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APS 0042-2024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9阅读模式

T/CIAPS 0042-2024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29.220
CCS K01
团体标准
T/CIAPS0042—2024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onsumer lithium ion batteryindustry
2024 年11 月15 日发布2024 年12 月01 日实施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

目 次
目 次............................................................................................................................................ I
前 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3
5 绩效评价与改进............................................................................................................................ 9
参考文献..........................................................................................................................................11
T/CIAPS0042—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移动电源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归口管理。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深圳普瑞赛思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
司、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赛能电池有限公司、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欣旺达再生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日升质新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辉勇、刘天鹏、王建雄、杨文、谢新泰、郭天慧、费艳、王雅斌、
谭振斌、梁锐、陈敏、王阳光、邵瑞、邓健想、龚永锋、张树国、刘辰怡、向俊华、宋明澔、
李启祥、黄龙、龚明、廖江莲。
本文件首次发布。
T/CIAPS0042—2024
1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范围、要求、绩效评价与
改进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55 包装回收标志
GB/T 23384 产品及零部件可回收利用标识
GB/T 23685 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标识
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29770 电子电气产品制造商与回收处理企业间回收信息交换格式
GB/T 32886 电子电器产品可回收利用材料选择导则
GB/T 34664 电子电气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SJ/T 11364 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应链supply 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注:供应链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内部配送中心、分销商、批发商以及联系最终用户的其
他实体。
[GB/T24420-2009,定义3.1]
3.2 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
一种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制造模式。其本质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统
筹考虑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安全、气候变化等因素,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管
理要求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以制造模式的深度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引领
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
会效益协调优化。
[GB/T28612-2023定义3.2]
T/CIAPS0042—2024
2
3.3 绿色采购green procurement
企业在采购活动中,推广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健康、循
环低碳和回收促进,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产品和
服务的行为。
[GB/T33635-2017,定义3.2]
3.4 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
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存储、
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上下游供应关系。
[GB/T33635-2017,定义3.3]
3.5 有害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对人、动物、植物或生态环境具有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性的物质。
注:包括产品及其生命周期中使用以及产生的物质,分为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
[GB/T28612-2023,定义4.1.17]
3.6 禁用物质prohibited substances
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及生态环境具有危害或潜在危险,由法规规定在某些产品
中禁止使用的物质。
[GB/T28612-2023,定义4.1.19]
3.7 限用物质restricted substances
法规规定的某类产品中含有的不能超过规定含量的有害物质。
注:尚无合适的替代物质或替代技术,经济上不可行。
[GB/T28612-2023,定义4.1.20]
3.8 生命周期life cycle
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原材料的获取或自然资源的生成,直至最终处置。
[GB/T24040-2008,定义3.1]
3.9 电子材料electronic material
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介电材料和绝缘材料、半导体材料、压电
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RB/T101-2013,定义3.1]
3.10 电子元器件electronic components
元件和器件的总称。电子元件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电子器件指
在工厂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分子结构的成品。
注1:电子元件,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它本身不产生电子,它对电压、电流无控制和变换作
用。
注2:电子器件,如晶体管、电子管、集成电路。它本身能产生电子,对电压、电流有控制、变换作
用(放大、开关、整流、检波、振荡和调制等)。
T/CIAPS0042—2024
3
[RB/T101-2013,定义3.2]
3.11 整机complete machine
整体单机或单台形式,以电能或转换而来的电能为能源,应用电子技术实现各种功能的
