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3-481-2025 特种沥青路面应用技术标准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7阅读模式

DBJ/T 13-481-2025 特种沥青路面应用技术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特种沥青路面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special asphalt pavement
2025-03-06 发布2025-06-01 实施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 13-481-202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 8 0 8 0 - 2 0 2 5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特种沥青路面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special asphalt pavement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 B J / T 1 3 - 4 8 1 - 2 0 2 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 8 0 8 0 - 2 0 2 5
主编单位: 大成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福州大学
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6 月1 日
2025 年福州
3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行业2020 年第一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办科〔2020〕
3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与符号;3.UTFC
超薄沥青路面;4.浇注式沥青路面;5.排水沥青路面。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大成工程建
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
福州市北大路242 号,邮编:350001)和大成工程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南投路1 号1301 单元,邮编:361008),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大成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
公司
福州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 厦门华特公路沥青技术有限公司
福建省厚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福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至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
福建德耀建设有限公司
宇烈工程设计院(福建)有限公司
福建省通邦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同舟(福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林木水庄燕珍路俊杰袁燕
马云容周军平李文火吴伟民
郑礼群夏承明袁川峰傅东阳
郑志东蔡智慧张智昕黄杰龙
林建忠邱春龙黄建模许添彪
标准审查专家: 陈培健柯国生李玉华黄文金
詹军陈治伙吴平春
5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 1 术语.................................................................................... 2
2. 2 符号.................................................................................... 3
3 UTFC 沥青路面.............................................................................4
3. 1 一般规定................................................................................ 4
3. 2 原材料.................................................................................... 5
3. 3 配合比设计............................................................................ 8
3. 4 施工.................................................................................. 10
3. 5 质量检验.............................................................................. 11
4 浇注式沥青路面.......................................................................... 17
4. 1 一般规定.............................................................................. 17
4. 2 原材料.................................................................................. 17
4. 3 配合比设计.......................................................................... 19
4. 4 施工.................................................................................. 19
4. 5 质量检验.............................................................................. 23
5 排水沥青路面.............................................................................. 25
5. 1 一般规定.............................................................................. 25
5. 2 原材料.................................................................................. 25
5. 3 配合比设计.......................................................................... 27
5. 4 施工.................................................................................. 29
5. 5 质量检验.............................................................................. 29
附录A 不粘轮乳化沥青附着力测试方法...................................... 32
6
附录B 不粘轮乳化沥青复合件测试方法...................................... 34
附录C 不粘轮乳化沥青粘轮率测试方法...................................... 36
附录D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38
附录E 浇筑式沥青混合料贯入度试验方法.................................. 42
附录F 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刘埃尔流动度试验方法...................... 45
附录G 排水沥青混合料透水系数试验方法..................................48
本标准用词说明................................................................................ 50
引用标准名录.................................................................................... 51
附:条文说明.............................................................................. 52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and Symbols ........................................................................ 2
2. 1 Terms ......................................................................................... 2
2. 2 Symbols ..................................................................................... 3
3 Ultra Thin Asphalt Pavement ......................................................... 4
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4
3. 2 Materials .................................................................................... 5
3. 3 Design of Mix proportion ..........................................................8
3. 4 Construction ............................................................................ 10
3. 5 Quality Inspection ................................................................... 11
4 Guss Asphalt Pavement ................................................................ 17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7
4. 2 Materials .................................................................................. 17
4. 3 Design of Mix proportion ........................................................19
4. 4 Construction ............................................................................ 19
4. 5 Quality Inspection ................................................................... 23
5 Drainage Asphalt Pavement ......................................................... 25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5
5. 2 Materials .................................................................................. 25
5. 3 Design of Mix proportion ........................................................27
5. 4 Construction ............................................................................ 29
5. 5 Quality Inspection ................................................................... 29
Appendix A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of Non stick Wheel
8
Emulsified Asphalt ..................................................... 32
Appendix B Test Method for Non stick Wheel Emulsified Asphalt
Composite Parts ..........................................................34
Appendix C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Rate of Non stick Wheel
Emulsified Asphalt ..................................................... 36
Appendix D Design Method for Mix Proportion of Poured Asphalt
Concrete ......................................................................38
Appendix E Test Method for Penetration of Poured Asphalt Mixtures
.................................................................................... 42
Appendix F Test Method for Fluidity Experiment of Poured Asphalt
Mixtures ......................................................................45
Appendix G Test Method for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Drainage
Asphalt Mixtures ........................................................ 4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5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1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52
1
1 总则
1. 0. 1 为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的要求,保证福建省城市道路特种沥青路面工程质量,
特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新建、改建及养护的各级城市
道路特种沥青路面工程。
1. 0. 3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 0. 4 福建省城市道路特种沥青路面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
2. 1 术语
2. 1. 1 特种沥青路面Special asphalt pavement
本标准所涉及特种沥青路面特指UTFC 沥青路面、浇注式沥
青路面及排水沥青路面。
2. 1. 2 UTFC 超薄沥青路面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和间断开级配(设计空隙
率大于10%)的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简称“UTFC 沥青路面”)
同步铺筑、碾压成型,厚度为10mm~25mm 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表
面层。
2. 1. 3 浇注式沥青路面Guss asphalt pavement
由在高温状态下(约220℃~260℃)进行拌合,混合料摊铺
时流动性大,依靠自身的流动性摊铺成型,无须碾压,沥青、矿
粉含量较大,空隙率小于1%的沥青混凝土铺筑而成的沥青路面。
2. 1. 4 排水沥青路面Porous asphalt pavement
由空隙率18%以上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路表水可渗入路面内
部并横向排出的沥青路面类型,又称多空隙沥青路面。
2. 1. 5 高黏度改性沥青High viscosity asphalt
通过掺加高分子材料制备,60℃动力黏度不小于50000 Pa·s,
满足排水沥青混合料强度、抗飞散、抗水损害等性能技术要求的
改性沥青。
2. 1. 6 刘埃尔流动度Lueer Fluidity
重锤[(995±1)g]在(240±2)℃的沥青混合料中依靠自重
3
下沉5 cm 深度所用的时间,表征混合料的流动性。
2. 1. 7 贯入度Indentation
又称为贯入强度,是指在规定的贯入针、贯入速度和温度条
件下,将贯入针插入沥青混合料试样中的深度,表征混合料的高
温性能。
2. 1. 8 透水系数Permeation coefficient
在常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透过规定面积的水流的速度,
以cm/s 计。
2. 1. 9 渗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排水沥青路面规
定面积的水的体积,以mL/min 计。
2. 2 符号
Fb—— 摆值;
FS—— 横向力系数;
PA——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
Pb—— 沥青用量;
PSSI——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
PCI——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Quality
Index);
RQI——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 Quality Index);
RTFOT/TFOT—— 质量变化;
TD—— 构造深度;
UTFC—— 超薄沥青路面(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VV—— 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VFA—— 沥青混合料有效的沥青饱和度;
VMA—— 矿料间隙率;
4
3 UTFC 沥青路面
3. 1 一般规定
3. 1. 1 UTFC 沥青路面分为UTFC-Ⅰ型(10 mm ~ 15 mm)、
UTFC—Ⅱ型(15 mm ~ 20 mm)和UTFC-Ⅲ型(20 mm ~ 25 mm)
3 种类型。
3. 1. 2 UTFC 沥青路面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 1. 3 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的规定。
3. 1. 4 施工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0℃,不应在雨天施工。
3. 1. 5 UTFC 沥青路面应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
他工序交叉干扰。
3. 1. 6 UTFC 沥青路面适用于结构强度足够、表面状况尚好的沥
青路面,适宜路况的判断标准采用PSSI、RQI 和PCI 三项指标,
适宜实施超薄沥青路面技术条件见表3.1.6。
表3.1.6 适宜实施超薄沥青路面技术条件
道路等

