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B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7719.2—2024
粮油储藏 储粮害虫检验辅助图谱
第2 部分:锯谷盗科、扁谷盗科
Grain and oil storage—Assistant atlas of stored grain insect pests—
Part 2:Silvanidae,Laemophloeidae
2024-09-29 发布2025-04-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
目 次
前言 ····································································································· Ⅲ
引言 ····································································································· Ⅳ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害虫种类 ······························································································ 1
5 检验环境与工具 ······················································································ 1
6 鉴别特征和图示 ······················································································ 2
6.1 锯谷盗科(Silvanidae)的基本特征 ····························································· 2
6.2 扁谷盗科(Laemophloeidae)基本特征 ························································· 2
6.3 锯谷盗科的虫种特征和图示 ····································································· 3
6.4 扁谷盗科的虫种特征和图示 ····································································· 9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 37719《粮油储藏 储粮害虫检验辅助图谱》的第2 部分。GB/T 37719 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拟步甲科;
—第2部分:锯谷盗科、扁谷盗科。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殿轩、白旭光、周玉香、赵超、白春启、白月亮、吕建华、曾芳芳、张蒙、
赵欣欣、唐培安。
引 言
储粮害虫检验辅助图谱属于图谱类基础标准范畴。储粮昆虫种类众多,个体微小,近似种类多,不
易识别,根据不同害虫种类或类群、危害方式、习性等采取防控对策,准确鉴定虫种很有必要。为适应
实践中对粮油储藏中发生害虫的人工鉴定和机器视觉图像识别,满足储粮害虫防治信息化发展需求,制
定GB/T 37719《粮油储藏 储粮害虫检验辅助图谱》。根据储粮昆虫不同的物种分类单元和主要习
性,GB/T 37719 拟由4 个部分组成:
─第1 部分:拟步甲科;
─第2 部分:锯谷盗科、扁谷盗科;
