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ZG 025-2024 动物园分级评价(试行)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B 65
团体标准
T/CAZG 025—2024
动物园分级评价(试行)
Grading Evaluation for Zoo
2024 - 12 - 09 发布 2025 - 06 - 09 实施
中国动物园协会 发布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4.1 单位条件 ....................................................................... 2
4.2 野生动物 ....................................................................... 2
4.3 发展规划 ....................................................................... 2
4.4 常规设施 ....................................................................... 2
4.5 职业道德 ....................................................................... 3
4.6 管理制度 ....................................................................... 3
4.7 设施及管理 ..................................................................... 3
4.8 资金保障 ....................................................................... 3
4.9 人员和技术力量 ................................................................. 4
4.10 档案管理 ...................................................................... 4
5 分级评价指标 ....................................................................... 4
5.1 园容建设 ....................................................................... 4
5.2 饲养管理 ....................................................................... 4
5.3 设施设备管理 ................................................................... 8
5.4 动物医疗 ....................................................................... 8
5.5 公共卫生 ....................................................................... 9
5.6 科学研究 ...................................................................... 10
5.7 教育和宣传 .................................................................... 10
5.8 服务措施 ...................................................................... 11
5.9 信息管理 ...................................................................... 12
5.10 员工培养 ..................................................................... 12
6 分级特性量值 ...................................................................... 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动物园基本要求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 14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动物园分级要求评价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 16
参考文献 ............................................................................ 23
I
T/CAZG 02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动物园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动物园协会管理工作委员会标准工作组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动物园协会牵头起草,协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科技工作委员会、物种种群管理工作委
员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兽医工作委员会派出人员参加起草。
主要起草人:于泽英、丛一蓬、袁耀华、张成林、吴其锐、赵波、邵俊峰、江志、李君、范晓泽、
夏琪、卢雁平、刘学锋、胡彦、卢岩、黄志宏、李同义、李明喜、赵婧、鲍梦蝶、王桦康、张艳珍、王
子涵。
II
T/CAZG 025—2024
引 言
动物园的社会职能是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休闲,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机构之
一。近年来,公众对动物园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各种新理念、新技术的影响,动物园在野生动物保护、
科技进步、文化教育、特色发展、建设管理等方面需要有更好的发展。为了引导动物园高质量发展,中
国动物园协会在会员单位中开展会员分级评价,旨在以评促建,规范动物园的饲养管理、医疗、设施建
设、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等,提高安全工作水平,保障动物福利,促进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发展。世界各
地区动物园行业协会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会员认证方式提高动物园发展水平的。
中国动物园会员分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动物园行业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协会团体标准,
择出针对动物园发展宗旨、规划建设、场馆设施、安全管理、饲养管理、健康保障、教育、科学研究、
人员培养、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关键要点,并结合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要求。
分级评价的条款包括两部分:基本要求和分级要求。基本要求是指所有申请分级评价的动物园首先
需要符合的要求。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才进行分级评价。分级评价指标是指动物园饲养管理、设
施管理等方面工作情况的特性。依据各分级评价指标的符合程度,将每个分级评价指标划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需要符合的要求最高,依次排序。根据分级评价指标的整体符合情况,将分级
评价结果分为不同的级别:一级动物园、二级动物园、三级动物园。申请进行分级评价的动物园可根据
自身现有条件,选择对应的级别,在同时符合基本要求和所选级别分级评价指标的相关内容要求的情况
下,才能得到相应的级别。
对于新申请入会单位,需要满足基本要求并至少达到三级动物园的条件。
III
T/CAZG 025—2024
