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ZG 007-2022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3阅读模式
T/CAZG 007-2022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65.020.30
CCS B65
团体标准
T/CAZG 007—2022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for animals in zoos
2022-12 -16 发布2023-06 -01 实施
中国动物园协会 发布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管理要求 ........................................................................... 2
5.1 管理形式 ....................................................................... 2
5.2 组织体系 ....................................................................... 3
5.3 安全管理制度 ................................................................... 4
5.4 风险管理 ....................................................................... 6
5.5 应急处置 ....................................................................... 7
5.6 安全检查 ....................................................................... 8
5.7 设施设备保障 ................................................................... 9
5.8 操作管理 ...................................................................... 12
5.9 参观管理 ...................................................................... 15
5.10 教育培训 ..................................................................... 16
5.11 评估与修订 ................................................................... 17
附录A(资料性)动物园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 ............................................. 19
附录B(资料性)动物园动物危险等级分类和名录 ......................................... 26
参考文献 ............................................................................ 55
I
T/CAZG 00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动物园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动物园协会管理工作委员会标准工作组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动物园、中国动物园协会、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动物园、北京动物园
管理处、长沙生态动物园、福州动物园、沈阳森林动物园、兰州动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合肥野生动
物园、上海动物园、重庆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其锐、于泽英、杨晓峰、彭仕明、赵波、左珂菁、苏力、张马龙、代军威、
成世清、张成林、卢雁平、严霞晖、黄会文、唐耀、廖冰麟、杨天竹、淡金峰、周晓雯、宋晓东、许伟、
王爱善、殷毓中、谢春雨。
II
T/CAZG 007-2022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的总体原则,规定了动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组织体系、职能范围、
制度建设、风险防控、安全检查、设施设备及维护、日常操作、公众参观、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操作
规程评估及修订等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类型动物园的动物安全管理,包括野生动物园、专类动物园及综合性公园内的动
物园和动物展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CJ/T 115 动物园安全标志
CJJ/T 240 动物园术语标准
CJJ/T 263 动物园管理规范
CJJ 267 动物园设计规范
LY/T 1291 活体野生动物运输要求
T/CAZG 011 动物园公众教育管理规范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国动物园协会会员单位野生动物用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CJJ/T 24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动物安全管理风险 risk of safety management for animals
1
T/CAZG 007-2022
在动物管理活动中,不确定出现的与动物安全管理相关的、对操作人员、游客人身及动物可能造成
的、导致动物管理活动、展示、科普、科研等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各种风险因素的总称。
3.2
风险源 risk source
可能单独或共同引发风险的内在要素。
注:风险源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3.3
风险识别 risk identification
识别动物园动物管理过程中能够直接引起人和动物伤害的动物及环境、设施,操作等因素。
3.4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并进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3.5
有害生物 pest
在一定条件下,对园区圈养动物产生危害的各种生物。
3.6
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动物安全管理突发紧急事件和情况,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一套完整的、有现场
操作性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4 总则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工作应坚持:
a) 预防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国家及行业制定的标准,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入手,
在实际操作中落实制度和风险管理要求,实现动物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b) 协调一致性:多部门、多机制应目标一致,协同推进,实现动物安全管理的综合治理。
c) 规范性: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动物安全管理责任制,责任到岗到人。
5 管理要求
5.1 管理形式
动物园动物安全管理应实施决策、管理、执行三级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闭环管理形式,示意图
见图1。
2
T/CAZG 007-2022
图.1 安全工作闭环管理示意图
闭环管理包括如下过程要素:
a) 组织及决策:负责安全管理的领导机构起到决策和组织作用,明确安全管理目标、职责,建
立相关工作体系,审核制度文件,为安全管理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
b) 职能及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包括落实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制度和安全管理应急
预案、进行风险管理、组织安全检查等;
c) 实施及执行:与实施动物安全管理制度有关的部门负责执行相关工作,主要包括设施设备保
障、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参观管理、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
d) 分析与总结:职能部门和实施部门在工作中对政策、制度等管理方式进行回顾分析,及时总
结发现的问题;
e) 评估与修订:职能部门或实施部门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反馈,相应机构重新评估修订相
关制度或管理要求,做出管理调整。
5.2 组织体系
5.2.1 领导机构
5.2.1.1 组成
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动物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统筹负责本单位动物安全管
理工作。设置动物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应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法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安全管理、动物
饲养管理、游客管理、人事管理、后勤保障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注:公园中的动物园、动物展区的安全管理可纳入公园安全管理体系中。
5.2.1.2 职责
动物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及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应至少包括:
a) 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相关规定,部署并组织落实动物安全管理工作和要求,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
职能
管理
安全责任制
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
安全检查
应急管理
事故处置
———
评估
修订
组织
决策
工作体系建立
制度审核
总结评估
制度修订
事故处理
———
评估
修订
组织协调
实施
执行
设施设备保障
饲养管理
动物防疫
参观管理
教育培训
应急演练
事故处置
———
分析
总结
反馈、建议 反馈、建议
组织实施
3
T/CAZG 007-2022
b) 制定动物安全管理领导机构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管理机制,以及监督工作措施;
c) 建立或明确动物安全管理职能部门,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明确职能;
d) 审定动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文件;