─第3 部分:书虱科;
─第4 部分:蛀食性害虫(象甲科、豆象科、长蠹科、长角象科、麦蛾科)。
GB/T 37719(所有部分)的发布,为储粮安全、储粮技术配套水平提升和行业技术人员技能提高
提供了标准依据。锯谷盗科、扁谷盗科的害虫是常见储粮害虫类群,此类害虫喜食面粉和成品粮,也常
对储藏原粮造成危害。锯谷盗科内的种类、扁谷盗科内的种类多,体型相似,一般不易区分。扁谷盗科
曾作为扁甲科的一个亚种处理,随着种类的增多现已上升为独立的科,本文件的制定能为准确鉴定种类
提供科学的依据,增强实际操作可行性。
GB/T 37719.2—2024
Ⅳ
粮油储藏 储粮害虫检验辅助图谱
第2 部分:锯谷盗科、扁谷盗科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储粮中常见的锯谷盗科、扁谷盗科昆虫虫种的种类、检验环境与工具、鉴别特征和
图示。
本文件适用于储粮中常见锯谷盗科、扁谷盗科成虫鉴别的辅助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37719.1 粮油储藏 储粮害虫检验辅助图谱 第1 部分:拟步甲科
3 术语和定义
GB/T 37719.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后颊 temple;postgena
昆虫的颊在复眼后的可见区域。
注:锯谷盗科害虫的后颊通常呈齿状突起,亦称颞颥。
3.2
背脊 longitudinal ridge;dorsal ridge;costa
昆虫躯体(或前胸背板或鞘翅)体壁表面呈纵向脊状或带状突。
3.3
棒节 club
昆虫棒形触角端部膨大的部分。
4 害虫种类
本文件包含了储粮中锯谷盗科虫种中常见的米扁虫、双齿锯谷盗、锯谷盗、大眼锯谷盗、东南亚锯
谷盗、尖胸锯谷盗;扁谷盗科虫种中常见锈赤扁谷盗、长角扁谷盗、微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共
10 种。
5 检验环境与工具
放大镜与显微镜观察及检验工具要求应符合GB/T 37719.1 的相关规定。
GB/T 37719.2—2024
1
6 鉴别特征和图示
6.1 锯谷盗科(Silvanidae)的基本特征
锯谷盗的虫种为体小型至中型,长而扁,两侧略平行,或身体呈卵圆形,表皮多呈赤褐色。头为前
口式,触角11 节,多呈棍棒状。前胸背板通常长大于宽,后缘比鞘翅基部窄,侧缘具齿突。前足基节
窝后方封闭,前足及中足基节球形,后足基节横形。每足跗节5 节,即跗节式为5—5—5 式,少数种类
的雄虫5—5—4 式;第1 跗节长于或等于第2 跗节,第4 跗节小,第5 跗节最长。腹部可见腹板5 节。
鞘翅遮盖腹部末端。见图1。
图1 锯谷盗科害虫形态示意图
6.2 扁谷盗科(Laemophloeidae)基本特征
扁谷盗科的虫种为体微小型至中型,体扁平细长。头前口式,上颚发达。触角长,多由11 节组成,
丝状或串珠状。前胸背板有完整的侧背脊,端缘平直。前足基节球形,基节窝后方开放;中足基节球
形,基节窝外方开放;跗节式为5—5—5 式,有时雄虫为5—5—4 式。鞘翅遮盖腹末,两侧近平行。见
图2。
注:侧背脊指昆虫躯体背面两侧的纵向脊状突。
GB/T 37719.2—2024
2
图2 扁谷盗科害虫形态示意图
6.3 锯谷盗科的虫种特征和图示
6.3.1 米扁虫Ahasverus advena (Waltl)
6.3.1.1 外形
体长1.5 mm~3.0 mm。长卵圆形,黄褐色,偶有黑褐色,背面着生黄褐色毛。见图3。
6.3.1.2 头部
头部呈三角形,前窄后宽,缩入前胸到眼部;后颊极小而尖,不及1 个小眼面长;棒节3 节,第1 棒
节显著窄于第2 棒节,末节呈梨形。见图3。
6.3.1.3 胸部
前胸背板横宽、前缘比后缘宽;前角为大而钝的瘤状突,侧缘在前角之后附多数微齿。鞘翅两侧近
平行,长为两翅总宽度的1.5 倍以上,端部圆;刻点行整齐,刻点浅圆,第1 行间有刚毛1 列,其余行
间有刚毛3 列。见图3。
注:昆虫体壁表面微小的凸起,称为颗粒,比颗粒大而隆起的部分,称为瘤状突。