电子信息产品的总称。电子信息企业的整机产品包括电子消费类产品、计算机及通讯信息产
品(含办公及商用电子设备)、信息家电产品、专用成套电子产品等。
[RB/T101-2013,定义3.3]
3.12 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
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
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
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
[RB/T101-2013,定义3.4]
3.13 信息流information service
伴随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而产生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GB/T26337.2-2011,定义2.6]
3.14 回收recycling
将废料重新加工为产品、材料或物品。包括有机材料的再加工,但不包括能量回收和再
加工成燃料或用于回填操作的材料。其伴随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而产生的信息的
流动过程。
4 要求
4.1 绿色供应链管理范围
企业应考虑影响其绿色供应链管理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以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
望,根据权限和实施控制及影响的能力来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原则上包括:
a) 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包装、使用、回收利用、
直至最终处置生命周期过程;
b) 与企业有关的供应商、制造企业(包括电子材料生产、电子元器件生产、整机生产)、
信息服务商、物流商、销售商、最终用户以及回收、拆解、再利用、废弃物处置等
企业;
c) 企业产品,以及产品生产、包装中使用的材料和物质(以下合称产品和物料)的绿
色属性;
d) 产品和物料的正向物流和信息流,还包括产品和物料的逆向物流和信息流。
4.2 总体要求
企业应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活动,将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健康安
全、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纳入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并充分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和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4.3 试验项目和样品数量
T/CIAPS0042—2024
4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实现其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 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纳入管理评审;
b)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针及目标,且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c) 在战略规划中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
d) 确保可能影响绿色供应链的风险得到识别和应对;
e) 确保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纳入到组织的营运过程;
f) 确保提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g) 确保满足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实现其预期成果;
h) 指导并支持相关人员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i) 促进持续改进和创新;
j) 传达符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4.4 方针
企业应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针,并得到最高管理者的批准。方针应适合于企业的性质、
规模及环境影响以及组织风险和机遇,并提供设定绿色供应链体系目标的框架。
4.5 职责和权限
企业应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职责和权限在内部得到规定与传达,以便确保将绿色供
应链管理要求融入企业的业务过程并实现预期结果。
4.6 策划
4.6.1 识别产品和物料的绿色属性
识别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供应链相关联的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产
品和物料的绿色属性以及它们的环境影响,并随时保持更新其环境因素与产品和物料绿色属
性识别的文件化信息。
4.6.2 合规义务
企业应确定并获取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充分考虑法律、法规、
标准和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并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时必须
考虑这些合规义务。
4.6.3 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企业应制定可量化、可测量或可评价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消费
型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可制定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
回收、低碳管理等相关指标。
4.7 支持
4.7.1 资源
企业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需的资源:
——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运行环境,以运行过程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T/CIAPS0042—2024
5
4.7.2 人员及能力
企业应确定对其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和履行合规义务能力有影响的人员所需的能力,并
基于适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是能够胜
任的。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得所必需的能力。
4.7.3 意识
企业应确定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a) 绿色供应链方针;
b) 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关的环境因素、产品和物料的绿色属性和相关的实际或潜在影
响;
c) 人员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效性的贡献,包括对提升绿色供应链绩效的贡献;
d) 不符合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包括未履行合规义务的后果。
4.7.4 信息交流
企业应确定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需求,并考虑合规义务,建立
信息交流的过程和准则,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并保留记录。企业应
保证信息流的质量,确保适当、清晰、可信、可靠。
4.7.5 文件
4.7.5.1 企业应确定保持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文件化信息,并对其进行控制,
以确保:
a) 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均可获得并适用;
b) 得到适当保护(比如:防止泄露机密、使用不当或完整性受损)。
4.7.5.2 企业应建立并保留以下(不限于)文件,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及有害物质
