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SE 3-2024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A 18
团体标准
T/CESE 3-2024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
The Technical Skill Standard of The You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calLevel Test
2024-10-16 发布2024-11-1 实施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发布
目录
前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概述................................................................ 2
5. 启蒙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4
5.1 综合能力要求........................................................................................................ 4
5.2 启蒙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4
5.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5
6. 一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5
6.1 综合能力要求........................................................................................................ 5
6.2 一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5
6.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6
7 二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7
7.1 综合能力要求........................................................................................................ 7
7.2 二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7
7.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8
8 三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9
8.1 综合能力要求........................................................................................................ 9
8.2 三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9
8.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10
9 四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1
9.1 综合能力要求...................................................................................................... 11
9.2 四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11
9.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13
10 五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4
10.1 综合能力要求.................................................................................................... 14
10.2 五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14
10.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15
11 六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6
11.1 综合能力要求.................................................................................................... 16
11.2 六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16
11.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17
12 七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8
12.1 综合能力要求.................................................................................................... 18
12.2 七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18
12.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19
13 八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20
13.1 综合能力要求.................................................................................................... 20
13.2 八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20
13.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20
14 权重表.....................................................................................................................................21
14.1 理论知识权重表.............................................................................................. 21
14.2 技能要求权重表.............................................................................................. 22
15 标准符合性规定......................................................................................................................22
15.1 测试标准符合性.............................................................................................. 22
15.2 测试晋级条件................................................................................................ 22
I
T/CESE 3-2024
前言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
等级划分及其相关技术技能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文件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文件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青少年教育分会归口。
本《标准》指导专家:李双寿、谢广明、郭宝龙、肖俊、王巍、李瑞峰、方海光、赵卫东、翁恺、
彭图、梁孔明。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创造
由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聪明核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群鹿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童程童美科技