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PSSI ≥85
RQI ≥85 ≥80
PCI ≥85 ≥80
3. 1. 7 施工前应对工作面质量进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的规定。
5
3. 2 原材料
3. 2. 1 UTFC 沥青路面用沥青胶结料应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其
质量应符合表3.2.1 的规定;或采用经试验验证过的技术性能指标
不低于表3.2.1 规定的胶结料。
表3.2.1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40~6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 0 T0604
延度(5℃,5cm/min),不小于cm 20 T0605
软化点TR&B,不小于℃ 75 T0606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 3 T0620
闪点,不小于℃ 23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99 T0607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90 T0662
离析,48h 软化点差,不大于℃ 2 T0661
60℃动力粘度Pa.s 50000 T0620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TFOT(或旋转薄膜
加热试验RTFOT)
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1.0 T0610
针入度比(25℃),
不小于
% 65 T0604
延度(5℃,5cm/min),
不小于
cm 15 T0605
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执行。
3. 2. 2 粘层沥青宜采用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
表3.2.2 的规定。
表3.2.2 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Ⅰ型Ⅱ型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裂快裂T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T0653
赛波特粘度(25℃) - 3~50 3~50 T0623
筛上剩余量(1.18mm 筛)不大于% 0.1 0.2 T0652
蒸发残留物
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50 55 T0651
针入度(25℃) 0.1mm 15-50 5-30 T0604
6
续表3.2.2
试验项目单位Ⅰ型Ⅱ型试验方法
蒸发残留物软化点,不小于℃ 60 65 T0606
复合件拉拔
强度,不小

25℃
MPa
0.35 0.4
附录B
40℃ 0.25 0.3
附着力拉拔
强度,不小

25℃ MPa
1.0 1.2
附录A
0.6 0.7
轮胎附着率(路面使用温度) %
40℃以下40~60℃
附录C
≤10 ≤10
储存稳定性
1 天
%
≤1 ≤1 T0655
5 天≤5 ≤5 T0655
注:不粘轮乳化沥青类型根据施工现场实测路面温度选择,路面温度小于50℃时选用I 型
乳化沥青、路面温度大于等于50℃时选用II 型乳化沥青。
3. 2. 3 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的破碎
石料,宜选用玄武岩等基性或强基性石料。粗集料的规格及质量
应符合表3.2.3-1 和表3.2.3-2。
表3.2.3-1 粗集料规格要求
路面型号
公称
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6.0 13.2 9.5 6.3 4.75
2.3
6
1.1
8
UTFC—Ⅰ

3~5 — — — 100 90~100
0~
5

5~8 — — 100 80~100 0~15 — —
UTFC—Ⅱ

5~10 — 100 80~100 10~25 0~5 — —
UTFC—Ⅲ

5~10 — 100 90~100 15~30 0~5 — —
10~15 100 90~100 0~15 0~5 — — —
表3.2.3-2 粗集料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2 T0316
7
续表3.2.3-2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1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0304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吸水率,不大于% 2.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
磨光值PSV,不小于— 42 T0321
针片状颗粒含

