不会出现误操作。主开关
的操纵机构应在打开门或活板门后能迅速且方便地
操纵。
c) 主开关应具有切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正常使用情
况下最大电流的能力,并应符合GB/T5226.1—2019
第5章的规定。
d) 如果几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主开关设置在同一个
机器空间内,则它们应易于识别
2,3 C,D Ⅰ,Ⅱ
e) 当辅助设备(例如:加热装置、扶手照明和梳齿板照明)分
别单独供电时,应能单独地切断。各相应开关应位于主
开关近旁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3 D Ⅱ
14.2 照明和插座
a) 电气照明装置和电源插座的电源应与驱动主机电源分
开,并由单独的供电电缆或由接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
道主开关之前的分支电缆供电。电气照明装置和电源
插座的电源应能用一个独立的开关切断各相供电。
b) 在桁架内的机器空间、驱动站以及转向站中的电气照明
装置应为常备的手提行灯。手提行灯可设置在驱动站、
转向站或机器空间中的某一处。应在这些地点的每一处
配备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
c) 工作区域内的照度应至少为200lx。
d) 插座应是以下类型之一:
1) 为2P+PE 型(2极+地线),250V,由主电源直接
供电;
2) 符合GB/T16895.21—2020规定的安全特低电压供
电的类型
3 D Ⅱ
14.3 电线电缆
a) 应根据GB/T5226.1—2019第12章的规定选用导线和
电缆;
b) 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GB/T5226.1—2019 表5 的
规定;
c) 导线或电缆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1) 护套出现开裂,导致导线外露;
2) 绝缘材料发生破损、老化,导致导体外露或绝缘电阻
不符合GB/T5226.1—2019中18.3的要求;
3) 导线发生断裂或短路
1,2 B Ⅰ
21
GB/T44843—2024
表A.14 电气设备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4.4 接地
a) 供电电源自进入机房(机器设备间)起,中性导体(N,零
线)与保护导体(PE,地线)应当始终分开;
b) 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应与保
护导体(PE,地线)可靠连接
1 C,D I
c) 除AC36V或DC60V 及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
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d) 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绝缘电线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端
上,不应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1,2 C,D Ⅰ,Ⅱ
14.5 电动机和其他
电气设备的保护
a) 直接与电源连接的电动机应进行短路保护;
b) 直接与电源连接的电动机应采用手动复位的自动保护装
置进行过载保护(过载检测取决于电动机绕组温升时除
外),该保护装置应切断电动机的所有供电;
c) 当过载检测取决于电动机绕组温升时,则保护装置可在
绕组充分冷却后自动闭合。但只有在符合GB16899—
2011中5.12.2.1.1规定的条件下才可能再启动自动扶梯
或自动人行道;
d) 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电动机是由电动机驱动
的直流发电机供电时,发电机的驱动电动机应设置过载
保护
3 C,D Ⅱ
e) 如果含有安全装置的电路发生接地故障,应使驱动主机
立即停机1,2 B,C Ⅰ
14.6 绝缘
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T5226.1—
2019中18.3的规定1,2 B Ⅰ
A.15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5的规定。
表A.15 电气控制系统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5.1 变频器
变频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外壳破损存在触电危险;
b) 输入或输出主回路电路板铜箔断裂;
c) 直流母线电容鼓包、漏液或明显损坏;
d) 输入或输出、制动单元及制动电阻的接线端子和铜排出
现严重过热变形、拉弧氧化或腐蚀
1,2 C,D Ⅰ,Ⅱ
22
GB/T44843—2024
表A.15 电气控制系统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5.2 变压器
变压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线圈绝缘电阻不符合GB/T5226.1—2019中18.3的要求;
b) 外壳破损存在触电危险;
c) 输出电压超出负载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
1,2 C,D Ⅰ,Ⅱ
15.3 接触器
(继电器)
接触器(继电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外壳破损存在触电危险,或导致其外壳防护等级不符合
GB16899—2011中5.12.1.2.2.2或5.12.1.2.2.3的要求;
b) 当切断或接通线圈电路时,接触器(继电器)触点不能可
靠地断开或闭合
1,2 B,C Ⅰ
15.4 控制柜
控制柜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控制柜柜体严重锈蚀变形、损坏,导致柜内元器件无法固
定和正常使用;
b) 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失效导致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不能
正常运行,无法更换为同规格参数的元件,或更换替代元
件后仍无法正常运行;
c) 接线不规范不合理、标识混乱、接线柱松动;
d) 控制柜防护等级低于IP2X;
e) 电气绝缘不符合GB/T5226.1—2019中18.3的要求
2,3 B,C Ⅰ,Ⅱ
15.5 可编程控制器
(PLC)
可编程控制器(PLC)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外壳破损存在触电危险;
b) 主要单元、模块失效。
注:不包括含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和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
统(PESSRAE)
1,2 D Ⅰ,Ⅱ
15.6 传感器和检测开关
传感器或检测开关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输出信号异常,引起功能失效或误动作;
b) 外壳严重破损或变形
1,2 C,D Ⅰ,Ⅱ
15.7 印制电路板
印制电路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受潮进水、被酸碱等严重腐蚀、铜箔拉弧氧化、元件焊盘