有限公司、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盛通教育集团乐博乐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志强、于琨、赵晨阳、谭志彬、付方明、咸汝平、杨荣、王慧、张平贺、
杨帆、杨有才、朱浩、李欢、陈明阳、张鹏、张盟、高岭、刘丫、李长贺、毛啸、李佳、高伟怡、李逸
超。
本《标准》的发布团体共同约定如下知识产权规定。
1. 本《标准》的知识产权(不含标准内容涉及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归所有联合发布团体共同所
有,任何机构(无论是否为起草单位和发布团体)和个人(无论是否为起草人)不得在未授权的情况下
处置知识产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使用本《标准》名称时必须同时注明文件封面上的全部文件代号并说明
发布机构,说明发布机构时必须列出全部联合发布团体,列出顺序与封面顺序一致(可注明排名不分先
后)。本《标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被国家文件、行业文件使用,该内容的起草人须被列入国家文件、
行业文件起草人,否则视为抄袭。本《标准》由联合发布团体共同授权专业出版机构独家出版。
2. 本《标准》由联合发布团体的成员约定采用,同时供社会自愿采用。
1
T/CESE 3-2024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等级划分及其相关能力要求。
本《标准》根据不同级别给出了相应的知识点说明和能力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能力教学及测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802 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测试试题信息模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教育机器人Education robot
教育机器人是由生产厂商专门开发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机器人成品、
套装或散件。它除了机器人机体本身之外,还有相应的控制软件和教学课本等。
3.2 开源硬件Open source hardware
开源硬件是指用与自由软件、开源软件相同的方式设计的计算机和电子硬件。每一种开源硬件平台
都有自身的优势,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开源硬件走进中小学课堂,有助于创客教育的开展,也促
进了学生实践、交流、创新等能力的发展。
3.3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Key technologi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数学、计算机、控制学等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关系到人工智能产品
是否可以顺利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主要包含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
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AR/VR 七个关键技术。
3.4 算法Algorithm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是如何解决一类问题的明确规范。算法可以执行计算、数据处理、自
动推理和其他任务。
3.5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2
T/CESE 3-2024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
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
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
决其他问题。
3.6 工程思维Engineering thinking
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其核心要素是,在工程设计活动中,
形成的系统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工程思维主要包括工程决策思维、工程设计
思维、工程实施思维和工程评价思维。
3.7 程序Block
包含设备实现对应功能的按键集合,可以通过设备及场景展示效果。
3.8 传感器Sensor
一种设备、模块或子系统,其目的是检测环境中的事件或变化,并将信息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或
按一定规律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需要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
等要求。
3.9 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
数据分析是指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将它们加以汇总、理解和消化,以求
最大化发挥数据的作用。数据分析是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
过程。
3.10 跨学科Be interdisciplinary
指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以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
3.11 了解Know
指对学习内容有基础的认识和记忆,包括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
3.12 理解Understand
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13 实践应用Practical application
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将所学到的应用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概述
本《标准》将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能力要求划分为九个等级,每级分别规定相应的总体要
求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对应的技能要求。本《标准》第5、6、7、8 、9、10、11、12、13 章的内
容均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的能力要求。
3
T/CESE 3-2024
依据本《标准》进行的能力测试,应符合相应等级的综合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和对核心知识点的掌
握程度。
本部分不限定实践操作的具体产品。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共包括九个级别,具体描述如表1 所示。
表1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划分
等级能力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启蒙
级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认知
能区分人工智能的常见装置和应用
能根据水平、竖直、对称和平衡等特点灵活搭
建作品
能根据数据的统计和分类方法完成数据的统计
和分类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知识认知
统计和分类的基本计算方法
一级搭建简单结构
能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简单讲解设计思路
能利用结构的稳定性搭建简单结构
简单思维导图的设计规则
简单结构搭建方法
二级搭建传动结构
能搭建常见的传动机构,并通过编程实现传动
能有逻辑地描述常见的事件,并绘制复杂的思
维导图
能根据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传动结构的搭建方法
复杂思维导图的设计规则
三级搭建移动机器人
能使用传感器搭建移动机器人
能编程控制移动机器人,让其完成简单任务
能绘制简单的设计图
能利用互联网查找专业资料并筛选有效信息
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机器人程序的编写方法
信息的查询方法
四级控制移动机器人
能使用多种传感器搭建复杂的移动机器人
能通过编程自主控制移动机器人,并完成复杂
任务
能根据任务分析结果,并对设计提出改进方案
传感器的综合使用方法
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的编程
