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B65 T
团体标准
T/CAZG 011—2022
动物园公众教育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anage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in zoos
2022 -12 -06 发布2023 -06 -01 实施
中国动物园协会 发布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1
4.1 功能定位...........................................................................................................................................1
4.2 制度及经费.......................................................................................................................................2
4.3 计划与规划.......................................................................................................................................2
4.4 目标考核...........................................................................................................................................2
5 职能和管理................................................................................................................................................2
5.1 职能部门 ..................................................................... 2
5.2 工作职能 ..................................................................... 2
5.3 人员 ......................................................................... 2
5.4 日常管理 ..................................................................... 3
6 场所............................................................................................................................................................3
6.1 通则 ...................................................................................................................................................3
6.2 科普馆/教育中心.............................................................................................................................3
6.3 科普教室...........................................................................................................................................4
6.4 科普廊/科普栏..................................................................................................................................4
6.5 展区教育场地...................................................................................................................................4
7 设施设备....................................................................................................................................................4
7.1 设施 ...................................................................................................................................................4
7.2 设备 ...................................................................................................................................................5
7.3 设施设备维护管理.............................................................................................................................5
8 项目动物管理............................................................................................................................................6
8.1 通则 ...................................................................................................................................................6
8.2 制度 ...................................................................................................................................................6
8.3 项目动物...........................................................................................................................................6
