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B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892—2024
优 质 小 麦
High quality wheat
代替 GB/T 17892—1999
2024-10-26 发布2025-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
目 次
前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类 ·································································································· 2
5 质量要求 ······························································································ 2
6 检验方法 ······························································································ 3
7 检验规则 ······························································································ 3
8 标签标识 ······························································································ 3
9 包装、储存和运输 ···················································································· 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17892—1999《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与GB/T 17892—1999 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1999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
—更改了质量要求(见第5章,1999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检验方法(见第6章,1999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1999年版的第6章);
—增加了标签标识(见第8章);
—更改了包装、运输和储存的要求(见第9章,1999年版的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沙河
面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中粮面业(秦皇岛)鹏泰有限公司、河南
工业大学、深圳市深粮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河套学院、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
学研究所、江苏省粮油质量监测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粮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辉、洪宇、段晓亮、许为钢、赵振东、常柳、邢晓婷、卞科、何中虎、
徐振华、商博、魏永杰、丹志国、朱志锋、张东、刘建垒、王瑞杰、季一顺、吴海彬、刘辉、杨维巧、
郭玉婷、陈园、陶轶杰、周桂英、肖建文、郝水源、张文占、昝香存、陆成彬、刘爱峰、陈建伟、
赵静、王海军、王怡、苏学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9年首次发布为GB/T 17892—199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优质小麦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分类、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
和运输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优质商品小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 1351 小麦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
GB/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 5494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GB/T 5498 粮油检验 容重测定
GB/T 5506.1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1 部分:手洗法测定湿面筋
GB/T 5506.2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2 部分:仪器法测定湿面筋
GB/T 10361 小麦、黑麦及其面粉,杜伦麦及其粗粒粉 降落数值的测定 Hagberg﹘Perten 法
GB/T 14614 粮油检验 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试 粉质仪法
GB/T 14615 粮油检验 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试 拉伸仪法
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1304 小麦硬度测定 硬度指数法
GB/T 24303 粮油检验 小麦粉蛋糕烘焙品质试验 海绵蛋糕法
GB/T 35869 粮油检验 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评价 快速烘焙法
GB/T 35875 粮油检验 小麦粉面条加工品质评价
GB/T 35991 粮油检验 小麦粉馒头加工品质评价
LS/T 6102 小麦粉湿面筋质量测定方法 面筋指数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35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品评分值 end-use quality value
小麦用于面制食品加工适用程度的评价分值。
3.2
声称指标 non-grading factor
不参与定等,但需要提供给用户参考的重要指标。
GB/T 17892—2024
1
3.3
一致性 consistency
表征小麦种皮颜色、粒型等外观特征相似程度的指标。
注:以% 表示。
4 分类
除GB 1351 规定的分类指标外,根据小麦的面筋含量和质量,以及适宜的加工用途分为以下
三类:
强筋小麦:硬度指数不低于60,面筋含量高且筋力强,适合于制作面包等食品,或用于搭配生
产高筋小麦粉的小麦;
a)
b) 中筋小麦:面筋含量适中,适合于制作馒头、面条等蒸煮类食品的小麦;
c) 低筋小麦:硬度指数不高于45,面筋含量低,适合于制作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的小麦。
5 质量要求
各类优质小麦质量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优质小麦质量指标要求
类别强筋小麦中筋小麦低筋小麦
等级一等二等一等二等一等二等
籽粒
硬度指数≥60 — ≤45
一致性/% ≥ 80
降落数值/s ≥ 200
容重/(g/L) ≥ 750
不完善粒含量/% ≤ 8.0
杂质含量/% ≤
其中:
无机杂质含量/% ≤
1.0
0.5
水分含量/% ≤ 12.5
色泽气味正常
小麦粉
食品评分值/分 ≥ 90 80 90 80 90 80
湿面筋含量/% ≥30.0 >25.0 ≤22.0 ≤25.0
面筋指数 ≥ 90 80 70 60 —
粉质稳定性/min ≥ 12.0 8.0 6.0 3.0 —
最大拉伸阻力/EU ≥ 450 350 300 200 —
面团延伸性/mm ≥ 150 — —
面筋指数、粉质稳定性和最大拉伸阻力三项指标应有一项及以上符合,其他项作为声称指标进行标注
注:“—”表示不作要求。
GB/T 17892—2024
2
6 检验方法
6.1 扦样、分样:按GB/T 5491 执行。
6.2 水分含量检验:按GB 5009.3 或GB/T 5497 执行。其中,GB 5009.3 为仲裁法。
6.3 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 执行。
6.4 杂质、不完善粒含量检验:按GB/T 5494 执行。
6.5 硬度指数检验:按GB/T 21304 执行。
6.6 一致性检验:从分样器分样并剔除不完善粒的小麦样品中,取100 粒小麦,按照籽粒的颜色、大
小、形状、角质、茸毛和腹沟等外观形态状况,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挑出与大部分籽粒不同的籽粒,
个数计为n,按照式(1)计算一致性c。双试验差值不超过2%。
c =
(100?n)
100
100 …………………………(1)
6.7 降落数值检验:按GB/T 10361 全麦粉检验方法执行。
6.8 容重检验:按GB/T 5498 执行。
6.9 制粉试验:按GB/T 20571 执行,出粉率应控制在65%~75%,灰分含量不大于0.70%(以干基
计)。制成的小麦粉应充分混匀后装入干燥密封容器(或袋)中放置至少一周时间,方可进行湿面筋含
量和面筋指数、粉质稳定性、最大拉伸阻力、面团延伸性及食品评分试验。
6.10 强筋小麦一等食品评分值检验:按GB/T 35869 执行。
6.11 强筋小麦二等食品评分值检验:按GB/T 35869 或GB/T 35875 执行。
6.12 中筋小麦食品评分值检验:按GB/T 35991 或GB/T 35875 执行。
6.13 低筋小麦食品评分值检验:按GB/T 24303 执行。
6.14 湿面筋含量检验:按GB/T 5506.1 或GB/T 5506.2 执行。
6.15 面筋指数检验:按LS/T 6102 执行。
6.16 粉质稳定性检验:按GB/T 14614 执行。
6.17 最大拉伸阻力和延伸性检验:按GB/T 14615 执行,以135 min 的检验数据计。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 5490 执行。
7.2 检验批次:同品种、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小麦为一个批次。
7.3 判定规则:面筋指数、粉质稳定性和最大拉伸阻力三项指标至少有一项符合,且其他指标均符合
第5 章中各类别小麦相应等级要求的,判为符合该等级的产品。面筋指数、粉质稳定性和最大拉伸阻力
三项指标均不符合,或其他指标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最低等级要求的,判为不符合本文件的产品。
8 标签标识
应在包装物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类别、品种名称、等级、产地和收获年度。
9 包装、储存和运输
按GB 1351 执行。
—
GB/T 17892—2024
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