方法
任务分析方法,方案优化方
法
五级应用算法解决问题
能使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
能使用代码(C++、Python 等)编写简单的算法
能分析给定的任务,并提出多种设计方案,选
择最佳方案
算法的应用程序编写规则
代码语言的编写规则
4
T/CESE 3-2024
六级应用数据模型
能根据设定主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能从问题中抽象出数据模型,并应用到其他领
域
数据模型的处理规则
七级应用人工神经网络
能使用IO 类、AD 类、串行类传感器搭建作品
能根据视觉识别训练和验证方法实现数据的训
练
串口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数据训练的规则
八级调用平台接口
能使用文本调用方法调用平台的人工智能接口
完成任务
能书写完整的工程笔记和科学论文
平台接口的调用规则
工程笔记和论文的编写规则
5. 启蒙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5.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启蒙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按照图片搭建简易结构;能完成简单的编程游戏任务。
b)技术应用要求:能根据结构中水平、竖直、对称、平衡等特点完善作品;能根据物品分类标准对
物品进行分类。
c)思维设计要求: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简单统计、分类和比较。
5.2 启蒙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启蒙级共包括13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2 所示。
表2 启蒙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
基础认知
1.1.1 能够根据人工智能定义区分产品是否
属于人工智能产品
1.1.2 能够辨认影视作品和生活中的人工智
能应用和机器人形象,如医疗机器人、教师机
器人等
1.1.3 能够了解人类和机器人的相互交互
1.1.1 人工智能基础应用
1.1.2 人工智能技术特点
1.1.3 人机交互的认识
1.1.4 人工智能在教育、医
疗等领域的体现
1.2 机器人结
构作用区分
1.2.1 能够描述水平、竖直、对称、平衡和稳
定结构特点
1.2.2 能够描述轮子和轴的作用
1.2.1 硬件结构特点
1.2.2 机械结构特点
1.3 信息伦理
与信息安全
1.3.1 能够了解信息概念
1.3.2 能够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
1.3.1 信息概念
1.3.2 信息安全概念
5
T/CESE 3-2024
2.技术应用
2.1 搭建机器
人机械结构
2.1.1 能够依照样例搭建简单结构
2.1.2 能够使用水平、竖直、对称、平衡和稳
定结构搭建作品
2.1.3 能够使用轮子和轴搭建次自动车
2.1.1 机械结构搭建方法
2.1.2 零件的作用
2.2 分类常见
物品
2.2.1 能够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等对生活中
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2.2.2 能够从长度、重量等方面对生活中常见
物品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
2.2.1 物品属性区分方法
2.2.2 物品的分类方法
3.思维设计
3.1 计算思维
表达
3.1.1 能够掌握对物品进行测量的方法
3.1.2 能够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测量
3.1.1 测量方法的概念
3.1.2 测量方法的使用
5.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测试形式为笔试和实践操作,其中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内容的搭建和编程等任务。
满分为100 分,60 分合格。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搭建:应具备梁、板、块、轮子和轮轴等结构。
b)编程任务(以下两种方式均可):使用纸和笔绘制简单的程序并阐述其原理; 使用实物化编程
工具编写简单的程序。
6. 一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6.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一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描述机器人含义,并列举简单应用场景;能区分电子产品种类,能根据数学知
识搭建作品。
b)技术应用要求:能使用积木搭建简易机械结构;能根据物品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
c)思维设计要求:能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并简单讲解设计思路。
6.2 一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一级共包括18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3 所示。
表3 一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6
T/CESE 3-2024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应用
基础
1.1.1 能够描述机器人的含义
1.1.2 能够描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之间
的关系,如手术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
1.1.1 机器人的区分规则
1.1.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的关系分析方法
1.1.3 人机交互的过程
1.2 人工智能载体
区分
1.2.1 能够区分笔记本电脑、台式机、
平板电脑、服务器、手机等
1.2.2 能够根据齿轮和单级齿轮传动的
特性搭建作品
1.2.3 能够根据等臂杠杆、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的特性搭建作品
1.2.1 电子产品区分方法
1.2.2 硬件结构基础知识
1.2.3 杠杆的结构知识
1.3 数学基础认知
1.3.1 能够根据三角形、四边形、四面
体、长方体结构搭建作品
1.3.2 能够根据对称原理、平衡原理、
重心原理和稳定性原理搭建作品
1.3.3 能够根据三角形稳定结构、四边
形伸缩结构完善作品
1.3.1 几何特点知识
1.3.2 搭建的操作原理
1.3.3 多边形的特性
1.4 信息伦理与信
息安全
1.4.1 能够了解数据时效性意义
1.4.2 能够了解数据可靠性意义
1.4.1 数据时效性
1.4.2 数据可靠性
2.技术应用
2.1 搭建机械结构
2.1.1 能够用积木搭建生活中常见的物
品,如自动车等
2.1.2 能够运用板、块、梁、销、轴、
套、卡扣等基本构件搭建作品
2.1.1 机械结构搭建方法
2.1.2 零件的作用
2.2 常见物品分类
2.2.1 能够通过颜色、形状、材质对物
品进行分类
2.2.2 能够通过功能对物品进行分类
2.2.1 物品的属性
2.2.2 物品的分类方法
3.思维设计3.1 计算思维表达
3.1.1 能够绘制思维导图,如自动车的
搭建步骤
3.1.2 能够根据要求填充相关的数据
3.1.3 能够进行数据判定
3.1.1 思维导图绘制规则
3.1.2 数据的分析方法
6.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需要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为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按要求作答画图题、思维导图题和
问答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均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7
T/CESE 3-2024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生活
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相关配套的连接件。
b)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尺子、胶水、剪刀、纸板等。
7 二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7.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二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根据传动结构和相关传感器搭建作品;能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b)技术应用要求:能搭建简易传动结构,能使用编程结构模块控制作品运动。