混合料,不大于% 12
T0312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

% 10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

% 15
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 0.8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2.5 T0320
与沥青粘附性5 T0616
破碎面1 个% 100 T0346
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执行。
3. 2. 4 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或石屑,机制砂宜采用优质石灰岩加
工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适当的颗粒
级配。
2 细集料的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表3.2.4-1 和表3.2.4-2 的规定。
表3.2.4-1 细集料规格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表3.2.4-2 细集料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T0328
坚固性(>0.3mm 部分),不大于% 12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 的含量),不大于% 3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60 T0334
8
续表3.2.4-2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0345
3. 2. 5 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
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矿粉的质量应符合表
3.2.5 的要求。
表3.2.5 矿粉的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 2.50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1 T0103
粒度范围
< 0.6mm % 100
< 0.15mm % 90~100 T0351
< 0.075mm %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小于— 1 T0353
塑性指数,小于%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T0355
3. 3 配合比设计
3. 3. 1 UTFC 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附录B 的规定执行。
3. 3. 2 UTFC 沥青混合料的工程级配设计范围宜符合表3.3.2 的
要求。
表3.3.2 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类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6 13.2 9.5 6.3 4.75 2.36 1.18 0.6 0.3
0.1
5
0.0
75
UTFC—
Ⅰ型
— — 100
80~1
00
40~
55
20~
30
15~
25
8~
16
6~
12
5~
10
4~7
9
续表3.3.2
级配类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6 13.2 9.5 6.3 4.75 2.36 1.18 0.6 0.3
0.1
5
0.0
75
UTFC—
Ⅱ型
— 100
80~1
00
30~4
5
20~
35
18~
30
10~
22
6~
16
5~
12
4~
10
4~7
UTFC—
Ⅲ型
10
0
85~1
00
60~8
0
30~4
5
20~
35
18~
30
10~
22
6~
16
5~
12
4~
10
4~7
3. 3. 3 UTFC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标准及性能应符合表
3.3.3-1 及表3.3.3-2 的要求。
表3.3.3-1 马歇尔技术标准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
击实次数(双面) — 两面击实50 次T0702
试件尺寸mm Φ101.6mm×63.5mm T0702
空隙率VV,不小于% 10 T0708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20 T0705
沥青饱
和度
VFA
UTFC—Ⅰ型
%
25~50
UTFC— Ⅱ型25~50 T0705
UTFC—Ⅲ型35~55
稳定度,不小于kN 6 T0709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实测值T0711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结合料损
失,不大于
% 0.1 T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混合料损失,不
大于
% 15 T0733
沥青膜厚度h,不小于μm 9
计算法,见条
文3.3.5
表3.3.3-2 UTFC 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85 T0709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80 T0729
3. 3. 4 UTFC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
设计方法,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并验算沥青膜
10
厚度。
3. 3. 5 按照式(3.3.5-1)计算集料的表面积A,按照式(3.3.5-2)
计算沥青膜厚度h。
2 0.02a 0.04b 0.08c A= 0.14d+0.3e+0.6f+1.6g
48.74
   
(3.3.5-1)
b h= P
A
(3.3.5-2)
式中: A —— 集料总的表面积;
a —— 4.75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b —— 2.36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c —— 1.18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d —— 0.6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e —— 0.3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f —— 0.15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g —— 0.075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h —— 沥青膜厚度(μm);
Pb —— 沥青用量(%)。
3. 3. 6 超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按表3.3.3-1 和3.3.3-2 的规
定进行各项试验,当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本要求时,沥青用量Pb
应作为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OAC)。
3. 4 施工
3. 4. 1 在工程开工前宜铺筑试验路段,进行混合料的试拌、试铺,
并应据此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3. 4. 2 UTFC 沥青路面用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除应符
合表3.4.2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
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的规定。
11
表3.4.2 施工温度要求
工序施工温度(℃) 测量部位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65~175 沥青加热罐
集料加热温度190~210 热料提升斗
混合料出场温度170~185 运料车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 195 运料车
混合料储存温度
拌和出料后降低
不超过10
运料车及储料罐
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摊铺机
初压温度,不低于150 摊铺层内部
终压温度,不低于90 路表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路表
3. 4. 3 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的喷洒量应符合表3.4.3 的规定。
表3.4.3 粘层油洒布量
级配类型粘层油喷洒量(kg/m2)
UTFC—Ⅰ型0.6~0.8
UTFC—Ⅱ型0.7~1.0
UTFC—Ⅲ型0.8~1.2
3. 5 质量检验
3. 5. 1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应符合表3.5.1-1、3.5.1-2、3.5.1-3
和3.5.1-4 的规定,施工过程中的其它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的规定。
表3.5.1-1 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频度
序号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
平行试验次
数或一次试
验的试样数
1 粗集料
含泥量1000m3/次2
针片状颗粒含量1000m3/次2~3
颗粒组成(筛分) 1000m3/次2
压碎值1000m3/次3
12
续表3.5.1-1
序号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
平行试验次
数或一次试
验的试样数
1 粗集料
磨光值每料源一次2
洛杉矶磨耗每料源一次2
吸水率1000m3/次2
2 细集料
颗粒组成(筛分) 200m3/次2
砂当量200m3/次2
棱角性200m3/次5
3 矿粉
颗粒分析100t/一次2
亲水系数100t/一次2
塑性指数100t/一次2
4
改性
沥青
针入度每车或每100t 检测一次3
软化点每车或每100t 检测一次2
低温延度每车或每100t 检测一次3
弹性恢复每车或每100t 检测一次3
离析试验
储存时间超过1 周检测一

2
5
改性乳
化沥青
筛上剩余量每车或每50t 检测一次2
蒸发残留物含量每车或每50t 检测一次2
恩格拉粘度每车或每50t 检测一次2
蒸发残留物针入度每车或每50t 检测一次3
蒸发残留物软化点每车或每50t 检测一次2
蒸发残留物延度每车或每50t 检测一次3
弹性恢复每2~3 天1 次3
表3.5.1-2 生产过程中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
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城市主干
路/城市
快速路
城市次干
路、城市支
路等其他等
级道路
混合料外观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
离析、油石比、色泽、
冒烟、有无花白料、油
团等各种现象
目测
13
续表3.5.1-2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
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城市主干试验方法
路/城市
快速路
城市次干
路、城市支
路等其他
等级道路
拌和
温度
沥青、集
料的加
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符合本标准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
测、显示并打

混合料
出厂温

逐车检测评定符合本标准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
测、显示并打
印,出厂时逐
车按T0981 人
工检测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
取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
测、显示并打

沥青用量(油石
比)
逐盘在线监测±0.2% —
计算机采集数
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l 次取均值评定
±0.1% —
JTG F40 附录
F 总量检验
每台拌和机每天l~
2 次,以2 个试样的
平均值评定
±0.2% ±0.3%
抽提T0722、
T0721
矿料
级配
(筛
孔)
0.075mm
逐盘在线检测
±2% —
计算机采集数
据计算
≤2.36m
m
±3% —
≥4.75m
m
±4% —
0.075mm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l 次取平均值评定
±1% —
JTG F40 附录
G 总量检验
≤2.36m
m
±3% —
≥4.75m
m
±4% —
14
续表3.5.1-2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
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城市主干
路/城市
快速路
城市次干
路、城市
支路等其
他等级道