8.4 参与人员...........................................................................................................................................7
8.5 场所管理...........................................................................................................................................7
8.6 紧急情况处置...................................................................................................................................8
9 教育项目与主题活动................................................................................................................................8
9.1 通则 ......................................................................... 8
9.2 教育项目 ..................................................................... 8
9.3 主题活动 ..................................................................... 8
9.4 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实施 ........................................................ 8
9.5 合作与研究 ................................................................... 9
10 宣传营销..................................................................................................................................................9
I
10.1 自媒体管理 .................................................................. 9
10.2 宣传与营销...................................................................................................................................10
11 志愿者....................................................................................................................................................12
11.1 通则 ....................................................................... 12
11.2 志愿者招募与岗位............................................................ 12
11.3 志愿者培训 ................................................................. 12
11.4 志愿者管理 ................................................................. 12
11.5 与当地志愿者组织的合作 ...................................................... 13
12 教育档案管理........................................................................................................................................13
12.1 通则 ....................................................................... 13
12.2 档案存放及参阅.............................................................. 13
12.3 内容和范围 ................................................................. 13
12.4 资料的收集 ................................................................. 14
附录A(资料性)教育设施的设计要点 .................................................. 15
附录B(资料性)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点 ........................................ 16
附录C(资料性)国内动物园常见部分项目动物清单 ...................................... 17
附录D(资料性)项目动物人兽共患病名录的收集 ........................................ 19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动物园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动物园协会管理工作委员会标准工作组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广州动物园、北京动物园管理处、
石家庄动物园、上海动物园、杭州动物园、济南动物园、南昌动物园。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彦、于泽英、白亚丽、陈足金、张立佩、何倩、黄志宏、夏欣、刘道强、
沈志军、陈红卫、周娜、邓晶、何维光、蒋国红、卢雁平、刘乾宇、夏琪、范晓泽、杜静静。
III
动物园公众教育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定了动物园开展公众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动物园公众教育的制度建设、职能
部门、人员配置、场所、说明牌、设施设备、项目活动、项目动物、媒介、宣传营销、志愿者、档
案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动物园、公园中的动物园,以及有动物展区的公园的公众教育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501.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GB/T 29625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动物符号