的可追溯性:
a) 设计过程文件:
1)产品重点管控物料清单;
2)产品报废后的拆解信息(拆解方式、路径、材料信息等)。
b) 采购过程记录文件:
1)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
2)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3)适用时,供应商提供的有害物质符合性声明或供应商提供的有害物质第三方检
测报告;
4)供应商提供的材质成分信息;
5)供应商提供的有关物料采购记录;
6)供应商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文件等。
c) 生产运行控制文件及记录:
1)有害物质领用、保存记录;
2)生产过程中关键特性数据的记录;
3)有害物质释放或转移信息;
4)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或转移信息;
T/CIAPS0042—2024
6
5)污染物的排放(排放量、浓度、处置、去向等)记录;
6)其他为保证生产有效运行所需的文件或记录。
d) 产品交付文件:
1)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数据;
2)有要求时,产品的有害物质符合性声明或供应商提供的有害物质第三方检测报
告;
3)产品材料可回收利用性说明和标识;
4)产品再使用、再制造及再生材料生命;
5)必要的产品回收拆解说明。
4.8 运行
4.8.1 绿色设计
4.8.1.1 企业应按照生命周期的理念,充分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
成的影响,在不影响产品性能并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最大限度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减少有害物质使用的设计方案。
4.8.1.2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电子电气产品的绿色设计宜按照GB/T 34664 考虑以下
方面:
a) 资源利用:
1)应依据GB/T 32886,遵循使用性、工艺性、环境性、经济性原则进行产品原材
料选择,优先考虑零部件的可再使用性,可再生利用性;
2)产品应符合GB/T 26572 对产品含有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
物、六价铬及其化合物、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限量要求和相关豁免要求;
3)在不影响产品性能情况下,产品采用与同类产品或前期产品相比,有助于减少材
料种类和/或重量的设计;
4)在不影响产品性能情况下,产品采用与同类产品或前期产品相比,有助于减少负
面环境影响的替代材料;
5) 采用提高产品及包装再生回收利用率的设计,优先采用可再生材料、再生原材料。
如适用,计算产品可再生利用率并满足相关可再生利用率评价值要求;
6)采用在生命末期可再生材料零部件易于拆解和回收利用的设计;
7)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可升级等有关设计,延长产品寿命;
8)采用与同类产品或前期产品相比,减少额定用水量的设计,如适用,满足相关标
准对节水等级的要求。
b) 能源消耗:
1)采取产品提高能源效率的设计,包括能源使用和转换效率等。如适用,产品能效
满足相关产品能效限值要求;
2)采取使用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产品设计。
c) 污染排放:
1)采取尽可能减少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及回收阶段环境污染物排放(如粉尘、挥发
性有机物(VOCs))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在产品生产阶段不使用含铅、镉、六价铬、汞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剂;
在产品生产阶段不使用HCFC(含氢氟氯化碳)、HFC(氢碳氟化物)、HFE(氢
T/CIAPS0042—2024
7
氟醚)等氟系清洗剂。
2)采用减少噪声排放的设计,设计考虑应用减少噪声发射的技术并按照相关标准进
行噪声发射评估;
3)采用有利于产品废物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
4.8.1.3 企业应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绿色性评审,及时提出优化和改进
目标、措施。
4.8.2 绿色采购
企业应建立绿色采购流程,制定供应链协同改进措施。协同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
物流商、销售商、用户、回收商等实体,对产品和物料的绿色属性进行有效管理,减少产品
和物料及其制造、运输、储存及使用等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健康危
害,促进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a) 制定绿色供应商(包括外协厂商)的选择原则、评审程序和控制程序,确保供应商
持续、稳定的提供符合企业绿色制造要求的物料;
b) 向供应商发放绿色采购计划、要求或标准,并进行必要宣传和沟通,以获得供应商
的理解和支持;
c) 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确定合格供应商,评价内容包括:
1)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2)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能耗指标要求;
3)供应商有关管理体系(供应链、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等)和
环境绩效;
4)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及其生产、物流、储存过程等的符合性;
5)持续稳定提供合格产品(或原料)的能力。
d) 与合格供应商签订的技术协议中应明确有害物质限制要求及双方的权责;
e) 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制度,对供应商的环保绩效定期进行评价。
4.8.3 绿色制造
企业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的生产过程运行准则,并按照
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a) 建立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控制准则并执行,以确保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总量控制遵
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并记录污染物排放量、浓度、处置方
式及转移去向;
b) 建立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控制准则并执行;
c) 建立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运行控制准则并执行。
4.8.4 绿色物流
4.8.4.1 应制定、优化物流方案,减少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对
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健康与安全危害。实施途径包括合理选择
运输工具、缩短运输路线、克服重复运输、防止运输过程中泄露等。
4.8.4.2 应建立物流活动相关运行控制准则,确保物流活动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
4.8.4.3 应建立逆向物流业务流程和逆向物流体系,保证产品回收利用渠道的畅通。
T/CIAPS0042—2024
8
4.8.4.4 必要时,企业确保产品包装于坚固的外包装内,包装件通过1.2 米跌落、3 米堆
码测试,具备防短路、防潮、防挤压措施,同时优先考虑使用可循环包装。
4.8.4.5 必要时,按照适用法规及标准要求,企业确保产品外包装标识齐全,按不同运输
方式要求印刷标识或粘贴标签。
4.8.5 绿色销售
4.8.5.1 绿色销售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
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
4.8.5.2 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价格。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成本的投入(短期内绿