动物园分级评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动物园分级评价的基本要求,确立了分级评价指标,规定了每个分级评价指标的级别
要求和评价结果的分级特性量值。
本文件适用于中国动物园协会会员单位分级评价,以及其他动物园的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628.1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 第1部分:脊椎动物
3 术语与定义
CJJ/T 2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位饲养收集计划 institutional collection planning:ICP
单位的饲养物种和每个物种在饲养展示中的保护、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物种发展规划和
发展计划。
注:该术语采用国际动物园行业通用术语。
3.2
本土物种 native species
自然栖息分布在特定地区或生态系统的原生物种。
注:动物园饲养本土物种,不仅包括中国范围的本土物种,还包括动物园所在区域的本土物种,见GB/T 15628.1。
3.3
项目动物 program animal
动物园饲养并经过行为训练的、以达到与公众互动并以支持机构教育和保护工作为目的的一类动物。
注:有些动物个体主要作用是项目动物,另一些个体可在某些场景下临时作为项目动物。
3.4
保护教育 conservation education
1
T/CAZG 025—2024
动物园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教育,使公众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以促进公众采取
保护行动为目的的教育形式。
3.5
动物园有害生物 pest
有害生物
在动物园中,危害或有可能危害圈养野生动物健康、侵扰环境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3.6
无害化处理 bio-safety disposal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实现消
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破坏毒素的目的,以保障人与动物健康安全的处理方式。
4 基本要求
4.1 单位条件
动物园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动物园取得政府主管部门许可,包括土地、规划、建设、展示、经营范围等。
园区对外开放至少1年以上。
动物园近3年(新开园1年)没有违法案底、违规事项、安全事故等。
注1:动物园是指饲养展示野生动物并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场所。动物园选址、规划、建设等要求见GB 55014和CJJ 267。
注2:动物园营业执照、饲养繁育许可证及规划设计批复的时效、地址及法人与证照一致。
注3:安全事故依照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查报告所做批复的安全事故结论。
注4:动物园搬迁新址或原址闭园全部重新改建需对外开放至少1年以上再申请分级评估;动物园原址部分改建可只
进行定期评估。
4.2 野生动物
动物园按要求为需办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的野生动物办理许可证,且确保其有效性,引
进物种有合法合规的审批、检疫手续。
4.3 发展规划
动物园有近期、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包括相关常规设施的建设规划。
近3年,按照规划要求逐年实施各项工作。
注1:发展规划见CJJ/T 263中2.0.2的要求,包括物种保护与种群发展、保护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常规设
施等。常规设施是指保障动物园相关职能工作顺利进行的场馆设施及其他设施,具体要求见CJJ 267中的3.5.1。
注2:物种保护与种群发展的规划本质上与单位饲养收集计划(ICP)有相同的内容,即饲养物种和种群未来发展规
划等。
4.4 常规设施
动物园常规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按要求验收并合格(或相关证明文件)。
注:常规设施是指动物场馆、饲料储存库(草库、冷库等)、饲料加工间、繁殖场、隔离区、兽医院、科普馆/教育
2
T/CAZG 025—2024
中心/科普教室、科普展览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等,具体要求见CJJ 267。
4.5 职业道德
动物园运营形式符合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现行组织结构保障动物园正常运行、保障动物饲养管理工
作安全进行。
动物园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公众科普教育为重点工作。动物园在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展示、研
究、教育方面符合《中国动物园协会动物园道德规范和动物福利公约》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下要求:
——展示健康动物,展示杂交、残疾等特殊动物个体时做出科学的、相关情况的说明;
——动物园员工遵守上岗管理相关要求;
——不进行动物表演、公开投食活体脊椎动物(圆口类、鱼类除外)、利用动物进行商业活动。
注1:动物展示、员工上岗要求、动物饲喂等要求见T/CAZG 008。
注2:商业活动是指将动物个体作为道具,未充分考虑其福利需求,以经济收益作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4.6 管理制度
动物园的制度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管理制度、饲养管理制度、饲料管理制度、疫病防控制度、
兽医院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注: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见T/CAZG 007;饲养管理制度和饲料管理制度的要求见T/CAZG 008;疫病防控制度的要求
见T/CAZG 007、T/CAZG 008、T/CAZG 013、T/CAZG 014、T/CAZG 021、T/CAZG 022;兽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
见T/CAZG 012;人员培训制度的要求见T/CAZG 007、T/CAZG 008;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见CJJ/T 263、T/CAZG
007、T/CAZG 008、T/CAZG 011、T/CAZG 012。
4.7 设施及管理
4.7.1 饲养条件
动物园为所有饲养动物提供所需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包括饮用水、饲料、笼舍空间等。
注:饮用水的要求见GB 5749;饲料的要求见GB 13078;笼舍空间的要求见CJJ 267;相关物种的笼舍空间条件见
T/CAZG 001、T/CAZG 002、T/CAZG 003 T/CAZG 004、T/CAZG 005、T/CAZG 006、T/CAZG 009。
4.7.2 安全及管理设施
动物园为游客、工作人员、动物提供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笼舍隔离设施、安全防护、安全标
识、导览标识系统、公共广播、监控设施。
注:隔离设施、安全防护设计的要求见GB 55014、CJJ 267、T/CAZG 007;动物园安全标识安装要求见CJ/T 115;
导览标识系统要求见GB/T 20501.1和GB/T 29625或CJ/T 220,以及CJJ/T 263;公共广播设施和监控设施建设
要求见CJJ 267中的3.5.1、T/CAZG 007。
4.7.3 管理措施
按照动物园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检查、操作管理、防疫、特殊药品
/试剂管理、麻醉枪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等工作。
向全体员工配发本单位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手册。
注:野生动物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类药品的管理符合国家和协会管理规定,见《中国动物园协会会员单位野