矿料
级配
(筛
孔)
0.075m
m
每台拌和机每天l~
2 次,以2 个试样的
平均值评定
±1% ±2%
T0725 抽提筛
分与标准级配
比较的差
≤2.36m
m
±3% ±4%
≥4.75m
m
±4% ±5%
马歇尔试验:空
隙率、矿料间隙
率、稳定度
每台拌和机每天l~2
次,以4~6 个试件的
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T0702、T0709、
JTG F40 附录B
及附录C
浸水马歇尔试验
必要时(试件数同
马歇尔试验)
符合本标准规定T0702、T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
必要时(试件数同
马歇尔试验)
符合本标准规定T0729
谢伦堡沥青析漏
试验结合料损失
必要时(以3 个试
样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T0732
表3.5.1-3 超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要求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
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城市主干路/ 试验方法
城市快速路
其他等级
道路
外观随时
表面平整、均匀、无松散、
无花白料、边线顺直
目测
接缝
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目测
逐条接缝检测评定3mm 5mm T0931
施工
温度
摊铺
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符合本标准规定T0981
施工
温度
碾压
温度
随时符合本标准规定
插入式温
度计实测
15
续表3.5.1-3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
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城市主干路/ 试验方法
城市快速路
其他等级
道路
厚度
检测
每个
断面
UTFC—I 型±2mm ±3mm
T0912
UTFC—II 型±3mm ±4mm
UTFC—III

±4mm ±5mm
宽度检测每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T0911
平整

标准

连续测定1.2mm 2.5mm T0932
最大
间隙
连续测定3mm 5mm T0931
路面渗水系数
每1km 不少于5 点,每
点3 处取平均值
≥500mL/min T0971
表3.5.1-4 超薄路面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
率(每双车
道)
试验
方法
城市主干路
/城市快速

其他等级
道路
1 平整度
标准差σ 1.2mm 2.5mm 平整度仪:全
线每车道连续
按100m 计算
IRI 或σ
T0932
IRI 2.0m/km 4.2m/km T0933
2 渗水系数,不小于500ml/min
渗水试验仪:
每200m 测1

T0971
3
厚度
(mm

UTFC—I 型±2mm ±3mm 按JTG F80/1
附录H 检查:
每200m 测1

T0912
UTFC—II 型±3mm ±4mm
UTFC—III 型±4mm ±5mm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宽度
尺量:每200m
测4 断面
T0911
16
续表3.5.1-4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
率(每双车
道)
试验
方法
城市主干路
/城市快速

其他等级
道路
5


摆值Fb
(BPN)
不小于
UTFC
—I 型
50

摆式仪:每
200m 测1 处
T0964
UTFC
—II 型
55
UTFC
—III 型
55
6
横向力
系数FS
(SFC60
) 不小

UTFC
—I 型
54

横向力系数测
定车:全线连
续,按JTG
F80/1 附录K
评定
T0965
UTFC
—II 型
54
UTFC
—III 型
54
7
构造深
度TD
(mm)
不小于
UTFC
—I 型
0.8 —
铺沙法:每
200m 测1 处
T0961
UTFC
—II 型
1.0 —
UTFC
—III 型
1.2 —
17
4 浇注式沥青路面
4. 1 一般规定
4. 1. 1 浇注式沥青路面适用于钢桥面铺装。
4. 1. 2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不得在雨天施工,钢桥面上施工气温不
得低于15℃。
4. 1. 3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工作面必须保持干燥、干净,施工
人员必须配备毛巾和穿戴鞋套,防止汗水及鞋子污染工作面。
4. 2 原材料
4. 2. 1 浇注式沥青路面用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4.2.1 的要求。
表4.2.1 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软化点℃ ≥58 T0606
针入度(25℃) 0.1mm 15~30 T0604
延度(25℃) cm ≥10 T0605
闪点℃ ≥280 T0611
密度(15℃) g/cm² 实测T0603
RTFOT/
TFOT
质量变化% ≤0.5 T0609
针入度比— ≥70 T0604
4. 2. 2 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耐磨的碎石,其质量应符
合表4.2.2 要求。
表4.2.2 粗集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T0304
18
续表4.2.2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吸水率% ≤2.0 T0307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黏附性级5 T0663
磨耗量% ≤25 T0317
针片状颗粒含量(大于
2.36mm,小于4.75mm)
% ≤10 T0312
有害物质成分
含有量(全部
试验材料的重
量百分率)
泥块含量% ≤0.25 T0310
软石含量a % ≤5.0 T0310
扁平颗粒含量
b
% ≤10.0 T0312
注:1 a 对于4.75 mm 以下的集料不适用;
2 包括集料的立方体的尺寸比率大于5 的集料。
4. 2. 3 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清洁、耐久,不含有害物质成分的天
然砂、人工砂或者合成混合砂,其质量应符合表4.2.3 要求。
表4.2.3 细集料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T0328
坚固性(>0.3mm 部分) % ≤12 T0340
砂当量% ≥60 T0334
亚当蓝值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g ≥30 T0345
4. 2. 4 矿粉应由石灰岩磨细得到,其质量应符合表4.2.4 要求。
流动性试验中应要求矿粉的流动值变化斜率在1.0 以上,流动值
在35%以下。
表4.2.4 填料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T0352
含水率% ≤1.0 T0103
粒度范围<0.6mm
粒度范围<0.15mm
粒度范围<0.075mm