CJJ/T 240 动物园术语标准
CJJ/T 263 动物园管理规范
CJJ 267 动物园设计规范
CJ/T 220 动物观赏导向标志用图形符号
T/CAZG 007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规范
T/CAZG 008 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CJJ/T 24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项目动物 program animal
在公众教育活动中用于直接向公众展示或接触的活体类动物。
3.2
保护行为 conservation behavior
公众采取的任何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物种及其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4 总体要求
4.1 功能定位
公众教育应在动物园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业务范围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
中有相应表述。
1
4.2 制度及经费
动物园应在单位管理制度、规划等文件中对公众教育的职能进行明确表述。动物园公众教育经
费应列入单位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4.3 计划与规划
动物园应制定公众教育年度计划,明确相应的考核指标。工作计划宜与国家、省、市等地区行
政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科普教育计划相结合,与动物园的使命和中心任务相结合,应以传播科学
知识,激发公众积极情感,引导公众参与保护行动,提升公众保护能力为目标。
动物园宜制定公众教育中长期规划,保障动物园公众教育的长远发展。
4.4 目标考核
动物园应将公众教育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按照CJJ/T 263的分级标准,大型动物园每年
应开展公众教育活动至少15次,中型动物园开展活动至少10次,小型动物园开展活动至少5次。
5 职能和管理
5.1 职能部门
动物园应有开展公众教育及相关工作的常设部门或行使同等职能的部门。
注:动物园宜将公众教育多项职能工作集中管理,避免人力、物力、资源分散和重复,影响整体效应发挥。
5.2 工作职能
公众教育的工作职责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 组织制定公众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b) 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策划、设计、开展各类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并进行相关游客调
查、教育案例收集等;
c) 组织完成基础教育资源的准备和更新完善,包括说明牌、解说词等的编写等,并对公众教
育场所、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行;
d) 组织公众教育专业培训,包括动物园员工、讲解人员、志愿者等专业培训;
e) 参与完成本单位宣传营销、危机公关处置、与公众教育相关设施的设计、游客投诉等工作;
f) 收集公众教育的相关图文、视频资料等;
g) 与不同单位、机构开展教育合作。
注:职能部门对内组织的动物园员工培训宜包括本部门人员专业培训、动物保育员讲解培训、动物园员工保护
文化建设培训等,其中保护文化的培训旨在使动物园员工树立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动物园保护文化。
5.3 人员
5.3.1 配备
动物园应配备专兼职公众教育人员,负责实施动物园公众教育计划,大型动物园应不少于10 名
专兼职人员,中型动物园应不少于5 名专兼职人员,小型动物园应至少配备1 名工作人员。
5.3.2 培训
专兼职公众教育人员应进行岗前、继续教育等专业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应包括对公众教育人员
言论与行为方面的要求,至少包括对待动物、公众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要求。继续教育每人应
至少2年参加一次相关专业培训。
2
培训可在本单位内进行,或参与相关机构的培训。
5.4 日常管理
5.4.1 内容策划
公众教育内容应包含知识、情感、技能、态度和保护行为要素,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科学知识,
促使公众认识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激励公众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关爱动物、
保护自然的目的。
公众教育应与行业的科学研究、物种保护、种群管理、疾病防治、动物福利、展区设计等日常
工作相结合,宣传动物园的保护工作和取得的成就。
动物园宜扩大公众教育内容范围,策划开发与学校教育课程、社会学习相关的,发挥动物园特
有资源的教育内容,可涉及文化、艺术等多学科的、满足公众兴趣爱好、提升受众自我能力、陶冶
情操等的教育项目。
5.4.2 计划落实
动物园应将年度公众教育工作计划按阶段落实完成,并进行分阶段考核。
各项目实施中,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各类评估,保障教育项目的有效性。
5.4.3 安全管理
5.4.3.1 在每次公众教育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本次活动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应对措施所涉及到的
物资和条件等应在准备工作中全部落实。
5.4.3.2 公众教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应至少考虑场所、项目动物、活动形式、参与者、工作人员、
气候天气、生理需求条件、交通等因素。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总结新的安全因素,完善安全管
理过程。
5.4.3.3 对公众教育活动参与者的安全管理应包括前期明示、期间管理全过程。
5.4.3.4 有关安全管理执行T/CAZG 007 的要求。
6 场所
6.1 通则
动物园应利用多种不同的场所进行公众教育活动,包括科普馆/教育中心、教室,以及展区内
外、饲养繁殖场、兽医院、实验室、标本展示室等。
动物园应按CJJ 267的3.5要求建设科普馆/教育中心、科普展示等公众教育设施。公众教育场所
的建造和使用应满足相关建筑安全标准、消防安全和特定场所的管理规定。
6.2 科普馆/教育中心
科普馆或教育中心等综合性场馆应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宜包括如下功能区:
a) 报告厅或多功能厅:可容纳100-300人。该场所也可在动物园其他建筑内实现;
b) 科普教室:可容纳10-50人的若干间教室;
c) 展览区:可举办长期展览和临时展览;
