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版 GB/T 44239-2024 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H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239—2024
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
Aluminumalloypowderforadditivemanufacturing
2024-08-23发布2025-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和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62)共同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
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
限公司、安徽中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盘星新型合金材料
(常州)有限公司、航天增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有研增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西安铂
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宁夏钛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航迈特粉
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国营芜
湖机械厂、中机新材料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市检验检测认
证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河南省远洋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祝弘滨、折洁、任杰、赵文军、郭振禹、崔妍、于君、蒋保林、薛莲、沈宝祥、李瑞迪、
崔朝兴、杨星波、徐飞鹏、白洁、胡强、赵伟、秦亚洲、蒋大鹏、高正江、闫星辰、张英伟、葛学元、侯颖、
陈作王、郝振华、刘庆伟、史杰杰、伍超群、张国栋、梁永锋、李相波、姜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惰性气体雾化、等离子雾化等方法制备的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479.1 金属粉末 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漏斗法
GB/T1480 金属粉末 干筛分法测定粒度
GB/T1482 金属粉末 流动性的测定 标准漏斗法(霍尔流速计)
GB/T4698.7 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氧量、氮量的测定
GB/T5162 金属粉末 振实密度的测定
GB/T5314 粉末冶金用粉末 取样方法
GB/T19077 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
GB/T20975(所有部分)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35351 增材制造 术语
GB/T39251 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性能表征方法
GB/T41978 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空心粉率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35351、GB/T392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均球形度 averagedegreeofsphericity
所有已测试样品颗粒球形度的平均值,反映所有颗粒接近球形的程度。
[来源:GB/T37406—2019,3.2]
4 产品分类
产品按化学成分分为三种牌号,分别为AlSi7Mg、AlSi10Mg和AlMgSiMnScZr;按粒度范围分为
三个类别,分别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产品的类别和推荐用途见表1。
1
GB/T44239—2024
表1 类别和推荐用途
类别
粒度范围
μm 推荐用途
Ⅰ类15~53
Ⅱ类20~63
适用于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领域
Ⅲ类53~150 适用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增材制造领域
5 技术要求
5.1 化学成分
产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GB/T44239—2024
表2 化学成分
牌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主元素杂质元素,不大于
Al Mg Si Sc Zr Mn Mn Fe Ti Ni Cu Pb Zn Sn Be O N H
AlSi7Mg 余量0.45~0.75 6.50~7.50 — — — 0.30 0.20 0.25 0.05 0.05 0.05 0.012 0.05 0.01 0.065 0.05 0.005
AlSi10Mg 余量0.17~0.50 9.0~11.0 — — — 0.10 0.20 0.15 0.05 0.05 0.05 0.10 0.05 — 0.10 0.10 0.050
AlMgSiMnScZr 余量4.0~9.0 0.02~1.0 0.4~1.0 0.2~0.8 0.2~0.8 — 0.55 0.10 0.10 0.05 0.05 0.10 — — 0.10 0.01 0.008
注:如需方对化学成分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
GB/T44239—2024
5.2 粒度
产品的粒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如需方对粒度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3 粒度
牌号类别
粒度范围
μm 粒度组成
粒度分布
μm
AlSi7Mg
AlSi10Mg
AlMgSiMnScZr
Ⅰ类15~53
<15μm,不大于5%;≥53μm,
不大于16%
15≤D10<30
30≤D50≤45
50≤D90≤70
<15μm,不大于8%;≥53μm,
不大于25%
10≤D10<30
30≤D50≤45
50≤D90≤70
AlSi7Mg
AlSi10Mg
AlMgSiMnScZr
Ⅱ类20~63 <20μm,不大于10%;≥63μm,
不大于16%
18≤D10<35
35≤D50≤50
55≤D90≤75
AlSi7Mg
AlSi10Mg
AlMgSiMnScZr