100
90~100
85~100
T0351
19
续表4.2.4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系数%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T0355
4. 3 配合比设计
4. 3. 1 浇注式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应按照本标准附录D 的要求
进行。
4. 3. 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工程级配设计范围宜符合表4.3.2 的
要求。
表4.3.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
筛孔
(mm)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率
(%)
100
80~
100
63~
80
48~
63
38~
52
32~
46
27~
40
24~
36
20~
30
4. 3. 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指标应符合表4.3.3 的要求。
表4.3.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贯入度(mm) 1.0~4.0(60℃) 附录E
贯入度增量(mm) ≤0.4(60℃) 附录E
低温弯曲极限应变(-10℃,50mm/min)(με) ≥3000 T0715
刘埃尔流动度(240℃)(s) ≤20 附录F
动稳定度(60oC)/次/mm ≥300 T0719
4. 4 施工
4. 4. 1 浇注式沥青路面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作面状况进行检查,工作
20
面状况应符合摊铺要求,工作面出现严重裂缝、鼓包、严重车辙
或推移等病害,或发生火烧、化学物腐蚀等特殊情况时,应及时
进行专项检查,并采取必要的处治措施。
2 桥面铺装分幅线应避开纵隔板的位置,与钢箱梁顶板U
形肋焊接点错开,宜设置在车道标线附近。
3 按力学计算确定全桥施工顺序,降低高温摊铺和不平衡荷
载对桥面板的不利影响。
4. 4. 2 应根据分幅宽度进行施工模板的铺设,确保模板的顺直、
平整和固定牢固。
4. 4. 3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拌和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混合料应根据批准的生产配合比进行各档料的掺配和拌
制。宜采用产量大于160 t/h 的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和机放料口
宜设有接料滑车。
2 试验室应及时对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检验。每
天正式生产时,取拌和好的混合料进行刘埃尔流动性、贯入度试
验,进行矿料级配及沥青含量的试验。
3 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生产前一夜,应预先将贮油罐内的沥
青加热到165℃~175℃,并始终保持这一温度,严禁加热温度超
过190℃。
4 外加剂宜采用直接投喂至拌缸的方式,装入PE 材料的塑
料袋内,过磅称量,根据每盘拌和混合料的重量确定投喂重量。
5 集料经加热后进入热料仓, 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220℃~260℃,矿粉加热温度应控制在70℃~150℃。
6 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将矿料放入拌缸后,加入矿粉进行干
拌,初步拌和均匀后喷入沥青进行拌和,干拌时间宜控制在
10s~15s,湿拌时间宜控制在40s 以上。
7 将拌和好的混合料卸入临时热料斗(接料滑车)中,随后
卸入升温搅拌运输车中,每3 车为一组循环装料。
8 每盘混合料分三次卸入升温搅拌运输车中,卸料过程中搅
21
拌运输车车内搅拌叶片缓慢转动,每辆搅拌运输车装入1 盘混合
料后,换下一辆车接料,直至装满这个循环所有车辆。
9 应对每日沥青材料用量进行统计并计量,通过总量校核浇
注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4. 4. 4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应采用带加热、保温控制系统和搅拌装
置的专用升温搅拌运输车。
2 在升温搅拌运输车专用储运车辆装料之前,宜将车辆罐体
温度预热至160℃左右。
3 严禁升温搅拌运输车在钢桥面调头,所有的调头工作在引
桥完成。
4 运输过程中加热搅拌系统应正常运转,确保混合料受热均
匀且不产生离析;混合料在升温搅拌运输车中的加热搅拌时间宜
不小于1.5h,不宜超过5h;出料温度宜控制在220℃ ~ 260℃。
5 升温搅拌运输车卸料前,应对罐体加热温度和搅拌速度进
行调节,点火喷嘴调至强火,旋转叶片。
6 沥青混合料在升温搅拌运输车搅拌、升温充分后(即搅拌
达到规定时间,混合料温度达到要求),取样进行刘埃尔流动性
和贯入度试验,合格后方可摊铺。混合料出料温度宜不低于180℃。
4. 4. 5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应使用浇注式沥青摊铺机,无接料
斗、输送与螺旋分料装置,由行走系统、熨平板系统、刮板布料
器组成。
2 摊铺准备
1)检查摊铺、碾压机械是否正常运转。
2)摊铺前,事先应把工作面水分和油污等清扫干净并充
分进行干燥。
3)为应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因温度降低而收缩的性质,
摊铺用模板的高度要比设计厚度大一定比例,比例由试
22
铺决定。
4)摊铺机每天摊铺前至少半小时进行摊铺机熨平板预热,
预热温度宜不低于100℃。
5)检查路缘石或接缝处是否完成接缝材料铺贴或粘结材
料涂抹。
6)准备人工修整施工缝的全部人员和设备。
7)检查模板固定是否牢固,检查预裹碎石的数量和质量。
3 摊铺速度应与供料速度相匹配,宜设专人计算并控制摊铺
速度,以匀速摊铺为原则。
4 摊铺方向的设置以减少施工设备在已铺浇注沥青混凝土
面层上行驶为原则,兼顾沥青混凝土铺筑造成恒载的均衡性。摊
铺顺序宜采用由低侧到高侧的顺序。
5 摊铺时根据分幅方案确定摊铺宽度,采用侧模板和摊铺机
自有控制系统控制厚度与平整度。
6 接缝施工
1)应确保模板稳固,避免模板跑模。
2)接缝施工,严禁缺料,遵循宁高勿低的原则;缺料时,
应及时补料并夯实,避免缺料情况撒布沥青碎石和碾压。
7 鼓包处理
1)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检查记录鼓包具体位置、状况和
处理工艺。
2)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100℃以上的鼓包,按放气处理;
低于100℃时应按挖除重新涂抹粘结层并换填新混合
料处理。
8 其他注意事项
1)每日施工前,应在钢桥面范围外给施工设备注满油料,
施工过程中严禁停机加油。
2)事先用小沙袋或木板将桥边泄水口堵严。
3)每天施工完毕,将施工设备清理干净。
23
4)所有施工车辆严禁在钢桥面调头。
5)摊铺如果突然遇雨,立即停止施工,未铺料必须全部予
以废弃。
4. 4. 6 接缝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施工缝设置
1)纵向施工缝位置严格按本规的规定要求执行。
2)横向施工缝宜设置在钢箱梁两横隔板中间位置,且相
邻两幅横缝要错开1m 以上。在铺装施工之前,应预先
将钢箱梁横隔板位置标记在桥梁两侧检修道位置。
2 施工缝的处理
1)在桥面系构造物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结合部位宜设置
接缝材料。
2)接缝材料施工前,构造物与铺装层接触部分,应进行人
工打砂除锈,达到St3.0 级清洁度要求,然后涂布防水
粘结层。
3)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横纵向施工缝,按缝采用平接缝和
冷接缝;缝体立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布防水粘结层材料。
4)施工缝应平整、密实、不透水。
4. 4. 7 养生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完毕后,应封闭养护到温度降
到自然环境温度。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完毕,在上面层施工前,高气温条
件下应派专人巡查是否有鼓包发生,一旦出现鼓包,则应铲除鼓
包处的铺装层,清理后重新涂抹0.2 L/m 粘结层,再用新的浇注
式沥青混合料回补、找平。
4. 5 质量检验
4. 5. 1 浇注式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项目和要求应符合
24
表4.5.1-1 和表4.5.1-2 的规定。
表4.5.1-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现场检测项目
材料检查内容频率要求
浇注式沥青混
凝土
搅拌时间随时1.5 h~5 h
温度测定1 次/1 辆搅拌车220 ℃~260℃
刘埃尔流动性1 次/l 辆搅拌车10s~40s
贯入度试验1 次/l d 1mm~4mm
级配要求1 次/1d 拌和楼打印记录反
沥青用量1次/1 d 算
表4.5.1-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合格评估值
项目X10 X6 X3
级配(%) 2.36 mm ±8.0 ±7.5 ±7.0
级配(%) 0.075 mm ±3.5 ±3.5 ±3.0
沥青用量(%) ±0.20 ±0.15 ±0.15
注: X 脚标为取样组数。
25
5 排水沥青路面
5. 1 一般规定