e) 保障动物安全管理资金预算和动物园安全设施建设;
f) 按相关规定处理动物安全事故;
g) 定期组织分析动物安全管理形势,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
5.2.2 职能部门
5.2.2.1 应为动物安全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与园区面积大小、饲养动物种类和数量相适应的管理人员数
量(小型动物园可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同时设置动物安全管理专职安全监督员。管理人员和监督员应
具备与动物安全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5.2.2.2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履行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动物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相关政府部门、单位动物安全管理领
导机构分配的任务及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b) 组织制定动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相关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
c) 进行动物安全风险管理,组织处置动物管理安全事故;
d) 建立动物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以及解决安全隐患的管理机制,并组织实施;
e) 落实动物安全管理责任制;
f) 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动物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g) 收集处理社会各界有关动物安全管理的监督意见;
h) 定期研究动物安全管理工作,征求对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通报有关工作信息。
5.2.3 执行部门
应根据动物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规程等要求,承担执行各类工作任务。各部门应遵循安全性、及
时性、统一协调性、科学性的原则,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工作。
5.3 安全管理制度
5.3.1 通则
建立健全动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全面性: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动物安全管理全过程中的每一项责任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
b) 准确性:明确岗位责任制,将各部门承担责任分解到各岗位,岗位与责任对应,并明确责任人;
c) 考核性:明确各项工作的考核指标,包括时限、频次等,对各岗位、各部门责任落实进行考核;
d) 可操作性:制定的制度、指标切实可行,符合单位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可操作性;
e) 可追溯性:动物安全管理活动全过程留痕,安全责任可追溯。
5.3.2 操作管理
各操作岗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a) 在进行各岗位动物安全管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各岗位风险等级,分类制定动物安
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b) 工作记录制度,明确动物档案记录、双人双锁操作监督记录等要求;
c) 值班、交接班及汇报制度;
d)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配备设施、放置、安全应急工具定期检查和试用的要求;
4
T/CAZG 007-2022
e) 监督员监督工作规范。
5.3.3 人员管理
5.3.3.1 岗位管理
应建立动物保育员岗位管理制度,相关内容应主要包括:
a) 实施动物保育员岗位上岗、考核、调离管理制度,明确上岗、考核、调离的要求,应每年至少
考核1 次。在上岗、考核、调离的评估中宜包含动物保育岗位适宜性测试,对不适宜该岗位的
人员应不予上岗或及时调离;动物保育员违规和事故信息查询要求,每月至少查询1 次;
b) 岗位人员安全操作的激励和奖励规定;
c) 违规和事故发生后,明确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和处理惩罚的规定。
注:从事动物保育岗位的适宜性包括人员需要具备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其适宜性检测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生理:健康状况、体能、对危险状况的应变速度和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认知能力和潜质等;
2) 心理:对动物饲养工作的态度、安全意识、对规章制度的态度,性格习惯、合作沟通能力、情绪调整能
力等。
5.3.3.2 教育培训
应建立动物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进行教育培训项目的工作要求、侧重点,以
及范围、途径、类别、考核、记录等要求。
5.3.3.3 劳动保护
应建立从业人员劳动保护和安全风险告知制度,包括劳保用品发放和佩戴、安全风险告知、上岗等
要求。
5.3.3.4 例会
应建立动物安全管理例会制度,应明确召开例会的层级、频次、信息传达、记录等要求,各层级安
全管理工作会议每月不少于1 次。
5.3.4 风险管理
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进行风险源识别、评估、分级管控、风险检查等工作要求。
5.3.5 安全设施管理
应建立安全设施、设备与安全应急工具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设施、设备与安全应急工具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试用、定期维护的要求。
5.3.6 安全检查
应以闭环管理形式为原则建立动物安全管理检查和隐患排查及维修制度和工作体系,明确检查层级
和类别、程序和频次等,明确各层级和类别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维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组织
形式及职责。
5.3.7 参观安全
应建立动物园参观安全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如下内容明确管理要求:
a) 园区安全巡查;
b) 展馆区域管理;
5
T/CAZG 007-2022
c) 参观线路安全标识的安装、日常检查和更新;
d) 活动申报及管理要求,包括活动限定类别,园区内不准许举办令动物产生应激或不安的活动;
e) 园区内公共广播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f) 公共安全信息发布途径;
g) 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管理方式;
h) 游客举报投诉处理。
5.3.8 安保体系
应建立安保巡护制度和机制,也可使用电子安保体系或其他安保措施,内容要点应包括:
a) 安保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要求;
b) 巡视、监控、安全值班的要求,保证全天24 h 的安保巡视;
c) 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的要求。
5.3.9 应急管理
应建立健全以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保护动物为前提的应急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应急管理
制度应明确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及对应急预案的管理要求。
5.3.10 卫生防疫管理
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建立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a) 输入、输出动物的检疫规定;
b) 日常防护措施,包括疫病监测、动物场馆和环境的清洁消毒等卫生维护、生病死亡动物处置,
人员卫生防护设施和用品保障等;
c) 动物预防免疫接种规定;
d) 动物保育人员健康要求;
e) 教育项目中项目动物的使用管理,以及游客与动物之间接触的卫生防护要求。
5.3.11 档案管理
5.3.11.1 安全管理记录
应建立动物安全管理记录制度,相关文件资料应至少保留10 年。安全管理记录文件应主要包括:
a)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工作相关记录文件;
b) 事件发生、处置过程、结果,以及事件原因及性质分析确定;
c) 经验教训及改进的工作记录。
5.3.11.2 动物档案
针对动物个体档案、动物日志、医疗记录等动物档案的管理,应明确专人长期保存管理。同时应明
确采取的相关措施,保证动物档案数据和信息安全。
5.4 风险管理
5.4.1 风险源识别
动物园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对与动物安全管
理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构建物、设施设备、操作程序、环境、天气、游客、工作人员等各方面存在的
风险源进行识别。
6
T/CAZG 007-2022
注:可将动物安全管理风险分为相对静态的风险源和操作及作业活动的动态风险源两大类。
5.4.2 风险评估分级
应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动物的防范等级,以及危险等级情况(见附录A和附录B),
结合场馆、设施、区域以及相关操作和运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各类活动,结合风险准则进
行风险等级评估,可分为高风险等级、中风险等级、低风险等级三级风险源。
5.4.3 分级管控
5.4.3.1 一般要求
动物园应根据评估确定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对应的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管理,
建立风险管理台账管理机制。
5.4.3.2 风险管理和警示
对各类动物安全管理风险源的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点:
a) 在风险源区域醒目位置悬挂警示牌,并保持其完整无损;
b) 设置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
c) 对动态风险源加强预测与防范,如本地气象灾害等;
d)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风险控制的各项措施。
5.4.3.3 风险检查
对动物安全管理风险源检查的要求如下:
a) 应实行清单制,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b) 各类风险源发现问题应按照制度规定及时解决;
c) 对新发现的风险源,应及时纳入风险源台账管理中,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5.4.3.4 高风险等级岗位的管控
对高风险等级岗位(如凶猛动物、剧毒动物、大型动物等危险等级高的动物的饲养,以及游客聚集
的热点等)进行操作和管理时,其安全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要点:
a) 对动物的隔离、保定、转移、防护、监控等操作,操作人员应与动物进行隔笼操作;
b) 实施单岗双人负责制,明确双人操作分工,相互监督,互相提醒,防止人为失误和不正确操作
行为;
c) 对人机并行的操作岗位,应保证设计方案,在现场操作中,无论人和自动化设备出现失误或故
障时,能及时相互控制并纠错;
d) 当无法获得有效的抗毒血清等药物和救治方法,或附近没有可医治的医疗机构,不应饲养剧毒
类动物;
e) 饲养危险1 级动物的单位应配备麻醉枪,将麻醉枪存放在公安部门规定的枪支保险柜中,双人
双锁管理,按规定程序出入库,并记录;
f)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类药品的保存执行《中国动物园协会会员单位野生动物用麻醉药品使
用管理办法》。
5.5 应急处置
5.5.1 一般原则与要求
7
T/CAZG 007-2022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符合GB/T 29639 的要求。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各类
应急预案的管理和实施应包括如下要点:
a) 综合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演练1 次,专项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演练2 次,包括两类以上的专项
内容,现场处置方案应每年至少演练3 次;
b) 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中涉及到的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提前落实,与相关医疗设备、药品
等供应部门做好联系,签订合作协议等;
c) 与当地安全应急管理相关部门保持联系;
d) 对员工进行日常专业应急技能培训;
e) 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培训的记录要求。
5.5.2 综合应急预案
动物园应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如下要点:
a) 事发现场,在岗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的一般性原则;
b) 信息通报流程及完成时间;
c) 在确定时间内成立应急处置人员组织,针对事发性质,明确统一指挥人、舆情发布人;
d) 明确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各项任务开始分别进行处置的时间要求;
e) 明确应急事件处置完成的定义。
注: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动物园所有紧急事件发生后,进行处置的综合性方案;是将紧急事件处置中共性的要求和
程序汇总在一起的方案,它与各专项应急预案相衔接。各动物园可能对此应急方案有不同的名称。
5.5.3 专项应急预案
应根据动物管理活动中易发事故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如危险等级较高的动物逃逸、
游客误入高风险等级的场所、重大动物疫情、大型活动、重点设施设备故障损坏等紧急事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要点:
a) 专项紧急事件处置的基本程序;
b) 相关设施的建设要求;
c) 受伤急救指引,以及相关医院、联系电话,相关药物准备等;
d) 相关物资、药品清单,以及存放地点和日常检查要求;
e) 处置事故的专业人员组成、职责分工;
f) 相关设备明细及购买或租赁地点等;
g) 相关机构的联系方式、运输方式,以及与这些机构进行前期合作协议签署的要求等。
注: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关注在紧急事件实际处置中的工作方案和前期准备要求,它是在综合应急预案的指导下,针
对具体某项事件进行处置的要求。
5.5.4 现场处置方案
应对动物逃逸(5.5.3 规定的范围之外)、动物应激反应、动物伤人、设施设备维护、构建物倒伏
等能够现场当即处置的事件,制定现场处置方案,该类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要点:
a) 规范性处置的基本程序,如解释、安抚、答复诉求等;
b) 相关物资清单(药品类仅限于非处方药)、存放地点、日常检查要求;
c) 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
d) 处置报告、记录等。
5.6 安全检查
8
T/CAZG 007-2022
5.6.1 管理要求
动物安全管理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与风险管理(本文5.4)工作相结合,应将日常安全检查
和专项检查相结合,至少包括如下要点:
a)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体及具体工作包括:
1) 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安全检查工作计划,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等工作;
2) 各区域日常操作管理人员,包括动物保育员、安保员等承担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b) 对检查结果,按照隐患整改、治理难度及其影响范围,分轻重缓急,可将隐患分为岗位级、班
组级、部门级、单位级等,并由相应层级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改,确保隐患治理责任、
措施、时限、资金、预案等因素及时到位;
c) 对所有检查、维修和整改等工作进行记录,包括人员、时间、工作内容、完成情况、负责人签
字等,并保留记录档案;
d) 对发现隐患并报告、举报并制止、排除隐患的人员给予奖励。
5.6.2 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对不同安全隐患的类别明确不同的专项检查要求,检查内容可包括:
a) 基础管理类隐患:资质证照、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
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管理档案、安全投入、应急救援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b) 现场管理类隐患:日常运行设备设施、场所环境、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有限空间
操作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7 设施设备保障
5.7.1 场馆、展区建设
应为饲养动物提供符合其生物习性的场馆、展区,包括内舍、外舍。展区设计的位置和参观视角宜
尽可能避免给动物带来压力。
动物场馆、笼舍、展区等设施的安全设计、建设应符合CJJ 267的相关要求。其他动物安全管理的
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各岗位动物安全管理风险等级,满足但不限于如下要点:
a) 隔离设施、保定、转移、防护、监控等操作空间,以及人员避险空间、应急物资放置、后台布
局、安全出口、应急疏散路线、应急处置线路等的设计和建设与岗位风险等级管理要求相符合;
b) 动物笼舍的隔离、地下封闭建设、管道等应符合饲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维护要求,防止动
物因跳跃、奔跑、攀爬、撞击、打洞、撕咬等行为造成逃逸,或有害物种进入动物笼舍等;
c) 展区隔离设施应保障游客接触不到动物,并防投喂,除玻璃之外的隔离带应保持不小于1.5 m
的距离;
d) 所有非公众区域的门,包括工作区,都应有上锁设施(始终保持闭锁状态),或保安值守,并
有警示标志。
5.7.2 笼舍设施
动物笼舍内设施和环境的设置及建设满足但不限于如下安全要点:
a) 应根据饲养动物习性,设计笼舍之间的隔离设施,防止相邻笼舍动物个体之间的打斗和伤害;
b) 为动物外舍选择合适的种植植物种类,保证动物不能触碰到有害植物;
c) 保证动物接触不到水、电、暖、门锁等管线的接连口、阀门、开关等设置;
d) 应根据饲养动物的体型和习性设计笼舍内各类丰容、安全防护等设施,防止笼舍内各类物理
因素伤害动物;
9
T/CAZG 007-2022
e) 设置提高极端天气(如高温、冷冻、连阴雨、热带气旋、雪灾、风雹、暴雨洪涝、干旱、沙
尘暴等)防御及应对的设施设备,防止动物笼舍建筑物和动物场馆设施等受到破坏,造成动物
逃逸、动物和人员伤亡、以及动物疫情发生等灾害;
f) 应采用环保建材建设笼舍,防止建筑材料造成的污染伤害动物。
5.7.3 操作隔离设施
场馆内操作隔离设施的设置应方便操作、便于维护,使用过程保障人员和动物安全,并满足但不限
于如下要点:
a) 将动物笼舍的门设置在操作通道内,不应开在游客可到达到的区域;
b) 操作通道的入口设置在工作区域内,进入操作通道的隔离设施应有观察设置,保障工作人员在
进入前能观察到操作区域是否有动物活动;
c) 操作通道内的动物内舍隔离设施应有观察设置,保障工作人员在操作区能观察到动物活动状况;
d) 动物笼舍门的设计如为旋转门,应为向笼舍内开,以防操作人员开门时动物逃逸;
e) 将动物饲养笼舍各类隔离门的操作设施设置在操作区域内,工作人员操作开关门装置时,应能
同时观察到动物的活动,以免伤及动物;
f) 各类隔离门的门框、门轴、插销、锁具、上锁方式、焊口,以及预埋件应能抵抗动物冲撞力,
防止动物打开门锁;
g) 动物串笼箱应与笼舍有稳固连接,如采用笼箱口与串门对接的方法,则对口之间不应出现动物
能逃出的缝隙,保证笼箱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因动物的撞击等原因而移动,并应设置搬运、防护
装置,防止动物伤人;
h) 笼舍内,通向外舍的门应设计为向内舍开,或提拉门方式打开,以避免当门锁没有正确上锁的
情况下,动物跳跃、冲撞将门打开,不应使用旋转门作为动物进出展区或后台的门;
i) 推拉门应设置合适的闭锁装置和防脱轨卡,提拉门应有自锁装置;
j) 外舍隔离中,使用光照透明的玻璃隔离时,应印制防飞鸟撞击的图案;
k) 采用动物安全管理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时,应同时保留手动装置可以操作;
l) 高风险等级的笼舍应设置双锁装置;
m) 操作区内,动物内舍隔离设施上的投食、供水装置设计应保障动物正常采食饮水,防止动物冲
撞或逃逸,并便于更换和清洁,为有角动物留出空间。操作时,危险等级高的动物应不能接触
到工作人员身体的任何部位;
n) 操作区域,以及动物笼舍隔障处,应用黄色线条画出风险区域提示带,提示带与动物笼舍间隔
距离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及隔离设置情况确定,线条宽不小于30 mm;
o) 门锁操作区域粘贴操作警示牌或标示,如关门上锁、双人操作,或使用颜色警示等。
5.7.4 参观设施
5.7.4.1 室内展区
针对室内展区,应至少满足如下安全要求:
a) 应按 GB 50034 为游客提供室内展区的照明条件,断电有应急照明,防止游客进入室内展区
因眼睛不适造成的伤害;
b) 为室内展区的楼梯、台阶粘贴反光条、防滑条、灯带等,楼梯扶手能正常使用,防止游客从
楼梯滑落;
c) 室内地面应防滑,并保持地面干燥。
注:动物园的一些室内展区设计有光线要求,如夜行动物馆,在游人参观区域,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设施是必要的。
10
T/CAZG 007-2022
5.7.4.2 参观线路
参观设施的建设维护应但不限于满足如下要求:
a) 为游客提供无障碍参观路线,楼梯或台阶部分应增设防滑坡道。参观路线中的台阶、坡道和防
护栏等设施,应执行GB 50352 相关条款;
b) 参观路线地面应平整,没有坑洞,以免游客绊倒或扭伤;
c) 允许游客进入的所有区域安装出口标识,所有门的开启方向为向游客动线方向打开,并保持畅
通,游客密集场馆,有紧急疏散设施;
d) 在动物展馆或展区内重点部位和风险源区域设置安全防护和告示措施;
e) 安全隔离栏的设计应防止游客从中间穿过、从下方钻过、从上方越过,或游客可坐在上面。
注:动物园参观游客中家庭和儿童一般需推童车出行,增设坡道以保障他们上下楼梯,或台阶的安全。
5.7.4.3 车行参观区
车行参观区的设施建设应至少满足如下要求:
a) 在危险等级较高动物的车行参观区,笼舍的出口和进口都应采用双重门禁系统,前后门都能安