受损或脱落等,导致功能失效;
b) 外力折裂;
c) 烧毁碳化
1,2 C,D Ⅰ,Ⅱ
15.8 安全开关
安全开关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 安全开关传动机构(如摆动杆等)脱落或破裂;
b) 动作机构不能达到动作行程的要求;
c) 动作机构不能达到动作力的要求;
d) 安全开关的动作不能使其触点强制地机械断开,不符合
GB16899—2011中5.12.1.2.2.1的要求;
e) 外壳的防护等级低于设计要求;
f) 严重锈蚀,影响正常运行;
g) 触点严重烧灼或接触不良
1,2 C,D Ⅰ,Ⅱ
23
GB/T44843—2024
A.16 保护装置和功能
保护装置和功能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6的规定。
表A.16 保护装置和功能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6.1 扶手带入口保护
a) 在扶手带进入转向端的入口处应安装防护装置,以防止
手指和手被夹伤。该装置动作时,驱动主机不应启动或
者立即停止。
b)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2 B Ⅰ
16.2 梳齿板保护
a) 应设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未按GB16899—2011 中
5.7.3.2.5所述方式处理的异物陷入。该装置应在以下情
况动作并停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1) 沿梯级或踏板进入梳齿板方向,在梳齿支撑板任一
侧施加不大于1500N 的水平力,或在梳齿支撑板
前端的中心施加不大于3000N的水平力;
2) 在梳齿支撑板前端的中心施加不大于650N的垂直
向上力。
b)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2,3 A,B,C Ⅰ,Ⅱ
16.3 超速保护
a)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当在速度超过名义速度的1.2
倍之前自动停止运行。如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设
计能防止超速,则可不考虑上述要求;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c)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1 D Ⅰ
16.4 非操纵逆转保护
a) 自动扶梯或倾斜角不小于6°的自动人行道应设置立即检
测运行方向非操作逆转的装置,使其在梯级、踏板或者胶
带改变规定运行方向时,自动停止运行;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c)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1 D Ⅰ
16.5 梯级、踏板或胶带的
驱动元件保护
a) 应设置检测直接驱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元件(例如:梯
级链条或齿条)的断裂或过度伸长的装置。该装置动作
后,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应当自动停止运行。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c)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2 C Ⅰ
16.6 张紧装置的移动检测
a) 应设置检测驱动装置和张紧装置之间的距离意外延伸或
减小超过20mm 的装置。该装置动作后,自动扶梯或者
自动人行道应当自动停止运行。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c)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2 C Ⅰ
24
GB/T44843—2024
表A.16 保护装置和功能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6.7 梯级或者踏板
的下陷保护
a) 应设置检测梯级或踏板的任何部分下陷而不能再保证与
梳齿板的啮合的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应设置在每个过
渡圆弧段之前足够的距离(见GB 16899—2011 中
5.4.2.1.3.2和5.4.2.1.3.4中规定的制停距离)处,保证下
陷的梯级或踏板不会到达梳齿与踏面相交线。该安全装
置可检测梯级或踏板的任一位置。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注:上述要求不适用于胶带式自动人行道
1 D Ⅰ
16.8 梯级或者踏板
的缺失保护
a)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能通过设置在驱动站和转向站
的安全装置检测梯级或踏板的缺失,并应在缺口(由梯级
或踏板缺失而导致的)从梳齿板位置出现之前停止。安
全装置应当设置在驱动站和转向站内梯级或踏板的返回
分支处,但该装置的检测元件不应位于过渡区段及过渡
区段之间的直线区段。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1 D Ⅰ
16.9 扶手带速度
偏离保护
应设置扶手带速度监测装置,当扶手带速度偏离梯级、踏板或
胶带实际速度超出±15%且持续时间在5s~15s时,该装置
应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如果自动扶梯或自动
人行道设计上可避免扶手带超速,则允许不考虑扶手带速度
偏差超过+15%的要求)
2,3 B,C Ⅰ,Ⅱ
16.10 多台连续布置运行和
出口阻挡检测保护
应检测多台连续且无中间出口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运
行方向上的后续的一台停止运行,或者,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
道出口被建筑结构(例如:闸门、防火门)阻挡。
如果其中一台设备停止运行,其他继续运行可能导致人员拥
堵的设备也停止运行
1 B Ⅰ
16.11 附加制动器的
未释放故障保护
a) 应设置检测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启动后附加制动器
未释放的装置。当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启动后附加
制动器未释放时,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当立即停止
运行。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3 B,C Ⅰ,Ⅱ
16.12 工作制动器的
未释放故障保护
a) 应设置检测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启动后工作制动器
未释放的装置。当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启动后工作
制动器未释放时,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当立即停止
运行。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3 B,C Ⅰ,Ⅱ