生动物用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办法》。
4.8 资金保障
动物园能保障日常动物饲养、诊疗、安全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开支。
3
T/CAZG 025—2024
4.9 人员和技术力量
为满足动物饲养、展示、教育、疾病防控、研究等需要,动物园配备以下专职人员:
——动物保育员:根据饲养动物种类、数量、管理要求等设立岗位、配备动物保育员;
——饲养技术人员:配备从事动物营养、繁育、观察、行为训练、丰容、档案管理、健康管理
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兽医人员:配备满足动物园饲养动物健康管理需要的兽医;
——管理人员:配备满足动物园运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人员。
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兽医的组成人员稳定。
注:配置动物保育员、技术人员要求见T/CAZG 008;兽医要求见CJJ/T 263中的6.1.1。
4.10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设专人负责。档案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档案、动物档案、医疗记录、科技档案、教育档案、
场馆建设档案等。
各类档案(纸质或电子版)有备份,分类保存,特殊档案符合保密要求。
根据档案性质,分类向员工开放查阅。
5 分级评价指标
5.1 园容建设
5.1.1 环境
动物园环境管理要求如下:
——景观建设:自然美观、分布合理,符合动物园动物饲养、教育、科研、休憩等功能需求;
——绿地养护:生长良好、形状美观、无明显病虫害等,无杂草丛生,防止大量流浪动物滞留;
——园区卫生:环境清洁,无垃圾杂物堆放,水体无异味和废弃物等,不影响动物饲养要求;
——噪音控制:园区噪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符合游人参观、动物饲养的要求。
注:动物园环境管理具体要求见GB/T 38584,噪音管理还包括CJJ/T 263的相关要求。
5.1.2 场馆
动物园场馆设计建设要求如下:
——园区整体及各场馆的设计建设风格相一致;
——各场馆的布局按照确定的设计方式建设发展;
——展示场馆和基础设施之间的布局合理,便于动物饲养、游客参观。
注:动物园场馆展区设计要求见CJJ 267。
5.2 饲养管理
5.2.1 动物保育员职能
动物保育员职能及日常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饲料管理、繁育管理、卫生管理;
——动物观察、行为训练、丰容;
——动物串笼、保定、转移、饲养环境管理等;
——安全检查、巡视和应急管理等安全工作;
4
T/CAZG 025—2024
——护理动物并配合兽医进行疾病防治;
——动物展示和公众教育;
——组织或参加科研、培训、野外救护;
——记录动物日志等。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4-09-06-04中规定的展出动物保育员职责包括以上内容,T/CAZG 008也是同
样的要求。
5.2.2 动物种类
5.2.2.1 单位饲养收集计划
制定单位饲养收集计划,明确优先发展的物种种群、物种容纳量。对于收集饲养的物种,动物园能
为其提供保障健康、安全的饲养条件和环境,并定期修订饲养收集计划。
计划中的物种至少包含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物种、CITES附录I、II物种、中国动物园协会(以
下简称“协会”)进行种群管理的物种,以及大型动物、其他特殊动物(危险等级高、有毒等物种),上
述物种保持一定的比率。
注1:单位饲养收集计划制定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8。动物园饲养收集的绝大多数物种是野生动物,包括本土和
外来野生物种,也能有少量家禽家畜或家养物种。危险等级高、有毒等物种见T/CAZG 007。
注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英文名: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
5.2.2.2 本土物种
优先发展珍稀濒危本土物种种群,饲养的珍稀濒危本土物种种数保持一定比率,优先发展物种包括
一定比率的本土物种。
5.2.2.3 项目动物
动物园制定项目动物饲养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种类项目动物传达的教育和保护信息、人兽共患病防
控措施、安全措施,行为训练设施,以及保障动物福利等要点,并实施。
注:管理制度制定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11。
5.2.2.4 动物个体标记
对饲养物种进行标记,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标记的物种、协会进行物种种
群管理的物种,以及大型动物、其他特殊动物等。进行动物标记的物种种数保持一定比率。
注:动物标记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中7.1.5、T/CAZG 008。
5.2.3 动物档案
5.2.3.1 通则
为饲养动物建立动物档案,饲养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更新、保存、归档。各类档案便
于查阅,除动物日志外,其他档案需长期保存,并根据档案记录特点更新数据至规定时间:
——个体档案(或群体档案),更新至上年年底;
——动物日志,当日完成;
——医疗记录,更新至医疗措施结束后1周内;
——饲养动物报表,每月更新。
注:动物档案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中12.1、T/CAZG 008、T/CAZG 012、T/CAZG 019。
5
T/CAZG 025—2024
5.2.3.2 个体档案/群体档案
对饲养动物建立个体档案/群体档案。该档案记录动物出生、父母、转移(输入、输出、租借等)、
繁殖、死亡、放归、标本制作、生物材料保存等信息。建立个体档案的物种种类包括按要求进行个体标
记的物种以及可做到个体识别的物种,建立动物个体档案的物种种数保持一定比率。
注:动物个体档案/群体档案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8。
5.2.3.3 动物日志
对所有饲养动物当日情况及相关管理工作进行动物日志记录,并至少保留5年。
注:动物日志的记录内容见T/CAZG 008。
5.2.3.4 医疗记录
制定动物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和记录动物病历,收集保存相关附件和资料。
为动物建立医疗记录的饲养物种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物种、CITES附录I、II
物种、协会进行物种种群管理的物种、大型动物、其他特殊动物。建立动物医疗记录的物种种数保持一
定比率。
注:动物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2017中12.1.1、T/CAZG 012;动物病历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19。
5.2.3.5 动物报表
对所有饲养动物的种类、数量、性别、出生、死亡、转移(输入、输出、租借等)、保护级别、危
险等级、是否有毒、饲养地点等进行记录,并每月更新统计、归档,包括借出、借入个体情况。
注:动物报表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8。
5.2.4 动物饲养
5.2.4.1 管理要求
明确饲养管理部门的职能,规范各物种的饲养管理要求。
注:饲养管理部门职能具体要求见T/CAZG 008。相关物种饲养管理具体要求见T/CAZG 001、T/CAZG 002、T/CAZG 003
T/CAZG 004、T/CAZG 005、T/CAZG 006、T/CAZG 009,并以协会发布的各类饲养指南指导实际工作。
5.2.4.2 动物日粮
应制定饲料配方和日粮,并根据动物习性、状态、季节变化、不同生长期/生理期等因素及时调整,
定期检查所提供的日粮是否正确,评估日粮使用效果。
有日粮单的物种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物种、CITES附录I、II物种、协会进行
物种种群管理的物种、大型动物、其他特殊动物等。制定日粮单的物种种数保持一定比率。
注:饲料配方和日粮的制定要求见CJJ/T 263-2017中4.1、T/CAZG 008。