5. 1. 1 排水沥青路面宜由排水功能层、防水黏结层和下承层组成。
5. 1. 2 在冷接缝和其它易发生飞散病害的路段,应采取喷洒渗透
性树脂等增强抗飞散能力的技术措施。
5. 2 原材料
5. 2. 1 排水沥青路面应采用改性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5.2.1 的
规定。
表5.2.1 排水沥青路面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 40 T 0604
软化点(TR&B),不小于℃ 80 T 0606
延度(5℃,5cm/min),不小于cm 30 T 0605
溶解度,不小于% 99 T 0607
布氏黏度(170℃),不大于Pa·s 3 T 0625
动力黏度(60℃),不小于a Pa·s 50000 T 0620
黏韧性(25℃),不小于N·m 25 T 0624
韧性(25℃),不小于N·m 20 T 0624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95 T 0662
储存稳定性离析c,48h 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T 0661
闪点,不小于℃ 230 T 0611
相对密度(25℃) — 实测记录T 0603
RTFOT/TFOT 后
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1.0 T 0609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 65 T 0604
26
续表5.2.1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RTFOT/TFOT 后
残留物
残留延度( 5℃),不小于cm 20 T 0605
5. 2. 2 排水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应均匀、洁净、干燥,其质量
应符合表5.2.2 的规定。
表5.2.2 排水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软石含量,不大于% 1.0 T 0320
坚固性,不大于% 8 T 0314
压碎值,不大于% 18 T 0316
高温压碎值a,不大于% 23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0 T 0323
磨光值,不小于PSV 42 T 0321
与沥青黏附性的等级,不小于级5 T 0654
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 1 T 0310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70 T 0304
毛体积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 0304
吸水率b,不大于% 2.0 T 0307
针片状颗粒含量
混合料,不大于% 12 T 0312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10 T 0312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2 T 0312
注:1 将装有试样的压碎值试验仪和压柱一起放入190℃±2℃的烘箱内保2h后,取出试样
立即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中T 0316的标准进行试验,测试压碎值,
所有试验操作应在5min 内完成;
2 多孔玄武岩的吸水率可放宽到3.0。
5. 2. 3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
5.2.3 的规定。
表5.2.3 细集料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 0328
27
续表5.2.3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坚固性(>0.3mm 部分),不大于% 3 T 0340
含泥量(<0.075mm 含量),不大于% 3 T 0333
砂当量,不小于% 6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1.5 T 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法),不小于s 30 T 0345
5. 2. 4 矿粉应采用由石灰岩性石料磨细得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表5.2.4 的规定。
表5.2.4 矿粉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大于— 2.60 T 0352
含水率,不大于% 1 T 0103
外观— 无团粒结块观察
亲水系数,不小于— 0.8 T 0353
塑性指数,不大于% 4.0 T 0354
加热安定性— 无明显变化T 0355
粒度范围
<0.60mm % 100
T 0351
<0.30mm % 95~100
<0.15mm % 90~100
<0.075mm % 75~100
5. 2. 5 纤维稳定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沥青路面用纤维》
JT/T533 的规定。
5. 3 配合比设计
5. 3. 1 排水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
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的规定执行。
5. 3. 2 排水沥青混合料的工程级配设计范围应符合表5.3.2 的规
定。
28
表5.3.2 排水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mm)
通过量(%)
PA-5 PA-10 PA-13 PA-16 PA-20
26.5 — — — - 100
19.0 — — — 100 95~100
16.0 — — 100 90~100 -
13.2 — 100 90~100 60~90 64~84
9.5 100 80~100 40~71 40~60 -
4.75 15~50 8~28 10~30 10~26 10~31
2.36 8~30 5~15 9~20 9~20 10~20
1.18 5~12 5~12 7~17 7~17 7~17
0.60 4~10 4~10 6~14 6~14 6~14
0.30 4~8 4~9 5~12 5~11 5~11
0.15 4~7 4~8 4~9 4~9 4~9
0.075 3~6 3~6 3~6 3~5 3~5
5. 3. 3 排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标准及性能应符合表5.3.3 的
规定。
表5.3.3 排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实50 次T 0702
空隙率a %
18~25 T 0708
17~23 T 0708
稳定度,不小于kN 5.0 T 0709
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85 T 0709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TSR),不小于% 80 T 0729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 0.8 T 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不大于% 15 T 0733
浸水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不大于% 20 T 0733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 5000 T 0719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με 2500 T 0715
透水系数(马歇尔试件),不小于cm/s 0.20 附录E
渗水系数(车辙板),不小于mL/min 5000 T 0730,T 0971
注:真空密封法空隙率常用值为18%~20%(体积法为20%~22%),寒冷地区适当降低。
29
体积法检测结果离散性较大,有条件时宜采用真空密封法,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用
体积法代替。
5. 4 施工
5. 4. 1 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质量进行检测,且各项技
术指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5. 4. 2 排水沥青路面用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的相关规定。
5. 4. 3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上、下排水功能层之间设置黏层的情
况时,应在下层排水功能层表面全幅洒布黏层沥青材料,黏层沥
青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的相关规定。
5. 5 质量检验
5. 5. 1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应符合表5.5.1-1 和5.5.1-2 的规定。
表5.5.1-1 原材料质量检查项目与频度
材料检验项目频度
试验规程规定的平
行试验次数或一次
试验的试样数
粗集料
1.目测母材洁净程度
2.目测软弱颗粒是否超标
3.目测针片状粒径规格是否变异
每批不大于3000t