d) 项目动物饲养区:应根据饲养物种的种类,按CJJ 267的要求建设,该场所也可在动物园其
他区域实现该功能;
e) 教具储备室:应配备放置教具的柜子或储物架;
3
f) 办公区域:可供公众教育人员完成各项工作。
6.3 科普教室
没有科普馆或教育中心的动物园应配备能够容纳10-50人的若干间教室,有科普馆或教育中心的
动物园可在其他的区域建设科普教室。
6.4 科普廊/科普栏
动物园宜选择游客较集中或专门的区域建设科普廊或科普栏。
6.5 展区教育场地
动物园应选择部分展区设置教育场地。教育场地的设置可选择不同的类型:
a) 解说站:用于开展游客解说的区域,面积和场地应至少适合10-20人的聚集。大型动物园
应不少于5个(处),中型动物园应不少于3个(处),小型动物园应不少于1个(处);
注 1:解说站名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注2:解说站的讲解人员可由志愿者、动物保育员或专职教员等经过培训人员构成。
b) 展览区:用于设置展板、模型等宣传教育设施的区域,宜选择在参观区或附近游客集散区。
内容可选择本展区物种的生物学知识、保护信息、个体信息、相关文化历史知识,以及相
关实物、用具、后台工作模型展示等。大型动物园应有不少于10个(处),中型动物园应
不少于6个(处),小型动物园应不少于2个(处);
c) 互动体验区:用于设置游客可亲自参与体验的教育设施区域。
7 设施设备
7.1 设施
7.1.1 说明牌
7.1.1.1 通则
动物园应为每个展区展出的物种配备说明牌,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道德与《中国动物园协会动物园道德规范和动物福利公约》的要求保
持一致;
b) 不含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以及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内容;
c) 所有物种的说明牌或其他设施内容出自同一分类系统及相关资料,宜标明出处,不提供有
明显争议的关于动物分类、演化关系等的信息。
7.1.1.2 内容
说明牌应以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最新科学研究结果公布后,应在1年内更新修正相应
信息,并应包括如下内容:
a) 中文名、汉语拼音、学名、英文名;
b) 物种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及自然分布区域,在表示动物分布时,慎用地图,如使用,不宜出
现国家名;
c) 动物的保护级别或濒危状态。
其他可选择的内容:
a) 物种图片:图片与物种名称应保持一致;
b) 物种自然史:生态学信息、主要行为特征、演化关系、环境威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
4
c) 圈养状况:动物福利,保护现状和成就;
d) 物种个体信息:呼名、年龄、个体信息、家庭组成、繁殖情况等;
e) 鼓励游客采取保护行为:自觉抵制非法野生动物及制品贸易,抵制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等;
f) 其他:与物种有关的文化、民俗、传说等内容。
注:有些历史、文化和宗教内容中与食用动物有关,应注重历史条件下的情况表述,与现代保护理念相区别。
7.1.1.3 设计与维护
说明牌设计和维护的要点如下:
a) 说明牌的设计和安装前后宜进行评估,确保传递的图文信息有效适宜;
b) 园内所有说明牌和教育设施设备的制作材料应坚固耐用,体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 说明牌可以是单独一块,也可以是一系列共同组成;
d) 物种的说明牌应悬挂在与展出物种相一致的展出地点;
e) 设计和安装应严格遵循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应便于游客阅读;
f) 说明牌的日常清洁和维修应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保持说明牌清洁、安全、完整、字迹清
晰。说明牌出现脱落、松动等情况应在2天内完成修复,出现损坏应在2周内完成修复,字
迹不清的应在1月内完成更换或修复。
7.1.2 导览设施
动物园应按照GB/T 20501.1的要求设计建设园区导览系统。图形标示可采用GB/T 29625或
CJ/T220标准。
7.1.3 其他设施
7.1.3.1 通则
动物园应在园区教育场所设置教育设施。不同的区域应选择相适合的设施类型,如雕塑、互动
设施、展板展牌等。选择设施应考虑如下因素:
a) 安全性:材料、安装、位置,以及与游客互动的安全性;
b) 功能性:满足不同区域设置教育设施的目的,如参观、驻足休息、休闲娱乐、观看等功能。
7.1.3.2 设施建设
在不同区域教育设施建设要点如下:
a) 宜选择不同类型的互动设施,如感官互动设施、机械互动设施、电子互动设施、场景体验
等,应与设置区域的功能相对应;
b) 宜选择主题明确的各类展板式展览。
互动设施、雕塑、展板展牌设计要点见附录A
7.2 设备
动物园应为公众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教育设备,包括自导式解说、固定解说、视频播放、声音
播放等设备,以及活动用品、器材等。
注:自导式解说设备是指教育活动中,有可自行佩戴的耳机、讲解器,及展区声控播放设备等。
7.3 设施设备维护管理
动物园应建立完善教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更新等管理制度,并按制度执行。制度内容应
包括如下要点:
a) 教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更新频次和完成时间期限、负责部门;
5
b) 教育设施设备的出入库、防疫消毒的要求;
c) 教育设施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规范,避免出现错误,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8 项目动物管理
8.1 通则
使用项目动物的一般要求应包括:
a) 目的性:为增加保护教育的效果,强化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结;
b) 安全性:保障参与人员的安全、动物的福利;
c) 健康性:预防人兽共患病的传播。
8.2 制度
动物园应为避免人兽共患病传染风险、以及安全保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具体要求
应包括:
a) 管理制度:
1) 根据T/CAZG 007的要求,包括防控人兽共患病的措施,安全应急预案,以及(定期)
演练的要求;
2) 明确项目动物日常管理要求,包括饲养管理、使用方法、工作记录,以及违规整改等;
3) 相关工作人员培训要求,包括人员范围、内容、频次等;
4) 根据项目动物种类,制定操作程序,包括出现异常情况,如应激反应、疼痛、咬伤、
逃脱等的处理方案等。
b) 相关文件:
1) 项目动物清单,说明每种动物的接触方式和使用场所、教育目标、管理计划、饲养要
求等,其中教育目标只限于获取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对动物的同理心、树立动
物园正面形象等方面;
2) 项目动物饲养使用情况记录档案,包括动物获取、检疫、饲养兽医部门许可书面意见、
项目动物使用日志,以及免疫记录等。其项目动物使用日志应准确记录项目动物每日
饲养、活动、动物行为、出现问题等内容。
8.3 项目动物
8.3.1 项目动物来源