全关闭,两重门不能同时打开;
b) 危险等级较高动物的笼舍空间应与动物数量相适应,提供单独的进出门,并安装全天监控设
备;
c) 笼舍和笼舍之间的连通处应加以控制,避免动物从邻近的笼舍进入另外的笼舍;
d) 车行区观察瞭望设施,保障工作人员能够观察到笼舍全部区域;
e) 当使用电子门禁时,其设计和安装应保证当它们失效时所有由电子控制的门都会自动关闭,或
手动关闭,确保动物被安全地限制在笼舍内;
f) 电子控制门的操作装置地点,应确保工作人员能清晰无阻地看到他们所负责门及周边区域的
一切情况;
g) 车行区内建设隔障,避免车辆与危险等级高的动物直接接触;
h) 在笼区内设立警告牌,应清晰可见,简单易懂,如保持呆在车辆内、锁上所有车门、关闭窗户
和车顶天窗等提示;
i) 动物园对游客开放时,应配备完好有效的救援车辆及装备;
j) 车行区应配备发电设备,以保障突然停电时电网、电动门、监控设施供电。
5.7.5 监控设施
宜为各类动物笼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应为高风险等级的动物笼舍等风险源安装监控设施。安全监
控设施的建设应符合GB 50348的要求。
5.7.6 应急设备
5.7.6.1 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动物场馆确定位置设置应急处置设施设备,配备应急工具和应急示
警系统,并适时和定期进行测试、维护。
5.7.6.2 应按照CJJ 267 的要求为高风险等级的动物笼舍后台配备应急箱,放置用于动物逃逸、伤人
等紧急事件发生时使用的物品和工具。饲养危险1 级动物的动物园应配备不少于1 台高压水设备,以隔
离动物,施救受害者。
5.7.6.3 人员急救设备应均匀分布在园区不同地点,配备受过训练、有相关技能的员工。园区导览标
识系统应将急救设备地点标出。
11
T/CAZG 007-2022
5.7.7 防灾设置
应根据当地气象灾害情况,设置动物场馆防御气象灾害及地震的保障工程,确保动物、场所和社会
公共安全。
5.7.8 园区主围墙和出口
园区主围墙应与动物场馆分离,主围墙高度应高于2.5 m,或有天然屏障保护。主围墙的建筑材料
和结构的抗击力和耐久力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
应合理设置主围墙出口的位置和数量,保障紧急情况下,游客尽快撤离。应对全部出口门设置上锁
装置,防止动物逃出和外人擅自闯入。
5.7.9 通讯设备
通讯设备配置应但不限于满足以下要求:
a) 园区内配备公共广播系统,音响不应设置在动物笼舍设施上,防止噪音使动物产生应激或不安。
b) 在高风险等级的岗位配备快速通讯设备,如对讲机等。
5.7.10 安全标志标识
动物园应按照GB 2894、CJ/T 115的要求,在动物展区、工作区域、以及园区内高风险等级的区域,
安装相应的安全警示、提示、安全引导(出口方向)、公益提醒等各类安全标志标识。
应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的安全标志标识检查,对变形、破损、褪色标识,应在1个月内修复或更换,
有安全隐患的及时处理。
安装安全标志标识的主要位置应至少包括:
a) 动物展馆或展区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b) 动物展馆或展区内的施工现场设置易于识别的施工安全提示标志;
c) 非参观等区域应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内的标志;
d) 存放干草等易燃物区域应有防火围挡,设置明显防火、禁烟标志。
5.8 操作管理
5.8.1 上岗要求
5.8.1.1 应为从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
5.8.1.2 向从业者进行安全风险告知,包括岗前安全风险告知,安全操作规程粘贴在相关岗位点,督
促其做好安全防控工作,明确禁止酒后、患病(影响工作安全的疾病)或带严重不良情绪上岗等要求。
5.8.1.3 直接从事动物管理的人员(包括动物保育员和兽医技术人员等)上岗前检查有无人兽共患病,
上岗后,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兽共患病预防接种。患有人兽共患病的人员不应
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动物的饲养。
5.8.2 日常操作管理
在对饲养动物进行检查、投喂、训练、护理、采样、治疗,以及进入动物场馆进行清洁消毒、丰容、
设施设备安装和检修养护等过程中,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应满足但不限于如下要求:
a) 上岗前确认操作人员无酒后、带病(不能正常完成操作)或不良情绪等问题;
b) 操作前确认动物、场馆设施设备和操作环境等都处于正常安全状态;
c) 对危险等级高的动物管理实行隔笼操作;
12
T/CAZG 007-2022
d) 动物保育员进入风险等级较低的动物笼舍进行工作,持必要的防护用具,应同时观察动物状况、
行为及位置;
e) 无关人员不准许进入操作区域。
5.8.3 车行区操作及管理
车行区的操作及管理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 使用单向行驶道路系统以保障交通畅通,只有在双车道允许停车;
b) 车辆进入前应以可追溯形式告知游客参观注意事项,如门票安全提示、发放纸质注意事项等,
明确提示游客在车行区内不准许下车;
c) 在食肉动物等危险等级高的动物饲养区域的管理要求:
1) 禁止车顶、车窗不坚固的车辆通行;
2) 进入车辆型号属于本机构救援车辆能够立即修复或拖行的车辆,否则禁止通行;
3) 车辆发生故障,宜打电话、按喇叭或者开关车头灯进行救援报警。
d) 工作人员应持续观察有危险等级高的动物笼区情况;紧急救援车辆内、门禁控制点、瞭望塔
和笼区内进行观察的人员应通过电子设备保持联系;应事先演练一套备用方法(在适当的情形
下,使用口哨、喇叭或者旗帜),以备在设备失效时的情形下使用;
e) 监管人员应配备合适的麻醉枪,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5.8.4 特殊操作
5.8.4.1 一般原则
实施捕捉、保定、装运等特殊操作前,应按照安全管理责任的要求进行包括以下要点的准备工作:
a) 风险源分析、确认安全条件;
b) 操作人员了解风险源,并能熟练进行操作和掌握风险源控制措施;
c) 确认操作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d) 预防和控制风险源的措施,所需要的设备、物质准备到位;
e) 安全管理人员审查确认。
注:特殊操作一般是指凶猛、有毒和大型动物等防范等级较高的动物的捕捉、保定、串笼、装运、训练、体检、治
疗等,以及病死及病害动物的处理等操作。
5.8.4.2 捕捉和保定
动物的捕捉和保定,应事先做好计划,明确主要内容包括:
a) 动物捕捉和保定的目的;
b) 捕捉保定操作的指挥人员;
c) 执行操作人员各自的职责,考虑是否需要劝离游客和其他无关人员;
d) 捕捉实施的时间,保证有足够时间完成所有操作;
e) 根据动物种类和场馆结构环境,确定捕捉保定的方法及操作步骤、需要准备的工具和器材;
f) 发生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相应设施、物资;
g) 各项工作完成后安全恢复动物自然行为的措施。
5.8.4.3 动物装运
应得到相关机构的批准,才能将动物装笼运出动物园,确保运出动物个体不发生疾病传播。
应按照LY/T 1291 的要求,进行运输前的准备、运输途中的照料和装载,并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
保障动物福利。动物装运应符合以下主要操作要点:
13
T/CAZG 007-2022
a) 动物装运前:
1) 应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
2) 装运动物笼箱制作材料环保安全、规格适宜、通风良好、结构坚固、出入口有安全防护装
置并便于搬运,能满足在运输过程中动物的特殊需要,同时动物装运前笼箱应仔细检查清
理消毒后方能使用。
b) 动物装笼:
1) 动物进笼宜采用行为训练的方式;
2) 防范等级较高的动物釆用串笼法装笼时,运输笼应与动物隔离设施连接安装牢固,在任何
情况下不能因动物的撞击等原因而移动;
3) 对动物需麻醉进笼的情况,麻醉前应缩小动物活动范围,装笼后及时回苏,待其苏醒稳定
后才可运输;
4) 合理安排装笼与运输的时间衔接。
c) 动物运输:
1) 在动物运输过程应有相关人员进行押运;
2) 动物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8 h,以避免动物应激和疲惫,应根据动物种类、年龄、身体状
况,以及季节,为运输途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水;
3) 大型动物运输或超标笼箱运输时,宜提前进行线路勘查。
5.8.5 卫生防疫
5.8.5.1 人兽共患病防控
人兽共患病预防工作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人兽共患病进行依法监测的处置,落实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
除人兽共患病的危害;
b) 严禁在园内私自饲养动物,或携带动物(包括动物尸体、皮张等)进入园区;
c) 笼舍内外的残余饲料、粪便、垃圾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清洁,按制度进行消毒,定期检测消毒
效果;
d) 保持动物笼舍内外、后台区域的环境清洁卫生、整齐,不放置杂物;
e) 制定落实动物强制免疫计划,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和动物免疫档案记录管理;
f) 着工作服、工作鞋,操作前后洗手,并保障工作服、工作鞋的清洁与消毒;
g) 处理粪便、死亡动物、废弃物时,做好防护措施;
h) 在进入高风险等级疾病传染区时,隔离区门口应放置消毒池(垫),进入时对鞋底和车轮消毒;
i) 动物饲料符合CJJ/T 263 中对饲料管理的要求;
j) 清洁工具应进行清洁处理,每个场馆的工具各自使用,以防止疾病和寄生虫的传播;
k)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人
兽共患病的传播;
l) 项目动物的使用规范应符合T/CAZG 011 的要求;
m) 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应立即依法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主动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
动物疫情扩散。
5.8.5.2 检疫
应对新引进动物、输出动物、赠送动物,以及留在本园的野外救护动物进行检疫。
动物检疫应有检疫部门的证明,相关文件长期保留。
注:纳入检疫名录的按照有关规程检疫,未纳入的经与有关检疫部门协商,确定检疫措施或委托实行自检等。
14
T/CAZG 007-2022
5.8.5.3 尸体解剖
应按照CJJ/T 263 的要求进行动物尸体剖检,还应符合以下程序要求:
a) 剖检人员具备兽医剖检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经过专业的生物安全培训;
b) 剖检前做好个人防护并保证剖检过程防护装备完好;
c) 选择具备安全操作条件的地点进行尸体剖检。除大型动物外,不应在动物笼舍内进行动物剖检;
d) 对剖检物品的消毒处理、剖检场所的生物安全防护、污水无害化处理等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8.5.4 有害生物管控
应按照CJJ 267 的要求,对展区有害生物进行管控,防止园内出现有害生物对饲养动物的侵害。
对有害生物的防控,应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合理用药,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和动物安全,还应符
合以下工作要求:
a) 禁止游客和工作人员等擅自携带包括宠物在内的其他动物进入动物园;
b) 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增加有害生物的防范和消杀设施;
c) 当某种有害生物危害较重时,应采取专项防治措施,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
d) 对动物外舍的土质地面进行病虫害防治。
5.8.5.5 尸体及废弃物处置