5.2.5 动物展示
根据动物生物学特性、笼舍条件等进行动物展示。展示体况和外形正常的动物个体,通过丰容、行
为训练等方式,展现动物自然行为。群居性动物以社群方式展示,社群和谐,饲养密度符合管理要求。
展出的物种与展区说明牌内容一致。
注:笼舍饲养密度的要求见CJJ 267,相关物种的饲养条件见T/CAZG 001、T/CAZG 002、T/CAZG 003 T/CAZG 004、
T/CAZG 005、T/CAZG 006、T/CAZG 009。
6
T/CAZG 025—2024
5.2.6 种群发展
5.2.6.1 种群管理
对本单位饲养收集计划中的优先发展物种,以及其他重点保护物种进行种群管理。每年分析物种种
群状况,及时调整群体雌雄、年龄、血缘结构,连续保持种群良性发展。物种的种群发展中,开展合作
繁殖。进行种群管理的物种种数在饲养计划中占一定比率。
已列入协会种群管理项目中的饲养物种,全部参与到相关种群管理项目中。
注:种群管理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2017中7.1.1,协会进行种群管理的物种名录见T/CAZG 008。在动物园针对
优先发展物种、重点保护物种,如协会没有进行种群管理,动物园可在小管理中
5.2.6.2 繁殖管理
根据本单位饲养收集计划的物种管理需求,以及动物生理和展示需求,进行相关动物的繁殖管理,
促进优先发展物种,以及其他重点保护物种能繁殖并成活,逐步提升各动物繁殖成活率。本土物种的繁
殖种类保持一定比率。
注1:繁殖管理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2017中7和T/CAZG 008。
注2:繁殖成活率是指动物园饲养某物种一年内繁殖成活数量占全部繁殖数量的比率,即某物种的繁殖成活率=繁
殖成活数量/繁殖数量。成活的定义是:哺乳动物成活是指幼仔自出生后存活达到6月龄计作成活,鸟类成活
是指幼雏自出壳后存活达到3月龄计作成活。繁殖成活率也可对某一类物种进行计算。
5.2.6.3 动物繁殖场及饲养空间
建立动物繁殖场。繁殖场空间不足的,为繁殖动物提供繁殖隔离区,避免游人干扰。有相应的区域
用于饲养不宜展出的老、弱、病、残的动物。
注:动物繁殖场的具体要求见CJJ 267-2017中8.6。
5.2.7 行为管理
5.2.7.1 动物观察
进行日常动物观察,包括体况、姿势、表被、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排泄物、行为及生理状况等,
并在动物日志中记录。
注:动物观察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8。
5.2.7.2 丰容
建立丰容工作运行机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a) 建立丰容项目资源库,设计制作各种丰容设施和器具,并定期更新项目资源库;
b) 制定场馆周/月丰容项目运行表,以周/月为单位进行轮换调整;
c) 进行日常记录,定期审核、评估丰容计划的整体效果;
d) 将丰容工作日常管理纳入考核项目。
开展丰容的场馆数量保持一定比率。
注:丰容工作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8。
5.2.7.3 行为训练
建立动物行为训练工作运行机制,每年制定行为训练工作计划,针对每个行为训练项目,确定动物
行为训练方案,对日常行为训练工作进行记录,每年进行工作总结。
已列入协会种群管理项目中的物种中,开展动物行为训练的物种种数保持一定比率。
7
T/CAZG 025—2024
注:动物行为训练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8。
5.3 设施设备管理
5.3.1 动物场馆安全设施管理
对动物场馆安全设施实施以下管理:
——每年根据制度要求制定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并实施安全检查,对上年度需要维修、整改等
计划按要求及时完成;
——饲养动物笼舍的门锁等安全设施,取暖、制冷、通风、过滤、照明等设备保持正常使用;
——动物笼舍隔离设施、围栏、照明、门窗、玻璃、监控等保持正常使用;
——建立安保体系,通过巡视、值守、监控等方式保证对动物园园区24 h 的安全巡视,并记录;
——动物场馆设置防止有害生物侵袭及防止动物逃逸的安全防御设施;
——饲养管理人员了解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流程。
注:安全实施管理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7;防止有害生物侵袭的具体要求见CJJ 267-2017中6.0.8。
5.3.2 场馆环境管理
对动物园场馆环境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提供满足动物正常生存需求的笼舍条件,内外舍满足日照、通风、取暖、遮阴避雨、躲避、
休息、活动等需求,噪音等级符合要求,温度、湿度、地形、垫料等适宜饲养动物生理需
求,有照明条件;
——饲养后台划分不同功能区,便于饲养人员进行操作、行为训练、转运、饲料管理等工作;
——动物笼舍、饲养后台环境清洁卫生,不放置无关物品,饲养工具摆放整齐,保障工作正常
进行;
——节约能源,采用可循环利用资源和清洁能源形式,促进动物园建设绿色发展。
注:场馆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见CJJ 267、T/CAZG 007、T/CAZG 008;饲养后台的定义见CJJ/T 240,功能区划分的
具体要求见CJJ 267-2017中8.2.3,包括操作通道、工作间、储藏间等。
5.3.3 通讯设备
为相关部门上岗人员配备适当的通讯设备,如对讲机,用于日常工作、沟通、应急、报警,以及安
全事件处置等。为危险等级1的动物的饲养岗位全部配备。
注:通讯设备配备的具体要求以及危险等级1的物种见T/CAZG 007。
5.3.4 园区主围墙
动物园主围墙与动物场馆是分离的,主围墙或天然屏障高于2.5 m。围墙的抗击力和耐受力符合国
家建筑标准。
5.4 动物医疗
5.4.1 兽医院/兽医室设置
动物园兽医院/兽医室的建设、设备及维护、人员配置、制度建设、职能设置等的设置和运行符合
兽医院/室三级以上的要求。
注:兽医院或兽医室的建立、要求见CJJ/T 263-2017;动物园兽医院设置具体要求见T/CAZG 012。
5.4.2 疾病预防
8
T/CAZG 025—2024
遵循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工作原则,动物疾病预防包括以下内容:
——每日对全园饲养动物进行巡视,协助进行动物饲料配方的调整;
——每年制定寄生虫检查和驱虫计划,并落实;
——每年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并落实;
——每年指导、评估饲养场馆的消毒工作,完善紧急消毒和终末消毒的工作方案;
——每年对饲养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检查的物种种数占一定的比率;
——动物输入和输出按国家规定进行检疫,对动物检疫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资料便于查阅。
注:疾病预防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2017、T/CAZG 012。
5.4.3 动物药品保存
制定药品管理制度,为药品保存提供相应的专门/专业设施设备,确保动物服用药品在保质期内。
注:药品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12。
5.4.4 疾病治疗
对发病动物进行及时诊疗,对疑难病例邀请专家会诊,利用当地医疗资源等救治患病动物。
动物园动物疾病治疗可采用动物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注1:发病率是指动物园特定时段内动物个体发病数量占特定时段初始动物总数量的比率,即发病率=发病动物个
体数量/时段初动物总数量。可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动物分类或分种进行计算。
注2:治愈率是指动物园特定时间内兽医在对接诊发病动物进行治疗后的动物个体治愈数量比率,即治愈率=动物
个体治愈数量/接诊发病动物总数量,其中在接诊72小时内死亡个体不计入接诊发病动物总数量种。
注3:死亡率是指动物园特定时段内动物死亡个体数量占特定时段初始动物个体总数量的比率,即死亡率=死亡个
体数量/时段初动物总数量。可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动物分类或分种分别进行计算。
5.4.5 动物尸体与废弃物
按要求对死亡动物进行尸检,测量体尺、体重,留存样本,检测和分析动物死亡原因,撰写和提交
剖检记录和动物死亡报告。按相关要求对动物尸体进行采样保存、制作标本或无害化处理等。