应选择动物园中经过检疫的、没有人兽共患病的动物作为项目动物。一般选择原则是:
a) 动物来源合法;
b) 动物的习性和个体性格适合充当项目动物;
c) 现有的饲养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动物的福利需求;
d) 饲养技术和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相对成熟;
e) 便于传达保护信息;
f) 经种群管理计划认可的动物个体;
g) 患病动物或有先天缺陷的动物不应参与互动活动。
国内动物园日常使用的项目部分动物清单见附录C。
8.3.2 饲养管理
应按T/CAZG 008进行项目动物的饲养管理。
6
应按CJJ/T 263的要求,动物园兽医每年对饲养的项目动物提出针对人兽共患病预防需进行的检
疫、测试、免疫接种、驱虫等要求,并实施。
项目动物人兽共患病名录收集见附录D。
8.3.3 活动管理
项目动物参与互动项目的应符合下列管理要求:
a) 项目动物在训练合格后,经兽医和饲养管理部门书面许可方可用于公众教育活动;
b) 针对参加互动的项目动物,明确休息和活动时段;
c) 互动期间应随时评估动物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出现异常,马上停止互动活动。
8.4 参与人员
8.4.1 保护措施
在公众与项目动物接触时,应全程满足人和动物的福利需要。应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a) 操控项目动物的工作人员应无任何可能人传给动物的疾病,操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执行
T/CAZG 007的要求;
b) 操控项目动物的人员应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
c) 在公众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项目动物时,除授课教员外,现场还应配备1-2名受过训练的工
作人员全程管理项目动物与公众的互动过程;
d) 工作人员应着工作服,操作期间不应佩戴耳环、首饰等含有微小零件且易摘除的物品,不
宜使用香水、风油精等有特殊气味的日用品,短发或盘发,避免长发和辫子外露;
e) 使用项目动物之前,操控人员应认真向听众解释防疫措施;
f) 传染病高危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员不应参与动物接触活动;
g) 接触过程中出现动物排粪情况,马上处置粪便,避免使公众接触到动物粪便及动物泄殖腔
或肛门。
8.4.2 行为要求
在接触动物区内,以及活动期间,动物园应在醒目位置提示或由工作人员提示对公众的行为要
求:
a) 严禁饮食、吸烟;
b) 禁止大声喧哗;
c) 公众接触项目动物要听取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令;
d) 对项目动物的态度要尊重友好;
e) 接触动物前后按标准要求洗手。
工作人员行为要求如下:
a) 在展示项目动物时,工作人员应采用适宜的姿势把握动物,并解释相关动物福利和关爱动
物个体的要求;
b) 操作人员应本着对动物尊重的态度进行各项操作和讲说,不应强迫项目动物做出与其自然
行为不符的展示,解说内容包括动物保护信息。
8.5 场所管理
8.5.1 场所
应在下列场所与项目动物接触:
a) 项目动物所处的固定场馆、鸟类展示区域等;
7
b) 儿童动物园,以及专门的接触区;
c) 饲养后台特定的区域;
d) 科普教室;
e) 学校和社区(适合无保护级别的项目动物)。
8.5.2 设施与用品
与项目动物接触的场所应提供如下设施和用品:
a) 配备洗手设施,确保与动物接触后能够马上洗手,或配备消毒湿纸巾或手部清洁剂;
b) 供放置项目动物的台面,其平面应利于日常清洁和消毒。
8.6 紧急情况处置
在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要点如下:
a) 在教育活动中如有项目动物不适和不配合等情况,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展示,及时收回项
目动物,并解释原因;
b) 发生受伤事件,马上就医。
9 教育项目与主题活动
9.1 通则
动物园应为公众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动物园应参与中国动物园协会每年组织
的主题活动。
注:教育项目主要指一系列组成的、可重复进行和推广的教育项目,如夏令营、进校园、动物课堂等项目。主
题活动主要指有特定主题要求的教育活动,主题活动可成为年度教育活动,如爱鸟周活动、地球日活动等。实际工
作中两类教育形式是相互融合的。
9.2 教育项目
动物园应每年举办各类教育项目,教育项目类型可选择:
a) 园外项目:进校园、社区、各类专业培训等;
b) 园内项目:夏令营(冬令营)、动物课堂、展区讲解站、研学实践类(中小学课程实践、
大学生专业实习等)、团体参观体验、专业培训等;
c) 其他:自然探索类,以及在线视频、直播等教育项目。
9.3 主题活动
动物园应每年举办各类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可选择:
a) 国家政府组织:爱鸟周、科技周、科普日(月)等;
b) 国际保护机构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日、世界地球日等;
c) 其他类:动物主题活动,如世界动物日、老虎日、猩猩日等;;
9.4 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实施
应根据年度计划组织实施确定的项目和活动,具体实施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提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工作事项的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安全保障、信息沟通途
径,以及意外情况的处置和备选方案等;
b) 应按T/CAZG 007对活动规模管理的要求,进行报备和人员配置;
c) 使用项目动物时与饲养管理部门确认动物的健康状况,遵循动物福利优先原则;
8
d) 实施前进行预期演练,检查物品准备、查看线路、备选方案实施条件等;
e) 对参加活动的人员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并针对问题制定对策,包括安全提醒、增加管理人
员、购买保险等手段;
f) 每个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进行期间和结束后应进行项目总结和评估,及时解决已实施项目
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的措施。
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设计要点见附录B。
9.5 合作与研究
动物园应与政府相关机构、高校、保护区、保护组织、自然保护区、中小学校等机构进行合作,
共同开展公众教育项目合作与研究,动物园与其合作、研究的内容可有如下选择:
a) 应利用动物园资源,与中小学合作开发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项目,并组织实施;
b) 宜承办政府相关部门主办的各类科普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
c) 宜与高校合作,开发大学生实习项目,志愿者项目,以及合作研究项目;