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处理应执行《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 号)、
CJJ/T 263 等相关要求,进行尸体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保障人员和其他动物以及公共卫生安全。
5.8.5.6 粪便及食物残渣处理
动物园应按照GB/T 27622的要求建立动物粪便贮存设施。
动物园应按照GB/T 36195的规定对动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动物的食物残渣,参照动物粪便处理。
5.8.6 动物逃逸
逃逸到动物园区域之外的动物,不管生死,应全力找回。同时应根据动物危险等级及事态发展,及
时向主管部门报告,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实际需要向社会公示。
5.9 参观管理
5.9.1 展区参观
应对游客参观管理采取如下对应措施:
a) 按照 CJJ 267 的要求,核定园区、动物展馆、展区游人容量,测算核定动物展馆、展区,或某
区域安全参观游客瞬时最大游人承载量,确定参观线路中的关键瓶颈部位等,并进行相应游客
流量管理,可采用疏导、分流、控制参观线路和批次等方式,确保安全的参观秩序;
b) 在动物展馆或展区内重点部位和风险地域设置安全防护和告示措施;
c) 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人员、设施设备;
d) 对动物场馆和参观路线道路旁的树木、构建物、环境条件等进行安全状况评估和定期枝条修剪。
5.9.2 游客管理
对游客的管理,应至少包括如下要点:
a) 严禁携带违禁物品的人员、无监护人陪伴的儿童和精神失常者入园参观;
b) 对游客不文明参观行为或危险行为,如大声喧哗、投喂动物、恐吓打逗动物、跨越隔障等,应
15
T/CAZG 007-2022
以警示牌、书面告知、巡视告知等形式进行制止和引导;
c) 在游客能进入的动物接触区、浸入式展区,增设安全游览提醒标识,设置专人进行展区巡视,
提醒游客安全注意事项,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防止伤人、伤害动物事件的发生;
d) 如发生伤人、伤害动物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损害扩大。
5.9.3 活动管理
动物园举办大型活动,应向主管部门申请,并得到批准。针对大型活动和科普活动的安全管理应至
少包括如下要点:
a) 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内容符合动物安全管理的制度要求,并与参与活动人员特征相对应;
b) 配备与参加人数、人员年龄、自制能力相对应的工作人员,参与活动的管理人员熟悉大型活动
应急预案和活动方案的内容;
c) 在活动准备和开始阶段向参与者告知安全要求和存在的风险;
d) 活动所需安全设施设备的准备;
e) 与相关部门协商一致,做好活动衔接。
5.9.4 信息发布
动物安全管理中相关信息发布的管理要点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 明确信息发布要求及紧急公共信息发布的途径;
b) 正确引导和约束游客参观行为,防止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
c) 及时发布动物展出场馆安全状况、参观客流拥堵状况、流行疫情预防等安全警示信息以及游览
安全提示信息;
d) 如发生突发紧急安全事件时,及时发布引导游客安全疏散的相关信息。
5.10 教育培训
5.10.1 一般要求
动物园应为每位员工,包括志愿者提供本单位最新版本的安全管理制度书面文本,及时学习和了解
管理制度的内容。在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中应遵循如下要求:
a) 安全意识培养:在培训内容中应包含提升安全意识的相关内容,可通过安全案例、历史经验、
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逐步培养提升员工的主动安全意识;
b) 安全习惯养成:在培训中通过员工安全操作技能的提升,逐步强化安全操作习惯的养成,可通
过反复训练、牢记操作口诀、交流习惯养成技巧等方式,促进员工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养成良
好的安全工作习惯;
c) 安全文化建设:应将本单位在安全管理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成就做出总结,在全体员工中进行
教育和传承,形成共同的安全理念,促进单位安全文化建设。
5.10.2 培训管理
教育培训管理应考虑如下方面:
a) 范围:将安全管理人员、动物保育员、实习生、志愿者、临时进入动物饲养管理区域操作的其
他从业人员等均纳入教育培训范围,每年进行不少于1 次的常规培训;
b) 途径:动物园自主培训、行业协会组织培训、委托或聘请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的教育培
训,以及自主学习等;
c) 形式: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包括讲课、主题报告、讲座、展览、知识竞赛、资料或视频宣传等;
d) 类别与考核:对不同人员、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交底培训、
16
T/CAZG 007-2022
脱产培训等,对各类培训进行量化考核,其中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为强制项,岗前培训合格才
能上岗;
e) 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
结果等情况。
5.10.3 培训内容
应按照制度要求,对动物保育人员应进行岗前、在岗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培训内容:
a)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和机制;
b) 动物园职业道德;
c)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规范等;
d) 安全管理知识和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e)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技能,包括对风险隐患的辨识;
f)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安全使用知识和技能;
g) 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
h) 自身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和安全器材的使用、养护;
i) 事故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消除不安全心理的产生,如侥幸心理、麻痹心理等;
j) 人兽共患病的预防;
k) 其他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围绕不同培训内容可各有侧重,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各有不同。
5.10.4 交底培训
应根据制度要求,进行风险防范教育和交底培训,适时和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防范培训和教
育,并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技术交底。风险防范和交底教育培训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 动物安全管理部门(或动物安全管理人员),应向操作部门负责人和操作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
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中可能存在的不安
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等;
b) 操作部门负责人应根据交底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
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操作要求的注意事项、个人防护措施等;
c) 安全技术交底后,各级动物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安全交底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督促操作
人员严格按照交底要求操作,制止违章作业现象发生。
5.10.5 应急演练
动物园应根据制度要求,每年完成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技能培训,总结评估,并做好记录。
5.11 评估与修订
5.11.1 评估
每年应对动物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进行不少于1次的评估。当出现以下情况,
可随时组织评估:
a) 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等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b) 当动物园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c) 当动物管理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d) 当动物管理要求、操作规程、技术设施设备发生变更时;
e) 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17
T/CAZG 007-2022
f) 针对日常工作持续监控、重大事故分析、重复事故原因中,发现制度性漏洞等因素时;
g) 其他安全相关事项。
5.11.2 制度文件修订
每2 年应对动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修订一次。当出现以下情况,可随时组织修订:
a)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和相关标准等发生变化,现行的动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与之出现冲突,或不能充分满足相关要求;
b) 动物管理设施设备和展区管理技术发生重大变化;
c) 饲养的动物或饲养场所发生变化,现行动物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覆盖其安全管理,或安全操作规
程不能满足安全操作的需要;
d) 相关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新分配安全管理职责;
e) 动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不合理性问题;
f) 经应急演练验证,发现不合适的内容;
g) 评审结果对动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提出修订要求的。
5.11.3 公布实施
新修订的动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下发责任部门并采取措施确保实施,同时做好
记录。
18
T/CAZG 007-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动物园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
表A.1给出了动物园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
表A.1 动物园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
动物 类型或状态 反控能力 攻击武器
攻击
习性
可致
害度
防范等级

