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版】 GB/T 28773-2024 齿楔带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1阅读模式

【超清版】 GB/T 28773-2024 齿楔带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21.220.10
CCSJ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773—2024
代替GB/T28773—2012
齿 楔 带
Tooth-wedgebelts
2024-10-26发布2025-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GB/T28773—2012《齿楔带》,与GB/T28773—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中心距的表示符号(见图6、公式1,2012年版的图6和公式1);
———更改了H 型带齿尺寸图及尺寸(见图2、表1,2012年版的图2和表1);
———更改了R型带齿尺寸图(见图3,2012年版的图3);
———增加了R12M 带齿尺寸(见表2);
———更改了S型带齿尺寸图(见图4,2012年版的图4);
———更改了带楔截面图(见图5,2012年版的图5);
———增加了12M 系列的带长度(见表5);
———增加了R12M 测量带轮参数(见表6);
———增加了R12M 带的测量力(见表7);
———删除了轮齿与带齿间隙及相应参数(见2012年版的图6、图7、图8和表4);
———增加了技术要求(见第6章);
———增加了试验方法(见第7章);
———增加了检验规则(见第8章);
———增加了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见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三星胶带有限公司、浙江保尔力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贝尔特胶带有限
公司、金久龙实业有限公司、宁波捷豹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尉氏县久龙橡塑有限公司、广州顶顺机电设备
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江苏明珠试验机械有限公司、三门县橡塑行业协会、浙江威格
尔传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孝斌、陈众望、庞长志、尤建平、张留杰、张蓉、陶大中、张之华、秦书安、周鹏、
包达飞、黎贤滔、黄凯军、郝永亮、李全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GB/T28773—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齿楔带的型号及标记、尺寸,规定了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描
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一般工业用齿楔带(以下简称“带”)传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6931.1 带传动 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6931.2 带传动 术语 第2部分:V 带和多楔带传动
GB/T6931.3 带传动 术语 第3部分:同步带传动
GB/T10716 同步带传动 汽车同步带 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24619 同步带传动 G、H、R、S齿型曲线齿同步带与带轮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GB/T6931.1、GB/T6931.2、GB/T6931.3界定的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 型号及标记
4.1 型号
带的一面为曲线齿同步带,分为H、R、S三种齿型,H、S齿型分为8mm、14mm 两种节距,R齿型
分为8mm、12mm、14mm 三种节距;带的另一面为多楔带,分为PK、PL两种型号,结构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1———带齿;
2———带楔;
3———芯绳;
4———齿布。
图1 带的结构
1
GB/T28773—2024
4.2 标记
带的标记由节线长、齿型、带齿节距、楔数和多楔带型号组成,形式如下:
1760
节线长,毫米(mm)
R
齿型
8M
带齿节距,毫米(mm)
12
楔数
PK
多楔带型号
5 尺寸
5.1 带齿尺寸
5.1.1 H 型带齿尺寸
H 型带齿尺寸见图2和表1。
标引符号说明:
ht ———齿高;
P1、P2、P3、P4 ———坐标点;
ra ———齿顶圆角半径;
rr ———齿根圆角半径;
Pb ———带齿节距;
a ———节线差。
图2 H 型带齿
表1 H 型带齿尺寸
单位为毫米
型号
带齿
节距
Pb
齿高
ht
P1
(X ,Y)
齿根圆
角半径
rr
P2
(X ,Y)
P3
(X ,Y)
齿顶圆
角半径
ra
P4
(X ,Y)
节线差
a
H8M 8 3.38 (-3.30,
0.00) 0.76 (-2.55,
-0.65)
(-2.47,
-1.17) 2.59 (0.00,
-3.38) 0.686
H14M 14 6.02 (-5.78,
0.00) 1.42 (-4.36,
-1.29)
(-4.30,
-1.97) 4.46 (0.00,
-6.02) 1.397
2
GB/T28773—2024
5.1.2 R 型带齿尺寸
R型带齿尺寸见图3和表2。
标引符号说明:
ht ———齿高;
2β ———齿形角;
S ———齿根厚;
Pb———带齿节距;
rr ———齿根圆角半径;
a ———节线差。
图3 R 型带齿
表2 R 型带齿尺寸
单位为毫米
型号
带齿节距
Pb
齿高
ht
齿根圆角半径
rr
节线差
a
齿形角

齿根厚
S
C1
R8M 8 3.25 1.00 0.686 32° 5.490 1.0954