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物种、CITES附录I、II物种、协会进行种群管理的物种等动物死亡后,应
分析总结死亡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注:动物尸检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2017中6.4、T/CAZG 021。
5.5 公共卫生
5.5.1 职业健康
开展人兽共患病防控,明确主要防控措施、用具等,以及上岗人员的健康要求、对人员身体进行定
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等。
注:人兽共患病防控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7。
5.5.2 有害生物防控
每年制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计划,对所有动物场馆进行有害生物防控,明确重点防控场馆、生物防
控、药物投放、疫病监测范围、隔离、定期消毒等措施,对日常防控工作进行记录,定期评估防控效果,
进行年度工作总结。
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7、T/CAZG 012、T/CAZG 013、T/CAZG 014。
5.5.3 污水处理
9
T/CAZG 025—2024
制定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建设相关设施。
对易发生疫情的动物场馆、检疫场、隔离场和兽医院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注: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见CJJ 267-2017中9.1.8。
5.5.4 粪便处理
动物园建立动物粪便贮存设施,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对动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生态利用。
注:动物粪便贮存设施的具体要求见GB/T 27622-2011;动物粪便处理的具体要求见GB/T 36195-2018。
5.6 科学研究
5.6.1 迁地保护
制定科研管理制度,明确部门管理职能,组织科研和技术人员、动物保育员开展迁地保护研究,保
障研究资金,提供研究条件。研究课题可包括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动物医疗、丰容、行为训练、展区
设计、教育、管理,以及野生动物基础和应用研究,撰写论文,并向协会相关期刊或会议投稿。
每年动物园牵头组织完成的研究项目数量、参与的研究项目保持一定数量。
注:动物园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
5.6.2 就地保护
参与或支持野外保护的项目,包括野外收容/救护、课题研究、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每年参与
完成的项目保持一定数量。
注:动物园就地保护项目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
5.7 教育和宣传
5.7.1 教育和宣传职能
明确承担教育和宣传职责的部门,配备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的人员,提供相应的经费,制定年度计
划,开展相关工作等。
注:教育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T/CAZG 011。
5.7.2 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和资源满足如下条件:
——动物展示区域设置说明牌并建立说明牌资源库;
——动物展区设置教育场地,包括解说站、展览区、科普栏、互动体验区等。展区教育场地保
持一定数量;
——具有教育场所,科普馆(教育中心)或教室。
注:教育设施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T/CAZG 011;动物说明牌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08、T/CAZG 011。
5.7.3 教育项目
按照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每年完成一定次数的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并参加协会组织的教育活动。
具有完整的动物园解说词,能随时提供园区解说服务,并有适合不同人群的解说版本。
每年的教育项目影响到一定量的游客群体。
5.7.4 宣传推广
10
T/CAZG 025—2024
动物园每年不定期利用公共媒体宣传动物园,传播动物园在物种保护、科学研究、保护教育、文化
休闲等方面的工作成绩,为动物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注:传宣推广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11。
5.7.5 自媒体
制定自媒体管理办法,建立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宣传途径,发布公开各类信息,正常运行,明确针对
员工个人自媒体号的管理要求。
注:自媒体管理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11。
5.7.6 危机公关处置
建立危机公关管理制度,明确日常负责舆情处置的职能部门,以及处置程序、应对途径、协调机制
等。
注:危机公关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见T/CAZG 011。
5.8 服务措施
5.8.1 社会服务
动物园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项目至少包括:
——建立动物园志愿者制度,招募学生、成人等在动物园规范开展志愿者工作,提升动物园为
社会服务的水平;
——为当地学校、社区、主管部门等提供专业服务;
——参与当地相关机构组织的调查、宣教、服务等活动。
注:志愿者管理制度和工作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T/CAZG 011;动物园园外教育项目要求见T/CAZG 011。
5.8.2 游客服务
5.8.2.1 服务设施
动物园在园区为游客提供的服务项目至少包括:
——为游客提供游园需要的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管理设施、商业设施等,并完善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确保安全运行;
——配备游客游览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联络、失物招领、急救等服务,并完善
服务规范管理制度,定期培训;
——统一管理园区商业服务,不影响动物饲养、游客参观等正常运行,为游客提供多种优质商
品,根据本单位特点和风格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创产品、特色餐饮等,满足游客多
层次的游园需求。
注:游客服务设施等建设管理要求见GB/T 38584、CJJ/T 263。
5.8.2.2 设施设计和管理
动物园公共区域的设施设计和管理要求:
——园区步道和参观步道为游客提供无障碍通道;
——游客可进入的展区设置出口标示,所有门的开启方向为动线方向,并保持畅通,提供充足
的照明,有断电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指示灯,引导公众安全参观;
——所有游客步道、楼梯、栏杆、标牌、出入标示等保持良好状况;
——游客密集场馆,有紧急疏散设施;
11
T/CAZG 025—2024
——空气更新速率符合卫生防疫相求。
5.9 信息管理
5.9.1 信息资料
每年收集整理长期保存的信息资料,并整理过当,便于查找。信息资料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年度总结及下年度计划纸质版和电子版(防止修改格式);
——动物园园区、场馆建设、重大活动的视频、图片资料;
——相关科技文件、论文;
——出版物、印刷品、杂志、门票、导览图等;
——协会为会员提供的期刊杂志、饲养指南、标准、各类论文集、专业书籍等。
注:信息资料管理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2017中12.2。
5.9.2 协会调查信息
动物园每年在协会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协会数据库、物种谱系、专业调研等的数据填报和回复工作。