c)思维设计要求:能通过简单的实验数据总结规律;能对常见事件进行逻辑描述并绘制思维导图。
7.2 二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二级共包括22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4 所示。
表4 二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基础
应用
1.1.1 能够根据语音合成的原理,控制装
置的运动和停止
1.1.2 能根据语音识别的原理,实现语音
识别功能
1.1.3 能够了解人类和机器人的区别和
关系
1.1.1 语音合成方法
1.1.2 语音识别方法
1.1.3 人类和机器人的区
别和联系
1.2 编程知识应用
1.2.1 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音乐的程
序
1.2.2 能够使用无限循环结构控制装置
1.2.3 能够理解单分支结构控制装置的
原理
1.2.4 能够使用软件中的模块制作顺序
结构、单分支结构、无限循环结构的程序
1.2.1 顺序结构编程方法
1.2.2 无限循环结构编程
方法
1.2.3 单分支结构编成方
法
1.3 物理知识应用
1.3.1 能够根据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
力的特点应用于作品实现
1.3.2 能够根据增大或减小物体间摩擦
力的方法完善作品
1.3.3 能够根据物体的惯性分析运动现
象
1.3.1 滑动摩擦力和滚动
摩擦力区分方法
1.3.2 物体的惯性分析方
法
8
T/CESE 3-2024
1.4 传感器控制
1.4.1 能够根据单色LED 的工作方式控制
LED 的亮灭
1.4.2 能够根据蜂鸣器的工作方式播放
音序
1.4.3 能够根据按钮的工作原理控制电
机的转动与停止
1.4.4 能够根据直流电机的工作方式控
制电机的转动方向与转速
1.4.1 单色LED 控制方法
1.4.2 蜂鸣器的应用方法
1.4.3 按钮的工作原理
1.4.4 直流电机的应用方
法
1.5 信息伦理与信
息安全
1.5.1 能够了解数字设备
1.5.2 能够了解数字设备使用规范
1.5.1 数字设备
1.5.2 数字设备使用规范
2.技术应用
2.1 搭建机械结构
2.1.1 能够使用齿轮、滑轮制作二级传动
的机械结构
2.1.2 能够使用零件制作简易的曲柄连
杆、曲柄滑块、曲柄摇杆结构,知道它们
的运动轨迹
2.1.1 齿轮和滑轮的使用
方法
2.1.2 曲柄连杆、曲柄滑
块、曲柄摇杆结构的区分
方法
2.2 使用简易工具
2.2.1 能够使用秒表、直尺、螺丝刀完成
作品
2.2.2 能够根据连接独立电池盒的方法
完成作品
2.2.1 秒表、直尺、螺丝
刀的使用方法
2.2.2 连接电池盒的方法
3.思维设计3.1 计算思维表达
3.1.1 能够对常见事件进行逻辑描述并
绘制思维导图
3.1.2 能够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
分析
3.1.3 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数据总结规
律
3.1.1 数据分析方法
3.1.2 实验数据及规律的
总结方法
7.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要求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为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且按要求作答画图题、思维导图题
和问答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均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生活
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相关配套的连接件。
b)动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直流减速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连续转动的动力输出)。
9
T/CESE 3-2024
c)电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实现三种颜色(颜色建议为红、黄、绿)的灯(建议为LED);
输入设备(建议为按键、开关、键盘、麦克风等);声音设备(建议为蜂鸣器、扬声器等)。
d)控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不建议使用杜邦线连接);编程软件(图形
化编程或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e)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尺子、胶水、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螺丝、螺母
等。
f)其他要求:考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确保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在不供电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电量
至少可以维持2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8 三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8.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三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运用传感器控制机器人移动,完成简单任务。
b)技术应用要求:能使用互联网查询专业资料,并筛选有效信息;能绘制简单设计图。
c)思维设计要求:能根据任务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设计提出改进。
8.2 三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三级共包括25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5 所示。
表5 三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
基础应用
1.1.1 能够使用电脑的摄像头完成文字识别
1.1.2 能够根据算法完成程序的编写
1.1.3 能够描述图灵测试的流程
1.1.4 能够描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
1.1.5 能够理解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
1.1.6 能够描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
趋势
1.1.1 文字识别应用指
令
1.1.2 图灵测试流程知
识
1.1.3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4 人工智能未来的
发展趋势
1.2 编程知识
应用
1.2.1 能够计算比较运算的表达式,如大于、小
于、等于、不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
1.2.2 能够使用穷举法预判分支结构的全部结
果
1.2.3 能够根据变量的作用使用变量
1.2.4 能够根据条件循环的含义(while 循环)
设置合适的条件控制循环体
1.2.1 比较运算的计算
方法
1.2.3 穷举算法指令规
则
1.2.4 条件循环指令规
则
10
T/CESE 3-2024
1.3 传感器控
制
1.3.1 能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测量的数值控制
装置做出特定的动作(测量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启动与停止等)
1.3.2 能够通过使用灰度传感器测量的灰度值
控制装置做出特定的动作(巡线、启动或停止控
制等)
1.3.3 能够使用数码管显示传感器的数值
1.3.4 能够通过RGB 值控制全彩LED 显示相应颜
色
1.3.5 能够利用传感器制作巡线小车,让小车巡
着直线、折线(折角范围45°~135°)与曲线
行驶
1.3.6 能够通过编程控制自动驾驶小车
1.3.1 超声波传感器的
使用方法
1.3.2 灰度传感器的使
用方法
1.3.3 数码管的使用方
法
1.3.4 自动驾驶小车的
编程指令规则
1.4 信息伦理
与信息安全
1.4.1 能够了解数字身份作用
1.4.2 能够了解数字身份意义
1.4.1 数字身份作用
1.4.2 数字身份意义
2.技术应用
2.1 搭建机械
结构
2.1.1 能够根据差分控制制作双马达小车
2.1.2 能够使用差分控制让小车直行、点转与翼
转
2.1.3 能够使用蜗轮蜗杆装置制作蜗轮蜗杆结
构
2.1.4 能够根据设计图纸完成搭建
2.1.1 差分控制方法
2.1.2 蜗轮蜗杆装置搭
建方法