R12M 12 4.80 1.10 1.020 32° 7.386 0.9750
R14M 14 6.13 1.75 1.397 32° 9.610 0.6250
5.1.3 S型带齿尺寸
S型带齿尺寸见图4和表3。
3
GB/T28773—2024
标引符号说明:
ht ———齿高;
Pb———带齿节距;
S ———齿根厚;
ra ———齿顶圆角半径;
rbb———顶部半径;
rr ———齿根圆角半径;
a ———节线差。
图4 S型带齿
表3 S型带齿尺寸
单位为毫米
型号
带齿节距
Pb
齿高
ht
齿根圆角半径
rr
顶部半径
rbb
齿顶圆角半径
ra
齿根厚
S
节线差
a
S8M 8 3.05 0.80 5.20 0.8 5.2 0.686
S14M 14 5.30 1.40 9.10 1.4 9.1 1.397
5.2 带楔截面尺寸
带楔截面尺寸见图5和表4。
4
GB/T28773—2024
标引序号(符号)说明:
1 ———可选用平的楔顶;
2 ———带楔底可在此范围内任意选用;
ho ———带背厚;
ht ———齿高;
hr ———楔高;
Pb———带齿节距;
α ———楔角;
a ———节线差;
h ———带厚;
rb ———楔顶半径;
rt ———楔底半径。
图5 带楔截面
表4 带楔截面尺寸
单位为毫米
名称
型号
PK PL
楔间距Pb 3.56 4.7
楔顶半径rb(最小值) 0.5 0.4
楔底半径rt(最大值) 0.25 0.4
楔角α 40° 40°
楔高hr(近似值) 2.4 3.8
带背厚ho(近似值) 4.5 7
带厚h h =ht+ho
5.3 带长
带长以同步带一面的节线长表示,其带长及极限偏差见表5。
5
GB/T28773—2024
表5 带长度
单位为毫米
节线长
Lp
极限偏差
齿数
8M 12M 14M
968~1200 ±0.76 121~150 81~100 70~85
1204~1440 ±0.81 151~180 101~120 86~102
1442~1760 ±0.86 181~220 121~146 103~125
1764~2000 ±0.91 221~250 147~166 126~142
2002~2100 ±0.97 251~262 167~175 143~150
2104~2450 ±1.02 263~306 176~204 151~175
2456~2600 ±1.07 307~325 205~216 176~185
2604~2800 ±1.12 326~350 217~233 186~200
2808~3150 ±1.17 351~393 234~262 201~225
3152~3500 ±1.22 394~437 263~291 226~250
3504~3600 ±1.28 438~450 292~300 251~257
3608~3850 ±1.32 451~481 301~320 258~275
3856~4400 ±1.42 482~550 322~366 276~314
4408~4578 ±1.46 551~572 368~381 315~327
4584~4956 ±1.52 573~619 382~413 328~354
4960~5320 ±1.58 620~665 414~443 355~380
5328~5740 ±1.70 666~717 444~478 381~410
5744~6160 ±1.82 718~770 479~513 411~440
6168~6860 ±2.00 771~857 514~571 441~490
5.4 带长测量
5.4.1 测量装置
测量装置见图6,由两个相同直径的带轮、测量力施加装置和中心距测量装置组成。两带轮均可自
由转动,其中一个带轮的轴支架固定,另一个带轮的轴支架可沿两带轮中心连线移动。带轮型号应与测
量带型号相同,测量用带轮参数见表6,具体尺寸要求应符合GB/T24619的规定,R12M 测量带轮齿槽
尺寸见附录A,测量力见表7。
标引符号说明:
F ———测量力;
C ———中心距。
图6 测量装置简图
6
GB/T28773—2024
表6 测量带轮参数
单位为毫米
型号齿数Z 节圆周长Cp 外径do 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
H8M
R8M
S8M
34 272 85.209±0.013 0.013 0.025
R12M 38 456 143.109±0.020 0.013 0.042
H14M
R14M
S14M
40 560 175.460±0.025 0.013 0.051
表7 带的测量力
楔数
型号
H8M、R8M S8M R12M H14M、R14M S14M
PK PL PK PL PK PL PK PL PK PL
测量力/N
8 710 970 1180 1620 730 1130 780 1240 1640 2250
9 810 1100 1350 1860 890 1340 960 1480 1880 2580
10 910 1230 1530 2090 1050 1550 1140 1720 2120 2910
11 1010 1370 1700 2330 1200 1750 1320 1960 2360 3240
12 1110 1500 1880 2580 1360 1960 1500 2200 2610 3580
13 1210 1630 2060 2820 1510 2160 1680 2440 2860 3920
14 1310 1770 2240 3070 1670 2370 1860 2670 3110 4270
15 1420 1900 2420 3320 1830 2580 2040 2910 3360 4620
16 1520 2030 2610 3580 1980 2780 2230 3150 3620 4970
17 1620 2170 2790 3830 2140 2990 2410 3390 3880 5330
18 1720 2300 2980 4090 2300 3190 2590 3630 4140 5690
19 1820 2430 3170 4350 2450 3400 2770 3870 4410 6050
20 1920 2570 3360 4620 2610 3610 2950 4110 4670 6410
21 2020 2700 3550 4880 2760 3810 3130 4350 4940 6780
22 2120 2830 3750 5140 2920 4020 3310 4580 5210 7150
23 2220 2960 3940 5410 3080 4230 3490 4820 5480 7520
24 2320 3100 4140 5680 3230 4430 3670 5060 5750 7890