5.10 员工培养
5.10.1 通则
动物园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人员培养,包括安全、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等。每名上岗员工
都接受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交底培训,必要时进行脱产培训等。
动物园为员工提供自主学习和工作中查询专业资料的途径,至少员工能查询到协会提供的各类专业
书籍和资料,包括动物园分级评价的文件等。
动物园鼓励员工参加协会的各项专业工作,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并为此提供支持。
5.10.2 新员工培训
对所有员工上岗前进行安全和职业技能专业培训,考试通过后方能上岗。培训内容根据人员岗位不
同,进行课程安排,内容包括:
——动物园的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
——动物园管理制度及实施;
——动物园安全管理,包括生物安全等;
——动物的饲养管理;
——动物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人兽共患病防控等;
——动物园员工的职业要求;
——其他内容。
注:新员工培训的具体要求见CJJ/T 237-2016、T/CAZG 007的要求。
5.10.3 在岗培训
针对员工开展以下在岗培训工作:
——年度专业培训,包括园内、外相关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动物园所有员工有机会参加专业
培训,每年员工参加专业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
——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等各类应急演练,每年组织进行各类应急预案演练,相关部门人员
参加,并记录。所有员工有应急预案文本,掌握应急预案内容。
注:在岗培训的具体要求见CJJ/T 263-2017和T/CAZG 007、T/CAZG 008。应急预案演习是模拟真实危险情况发生而
12
T/CAZG 025—2024
开展应急演习及各种活动。
5.10.4 意识提升
动物园在日常工作和专业培训过程中随时注重培养员工提升珍爱野生动物的意识、安全操作的意识、
保障动物福利的意识、科普宣传的意识。
6 分级特性量值
动物园应在在附录A中表A.1基本条件要求分别达到800分、700分、600分的前提下,同时各单元得
分达到该单元最高分的60%以上,可分别申请附录B表B.1中的一级、二级、三级。
应根据动物园满足附录B表B.1中不同级别要求的情况,获得相应级别的动物园认可。
——一级要求达到900 分以上(含900 分),获得一级动物园认可;
——二级要求达到900 分以上(含900 分),获得二级动物园认可;
——三级要求达到900 分以上(含900 分),获得三级动物园认可。
注:如评价不达900分,可按次一级别量值重新打分或申请下次评价。
13
T/CAZG 025—202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动物园基本要求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表A.1 给出了动物园基本要求的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表A.1 动物园基本要求的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要求 内容 合格 最低分数 最高分数
4.1 单位许可
1 单位条件
动物园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
经营许可证、土地使用证、规划批件、经营范围
符合要求
证件齐全
- -
开园1 年以上 超过1 年以上
近3 年没有违法违规事件、安全事故 无
4.2 动物
2 动物
有效的人工繁育许可证
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引进审批文件(10 种类)
齐全 - -
4.3 规划
3 规划
近期、中长期规划:保护与种群发展、科研、保
护教育、人才培养等,以及实施情况
常规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实施情况
有,内容≥80%
逐年实施≥80%
40 60
4.4 基础设施
4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符合要求
- -
建筑验收合格 有验收合格文件
4.5 职业道德
5 职业道德
动物园运营形式、组织结构
展出动物情况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20 40
员工上岗管理 符合要求
动物表演、公开投喂活体、商业活动等 无
4.6 管理制度
6 管理制度
有,符合相关标
准要求
40 80
安全制度
饲养管理制度
饲料管理部分
疫病防控制度
兽医院管理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员工配发制度手册
4.7 设施及管理
7 饲养条件
饮用水、饲料
笼舍空间条件(面积、高度、参观影响等) 符合要求 200 320
相关物种笼舍空间条件
8 安全及管理设施 笼舍隔离设施、安全防护 符合要求 120 180
14
T/CAZG 025—2024
安全标识
导览标识系统
公共广播
监控设施
9 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
符合要求 80 120
应急管理
安全检查
操作管理
防疫管理
特殊药品和麻醉枪管理
4.8 资金保障
10 资金保障
动物饲料购买
符合要求 20 60
安全管理(安全维修)
药品费用
员工工资
4.9 人员和技术力量
11 人员和技术支持
动物保育员数量(a)
符合要求 40 80
饲养技术人员专业和数量(b)、(b/(a+b))
兽医数量(c)
管理人员数量(d)
人员组成稳定(80%的人员工作年限在5 年以上)
4.10 档案管理
12 档案管理
档案种类
档案备份、保存
开放查阅
符合要求 40 60
合计 600 1000
注1:基本要求评价采用千分制,评分分别达到800分、700分、600分的前提下,可分别申请附录B表B.1中的一级、二级、三级。
注2:“-”表示不计分数,应完全合格。
15
T/CAZG 025—2024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动物园分级要求评价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表B.1 给出了动物园分级要求评价的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表B.1 动物园分级要求评价的特性量值和具体要求
要求 内容 一级 最高分数 二级 最高分数 三级 最高分数
5.1 园容建设 (最低30 分,最高50 分)
1 环境
景观建设自然美观、分布合理
绿地维护良好、形状美观,无大量流浪动物滞留
园区卫生清洁、无明显垃圾杂物、水体清洁
园区噪音控制
符合要求 20 基本符合要求 20 2-3 处环境不符合要求 20
2 场馆
园区及各场馆的设计建设风格一致
各场馆布局按照统一设计方式建设
展示场馆和基础设施之间的布局合理
符合要求 30 基本符合要求 30 2-3 个场馆不符合要求 30
5.2 饲养管理 (最低270 分,最高450 分)
3
动物保育员
工作职责
将《职业分类大典》4-09-06-04 的工作职责列入动物保
育员日常工作职责中,并逐项实施(绩效、总结、计划)
上年度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职高以上学历占比
全部
≥80%
≥25%/≥45%
20
全部
≥70%
≥15%/≥30%
20
全部
≥60%
≥5%/≥15%
20
4 饲养收集计划
饲养收集计划规定物种覆盖率
饲养收集计划中物种种数占全部物种比率
饲养收集计划中规定物种占全部物种比率
饲养收集计划编写的完整度
全覆盖
≥60%
≥40%
完整≥80%
20
全覆盖
≥50%
≥30%
完整度≥60%
20
全覆盖
≥40%
≥20%
完整度≥40%
20
5 本土种类
饲养本土野生动物种数所占比率
优先发展物种中包括本土物种
≥20%
≥3%
20
≥15%
≥2%
20
≥10%
≥1%
20
16
T/CAZG 025—2024
6 项目动物
饲养项目动物名录和管理制度的完整度
实施情况
完整
≥80%要求落实
10
完整度≥50%
≥70%要求落实
10
完整度≥20%
≥60%要求落实
10
7 动物个体标记
标记规定覆盖物种
标记物种种数所占比率
全覆盖
≥50%
30
全覆盖
≥35%
30
全覆盖
≥20%
30
8 通则
个体档案、动物日志、医疗记录、动物报表
更新情况
完整
≥80%更新
20
完整