GB/T 37719.2—2024
3
图3 米扁虫
6.3.2 双齿锯谷盗Silvanus bidentatus (Fabricius)
6.3.2.1 外形
体长2.5 mm~3.5 mm。体扁平而长,长宽比约37∶10。赤褐色,无明显暗色斑纹,无光泽。见图4。
6.3.2.2 头部
头部横越两复眼的宽度小于前胸背板横越其两前角的宽度,二者之比为10∶(11.2~11.4);密布
粗大刻点及具毛小刻点;复眼中等大小,长为宽的2 倍~2.5 倍,两复眼在头腹面的距离大于复眼长的
2 倍;后颊长等于或小于2 个小眼面。触角11 节,棍棒状,触角节上无刺。见图4。
6.3.2.3 胸部
前胸背板长大于其除前角之外的最大宽度,二者之比为(12.9~13.3)∶10,前角较短,末端尖且
明显指向前侧方,向前不超过前胸背板前缘;中区具深的侧纵凹陷。鞘翅长为两鞘翅总宽度的2.1 倍~
2.2 倍,肩宽明显大于前胸背板后缘宽,二者之比为(15.4~16.2)∶10。雄虫后足转节具小刺,雌虫
无此构造。见图4。
GB/T 37719.2—2024
4
图4 双齿锯谷盗
6.3.3 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aeus)
6.3.3.1 外形
成虫体长2 mm~3.5 mm,宽0.5 mm~0.7 mm。体扁长形,暗赤褐色至深褐色,无光泽,腹面及
足颜色较淡。见图5。
6.3.3.2 头部
头部近梯形,复眼小圆而突出,长径由30 个~40 个小眼面组成,黑色。后颊(颞颥)大而端部
钝,其长度为复眼直径的1/2~2/3。触角棍棒状,11 节,第9、第10 横宽,呈半圆形,未节呈梨形。
背面观第9、第10 两节的基角圆滑。见图5。
6.3.3.3 胸部
前胸背板长略大于宽,略呈长方形,每侧各具锯齿6 个;背面有3 条明显的背脊,中背脊直,两侧
的背脊明显呈弧形弯向外方,不与中背脊平行。鞘翅长,两侧近于平行,表面各有刻点行10 条,且每
GB/T 37719.2—2024
5
鞘翅有相距较远的4 条纵背脊。雄虫后足腿节腹面近端部有1 小刺突。见图5。
图5 锯谷盗
6.3.4 大眼锯谷盗 Oryzaephilus mercator (Fauvel)
6.3.4.1 外形
体长2.5 mm~3.5 mm,宽0.5 mm~0.7 mm。暗赤褐色至黑褐色,无光泽。见图6。
6.3.4.2 头部
头部三角梯形,复眼大,向后几乎伸达头后缘,后颊(颞颥)小而端部尖,其长度为复眼直径的
1/4~1/3。触角棍棒状,11 节,第9、第10 的宽远大于长。背面观第9、第10 两节的基角近直角。见
图6。
6.3.4.3 胸部
前胸背板长略大于宽,略呈长方形,每侧各具锯齿6 个;背面有3 条明显的背脊,中背脊直,两侧
的背脊也较直,与中背脊近平行。见图6。
GB/T 37719.2—2024
6
图6 大眼齿锯谷盗
6.3.5 东南亚锯谷盗 Silvanoprus cepahlotes (Reitter)
6.3.5.1 外形
体长2.0 mm~2.8 mm,体长为体宽的3.2 倍~3.5 倍。黄褐色至赤褐色,鞘翅颜色常稍淡。见
图7。
6.3.5.2 头部
头横越两复眼的宽度大于头长;复眼大而突出,小眼面粗大。后颊极窄,不到1 个小眼面长。触角
棍棒状,末端3 节膨大程度较小。见图7。
6.3.5.3 胸部
前胸背板长为其宽的1.2 倍~1.3 倍,略呈桶状;侧缘在中部稍膨扩,着生多数微齿;前角极小,向
前突,偶尔缺如,后角钝。鞘翅两侧近平行,其长约为两鞘翅总宽度的2 倍,刻点粗大,形成刻点行。
前足腿节内缘端部1/3 处有1 小齿。见图7。
GB/T 37719.2—2024
7
图7 东南亚锯谷盗
6.3.6 尖胸锯谷盗 Silvanoprus scuticollis (Walker)
6.3.6.1 外形
体长2.0 mm~2.6 mm,体长为两鞘翅总宽度的3 倍~3.2 倍。背面单一黄褐色至赤褐色,腹面较
暗。见图8。
6.3.6.2 头部
头横越两复眼的宽度大于头长;复眼大而突出,小眼面粗大。后颊十分狭窄而后弯,端部尖,腹面