(各种虎)
-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跳跃、爬突破
障碍,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爪
可伸出铁栅外抓
爪、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非洲狮 -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跳跃、爬突破
障碍,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爪
可伸出铁栅外抓
爪、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豹、雪豹、
美洲豹等)
-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跳跃、爬突破
障碍,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爪
可伸出铁栅外抓
爪、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美洲狮 -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撕咬摧毁设施;
爪可抓向铁栅外
爪、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猎豹 -
可跳跃突破障碍,撕咬等摧毁设施;
爪可抓向铁栅外
爪、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云豹 被捕捉时
可跳跃、爬突破障碍,撕咬摧毁设
施;爪可抓向铁栅外
爪、牙齿、肢体 被动 死亡 Ⅱ
山猫 被捕捉时
可跳跃、爬突破障碍;可撕咬等摧
毁设施;爪可抓向铁栅外
爪、牙齿、肢体 被动 伤残 Ⅲ
貂科
(密獾属所
有种)
被捕捉时
可跳跃、爬突破障碍;可撕咬等摧
毁设施;爪可抓向铁栅外
爪、牙齿、肢体 被动 伤残 Ⅲ
熊科
(各种熊)
-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攀爬突破障碍;
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爪可抓
向铁栅外
爪、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大熊猫科 -
会打开没锁的闸门;可攀爬突破障
碍;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爪
可抓向铁栅外
爪、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19
T/CAZG 007-2022
表A.1 动物园(包括水族馆)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评估(续)
动物
类型或
状态
反控能力 攻击武器
攻击
习性
可致
害度
防范等级
鬣狗科
(鬣狗、斑鬣
狗)
-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跳跃、爬突破
障碍;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
爪可抓向铁栅外
牙齿 主动 死亡 Ⅰ
犬科(灰狼、
红狼、野犬)
-
会打开没锁的闸门;可跳跃突破障
碍;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爪
可抓向铁栅外
牙齿 主动 死亡 Ⅰ
浣熊科 被捕捉时
头部灵活,可从不同角度抓和咬捕
捉者
牙齿、爪 被动 伤残 Ⅲ
灵猫科 被捕捉时
头部灵活,可从不同角度抓和咬捕
捉者
牙齿、爪 被动 伤残 Ⅲ
鼬科 被捕捉时
头部灵活,可从不同角度抓和咬捕
捉者
牙、毒分泌物 被动 伤残 Ⅲ
猩猩科 成年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跳跃、爬突破
障碍;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
手可抓向铁栅外
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长臂猿科 成年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跳跃、爬突破
障碍;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
手可抓向铁栅外
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狒狒
(包括山魈属
亚种)
成年雄性
会打开没锁闸门;可跳跃、爬突破
障碍;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
肢体和头可伸出铁栅抓和咬
牙齿、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叶猴、猕猴、
短尾猴、长尾
猴、白眉猴等
猴科
成年雄性
会打开没上锁的闸门;可跳、跃、
爬突破障碍;可撕咬、撞击等摧毁
设施;肢体和头可伸出铁栅抓和咬
牙齿、肢体 主动 伤残 Ⅱ
卷尾猴科 成年雄性
会打开没锁的闸门;可跳跃、爬突
破障碍,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
肢体和头可伸出铁栅抓和咬
牙齿、肢体 主动 伤残 Ⅱ
象科
(非洲象、亚
洲象)
2 岁以上
可用巨大力量摧毁设施;象鼻可大
范围多方位实施破坏性动作
身体任何部位 主动 死亡 Ⅰ
马科
(野马、斑马、
野驴)
繁殖年龄
阶段
会拔开笼舍闸门;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齿、肢体、头