d) 宜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机构进行合作,资源互补,完善充实教育内容;
e) 可与保护组织合作开展主题活动,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扩大公众影响范围;
f) 可与合作伙伴在社会科学、游客评估,及理解自然价值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g) 可与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创建基于动物园环境下的游客行为改变社会行为营销模式,并在公
众教育活动中运用。
注:开展合作项目时,注意资源、信息安全,执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政策和法规。
10 宣传营销
10.1 自媒体管理
10.1.1 通则
10.1.1.1 媒体形式
动物园应建立必要的传播自媒体,根据动物园规模大小,选择建立合适的传播媒体形式,具体
形式见表1。
表1 不同规模动物园自媒体形式
动物园规模 公共广播 网站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短视频注册 杂志期刊及
印刷品
出版物
大型 ● ● ● ○ ○ ○
中型 ● ● ● ○ - -
小型 ● ○ ○ ○ - -
注:“●”表示应建,“○”表示宜建,“-”表示可建
10.1.1.2 内容
动物园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其他以动物园官方注册的自媒体上输出内容应
基于科学事实,真实反映本单位的情况;与动物园的核心宗旨相一致,不应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矛盾的内容,并保护知识产权。
10.1.2 管理要求
10.1.2.1 公共广播
9
动物园应建设覆盖全园的公共广播,其建设与维护应符合CJJ/T 263和CJJ 267的要求。动物园
宜将即将进行的展区讲解站、教育项目、主题活动、安全信息等内容通过公共广播发布。
10.1.2.2 网站
动物园应将本单位重要信息放置在官网上,便于游客随时查阅。内容宜包括:单位介绍、园区
游览(活动)、新闻类、物种保护、教育活动、捐款赞助、志愿者服务、预定购票、反馈意见等。
日常维护要点如下:
a) 网站信息内容每月至少更新1条;
b) 已经发生变更的内容应在1个月内进行更新;
c) 游客投诉及反馈意见应在15日内回复。
10.1.2.3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新型自媒体
动物园宜将本单位各类活动信息、工作状况等易与公众互动的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
博等进行发布,其日常管理要点如下:
a) 定期更新相关内容,每月至少更新1次,避免长期内容空置;
b) 避免在游客留言区发生不利于动物园的争论;
c) 发生舆情事件时,谨慎发布信息。
10.1.2.4 杂志期刊及印刷品
动物园如编辑杂志期刊或印刷物,应根据杂志种类,明确阅读对象和推广途径。杂志期刊及印
刷品的管理要点如下:
a) 宜提供电子版,可于动物园网站上发布;
b) 宜不断扩大交流和征稿范围,提高期刊质量,逐步强化行业、或社会公众影响力。
10.2 宣传与营销
10.2.1 通则
动物园进行宣传与营销的原则应为:
a) 树立宣传动物园积极的社会影响;
b) 促进动物园的正常经营和运行;
c) 用科学的、符合保护理念的内容,激发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意识;
d) 维护良好的社区关系;
e) 内容真实准确,不掩盖失误或不足;
f) 解决公关危机。
注:动物园宣传营销中应避免使用不科学的“噱头”吸引、误导公众,如“狮虎兽”。
10.2.2 门票
动物园应设计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实物门票和电子门票,内容设计应考虑的要点如下:
a) 门票价格及类型;
b) 动物园名称及徽标;
c) 简化的导览图;
d) 游览范围;
e) 检票标识;
f) 安全提示;
g) 紧急电话;
10
h) 有效期;
i) 优惠方案。
针对有保留意义的门票,宜考虑增加当地和动物园的历史文化元素、物种保护成就等。
注:游客购买门票,即和动物园形成了合约关系,应尽可能在门票上明确游客的权益和义务,如不投喂动物,
不能进入的危险区域,以起到合约提示保障安全的作用。
10.2.3 导览图
动物园应按照本单位的导览系统设计实物导览图或电子导览图。导览图中的图形标示可采用
GB/T 29625或CJ/T220标准。实物导览图宜制作为覆膜略防水式,折叠后的大小宜放在口袋中。
内容设计可考虑的要点如下:
a) 园区总体布局、展区位置;
b) 文明游园须知;
c) 参观线路推荐,包括可能需要的时长;
d) 导游/解说服务;
e) 讲解站、教育项目、主题活动的地点、时间;
f) 高光景点(网红打卡点);
g) 互动活动区位置;
h) 增值服务项目;
i) 餐饮、礼品点、卫生间;
j) 游览服务电话、紧急电话;
k) 商业信息。
10.2.4 动物园解说
动物园解说系统的工作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应针对本单位动物展示和景区特点,完成动物园解说词的编写,宜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不
同人群的解说词版本;
b) 应有相关人员能熟练完成动物园解说任务;
c) 宜鼓励科技、公众教育、饲养管理、志愿者等不同单位和岗位的人员参与解说词的编写,
呈现解说内容的多样性;
d) 宜鼓励不同岗位人员参与解说工作,为游客增加更多了解动物园的途径;
e) 宜建立不同的解说形式,包括人工、电子设备、网络系统等。
10.2.5 公共媒体的宣传营销
动物园应利用公共媒体宣传动物园,为动物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动物园可利用新展区建设、饲养后台探索、动物繁殖、征名活动、丰容活动等设计教育产品,
在公共媒体上进行宣传,吸引公众近距离了解动物园,建立动物园与公众之间的情感纽带。
10.2.6 危机公关处置
动物园应建立危机公关管理制度,明确日常负责舆情监督的职能部门,处置程序、应对途径、
协调机制等。对发生的舆情危机,处置的原则是及时关注、正向引导、改进工作、良性沟通。
可考虑采用如下方式:
a)当发生公众对动物园饲养管理、展出方式、动物福利等问题产生质疑或误解时,相关部门可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文,利用教育方法及时消除舆论危机;
b)发布正确的、真实的、科学的信息,对不确定的信息谨慎处置;
11
c)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尽快予以改进;
d)针对动物园中易产生问题的区域或工作,开发设计专类的公众教育公关项目,通过公众的亲
自体验,消除偏见与误解,增加与公众进行直接沟通的机会。
11 志愿者
11.1 通则
动物园如组织志愿者进行相关工作,应根据国家和当地志愿者管理相关要求,建立本单位志愿
者管理制度,应包括:管理职能部门、招募途径、登记形式、培训方式及内容、管理程序、服务岗
位及安排、考核、安全保障、权利与义务、服务期限、证书发放,以及服务协议签订等内容。
注:国家有关志愿者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包括《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局办法(试行)》,