25 2420 3230 4340 5950 3390 4640 3850 5300 6020 8270
26 2520 3360 4530 6220 3540 4840 4030 5540 6300 8650
27 2630 3500 4730 6500 3700 5050 4210 5780 6580 9030
28 2730 3630 4930 6770 3860 5260 4400 6020 6860 9410
7
GB/T28773—2024
表7 带的测量力(续)
楔数
型号
H8M、R8M S8M R12M H14M、R14M S14M
PK PL PK PL PK PL PK PL PK PL
测量力/N
29 2830 3760 5140 7050 4010 5460 4580 6260 7140 9800
30 2930 3900 5340 7330 4170 5670 4760 6490 7420 10180
5.4.2 测量程序
将带安装在测量装置的两带轮上,施加规定的测量力,将带至少转动两圈,使带齿与轮齿啮合良好
并使测量力均匀分配在带的两边。再使带至少转动一圏,测出两带轮之间的中心距。并按公式(1)计算
带的节线长Lp。
Lp =2C +Cp …………………………(1)
式中:
C ———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
Cp ———带轮节圆周长,单位为毫米(mm)。
6 技术要求
6.1 外观质量
6.1.1 带楔不应有目测能够确认的扭曲、歪斜、裂纹、气泡、异物等缺陷。
6.1.2 带齿应饱满,齿表面不应有折叠、破损等现象。
6.1.3 带齿不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缺陷:
a) 连续3处以上气孔或气泡;
b) 一个气孔或气泡的直径在0.8mm 以上;
c) 一个带齿的两侧出现有气孔。
6.1.4 切割后的带两侧面应平整无毛刺。
6.2 物理性能
带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带的物理性能要求
项目名称
型号
H8M、R8M、S8M R12M H14M、R14M、S14M
拉伸强度a/(N/mm) ≥750 ≥850 ≥900
齿体剪切强度/(N/mm) ≥60 ≥80 ≥90
a 拉伸强度值为环形带数值,非环形拉伸强度值为其1/2。
8
GB/T28773—2024
6.3 耐低温性能
带经低温性能试验后,带体不应出现裂纹。
7 试验方法
7.1 外观质量
带外观质量目测检验,气孔直径用0.8mm 专用测量柱测量。
7.2 物理性能
7.2.1 带的拉伸强度按GB/T1071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7.2.2 带的齿体剪切强度按GB/T1071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7.3 耐低温性能
带的耐低温性能按GB/T1071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8 检验规则
8.1 带的各项性能检测应由制造厂的质检部门进行。
8.2 带的外观质量应逐条进行检验,对每模带长可进行抽检。
8.3 同批材质的带以不多于1000条为一批,每批产品中抽取一条进行物理性能试验,试验每月不应
少于1次。
8.4 试验中有不合格项目时,应在同批带中另取双倍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试验,试验项目结果仍有
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9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9.1 标志
带上应有水洗不掉的明显标志(当无法制作标志时可采用挂标签等替代措施)。标志中应包括以下
内容:
a) 标记;
b) 生产厂家或商标;
c) 生产日期或批号;
d) “严禁曲折”等关于使用要求的字样。
9.2 包装
包装时不应使带产生过度的弯曲,允许的最小弯曲直径见表9。根据带的规格型号、体积大小,分
别采用合适的包装箱进行包装,每个外包装上应注明生产厂家、商标、规格、数量和生产日期,并附有相
应的合格证或质检报告。
9
GB/T28773—2024
表9 最小弯曲直径
单位为毫米
带型号H8M、R8M、S8M R12M H14M、R14M、S14M
最小允许弯曲直径40 60 70
9.3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雪浸淋,防止与酸、碱、油类及有机溶剂等影响带质量的物质接触。
9.4 贮存
9.4.1 贮存温度应为-15℃~4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9.4.2 贮存环境应清洁,贮存期间宜避免带承受过大重压而变形,不应折压堆放,宜将带悬挂在弧形架
子上或平整地放在货架上,贮存中应使带远离热源1m 以上。
10
GB/T28773—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R12M 测量带轮齿槽尺寸
R12M 测量带轮齿槽尺寸见图A.1和表A.1。
标引序号(符号)说明:
1 ———带轮外径;
2 ———带轮节径;
rt ———齿根圆角半径;
RD———齿槽底圆半径;
a ———节线差。
图A.1 R12M 测量带轮齿槽
表A.1 R12M 测量带轮齿槽尺寸
单位为毫米
型号齿数GH XA K
齿顶圆角半径
rt
齿槽底圆半径
RD
节线差
a
R12M 38 4.95 1.575 0.905 1.20 29.00 1.020
11
GB/T28773—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13552—2023 汽车多楔带
[2] GB/T16588—2009 带传动 工业用多楔带与带轮 PH、PJ、PK、PL和PM 型:尺寸
[3] GB/T33513—2017 带传动 汽车多楔带与带轮 PK型:尺寸
12
GB/T28773—2024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24日 15:34: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283.html
图书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