25
GB/T44843—2024
表A.16 保护装置和功能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6.13 紧急停止开关
a) 紧急停止开关的操纵机构应位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出入口附近、明显并易于接近的位置。在出入口处,应可
以在梯级或踏板外部区域操作紧急停止开关。紧急停止
开关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对于自动扶梯,不应大于30m;
2) 对于自动人行道,不应大于40m。
为保证上述距离要求,必要时应增加紧急停止开关。
b) 如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口可能被建筑结构阻挡
(例如:闸门、防火门、可移动阻挡装置)或者连续布置的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之间没有足够的出口的情况
下,则应设置一个附加紧急停止开关并满足以下要求:
1) 位于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乘客站立区域可触及
的范围;
2) 在梯级、踏板或胶带到达梳齿与踏面相交线之前
2.00m~3.00m 处;
3) 操纵机构(例如:按钮或手柄)中间位置应位于扶手
带上表面的下方200mm 至其上方400mm 的垂直
范围内;
4) 如果布置和形状能够消除被钩绊的风险,则附加紧
急停止开关及其附件允许设置于扶手装置的内侧或
外侧,并符合GB16899—2011中5.5.2.4和A.2.2的
规定。
c)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2 B,C Ⅰ
16.14 静电防护应设置释放静电的措施3 C,D Ⅱ
16.15
驱动主机的驱动
链过度松弛和
断裂的检测
a) 应设置检测驱动主机的驱动链过度松弛和断裂的装置。
该装置动作后,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应当自动停止
运行。
b) 该装置动作后,故障锁定功能应保持有效。
c)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1 C Ⅰ
16.16 维护和修理
用停止开关
a) 在驱动站和转向站均应设置停止开关。对于驱动装置安
装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载客分支和返回分支之间或安
装在转向站外面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在驱动装
置区域另设停止开关。如果机器空间设有主开关,则无
需设置停止开关。
b) 该装置在检修模式下应保持有效
2 B,C Ⅰ
A.17 运行试验
运行试验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7的规定。
26
GB/T44843—2024
表A.17 运行试验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7.1 速度偏差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梯级、踏板或胶带沿运行方向空载
时所测的速度与名义速度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应为±5% 3 C Ⅱ
17.2 扶手带速度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踏板或胶
带实际速度的允差为0%~+2% 2,3 A,B,C Ⅰ,Ⅱ
17.3 制停距离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制停距离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a) 自动扶梯空载上行、空载下行和有载下行的制停距离应
符合:
名义速度
m/s
制停距离范围
m
0.50 0.20~1.00a
0.65 0.30~1.30a
0.75 0.40~1.50a
a 不包括端点数值。
b) 倾斜的自动人行道空载上行、空载下行和有载下行的制
停距离应符合:
名义速度
m/s
制停距离范围
m
0.50 0.20~1.00a
0.65 0.30~1.30a
0.75 0.40~1.50a
0.90 0.55~1.70a
a 不包括端点数值。
注:如果速度在上述数值之间,制停距离用插值法计算
1,2 C,D Ⅰ,Ⅱ
17.4 自动运行
(以预定方向启动)
a) 由使用者的进入而自动启动或加速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
行道,在该使用者到达梳齿与踏面相交线时应以不小于
0.2倍的名义速度运行,然后以小于0.5m/s2 加速;
b) 由使用者进入而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
行方向应预先设定,并明显标识、清晰可见;
c) 在由使用者进入而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上,如果使用者能从与预定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进入
时,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仍应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启
动。运行时间不应少于10s
3 C,D Ⅱ
27
GB/T44843—2024
表A.17 运行试验评价内容与要求(续)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7.5 自动运行
(以双向模式启动)
a) 由使用者的进入而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在该使用者到
达梳齿与踏面相交线时应以不小于0.2倍的名义速度运
行,然后以小于0.5m/s2 加速;
b) 对于由使用者任一方向进入而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双
向自动启动模式),双向自动启动模式应对使用者清晰可
见,并明显标记在自动扶梯上;
c) 自动扶梯应以先进入的使用者所确定的方向启动。当使
用者从任一方向进入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时,与触发启
动端相反的另一端的指示标志应自动指示“禁止通行”
3 C,D Ⅱ
A.18 标志与警示装置
标志与警示装置的评价内容与要求应符合表A.18的规定。
表A.18 标志与警示装置评价内容与要求
项目
编号
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
风险评定参考值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18.1 入口附近
入口附近应为使用者设置下列指令标志和禁止标志:
a) 必须拉住小孩;
b) 必须抱着宠物;
c) 必须握住扶手带;
d) 禁止使用非专用手推车
3 C,D Ⅱ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24日 15:25: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274.html
图书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