≥75%更新
20
完整度
≥50%更新
20
9
个体档案/群体
档案
个体档案规定物种覆盖率
建立个体档案物种种数所占比率
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全覆盖
≥50%
完整
30
全覆盖
≥35%
完整度≥80%
30
全覆盖
≥20%
完整度≥60%
30
10 动物日志
日志设计内容完整性
日常记录完整性
保存、查阅状况
完整
完整度≥80%
全部保存,查阅方便
20
完整度≥80%
完整度≥60%
全部保存、查阅不便
20
完整度≥60%
完整度≥50%
全部保存、查阅困难
20
11 医疗记录
日常书写的准确性
建立医疗记录的规定物种覆盖,物种种数所占比率
保存、查阅状况
准确度≥80%
全覆盖/≥50%
全部保存,查阅方便
20
准确度≥65%
全覆盖/≥35%
全部保存、查阅不便
20
准确度≥50%
全覆盖/≥20%
全部保存、查阅困难
20
12 动物报表 动物报表内容的完整性 完整 10 完整度≥80% 10 完整度≥60% 10
13 管理要求
饲养管理职能的落实
协会标准和指南的利用
全部落实/或≥80%
标准指南运用很好
20
落实≥70%
标准指南运用良好
20
落实≥60%
标准指南运用一般
20
14 动物日粮
规定物种覆盖率
提供日粮单的物种种数所占比率
全覆盖
≥80%
20
全覆盖
≥70%
20
全覆盖
≥60%
20
15 动物展示
展出动物体况良好,动物行为正常
社群动物以社群形式展示,社群和谐
饲养密度与笼舍条件符合情况
展出物种与展区说明牌内容一致性
体况良好、行为正常≥90%
社群展示≥80%
饲养密度与空间≥80%
一致性100%
50
体况良好、行为正常≥80%
社群展区≥70%
饲养密度与空间≥70%
一致性100%
50
体况良好、行为正常≥70%
社群展示≥60%
饲养密度与空间≥60%
一致性100%
50
16
种群管理
(近5年)
参加协会种群管理物种
规定种群管理的物种覆盖率
全部参加
≥80%
30
全部参加
≥70%
30
全部参加
≥60%
30
17
T/CAZG 025—2024
饲养收集计划中进行种群管理物种种数所占比率
合作繁殖项目数量
5 年中稳定发展的物种种群数量
≥50%
合作繁殖项目≥10
增加
≥40%
合作繁殖项目≥5
持平
≥30%
合作繁殖项目≥2
持平
17
动物繁殖
(近5 年)
饲养收集计划中可繁殖物种数所占比率
饲养收集计划中优先及重点保护物种繁殖种数所占比率
饲养收集计划中可繁殖本土物种数所占比率
繁殖物种繁殖成活率等指标的评估机制
≥40%
≥30%
≥10%
有评估机制、运行良好
40
≥30%
≥20%
≥8%
有评估机制,运行一般
40
≥20%
≥10%
≥5%
有评估机制,无运行
40
18
繁殖场及饲养
空间
计划中动物种群发展需要建立繁殖场、设置繁殖区
有饲养老弱病残动物的场所
有,繁殖区域准备率≥80%
≥90%的老弱病残动物
20
繁殖区域准备率≥70%
≥75%的老弱病残动物
20
繁殖区域准备率≥60%
≥60%的老弱病残动物
20
19 动物观察
日常动物观察记录设计内容的完整性
日常记录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饲养收集计划中的物种完成行为谱的所占比率
完整
准确度≥80%
≥30%
30
基本完整
准确度≥50%
≥20%
30
不完整
准确度≥30%
≥10%
30
20 丰容
日常开展丰容的场馆所占比率
丰容场馆有丰容资源库、定期轮换
丰容场馆水平整体评估
丰容场馆 ≥60%
有资源库、定期轮换
水平较高
20
丰容场馆≥45%
有资源库、不定期轮换
水平一般
20
丰容场馆≥30%
无资源库、不定期轮换
水平较低
20
21 行为训练
有相关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
规定物种进行动物行为训练的物种种数所占比率
完整
≥30%
20
有,不完整
≥20%
20
有,不完整
≥10%
20
5.3 设施设备管理 (最低60 分,最高100 分)
22
动物安全设施
管理
上年度维修整改任务完成比率
场馆门窗、安全设施的完好率
围栏、隔离设施、照明、监控完好率
饲养人员掌握应急预案的人数所占比率(通过培训评估)
安保系统的制度和运行情况
有害生物防控设施建设的场馆所占比率
≥80%
100%
100%
100%
≥80%
≥80%
50
≥70%
100%
≥80%
≥80%
≥70%
≥70%
50
≥60%
100%
≥60%
≥60%
≥60%
≥60%
50
23 场馆环境管理
场馆环境实地检查合格率
后台功能区建设
100%
≥80%
30
≥80%
≥70%
30
≥60%
≥60%
30
18
T/CAZG 025—2024
场馆卫生检查情况合格率
场馆采用可循环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建设
≥80%
≥10 处
≥70%
≥5 处
≥60%
≥3 处或没有
24 通讯设备 规定部门人员配备所占比率 100% 10 ≥80% 10 ≥60% 10
25 园区主围墙 动物园园区主围墙高度 ≥2.5 m 10 ≥2.5 m 10 ≥2.5 m 10
5.4 动物医疗 (最低72 分,最高120 分)
26
兽医院/兽医室
设置
兽医院/兽医室建设、设备、人员、制度、职能等设置 一级 20 二级 20 三级 20
27
疾病预防
(上年)
全园每日巡视动物场馆所占比率
全年饲养动物查虫驱虫计划完成率
全年免疫计划完成率
健康检查(除寄生虫检查)物种种数所占比率
动物检疫记录文件、记录资料是否便于查阅
100%
100%
100%
≥60%
100%、查阅便利
30
≥80%
100%
100%
≥45%
100%、查阅一般
30
≥60%
100%
100%
≥30%
100%、查阅困难
30
28 动物药品保存
确保动物服用药品在保质期内
药品保存设备完备情况
100%
完备
10
≥90%
完备率≥80%
10
≥80%
完备率≥60%
10
29
疾病治疗
(近5年)
接诊率
采取的相关治疗手段和途径
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等指标的评估机制
死亡率
100%
内部资源+外部资源
有机制,运行良好
≥90%
40
≥90%
内部资源+外部资源
有机制,运行一半
≥80%
40
≥80%
内部资源
有机制,无运行
≥70%
40
30
动物尸体与废
弃物
死亡动物清单中尸体处理规范性(包括无害化处理)
规定物种尸检情况完成率
标本制作、组织采样分析
规范
完成度100%
较好
20
规范
完成度≥80%
良好
20
规范
完成度≥60%
一般
20
5.5 公共卫生 (最低36 分,最高60 分)
31 职业健康
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度内容完整性
员工职业健康保障措施的落实程度
100%
≥80%
10
100%
≥70%
10
100%
≥60%
10
32 有害生物防控 主要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落实率≥80% 20 落实率≥60% 20 落实率≥30% 20
19
T/CAZG 025—2024
动物场馆采取有害生物防控措施所占比率 ≥100% ≥90% ≥80%
33 污水处理
制定管理制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场馆、检疫场、隔离场和兽医院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全部
100%
20
部分≥80%
80%
20
部分≥60%
60%
20
34 粪便处理
动物粪便贮存设备
生态利用比率
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
满足≥80%
≥30%
100%
10
满足≥60%
≥20%
100%
10
满足≥30%
≥10%
100%
10
5.6 科学研究 (最低36 分,最高60 分)
35
迁地保护
(上年)
上年协会会议/杂志、协作区年刊的论文数量
上年动物园组织完成的科研课题
上年参与完成的的科研课题
≥10 篇
≥6 项
≥6 项
40
≥6 篇
≥4 项
≥4 项
40
≥3 篇
≥2 项
≥2 项
40
36 就地保护 上年年参与完成的项目 ≥5 项 20 ≥3 项 20 ≥1 项 20
5.7 保护教育 (最低84 分,最高140 分)
37 教育职能
承担教育职能的部门
从事教育工作人员数量的规范性
资金支持
工作计划和开展工作
专职部门
人员配备规范
有资金支持
有,全部完成
10
职能部门
人员配备较规范
部分资金支持
有,完成一般
10
没有(兼职)
人员配备不足
资金支持不足
有,完成部分
10
38 教育设施
说明牌文件内容是否正确、资源库
教育场地数量
较好
≥20 处
30
良好
≥12 处
30
一般
≥4 处
30
39 教育项目
近3 年教育项目完成情况
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数量
动物园解说系统(解说词+解说)
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较好
≥15 次