2.2 使用简易
工具
2.2.1 能够根据纸(瓦楞纸)、金属(钢、镁合
金、铝合金)、塑料(聚乙烯、聚丙烯)、亚克
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特点应用在不同场景
中
2.2.2 能够根据木头材质的特点将其应用在作
品中
2.2.1 纸(瓦楞纸)、金
属(钢、镁合金、铝合金)
等材质的特点区分方法
2.2.2 木头材质的特点
区分方法
3.思维设计
3.1 计算思维
表达
3.1.1 能够根据程序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表示顺
序结构、分支结构、无限循环结构
3.1.2 能够利用物联网查询信息并筛选信息
3.1.1 程序流程图的绘
制方法
3.1.2 信息查询方法
8.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要求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为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且按要求作答画图题、思维导图题
和问答题,满分为100 分,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均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11
T/CESE 3-2024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备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一组连杆机构;相关配套的连接件。要求
至少能搭建一个可自主运动的小车。
b)动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直流减速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连续地转动动力输出);与
上述电机配套的驱动装置。
c)电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可实现三种颜色(建议为红、黄、绿)的灯(建议为LED);
输入设备(建议为按键、开关、键盘、麦克风等);声音设备(建议为蜂鸣器、扬声器等);至少能显
示4 位数字的显示设备(建议为4 位数码管)、电阻调节设备(建议为旋转电位计、滑动电位计等);
灰度识别或颜色识别设备(灰度传感器);距离检测设备(建议为红外测距、超声测距);温度检测设
备;湿度检测设备;声音识别设备(能识别声音信号即可)。
d)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标准接口控制器(建议兼容开源硬件);编程软件(图形化
编程或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e)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尺子、胶水、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螺丝、螺母、
胶枪、钳子、裁纸刀等。
f)其他要求:考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确保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在不供电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电量
至少可以维持2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9 四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9.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根据传感器特点搭建复杂作品,能运用多种机械结构搭建机器人。
b)技术应用要求:能搭建适应不同环境的机器人,并通过编程自主控制机器人移动。
c)思维设计要求:能根据任务完成结果,对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并提出改进方案。
9.2 四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四级共包括26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6 所示。
表6 四级技术技能标准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2
T/CESE 3-2024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
基础应用
1.1.1 能够根据深度学习的定义,理解深度学
习的处理方式
1.1.2 能够根据人脸识别的过程,使用摄像头
判断相应的人脸特征
1.1.3 能够对100 以内的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
进行相互转换
1.1.4 能够根据素数的特征,编写程序对200
以内的数字进行素性判定
1.1.5 能够理解人机交互应用的作用
1.1.1 深度学习应用知识
1.1.2 人脸识别计数原理
1.1.3 进制转换的计算方
法
1.1.4 人机交互应用的作
用和人工智能未来发展
1.2 编程知识
应用
1.2.1 能够使用逻辑与或非设置程序控制条件
1.2.2 能够使用逻辑或与非和比较运算符表示
开区间、闭区间
1.2.3 能够根据整型与字符串型两种变量的特
点,在程序中设置并使用变量进行编程
1.2.4 能够设置简单的函数(求中间值、求和、
取余等),并调用使用函数
1.2.5 能够使用函数封装一些简单功能(双电
机控制、判断灰度等)
1.2.6 能够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不超过6 个数
字的集合进行排序
1.2.7 能够根据辗转相除法编程对两个100 以
内的非素数(质数)进行辗转相除
1.2.8 能够根据递归的方法,解释6 层以内的
汉诺塔问题
1.2.1 逻辑与或非的应用
方法
1.2.2 比较运算符的计算
方法
1.2.3 整型和字符串型的
区分方法
1.2.4 函数的使用与封装
规则
1.2.5 冒泡排序程序算法
1.2.6 辗转相除程序算法
1.2.7 递归程序算法
1.3 综合传感
器控制
1.3.1 能够根据舵机的特点调节和控制舵机
1.3.2 能够根据电位计的特点调节电位计
1.3.3 能够利用声音传感器实现声音的识别
1.3.4 能够根据光敏电阻的使用方法实现功能
1.3.5 能够使用颜色传感器识别和读取物体上
的RGB 值
1.3.6 能够设置颜色传感器识别特定的颜色
(红、绿、蓝)
1.3.1 舵机的原理特点
1.3.2 电位计的工作特点
1.3.3 声音传感器的工作
特点
1.3.4 光敏电阻的使用方
法
1.3.5 颜色传感器的使用
方法
1.4 信息伦理
与信息安全
1.4.1 能够了解数据安全防护原理
1.4.2 能够了解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1.4.1 数据安全防护原理
1.4.2 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2.技术应用
2.1 机器人结
构搭建
2.1.1 能够使用齿轮、蜗杆、连杆制作机械夹
手作品
2.1.2 能够搭建具有多种功能的移动机器人,
使其适应不同复杂环境
2.1.1 齿轮、蜗杆、连杆
结构应用规则
2.1.2 机器人的搭建方法
13
T/CESE 3-2024
2.2 使用机械
结构
2.2.1 能够使用齿轮、连杆结构完成小车的拼
装
2.2.2 能够使用梁、板、块、销、轴、轴套、
车轮等结构拼搭小车
2.2.1 连杆结构应用规则
2.2.2 结构件的使用方法
3.思维设计
3.1 计算思维
表达
3.1.1 能够通过计算来分析设计中的误差,并
优化设计
3.1.2 能够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
分析
3.1.1 误差分析方法
3.1.2 数据分析方法
9.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要求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且按要求作答画图题、思维导图题
和问答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均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备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一组连杆机构;相关配套的连接件。要求
至少能搭建一个可自主运动的小车。
b)动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直流减速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连续转动的动力输出);舵
机或同类电机(能实现角度控制输出);能反馈电机转速的直流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持续的转动动
力输出);与上述电机配套的驱动装置。
c)电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实现三种颜色(建议为红、黄、绿)的灯(建议为LED、显