观两复眼的间距约为复眼横宽的2 倍;触角末端3 节形成棒节,第10 节横宽,末节近圆形。见图8。
6.3.6.3 胸部
前胸背板倒梯形,两侧向基部方向显著收狭,前角十分发达,指向前方,齿尖向前伸过后颊,横越
两前角的宽度构成前角背板的最大宽度,约为前胸背板后缘宽的1.5 倍。鞘翅两侧近平行,长为两翅总
宽度的1.8 倍~1.9 倍,刻点粗大成行。见图8。
GB/T 37719.2—2024
8
图8 尖胸锯谷盗
6.4 扁谷盗科的虫种特征和图示
6.4.1 锈赤扁谷盗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ophens)
6.4.1.1 外形
成虫体长1.7 mm~2.3 mm,赤褐色,扁平,具光泽。见图9。
6.4.1.2 头部
头部刻点少而稀。雄虫触角长约等于体长的1/2(为体长的0.42 倍~0.55 倍),雌虫短触角略短
(体长的0.4 倍~0.42 倍)。雄虫触角节与雌虫相对稍延长。见图9。
6.4.1.3 胸部
前胸背板两侧缘向基部方向显著收缩,雄虫更明显;前角略突出,雄虫前胸背板后角尖而明显,雌
虫的后角钝,近呈直角。前胸背板上的刻点少而稀。鞘翅长度为两鞘翅总宽度的1.6 倍~1.9 倍;第一、
第二行间各有4 纵列刚毛。见图9。
GB/T 37719.2—2024
9
图9 锈赤扁谷盗
6.4.2 长角扁谷盗 Cryptolestes pusillus (Schonherr)
6.4.2.1 外形
体长1.4 mm~2.0 mm,淡赤褐色至淡黄色,有光泽。见图10。
6.4.2.2 头部
头部额区的刚毛呈辐射状指向,两侧的刚毛为前侧方向指向。雄虫触角长稍长于体长的1/2,其
第5~第11 触角节比雌虫的长。雌虫触角长等于或稍长于体长的1/2。见图10。
6.4.2.3 胸部
前胸背板明显横宽,雄虫的宽为长的1.22 倍~1.34 倍,雌虫的宽为长的1.17 倍~1.25 倍。前角不
突出,后角钝,两侧向基部方向稍狭缩。鞘翅短,其长最多为两鞘翅总宽度的1.75 倍。鞘翅第1、
第2 间室各具4 纵列刚毛。见图10。
GB/T 37719.2—2024
10
图10 长角扁谷盗
6.4.3 微扁谷盗 Cryptolestes pusilloides (Howe)
6.4.3.1 外形
体长1.8 mm~2.2 mm。淡赤褐色,表皮稍暗但有光泽,被长茸毛。见图11。
6.4.3.2 头部
头部额区中部的刚毛指向中央,并可能相互交叉,两侧的刚毛指向前侧方。雄虫触角长等于或几乎
等于体长,触角各节也较长,雌虫触角仅达鞘翅基部1/3 处。见图11。
6.4.3.3 胸部
前胸背板横宽,宽与其长度之比雄虫为(12.3~13.6)∶10,雌虫为(12.1~13.0)∶10,前角
钝,雄虫通常稍突出。两侧由基部1/2 或1/3 处至基部狭缩;在近前角处稍狭缩(雄虫更明显)。鞘翅
长几乎为两翅总宽度的2 倍,第1、第2 间室各有刚毛3 纵列。见图11。
GB/T 37719.2—2024
11
图11 微扁谷盗
6.4.4 土耳其扁谷盗 Cryptolestes turcicus (Grouvelle)
6.4.4.1 外形
体长1.2 mm~2.2 mm。表皮淡赤褐色,有时呈黄褐色,有光泽。见图12。
6.4.4.2 头部
头部额中区的刚毛呈辐射状排列。雄虫触角为体长的0.69 倍~0.80 倍,触角各小节较长;雌虫触角
为体长的0.50 倍~0.54 倍,触角各小节较短。见图12。
6.4.4.3 胸部
前胸背板由稍横宽至近方形,雄虫宽为长的1.01 倍~1.21 倍,雌虫宽为长的1.09 倍~1.16 倍,前
角不圆,微突出,两侧缘向基部方向稍狭缩。鞘翅长约为宽的2 倍,第1、第2 间室至少大部分区域各
有3 纵列刚毛,近基部处的刚毛可能混乱,刚毛长而交迭。见图12。
GB/T 37719.2—2024
12
图12 土耳其扁谷盗
—
GB/T 37719.2—20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