色产品成本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环保措施的完善,成本会呈下降趋势);二是
应注意消费者对商品可接受的价格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而变化。
4.8.5.3 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恰当的利益关系,不断发现和选择
有共同绿色理念的营销伙伴,逐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
4.8.5.4 尽可能建立短渠道、宽渠道,减少渠道资源消耗,降低渠道费用。
4.8.5.5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其绿色营销渠道的畅通是关键。企业只有充分保障绿色产品
物流、商流、价值流、信息流在渠道中畅通无阻,才能最终实现绿色消费。在绿色渠道建设
中,企业要结合产品特点,充分发挥产品的绿色特质,实现渠道绿化。
a) 建设属于绿色营销的专用渠道;
b) 绿色中间商或经销商也要具有良好的绿色本质和气质;
c) 企业可以开设一些绿色专营店,确保专营店“纯绿色经营”,对于建立产品良好的绿
色信誉,确保消费者的对于绿色产品的认知,都将发挥较大作用。
4.8.6 绿色回收
4.8.6.1 企业应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产品绿色回收及再生利用机制和渠道。宜
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按照GB/T 23685 的相关要求对产品开展回收利用。
4.8.6.2 应对以下物质进行回收处理:
a) 报废后的产品;
b)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及废弃物;
c) 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损坏的产品、零部件;
d) 产品包装物等。
4.8.6.3 应对回收的废品、废料及大宗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建立回收品档案,记录回收、
处理及再利用等信息。
4.8.6.4 企业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发布产品拆解技术指导信息,信息应便于相关组织获取。
4.8.6.5 适用时,应符合相关废弃电子电气产品拆解处理要求。
4.8.6.6 产品报废拆解后的零部件或材料应按照再使用、再制造、再利用的顺序依次进行
循环利用。
T/CIAPS0042—2024
9
4.8.6.7 应采取措施,提高再使用、再制造、再利用的零部件或材料的使用率。
4.8.6.8 对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置,有害或危险废物应交给有相应资
质的组织处理,并保留相关记录。
4.8.7 低碳管理
企业应研发或采用节能低碳技术,积极探索低碳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a) 国际和国家碳政策解读;
b) 碳减排指标设定和分解;
c) 碳工具的运用和实施;
d) 碳年报的发布。
4.8.8 标识和可追溯性
企业应建立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准则,明确原材料、外协购件、半成品及成品在各阶段
的识别和状态,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可否回收利用等信息
进行标识,并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电子信息产品应满足
GB/T18455、GB/T23384 及SJ/T11364 相关标识要求。
4.8.9 信息化管理
4.8.9.1 企业宜对自身及供应商绿色供应链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宜建立覆盖零部件
采购、生产加工、成品销售、废弃回收全过程的可溯源、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信息化
管理平台:
a) 收集本企业及供应商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资源综合利用
效率等信息;
b) 收集本企业及供应商产品材料信息、有害物质使用信息、可再利用材料、再生材料
使用信息;
c) 收集物流环节温室气体排放信息;
d) 收集产品回收利用情况。
4.8.9.2 企业应按GB/T29770 规定的相关内容要求向利益相关方提供产品生命末期信息。
4.8.9.3 企业应符合碳排放相关政策及法规要求,合理运用碳排放、碳管理相关信息化工
具,向社会输出年度碳排放报告。
4.8.10 应急准备和响应
企业应建立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制定紧急、异常情况下的响应措施,及时控制或减少
有害物质造成的影响。
5 绩效评价与改进
5.1 评价
5.1.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企业应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程序,确定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内容、
方法、参数和频次,并:
T/CIAPS0042—2024
10
a) 适时维护、校准或验证监视、测量设备;
b) 定期评价企业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
c) 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监测、测量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和数据。
5.1.1 内部审核
企业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内部审核,及时发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是否符合的结论。同时,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审核实施和审核
结果的证据。
5.1.2 管理评审
企业应定期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评审(可与其他管理体系评审同时进行),以确保其持
续的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内容包括:
a) 监控结果,包括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b) 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
c) 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
d) 内部审核结果;
e)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有效性;
f) 过程绩效;
g) 持续改进的机会。
5.2 改进
企业应确定改进的机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
并纠正,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预期结果样品,并持续改进其绩效。
T/CIAPS0042—2024
11
A 术语和定义
参考文献
[1] GB/T 24040-2008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2] GB/T 24420-2009 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
[3] GB/T 26337.2-2011 供应链管理第2 部分:SCM 术语
[4] GB/T 28612-2023 绿色制造术语
[5] 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6] RB/T 101-2013 能源管理体系电子信息企业认证要求
[7] SJ/T 11885-2022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8] GB/T 33059-2016 锂离子电池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
[9] T/CESA 1098 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27日 11:19: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4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