主动 死亡 Ⅰ
犀科
(犀牛)
- 可用巨大力量摧毁设施 身体任何部位 主动 死亡 Ⅰ
20
T/CAZG 007-2022
表A.1 动物园(包括水族馆)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评估(续)
动物 类型或状态 反控能力 攻击武器
攻击
习性
可致
害度
防范等级
貘科 被强行驱赶 可撕咬、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齿、肢体、头部 被动 伤残 Ⅲ
河马
发情期哺乳

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齿、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骆驼 发情期雄性
会拔开笼舍闸门;可撕咬、撞击等摧
毁设施
牙齿、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薮羚属
(薮羚等)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
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大羚羊属
(大羚羊)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广角羚属
(紫羚羊)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牛属
(8 种)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水牛属
(水牛)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野牛属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马羚属
(马羚)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长角羚属
(3 种)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旋角羚属
(旋角羚)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狷羚属
(狷羚)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转角牛羚
属(4 种)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牛羚属
(牛羚)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水羚属
(5 种)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羚牛属
(扭角羚)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麝牛属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21
T/CAZG 007-2022
表A.1 动物园(包括水族馆)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评估(续)
动物 类型或状态 反控能力 攻击武器
攻击
习性
可致
害度
防范等级
蛮羊属
(蛮羊)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头部
主动 伤残 Ⅱ
长颈鹿属
(长颈鹿)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霍加狓属
(霍加狓)
发情期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肢体、头部 主动 死亡 Ⅰ
驼鹿 发情期 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麋鹿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白唇鹿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马鹿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梅花鹿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水鹿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驯鹿 发情期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可撞击等摧毁设施 角、肢体 主动 死亡 Ⅰ
猪属
(野猪)
成年 咬和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头、
肢体
主动 伤残 Ⅱ
疣猪属
(疣猪)
成年 咬和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头、肢