Ⅲ类53~150 <53μm,不大于35%;≥150μm,
不大于15%
39≤D10<65
65≤D50≤85
85<d90≤175
39≤D10<65
65≤D50≤100
100<d90≤175
5.3 松装密度
产品的松装密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松装密度
类别
松装密度
g/cm3
Ⅰ类≥1.20
Ⅱ类≥1.28
Ⅲ类≥1.40
5.4 振实密度
产品的振实密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4
GB/T44239—2024
表5 振实密度
类别
振实密度
g/cm3
Ⅰ类≥1.40
Ⅱ类≥1.50
Ⅲ类≥1.60
5.5 流动性
产品的流动性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流动性
类别
流动性
s/50g
Ⅰ类≤130
Ⅱ类≤130
Ⅲ类≤100
5.6 平均球形度
产品的平均球形度应不小于0.80。
5.7 空心粉率
产品的空心粉率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空心粉率
牌号Ⅰ类Ⅱ类Ⅲ类
AlSi7Mg ≤2% ≤5% ≤6%
AlSi10Mg ≤2% ≤5% ≤6%
AlMgSiMnScZr ≤5% ≤6% ≤6%
5.8 外观质量
产品呈浅灰色,色泽均匀,呈干燥态,无明显团聚,无目视可见夹杂物。
6 试验方法
6.1 化学成分
O 元素的测定按GB/T4698.7的规定进行,其他元素化学成分的测定按GB/T20975(所有部分)
的规定进行。
6.2 粒度
产品粒度组成的测定按GB/T1480的规定进行,粒度分布的测定按GB/T19077的规定进行。
5
GB/T44239—2024
6.3 松装密度
产品松装密度的测定按GB/T1479.1的规定进行。
6.4 振实密度
产品振实密度的测定按GB/T5162的规定进行。
6.5 流动性
产品流动性的测定按GB/T1482的规定进行。
6.6 平均球形度
产品的平均球形度的测定按GB/T39251的规定进行。
6.7 空心粉率
产品的空心粉率的测定按GB/T41978的规定进行。
6.8 外观质量
产品的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查。
7 检验规则
7.1 检查和验收
7.1.1 产品应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随行文件。
7.1.2 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
定不符时,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45d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在需
方,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7.2 组批
产品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生产工艺、同一牌号、同一类别的产品组成。
7.3 检验项目及取样
产品的检验项目及取样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检验项目及取样
检验项目取样规定取样数量技术要求的章条编号试验方法的章条编号
化学成分
粒度
松装密度
振实密度
流动性
平均球形度
空心粉率
按GB/T5314的
规定进行
每批1份5.1 6.1
每批1份5.2 6.2
每批1份5.3 6.3
每批1份5.4 6.4
每批1份5.5 6.5
每批1份5.6 6.6
每批1份5.7 6.7
外观质量逐袋/瓶— 5.8 6.8
6
GB/T44239—2024
7.4 检验结果的判定
7.4.1 产品的化学成分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可在该批次产品中取双倍数量的样品进行重复检验。若重
复检验仍有任一结果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4.2 产品的粒度、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流动性、平均球形度、空心粉率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可在该批
次产品中取双倍数量的样品进行重复检验。若重复检验仍有任一结果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4.3 产品的外观质量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则判该袋/瓶产品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随行文件
8.1 标志
产品在每个最小的粉末包装单元上应有下列标志:
a) 产品名称;
b) 批号、牌号、类别;
c) 粒度范围;
d) 生产日期;
e) 净重;
f) 供方名称、地址;
g) 防雨、防火及轻放等标识。
8.2 包装
产品应以洁净的金属瓶或塑料瓶等为容器单元,采取塑料袋抽真空塑封或充惰性气体保护封装,再
放入洁净的金属瓶、塑料瓶等容器单元进行封装。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0.12mm 的透明聚乙烯塑料袋
抽真空塑封。包装过程中应控制环境,防止污染。包装容器应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且不易破
损、受潮或者使产品接触到外来污染物质。
8.3 运输
产品在运输时应有遮盖物,防止淋雨,应保证包装的完整性和密封性;运输载体应清洁、干燥、无污
染物;防止产品同化学活性物质及潮湿材料装在同一个车厢、船舱、集装箱内运输;产品的运输应符合国
家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运输规定;产品中转或终点装卸时,应采用合适的装卸方式,并注意轻拿轻
放,以防止将包装箱损坏,导致产品损伤。
8.4 贮存
产品应保存在清洁、阴凉、干燥、无腐蚀性气氛、通风的环境中。远离热源、火源,并与氧化剂、酸类、
碱类等腐蚀性物质分开存放,防止阳光直晒。对于已打开过包装的产品,应对其重新抽真空并回充惰性
气体,也可在真空状态下保存。
8.5 随行文件
每批产品应附有随行文件,并注明:
a) 供方名称;
b) 产品名称;
c) 牌号及类别;
d) 批号;
7
GB/T44239—2024
e) 粒度范围;
f) 净重;
g) 各项分析检验结果;
h) 质量检验部门印记;
i) 本文件编号;
j) 包装日期。
9 订货单内容
订购本文件所列产品的订货单宜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及类别;
c) 粒度范围;
d) 净重;
e) 本文件编号;
f) 其他。
8
GB/T44239—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37406—2019 电子封装用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球形度的检测方法 颗粒动态光电投
影法
9
GB/T44239—2024</d90≤175
</d90≤17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