各地方出台相应的志愿服务管理文件。
11.2 志愿者招募与岗位
动物园应按制度组织招募志愿者,动物园可为志愿者分配服务类岗位和专业类岗位。
11.3 志愿者培训
11.3.1 志愿者应通过基础培训和考核,才能成为正式志愿者。基础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
a) 安全基础知识;
b) 工作纪律;
c) 相关基础知识,包括与动物园员工等同的员工礼仪、秩序维护、投诉处理、道路指示等岗
位要求;
d) 其他。
11.3.2 服务类岗位应接受基础类培训。专业类岗位志愿者除应接受基础培训外,还应进行专业培
训。讲解类、教育活动设计、动物饲养或其他专业工作,应满足T/CAZG 007、T/CAZG 008 对岗位管
理的要求,并在已通过基础和专业培训和考核的基础上,符合从事相关专业的身体健康要求。
11.3.3 动物园应及时记录志愿者的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名称、主要内容、学习时长、举办机构、
日期等。
11.4 志愿者管理
动物园志愿者管理要点应包括:
a) 由专门人员进行志愿者管理,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志愿服务的内
容、方式、时间、地点、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b) 为志愿者提供本单位志愿者工作管理制度等文件,以及根据工作类型提供本单位安全工作
手册(或等同作用文件)等;
c) 依据志愿者个人特长和专业能力分配服务岗位,应向志愿者说明真实、准确、完整的服务
信息,以及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d) 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服务条件,解决志愿者在服务中遇到的困难,维护志愿者的权益;
e) 志愿者服务活动期间,可使用统一的志愿服务标志;
f) 对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如采用打卡制、游客打分、动物园员工打分、活动负责人评
价的方法相结合等形式,可设立积分制,鼓励志愿者持续服务;
g) 为志愿者无偿出具志愿服务证明文件,对评价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彰;
12
h) 对不合格志愿者解除服务关系;
i) 为正式录用的志愿者提供合适的人身意外伤害险;
j) 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志愿者个人信息注册登记,以及培训、志愿服务、评价、
奖励等信息的记录,并保存全部记录。记录内容至少包括:
1) 志愿服务内容应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的名称、日期、地点、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活动
组织单位和活动负责人,服务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
2) 记录志愿者的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名称、主要内容、学习时长、举办机构、日期等。
3) 表彰奖励应包括表彰奖励的名称、日期、授予单位等;
4) 评价情况应包括志愿服务质量的评价及评价日期;
5) 发现志愿服务信息记录错误、缺漏等,及时核实、修改、补充;
6) 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不公开或泄漏相关信息。
注:宜在民政部指定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完成相关信息注册登记,以及志愿服务记录等。
11.5 与当地志愿者组织的合作
动物园宜与当地的志愿者组织开展合作,扩大动物园志愿者工作的影响力。合作工作的途径还
包括:
a)将志愿者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办或相关部门的志愿者管理体系;
b)动物园之间可开展志愿者项目合作,为共同教育项目或媒体话题发起创造条件;
c)可鼓励动物园志愿者与其他环境保护志愿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开展动物保护,生态调查、当
地物种多样性基础性调查等合作,促进动物园保护工作的发展。
12 教育档案管理
12.1 通则
动物园应建立有关的公众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收集范围、档案保存、备份、查阅、销
毁,以及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等内容。
注:动物园教育、宣传的档案资料,一是可帮助后续人员进行专业学习;二是它们是园史/园志等书籍撰写的
重要参考资料。
12.2 档案存放及参阅
动物园应根据资料性质,建立教育档案室(柜)、或资料室(阅览室),以及电子档案数据库
等保存相关档案。应指定专人管理档案,建立档案清单。动物园宜定期公布资料清单,便于动物园
各部门工作人员查阅。
12.3 内容和范围
动物园档案收集的范围宜包括下列各项的纸质、实物和电子资料:
a) 本园的公众教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制度、项目策划方案、项目总结评估、相关资料、
出版物、相关书籍、印刷品等;
b) 活动项目的视频、音频、照片、图片等;
c) 不同时期各类门票、导游图、广告设计图等;
d) 动物园展区牌示、科普设施设计资料,合作公司设计图稿等;
e) 外购、赠送的科研、科普等相关书籍;
f) 国内外其他动物园、保护机构和组织等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13
12.4 资料的收集
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相关教育档案应由相关部门主动提交给档案管理人员,并在移交清单上签
字确认。
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追溯本动物园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14
附 录 A
(资料性)
教育设施的设计要点
A.1 互动设施
互动设施设计要点如下:
a) 应符合安全标准和人体工学设计,如攀爬设施是否有年龄限定,旋转设施对于四肢和手指
的保护,互动设施是否符合人体自然形态,如何避免尖角物体等;
b) 有良好的互动性,所表达的内容宜与周边展区有相关性;
c) 宜采用经济适用、牢固耐用、易维修的设计方案;
d) 设施可容纳人数的限定和提示。
A.2 雕塑
雕塑设计要点如下:
a) 用于儿童攀爬玩耍的雕塑,应选择在适合玩耍的地点建造,其高度应不大于50 cm,表面光
滑,无易于钩挂衣服、头发的突出物,无不易人体四肢出入的结构,应铺装较柔软地面,
避免因地面石块、石子引起的伤害;
b) 高于50 cm的大中型雕塑应防止游客攀爬,可设置围栏,或标识告知游客。如专门为摄影、
游客体验设置的大中型雕塑,可设计攀爬结构,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A.3 展板展牌
设展板展牌计要点如下:
a) 展览内容是长期性的,可选择较坚固、美观、有保留价值的材料制作;
b) 展览内容是临时性的,或年度更换的,可选择较经济的、易拆卸的环保材料。