示屏等);输入设备(建议为按键、开关、键盘、麦克风等);声音设备(建议为蜂鸣器、扬声器等);
至少能显示4 位数字的显示设备(建议为4 位数码管、LED 点阵等)、电阻调节设备(建议为旋转电位
计);灰度识别或颜色识别设备(建议为灰度传感器);距离检测设备(建议为红外测距、超声测距等);
温度检测设备;湿度检测设备;声音识别设备(能识别声音信号即可)。
d)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建议兼容开源硬件);编程软件(图形化编
程或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e)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尺子、胶水、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螺丝、螺母、
胶枪、钳子、裁纸刀等。
f)其他要求:考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确保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在不供电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电量
至少可以维持2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14
T/CESE 3-2024
10 五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0.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五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使用多种传感器控制机器人动作,能使用编程的算法应用到匹配的任务中。
b)技术应用要求:能使用代码(C++、Python 等)编写程序;能利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
能技术解决应用问题。
c)思维设计要求:能对任务分析,提出多种设计方案。能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不同学科,创造性
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0.2 五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五级共包括20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7 所示。
表7 五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
基础应用
1.1.1 能够描述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
1.1.2 能够使用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
飞等人工智能平台的接口应用完成场景
1.1.3 能够描述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语音
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
1.1.4 能够理解人机交互的原理
1.1.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1.2 人工智能平台接口
方法
1.1.3 人机交互的原理
1.2 编程知识
应用
1.2.1 能够根据变量的作用范围编写程序
1.2.2 能够编程实现插入排序、合并排序、
快速排序、顺序查找、二分法等基本算法
1.2.3 能够通过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
C++等)对作品编写程序
1.2.1 编程变量的程序应
用方法
1.2.2 复杂算法的综合应
用
1.3 传感器复
杂操作
1.3.1 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传感器搭建作品
1.3.2 能够根据正反馈、负反馈等基本定义
完善作品
1.3.3 能够理解PID 控制原理
1.3.1 传感器的使用和选
择方法
1.3.2 正反馈、负反馈应
用方法
1.3.3 PID 控制原理
1.4 信息伦理
与信息安全
1.4.1 了解信息隐私与安全
1.4.2 了解信息隐私与安全的意义
1.4.1 信息隐私与安全
2.技术应用
2.1 搭建机器
人结构
2.1.1 能够选择各种合适的工具搭建作品
2.1.2 能够使用各种材料搭建作品
2.1.1 工具的使用方法
2.1.2 材料的选择方法
15
T/CESE 3-2024
2.2 使用精密
工具
2.2.1 能够熟练使用激光切割机,并利用切
割的图形进行搭建
2.2.2 能够根据任务设计适合的机械工程图
2.2.1 激光切割机的使用
2.2.2 机械工程图的设计
3.思维设计
3.1 计算思维
表达
3.1.1 能够提高算法程序的效率
3.1.2 能够从众多数据中找出规律,并用公
式表达
3.1.3 能够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不同学科
中
3.1.4 能够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3.1.1 方案评价方法
3.1.2 数据分析和归纳方
法
10.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要求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且按要求作答问答题和连线题,满
分100 分,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分别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备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一组连杆机构;相关配套的连接件。要求
至少能搭建一个可自主运动的小车。
b)动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直流减速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连续转动的动力输出);舵
机或同类电机(能实现角度控制输出);能反馈电机转速的直流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持续的转动动
力输出);与上述电机配套的驱动装置。
c)电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实现三种颜色(建议为红、黄、绿)的灯(建议为LED、显
示屏);输入设备(建议为按键、开关、键盘、麦克风等);声音设备(建议为蜂鸣器、扬声器等);
至少能显示4 位数字的显示设备(建议为4 位数码管、LCD、LED 点阵等)、电阻调节设备(建议为旋
转电位计、滑动电位计等);灰度识别或颜色识别设备(建议为灰度传感器);距离检测设备(建议为
红外测距、超声测距等);温度检测设备;湿度检测设备;声音识别设备(能识别声音信号即可);无
线连接外网设备(建议为Wi-Fi 模块等);图像采集及传输设备(建议为摄像头等)。
d)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建议兼容开源硬件);编程软件(图形化编
程或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e)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不建议使用杜邦线连接,建议兼容开源硬
件);编程软件(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16
T/CESE 3-2024
f)其他要求:考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确保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在不供电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电量
至少可以维持2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11 六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1.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六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根据任务要求选取合适的传感器,能根据深度学习算法的原理完成任务。
b)技术应用要求:能设计简单人机交互界面,能使用人工智能平台的接口进行编程。
c)思维设计要求:能观察周围世界,提出问题并独立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解决问题;能从问题中抽象
出数据模型,并应用到其他领域。
11.2 六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六级共包括16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8 所示。