2~3
2
细集料
1.目测洁净程度
2.含泥量(<0.075mm 含量)
每批不大于2000t
2
2
填料
1.细度
2.加热安定性
3.亲水系数
4.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消石灰)
5.密度检测
每批不大于1000t

2
2
2
2
30
续表5.5.1-1
材料检验项目频度
试验规程规定的平
行试验次数或一次
试验的试样数
道路石
油沥青
1.针入度
2.软化点
3.延度(10℃)
4.残留延度(10℃)
5.高黏度添加剂配伍性(毛细管动
力黏度)
每批不大于500t
3
2
3
2
2
改性沥

1.针入度
2.软化点
3.延度(5℃)
4.残留延度(5℃)
5.布氏黏度(135℃)
6.溶解度
每批不大于500t
3
2
2
3
3

高黏度
改性沥

1.针入度
2.软化点
3.延度(5℃)
4.残留延度(5℃)
5.布氏黏度(170℃)
6.动力黏度(60℃)
7.溶解度
每批不大于500t
2
2
2
2
2
2
2
改性乳
化沥青
1.蒸发残留物含量
2.蒸发残留物针入度
3.蒸发残留物软化点
4.蒸发残留物的延度
每临时加工罐或运料车
不大于500t
2
3
2
3
表5.5.1-2 排水沥青路面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要求
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外观随时
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
缝、推移、油汀、油包等缺陷,
且无明显坑槽
目测
接缝
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目测
逐条检测评定3mm T 0931
31
续表5.5.1-2
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施工温

摊铺
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符合本规范要求T 0981
碾压
温度
随时符合本规范要求T 0981
厚度
上面