15
附 录 B
(资料性)
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点
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设计要点包括:
a) 关注中国本土物种的保护教育内容,体现动物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
b) 致力于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将气候变化等生态话题于教学和解说中体现;
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自然联系,鼓励可持续的生活行为,如节约用水、节约自然资源等行
为;
c) 利用普及知识的机会,激发公众与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情感联结,了解动物福
利,尊重动物,给听众提供审视自身环境价值观的机会;
d) 融入引导公众抵制滥用野生动物的内容,尤其引导公众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可通过动物园
进行野外动物救援、治疗、放生等过程进行相关教育;
e) 项目设计前宜通过调查对受众的需求有明确的了解,并据此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项目;
f) 宜进行日常性的创新和拓展,了解新的学科并运用到教育项目设计中;
g) 宜自始至终进行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并根据评估对项目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宜教学目标;
h) 评估既要评估参与者的满意度,还要评估项目的影响力,如与保护相关的知识、态度和对
行为的影响结果。
16
附 录 C
(资料性)
国内动物园常见部分项目动物清单
表B.1给出了国内动物园常见项目动物清单。实际工作中,按照项目动物选择原则(合法、安全、
传达保护信息)可扩大应用范围。
表C.1 国内动物园常见部分项目动物清单
互动展示类
动物种类 接触方式 保护信息
面包虫 可持握、触摸 作动物饲料,动物园为园内动物配备专业日粮,请勿随意投喂
蟋蟀 饲养盒观看 作动物饲料,动物园为园内动物配备专业日粮,请勿随意投喂
巴西龟 可持握、触摸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勿随意放生
缅甸陆龟 可 持 握 、 触 摸 很 多 物 种 受 华 盛 顿 公 约 ( C I T E S ) 保 护 , 不 违 法 饲 养 受 法 律 、 公 约 保 护 的 龟 类
鬃狮蜥 可持握、触摸 饲养宠物需要爱心、耐心、恒心,做合格的宠物主人
绿鬣蜥 可持握、触摸 饲养宠物需要爱心、耐心、恒心,做合格的宠物主人
玉米蛇 可持握、触摸 不吃野生蛇类
鸡尾鹦鹉 仅持握 不违法饲养受法律保护的鸟类,个人可合法饲养的鹦鹉只有3 种
垂耳兔 可持握、触摸 培养同理心,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毛丝鼠 可持握、触摸 人工养殖的毛丝鼠很多,野生的却濒临灭绝,保护野生动物更要保护其栖息地
刺猬 仅持握 对本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应该是不打扰、不捕捉,科学救助
注:互动展示的项目动物由工作人员持握,视动物种类,部分允许公众触摸。
行为展示类
动物种类 行为训练 保护信息
猛禽类 猛禽飞行等 动物园致力于为圈养野生动物创造健康生活环境。
动物行为训练是提升动物福利的一项重要工作。
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义
务和责任。
企鹅 企鹅称重等
鹈鹕 鹈鹕吃鱼等
河马 河马刷牙等
象 象的修蹄等
长颈鹿 长颈鹿量身高等
注1:行为展示的项目动物仅展示出于动物福利而进行训练的行为,公众可近观但不允许触碰。
注2:以下情形不应选择作为项目动物:
a) 从野外捕获个体,根据物种种类,检疫期持续时间没有超过3个月-6个月之间的动物个体;
b) 臭鼬、狐狸、浣熊、蝙蝠、水貂、果子狸、穿山甲等风险较大的物种;
c) 灵长类动物、翼手目动物;
d) 六月龄以上、没有经过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测试的小型反刍动物,包括侏儒山羊、绵羊、
矮牛、美洲驼等;
e) 患有疥螨兼容病变、传染性红斑病、贝氏立克次体(Q热病),以及疫区来的小型反刍动物;
f) 带有隐孢子虫菌和其他感染原生物的犊牛;
g) 带有琼斯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的山羊;
h) 患有胃肠道小袋纤毛虫感染、细菌性疾病、丹毒丝菌感染(钻石皮肤病),并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猪类;
i) 患有汉坦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兔热病感染的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
j) 带有蛇螨和舌型虫的爬行动物;
17
k) 带有衣原体病、寄生虫病、禽结核的鸟类;
l) 其他患病动物。
18
附 录 D
(资料性)
项目动物人兽共患病名录的收集
项目动物人兽共患病的名录可从以下途径获取:
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会同卫生部组织制定了《人畜
共患传染病名录》
(http://www.moa.gov.cn/nybgb/2009/derq/201806/t20180606_6151208.htm)自发布之
日起已施行;
b) 政府负责公众卫生的部门获取人兽共患病的名录和详细资料,并不断更新;
c) 从兽医学杂志,以及相关最新研究中获得人兽共患病的案例。
表D.1是动物园常见项目动物的种类和人兽共患病列表。
表D.1 动物园常见项目动物的种类和人兽共患病列表
物种 人兽共患病 可能采取的措施 防护措施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沙门氏菌感染 使用抗生素 1、避免接触动物及它们接触过的物体表面;
2、接触后立刻洗手。
胃肠道细菌感染 同上 同上。
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同上。
鸟类 衣原体病
寄生虫病
禽流感
禽结核 1、避免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触;
2、避免接触已感染的禽类。
哺乳动物 狂犬病 接种狂犬病疫苗
(狗、猫、雪貂、
羊、马、牛)
皮肤真菌病 1、接触后立刻洗手;
2、认真评估接触风险。
小型反刍动物 结核病 不选择作为项目动物。
布鲁氏菌病
钩端螺旋体病
疥螨兼容
传染性红斑病
隐孢子虫菌病
原生物感染
贝氏立克次体(Q热病)
琼斯疾病(结核分枝杆菌)
猪 胃肠道小袋纤毛虫感染 不选择作为项目动物。
细菌性疾病 接种疫苗
丹毒丝菌感染(钻石皮肤病) 接种疫苗
啮齿类动物 咬人伤害 尽量避免。
19
兔形目动物 汉坦病毒感染 考虑传染的风险。
沙门氏菌感染
兔热病感染
鱼类、水生动物 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接触动物和水箱中的水后,应立刻洗手。
弧菌感染
红斑丹毒丝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