表8 六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
基础应用
1.1.1 能够使用人工智能的框架平台完成任
务
1.1.2 能够使用深度学习算法编写程序
1.1.3 能够用人工智能平台的接口编写程序
1.1.4 能够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未来的发
展趋势
1.1.1 人工智能平台操作
方法、接口应用方法
1.1.2 深度学习算法规则
1.1.3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
1.2 编程知识
应用
1.2.1 能够判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
杂度
1.2.2 能够使用栈、队列、排序算法等数据
结构计算结果
1.2.3 能够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完善程序
1.2.1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
复杂度的计算规则
1.2.2 栈、队列、排序等
算法设计规则
1.2.3 结构化程序规则
1.3 传感器应
用
1.3.1 能够综合选择多种传感器的完善作品
1.3.2 能够根据传感器滤波等数据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1.3.1 传感器的选择方法
1.3.2 数据处理方法
1.4 信息伦理
与信息安全
1.4.1 能够了解信息管理的意义
1.4.2 能够对信息进行辨别
1.4.1 信息管理意义
1.4.2 信息辨别
2.技术应用2.1 设计交互
页面
2.1.1 能够描述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
2.1.2 能够设计交互界面
2.1.1 交互界面的原则
2.1.2 设计交互界面的方
法
17
T/CESE 3-2024
2.2 使用制造
工具
2.2.1 能够熟练使用3D 打印等制造工具构
建外形和结构
2.2.2 能够搭建具有多种功能的轮式机器人
2.2.1 3D 打印的方法
2.2.2 物品的搭建方法
3.思维设计
3.1 计算思维
表达
3.1.1 能够从问题中抽象出数据模型,并应
用到其他领域中
3.1.2 能够观察周围世界,提出问题并完整
的解决相关的科学和工程问题
3.1.1 数据模型应用规则
11.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要求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且按要求作答问答题和连线题,满
分100 分,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均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备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一组连杆机构;相关配套的连接件。要求
至少能搭建一个可自主运动的小车;
b)动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直流减速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连续转动的动力输出);舵
机或同类电机(能实现角度控制输出);能反馈电机转速的直流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持续的转动动
力输出);与上述电机配套的驱动装置;
c)电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实现三种颜色(建议为红、黄、绿)的灯(建议为LED、显
示屏等);输入设备(建议为按键、开关、键盘、麦克风等);声音设备(建议为蜂鸣器、扬声器等);
至少能显示4 位数字的显示设备(建议为4 位数码管、LCD、LED 点阵等)、电阻调节设备(建议为旋
转电位计、滑动电位计等);灰度识别或颜色识别设备(建议为灰度传感器);距离检测设备(建议为
红外测距、超声测距等);温度检测设备;湿度检测设备;声音识别设备(能识别声音信号即可);无
线连接外网设备(Wi-Fi 模块);图像采集及传输设备(摄像头)。
d)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建议兼容开源硬件);编程软件(代码编程
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e)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不建议使用杜邦线连接,建议兼容开源硬
件);编程软件(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f)其他要求:考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确保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在不供电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电量
至少可以维持2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18
T/CESE 3-2024
12 七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2.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七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完成任务;能使用IO 类、AD 类、串行类传感器搭建
机器人。
b)技术应用要求:能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算法,能用代码编程完成任务。
c)思维设计要求:能对复杂实际问题拆分,具备编程思维。
12.2 七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七级共包括17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9 所示。
表9 七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
基础应用
1.1.1 能够根据人工神经网络完成任务
1.1.2 能够根据视觉识别训练和验证方法实现数
据的训练
1.1.1 人工神经网络
基础知识
1.1.2 视觉识别训练
方法
1.2 编程程序
应用
1.2.1 能够通过至少一种文本编程语言编写程序
1.2.2 能够通过编程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等简单数
学计算题
1.2.3 能够通过编程绘制简单图表
1.2.4 能够通过编程访问串口等外设
1.2.1 文本编程语言
1.2.2 编程绘制图表
方法
1.2.3 编程访问串口
方法
1.3 传感器控
制操作
1.3.1 能够根据不同传感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实现
复杂的功能
1.3.2 能够描述各种轮式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
1.3.3 能够根据IO 类、AD 类、串行类硬件的使用
方法搭建作品
1.3.1 传感器功能的
实现方法
1.3.2 IO 类、AD 类、
串行类硬件的使用方
法
1.4 信息伦理
与信息安全
1.4.1 了解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
1.4.2 了解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意义
1.4.1 人工智能伦理
与安全
2.技术应用
2.1 文字识别
技术应用
2.1.1 能够使用文字识别技术完成简单案例
2.1.2 能够使用简单数据集进行文字识别的训练
2.1.1 文字识别方法
2.1.2 数据集训练方
法
2.2 综合使用
工具
2.2.1 能够综合使用各种工具完成作品搭建
2.2.2 能够使用图像采集和传输设备完成任务
2.2.1 复杂作品搭建
方法
2.2.2 图像采集和传
输设备方法
19
T/CESE 3-2024
3.思维设计
3.1 计算思维
表达
3.1.1 能够描述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3.1.2 能够描述视觉识别的原理
3.1.1 数据逻辑关系
3.1.2 视觉识别的原
理
12.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要求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且按要求作答问答题,满分100 分,
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均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备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一组连杆机构;相关配套的连接件。要求
至少能搭建一个可自主运动的小车。