完整度≥80%
≥5 项
40
良好
≥10 次
完整度≥70%
≥3 项
40
一般
≥5 次
完整度≥60%
≥1 项
40
40 宣传推广
近3 年公共宣传媒体的宣传次数
国家级宣传媒体的宣传次数
省级宣传媒体的宣传次数
≥18 次
≥3 次
≥6 次
20
≥12 次
≥2 次
≥3 次
20
≥6 次
≥1 次
≥2 次
20
41 自媒体 自媒体管理制度、正常运行,以及形式 完善/较好/≥3 20 完善/良好/≥2 20 完善/一般/≥1 20
20
T/CAZG 025—2024
员工自媒体管理 日常管理 不定期管理 无管理
42 危机公关处置
舆情处置制度
上年度舆情事件
完整
≤5 次
20
较完整
≤10 次
20
不完整
≤15 次
20
5.8 服务措施 (最低48 分,最高80 分)
43 社会服务
志愿者管理制度与现在册志愿者人数
上年度为学校、社区、主管部门提供服务、活动次数
制度完善/数量/≥30 人
≥30 次
30
制度基本/数量/≥20 人
≥20 次
30
制度不善/数量/≥10 人
≥10 次
30
44 游客服务
服务、游憩、管理、商业设施的管理制度、安全检查
配备游客服务人员的制度、组织专业培训
商业服务、文创、特色餐饮等
年客流量(根据不同地区气候、人口等因素设一个系数)
制度完善/实地检查合规
制度完善/培训合规
文创、特色餐饮多样
≥100 万/年
30
制度基本完善/实地检查合规
制度基本完善/培训合规
有文创、特色餐饮
≥80 万/年
30
制度不完善/实地检查合规
制度不完善/培训合规
无文创、特色餐饮
≥60 万/年
30
45 公共服务
园区步道和参观步道无障碍通道
步道、楼梯、护栏、标牌、照明等完好率
开门设计合理、符合动线要求
公共区域照明、空气更新速率
≥80%
≥80%
100%
100%
20
≥70%
≥70%
100%
100%
20
≥60%
≥60%
100%
100%
20
5.9 信息管理 (最低24 分,最高40 分)
46 信息资料
近3 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信息资料保存归档是否完善规范
完整
保存完善/归档规范
20
基本完整
保存基本完善/归档基本规范
2
不完整
保存不完善/归档不规范
20
47 协会调查信息 协会调查信息的填报和回复 完成 20 部分完成 20 小部分完成/没有 20
5.10 员工培养 (最低60 分,最高100 分)
48 通则
员工培训的工作完成情况
自主学习中协会资料的获得
参加协会工作情况
100%
能获得
≥20 人次
20
80%
部分获得
≥10 人次
20
60%
部分获得
≥5 人次
20
49 新员工培训
上年度新员工岗前培训内容、时长规范(≥40 学时理论,
≥100 学时操作)
考题内容与学习内容的对照
≥60 h 理论
≥120 h 操作
全面≥80%
30
≥50 h 理论
≥110 h 操作
全面≥70%
30
≥40 h 理论
≥100 h 操作
全面≥60%
30
50 在岗培训 上年度参加园内专业培训4 h 以上的人员比率 100% 30 100% 30 100% 30
21
T/CAZG 025—2024
上年应急预案演练次数/人员比率
员工掌握应急预案内容的情况
全园员工专业学习超过4 h 的人员所占比率
≥5 次/≥80%
很好
≥80%
≥4 次/≥70%
良好
≥70%
≥3 次/≥60%
一般
≥60%
51 意识提升
培养员工珍爱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安全操作意识、提
升动物福利意识的成效,员工座谈会了解情况
很好 20 良好 20 一般 20
合
计
1200 分 1200 分 1200 分
注:分级评价满分1200 分,申请级别评分超过900 分为合格,同时各单元得分达到该单元最高分的60%以上。
22
T/CAZG 025—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3] GB/T 20501.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4] 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5] GB/T 29625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动物符号
[6]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7] GB/T 38584 公园服务基本要求
[8] GB 55014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
[9] CJ/T 115 动物园安全标志
[10]CJ/T 220 动物观赏导向标志用图形符号
[11] CJJ/T 237 园林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12] CJJ/T 240 动物园术语标准
[13] CJJ/T 263 动物园管理规范
[14] CJJ/T 267 动物园设计规范
[15] T/CAZG 001 川金丝猴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6] T/CAZG 002 黑颈鹤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7] T/CAZG 003 亚洲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8] T/CAZG 004 大型类人猿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9] T/CAZG 005 白犀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 T/CAZG 006 貘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1] T/CAZG 007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规范
[22] T/CAZG 008 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23] T/CAZG 009 长臂猿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4] T/CAZG 011 动物园公众教育管理规范
[25] T/CAZG 012 动物园兽医院设置通则
[26] T/CAZG 013 动物园消毒管理规范
[27] T/CAZG 014 动物园动物疫病监测管理规范
[28] T/CAZG 019 动物园动物病历书写规范
[29] T/CAZG 021 动物园动物尸体处理规范
[30] T/CAZG 022 动物园应对重大疫情运行管理指南
[31] 中国森林认证 野生动物圈养繁育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4-09-06-04
[33] 中国动物园协会动物园道德规范和动物福利公约
[34] 农业农村部2017年7月颁布的《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5] 动物园保护教育
[36] 中国动物园协会会员单位野生动物用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办法
[37] 中国动物园协会《象饲养管理指南》
[38] 中国动物园协会《斑嘴环企鹅饲养管理指南》
23
T/CAZG 025—2024
[39] 中国动物园协会《马来貘饲养管理指南》
[40] 中国动物园协会《蓝马鸡饲养管理指南》
[41] 中国动物园协会《东方白鹳饲养管理指南》
[42] 中国动物园协会《丹顶鹤饲养管理指南》
[43] 中国动物园协会《大鸨饲养管理指南》
[44] 中国动物园协会《小熊猫饲养管理指南》
[45] 中国动物园协会《虎饲养管理指南》
[46] 中国动物园协会《鹤鸵饲养管理指南》
[47] 中国动物园协会《黑麂饲养管理指南》
[48] 中国动物园协会《豹、雪豹和美洲豹饲养管理指南》
[49] 中国动物园协会《黑叶猴饲养管理指南》
[50] 中国动物园协会《小熊猫饲养管理指南》
[51] 中国动物园协会《丹顶鹤饲养管理指南》
[52]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related policies
2017 edition
[53] EU zoos Directive Good Practices Document 2015 edition
[54]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population management procedure 2015
edition
[55] Secretary of State’s Standards of Modern Zoo Practic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