主动 伤残 Ⅱ
河猪属
(薮猪)
成年 咬和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头、肢

主动 伤残 Ⅱ
林猪属
(林猪)
成年 咬和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头、肢

主动 伤残 Ⅱ
鹿豚属
(鹿豚)
成年 咬和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头、肢

主动 伤残 Ⅱ
西貒科
(西貒)
成年 咬和撞击等摧毁设施
牙、头、肢

主动 伤残 Ⅱ
袋鼠科
(大型种类)
成年
雄性
可跳跃突破障碍 肢体 主动 伤残 Ⅱ
海狮科
(突耳海豹)
成年
雄性
牙 主动 死亡 Ⅱ
22
T/CAZG 007-2022
表A.1 动物园(包括水族馆)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评估(续)
动物 类型或状态 反控能力 攻击武器
攻击
习性
可致
害度
防范等级
海象属
(海象所有亚
种)
成年 - 牙 主动 死亡 Ⅱ
象海豹属
(象鼻海豹、
灰海豹)
成年雄性 - 牙 主动 死亡 Ⅱ
虎鲸 成年 - 牙 主动 死亡 Ⅰ
豪猪 被捕捉时 - 刺 被动 伤痛 Ⅲ
旱獭 被捕捉时 - 牙 被动 伤痛 Ⅲ
河狸 被捕捉时 - 牙 被动 伤痛 Ⅲ
食蚁兽 被捕捉时 - 爪 被动 伤残 Ⅱ
猫头鹰 发情期 - 爪、嘴 被动 伤残 Ⅲ
鹰科
(雕、鹰、秃
鹫等)
- - 爪、喙 主动 伤残 Ⅱ
孔雀 发情期雄性 - 喙 主动 伤残 Ⅱ
苍鹭 发情期 - 喙、爪 主动 伤痛 Ⅲ
鹳 发情期 - 喙、爪 主动 伤残 Ⅱ
海鸥 成年 - 喙、爪 主动 伤痛 Ⅲ
非洲鸵鸟
成年
雄性
- 脚趾、喙 主动 伤残 Ⅱ
鸸鹋 发情期 - 脚趾、喙 主动 伤残 Ⅱ
食火鸡 成年 - 脚趾、喙 主动 伤残 Ⅱ
冠鹤、丹顶鹤、
黑颈鹤
发情期 - 喙、脚趾 主动 伤残 Ⅱ

(除冠鹤、丹
顶鹤、黑颈鹤)
发情期 - 喙、脚趾 被动 伤残 Ⅲ
鹦鹉科 大型 - 爪、嘴 被动 伤残 Ⅲ
犀鸟
(所有亚种)
- 喙、爪 主动 伤残 Ⅱ
蟒科
(蟒蛇)
体长超过3

- 躯体、嘴 主动 死亡 Ⅰ
眼镜蛇科 - - 毒牙(毒液) 主动 死亡 Ⅰ
蝰蛇科 - - 毒牙(毒液) 主动 死亡 Ⅰ
23
T/CAZG 007-2022
表A.1 动物园(包括水族馆)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评估(续)
动物 类型或状态 反控能力 攻击武器
攻击
习性
可致
害度
防范等级
响尾蛇科 - - 毒牙(毒液) 主动 死亡 Ⅰ
火赤链蛇
(游蛇科唯一1 种)
- - 毒牙(毒液) 主动 死亡 Ⅰ
海蛇科 - - 毒牙(毒液) 主动 死亡 Ⅰ
鼍科
(扬子鳄)
成年 - 牙齿、尾巴 主动 伤残 Ⅱ
鳄科
(湾鳄)
体长超1.5 米 - 牙齿、尾巴 主动 死亡 Ⅰ
食鱼鳄科
(食鱼鳄)
长度超1.5 米 - 牙齿、尾巴 主动 死亡 Ⅰ
毒蜥科
(毒蜥蜴)
- - 毒液、牙 主动 死亡 Ⅰ
巨蜥科
(巨蜥)
体长1.5 米以

- 尾巴、嘴、爪 主动 伤残 Ⅱ
大鳄龟 - - 嘴 主动 伤残 Ⅱ
拟鳄龟 - - 嘴 伤残 Ⅱ
鳖科 - - 嘴 伤残 Ⅱ
箭毒蛙科
(箭毒蛙属和叶毒
蛙属所有种)
被捕捉时 - 皮肤腺、剧毒液 被动 死亡 Ⅰ
蟾蜍科 被捕捉时 - 耳腺毒液 被动 死亡 Ⅱ
长趾蛙科
(华美角蛙)
- - 颚 主动 伤痛 Ⅲ
蝾螈科
(花斑蝾螈)
被捕捉时 -
耳腺强
性毒液
被动 死亡 Ⅰ
东北蝎子 - - 毒刺 主动 死亡 Ⅰ
蜘蛛 剧毒种类 - 毒牙 主动 死亡 Ⅰ
黄貂鱼
(燕魟科)
被捕捉时 - 毒刺 被动 死亡 Ⅱ
电鳐
(电鳐科)
- - 电 主动 伤痛 Ⅲ
真鲨科 - - 牙 主动 死亡 Ⅰ
双髻鲨科 较大体形 - 牙 主动 死亡 Ⅰ
24
T/CAZG 007-2022
表A.1 动物园(包括水族馆)常见动物的防范等级评估(续)
动物
类型或状

反控能力 攻击武器
攻击
习性
可致
害度
防范等级
毒鲉属所有种 - - 毒刺 主动 死亡 Ⅰ
鬼鲉属所有种 - - 毒刺 主动 伤痛 Ⅲ
蓑鲉属所有种 - - 被动 伤痛 Ⅲ
鲈鱼 - - 牙 主动 伤痛 Ⅲ
瞻星属所有种 - - 牙 主动 伤痛 Ⅲ
康古鳗
(海鳗类)
体长1.5
米以上
- 牙 主动 伤残 Ⅱ
电鳗属所有种 - - 电 被动 伤痛 Ⅲ
河豚 - - 毒刺、毒液 主动 死亡 Ⅰ
豹斑章鱼 - - 毒液、触手 主动 死亡 Ⅰ
锦织芋螺 - - 毒液 被动 死亡 Ⅱ
25
T/CAZG 007-2022
附 录 B
(资料性)
动物园动物危险等级分类和名录
表B.1 给出了动物园动物危险等级分类和名录。
表 B.1 动物园动物危险等级分类和名录
分类 种名
危险等级分类
(未标注的物种为“3”类)
Mammals 哺乳动物
Order MARSUPIALIA 有袋目
Family Didelphidae 负鼠科
Metachirus四眼负鼠属
Brown Four-eyed Opossums
棕四眼负鼠
2
Didelphis负鼠属 Large Opossums 大负鼠 2
Metachirops林负鼠属
Philanders or Four-eyed Opossums
林负鼠属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31日 15:38: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679.html
图书

T/CSG 008-2024 润滑脂 振荡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T/CSG 008-2024 润滑脂 振荡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图书

T/CSG 009-2024 润滑脂 轴承动态寿命试验方法

T/CSG 009-2024 润滑脂 轴承动态寿命试验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图书

T/CSG 13-2024 高纯工业品氟化锂

T/CSG 13-2024 高纯工业品氟化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
图书

T/CSGPC 032-2024 陀螺定向测量技术规程

T/CSGPC 032-2024 陀螺定向测量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