b)动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直流减速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连续转动的动力输出);舵
机或同类电机(能实现角度控制输出);能反馈电机转速的直流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持续的转动动
力输出);与上述电机配套的驱动装置。
c)电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实现三种颜色(建议为红、黄、绿)的灯(建议为LED、显
示屏等);输入设备(建议为按键、开关、键盘、麦克风等);声音播放设备(建议为蜂鸣器、扬声器
等);至少能显示4 位数字的显示设备(建议为4 位数码管、LCD、LED 点阵等)、电阻调节设备(建
议为旋转电位计、滑动电位计等);灰度识别或颜色识别设备(建议为红外对管类);距离检测设备(建
议为红外测距、超声测距等);温度检测设备;湿度检测设备;声音识别设备(能识别声音信号即可);
无线连接外网设备(建议为Wi-Fi 模块等);图像采集及传输设备(建议为摄像头等)。
d)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建议兼容开源硬件);编程软件(代码编程
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e)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不建议使用杜邦线连接,建议兼容开源硬
件);编程软件(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f)其他要求:考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确保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在不供电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电量
至少可以维持2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20
T/CESE 3-2024
13 八级综合能力要求及技能要求
13.1 综合能力要求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技术技能标准八级综合能力要求分为如下几项。
a)知识认知要求:能编程实现复杂逻辑,能综合运用各种传感器与机械结构完成任务。
b)技术应用要求:能使用文本调用方法调用人工智能接口; 能使用识别与检测装置完成机器人的
搭建。
c)思维设计要求:能针对作品完成答辩,能书写完整的工程笔记和科学论文。
13.2 八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八级共包括20 个技能要求,具体说明如表10 所示。
表10 八级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综合能力技能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
1.知识认知
1.1 人工智能基
础应用
1.1.1 能够根据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1.1.2 能够描述视觉识别系统
1.1.1 人工智能综合知识
1.1.2 视觉识别原理规则
1.2 编程程序应
用
1.2.1 能够熟练使用文本编程语言编写程序
1.2.2 能够描述程序的逻辑关系
1.2.1 文本编程方法
1.2.2 程序的逻辑关系
1.3 传感器控制
应用
1.3.1 能够描述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和使用场
景
1.3.2 能够熟练调试作品的精度
1.3.1 传感器的综合应用
方法
1.3.2 作品调试方法
1.4 信息伦理与
信息安全
1.4.1 能够了解人机交互概念
1.4.2 能够了解人机交互作用与意义
1.4.1 人机交互意义
2.技术应用
2.1 文本接口调
用
2.1.1 能够描述文本调用方法的原理
2.1.2 能够使用文本调用方法调用人工智能
接口
2.1.1 文本调用的原理
2.1.2 文本调用的方法
2.2 使用检测工
具
2.2.1 能够熟练使用距离检测设备完成作品
2.2.2 能够熟练使用声音识别设备完成作品
2.2.1 距离检测设备的使
用方法
2.2.2 声音识别设备的使
用方法
3.思维设计
3.1 计算思维表
达
3.1.1 能够讲解作品的程序
3.1.2 能够根据作品完成答辩
3.1.1 作品的描述规则
3.1.2 答辩的规则方法
13.3 测试形式及硬件要求
考试分为上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21
T/CESE 3-2024
上机理论考试部分要求考生完成判断题和选择题,满分100 分,60 分合格。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考生在现场完成指定的搭建、编程等任务,并且按要求作答问答题,满分100 分,
60 分合格。两个环节的成绩均达到60 分才可通过考试。
测试的硬件要求如下。
a)结构及传动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备梁、板、块、销、轴、轴套、车轮等结构(能搭建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大小的齿轮;一组连杆机构;相关配套的连接件。要求
至少能搭建一个可自主运动的小车。
b)动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直流减速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连续转动的动力输出);舵
机或同类电机(能实现角度控制输出);能反馈电机转速的直流电机或同类电机(能进行持续的转动动
力输出);与上述电机配套的驱动装置。
c)电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实现三种颜色(建议为红、黄、绿)的灯(建议为LED、显
示屏等);输入设备(建议为按键、开关、键盘、麦克风等);声音播放设备(建议为蜂鸣器、扬声器
等);至少能显示4 位数字的显示设备(建议为4 位数码管、LCD、LED 点阵等)、电阻调节设备(建
议为旋转电位计、滑动电位计等);灰度识别或颜色识别设备(建议为红外对管类);距离检测设备(建
议为红外测距、超声测距等);温度检测设备;湿度检测设备;声音识别设备(能识别声音信号即可);
无线连接外网设备(建议为Wi-Fi 模块等);图像采集及传输设备(建议为摄像头等)。
d)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建议兼容开源硬件);编程软件(代码编程
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e)工具及耗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标准接口控制器(不建议使用杜邦线连接,建议兼容开源硬
件);编程软件(代码编程软件);辅助设备(笔记本电脑、下载线等)。
f)其他要求:考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确保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在不供电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电量
至少可以维持2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14 权重表
14.1 理论知识权重表
技能等级
技能内容
启蒙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六级
(%)
七级
(%)
八级
(%)
知识认知要求40 40 40 30 30 25 25 20 20
技术应用要求30 30 30 40 40 40 40 40 40
思维设计要求30 30 30 30 30 35 35 40 40
合计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2
T/CESE 3-2024
14.2 技能要求权重表
技能等级
技能内容
启蒙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六级
(%)
七级
(%)
八级
(%)
知识认知要求20 20 20 30 30 25 25 20 20
技术应用要求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思维设计要求40 40 40 30 30 35 35 40 40
合计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5 标准符合性规定
15.1 测试标准符合性
符合本《标准》某级规范的课程与教材的总体目标应不低于该级的综合能力要求,课程与教材的内
容应涵盖该级的知识点且对应各知识点的技能要求。
符合本《标准》某级规范的测试应包含对该级各知识点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测试,测试题在内容上应
均匀覆盖该级的知识点,在难度上不低于该级的技能要求。
15.2 测试晋级条件
本《标准》中三级为必考级别,三级测试通过后,可申报更高级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