每2000m21 点评定设计值的-10% T 0912
压实度
每2000m2 检查1
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
算平均值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98%
T 0924 T
0922
平整度(标准
差)
连续测定1.5m/km T 0932
纵断面高程检测每个断面±10mm T 0911
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0.3% T 0911
渗水系数
每公里不少于5 处,每
处3 点取平均值
≥5000mL/min,合格率不小于90% T 0971
空隙率
每2000m2 检查1 组,
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
平均值
设计值±3%,合格率不小于90%
T 0708 的
体积法
设计值±3%,合格率不小于90% T0708
摆值(BPN) 每200m 1 处符合设计要求T 0964
注:1 内部温度测试以玻璃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插入混合料内部测试为准,表面温度测
量可使用红外测温仪,有条件时使用红外热像仪;
2 本规范只对上面层厚度做出规定,其他层次厚度和总厚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的要求;
3 排水沥青混合料标准密度可采用旋转压实仪测得,空隙率测试宜优先选择真空密封
法;
4 压实度测量时必须将钻孔取芯的芯样彻底干燥,可使用专用的真空干燥烘箱;5.施
工期间的排水沥青路面摩擦系数可采用摆值。
32
附录A 不粘轮乳化沥青附着力测试方法
A. 1 适用范围
A. 1. 1 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沥青的拉拔力测试。
A. 2 试验试剂及仪器
A. 2. 1 附着力测试仪,分辨率:± 0.01MPa (1psi);精度:± 1%
全量程。
A. 2. 2 打磨机,额定电压:220V。
A. 2. 3 烘箱,工作温度为25~250℃,控温精度为± 1℃。
A. 2. 4 拉拔头,锭子尺寸:20mm。
A. 3 方法与步骤
A. 3. 1 基面准备:试验所用的基层一般采用二灰稳定碎石基层
或者水泥稳定土基层,在其基面上需事先采用打磨机对其进行打
磨,加速其平整,并清扫干净。
A. 3. 2 选择合适的不粘轮乳化沥青洒布量,根据面积计算出所
需材料。
A. 3. 3 将不粘轮乳化沥青预先置于烘箱中,在规定温度下加热,
待不粘轮乳化沥青材料达到规定加热时间后取出,用刷子均匀涂
抹在试验所用基面上,材料用量根据减重称量方法计算。
A. 3. 4 涂抹完全后,快速将拉拔头置于粘结材料上,按压数秒
以保证完全粘结固定。
33
A. 3. 5 将拉拔头粘结试验基面一起放置在指定温度条件下直至
完全破乳后即可。
A. 3. 6 打开一起开关,预热5s 以上。
A. 3. 7 打开油压开关,按压接头处的推杆,使接头中气压完全
排尽。旋转油压杆开关,使其处于“开”的状态。
A. 3. 8 将切刀置于拉拔头上,沿拉拔头周边旋转,形成环状切
口,保证仅有拉拔头下方有粘结材料。
A. 3. 9 将一起接头部分置于拉拔头上,连续按动压杆直至电子
屏幕数值显示最大值,并且不再变化,即为附着力拉拔强度。
A. 4 数据处理及其他
A. 4. 1 记录试验数据及界面破坏形式,试验数据保留2 位小数。
A. 4. 2 试验完成后,将拉拔头与试验基面分离,旋转油压杆开
关,使其处于“关”的状态,使油压杆放下,按下压接头处的推杆,
将拉拔头取出。
A. 4. 3 将显示屏数据清零,准备进行下一个试验。
A. 4. 4 试验全部结束后,需及时清洗拉拔头并清洁试验仪器,
可用三氯乙烯或者松节油清洗。
A. 4. 5 应进行4 组平行试验,试验结果去除4 个数据中偏离平
均值最大的值,取剩余3 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精确到
0.01MPa。
34
附录B 不粘轮乳化沥青复合件测试方法
B. 1 适用范围
B. 1. 1 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沥青复合件拉拔测试。
B. 2 试验试剂及仪器
B. 2. 1 拉力试验机,有效测力范围:0.2%~100% (1 级);0.4%
~ 100 %(0.5 级),测力精度示值的± 1%以内/示值的± 0.5%以内。
B. 2. 2 取芯机,主轴转速:200~1000r/min。
B. 2. 3 烘箱,工作温度为25℃~250℃,控温精度为± 1℃。
B. 2. 4 钻头:∮100 × 400/700mm。
B. 2. 5 300 mm × 300 mm 的车辙板试模4 个。
B. 2. 6 车辙板碾压成型机,碾轮半径:500mm;碾轮宽度:300mm;
碾轮运动速度为6 次往返/分。
B. 3 方法与步骤
B. 3. 1 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
程》JTG E20 中的T0719 方法制备AC-20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板。
试件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浮浆。
B. 3. 2 在车辙板表面涂刷规定洒布量的不粘轮乳化沥青防水粘
结层材料,在常温条件下放置或在日光照射下至实干。
B. 3. 3 将有涂刷后的试件放入300mm × 300mm 的试模内,涂膜
面朝上,摊铺已加热到170℃ ~ 180℃的常用沥青混合料,沥青混
35
合料可采用常规沥青混合料,立即采用轮碾成型机将沥青混合料
压实,碾压至马歇尔标准密度(100 ± 1)%。沥青混合料厚度为
40mm ~ 50mm。冷却至室温,并在室温下养护24h。
B. 3. 4 采用钻芯取样的方法,在成型好的试件上钻芯取直径100
mm 圆柱体试件,高度贯穿沥青铺装层层厚和车辙板厚层。
B. 3. 5 每组试验至少要求4 个试件。
B. 3. 6 将以上步骤制备的4 个试件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保温至少
4h,然后取出,将粘结有夹具的试件装入拉力试验机,拉力垂直
作用于试件,调整拉伸速度为10mm/min,立即开动试验机拉伸
至粘结破坏。
B. 3. 7 记录粘结破坏时的荷载和破坏位置,测量粘结的面积,
精确到1mm2。
B. 4 数据处理及其他
B. 4. 1 拉拔强度按式计算:
δ = F/A (B. 4. 1)
式中: δ —— 拉拔强度,MPa;
F —— 拉拔力,N;
A —— 试件拉拔面积,mm。
B. 4. 2 试验结果去除四个数据中偏离平均值最大的值,取剩余
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精确到0.01MPa。
36
附录C 不粘轮乳化沥青粘轮率测试方法
C. 1 适用范围
C. 1. 1 本方法适用于不粘轮乳化沥青在室内和现场评估材料不
粘轮性能。
C. 2 试验试剂及仪器
C. 2. 1 粘轮测试仪,用于检测不粘轮乳化沥青是否粘轮,质量
5.4 kg,橡胶圈宽度0.8 cm,橡胶圈外径10.5 cm。仪器如图C.2.1
所示。
图C.2.1 粘轮测试仪
1—橡胶圈;2—把手
C. 2. 2 烘箱,能够在指定温度恒温8 h 的保温烘箱。
C. 2. 3 玻璃板,长200 mm × 宽100 mm,厚度3 mm 左右。
37
C. 3 方法与步骤
C. 3. 1 将乳化沥青试样涂布于玻璃片(200mm×100mm×3mm)
上,涂成与玻璃片的短边平行在长边中心处成一条80mm 宽的带
状,涂膜厚度按洒布量(0.5kg/m2)折算。
C. 3. 2 将制作好的不粘轮乳化沥青样品和成型后的被附着玻璃
片放在指定温度的烘箱中静置2h 以上。
C. 3. 3 将粘轮测试仪放在烘箱里指定温度下保温1h。
C. 3. 4 打开烘箱门,将玻璃板放在斜坡上,两手持测定仪手柄
将测定仪从坡道上移过乳化沥青膜,然后测量车轮上不粘轮乳化
沥青残留的长度。
C. 3. 5 每次测试后立即用丙酮或甲乙酮湿润过的棉布擦净轮胎,
准备下一次测试。
C. 4 数据处理及其他
C. 4. 1 粘轮率计算方法:
δ = c
L × 100% (C.4.1)
式中: δ —— 粘轮率;
c —— 不粘轮乳化沥青残留长度,cm;
L —— 粘轮测试仪橡胶圈周长,cm。
C. 4. 2 应进行不少于4 组平行试验,试验结果去除四个数据中偏
离平均值最大的值,取剩余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精确
到小数点后2 位。
C. 4. 3 粘轮率≤ 10%视为不粘轮。
38
附录D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D. 1 一般规定
D. 1. 1 本方法适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D. 1. 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
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D. 1. 3 混合料拌和应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混合料
的拌和温度和试件制作温度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D. 2 设计指标和设计流程
D. 2. 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见表D.2.1。
表D.2.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指标
试验项目a 技术指标技术要求
流动性试验流动性(240℃)/秒≤20
贯入度试验贯入度(40
℃,52.5kgf/5cm2,30 分钟)
/mm1~4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6oc)/次/mm ≥300
弯曲试验b
极限应变(-10℃,
50mm/min)
≥8000
注:1 配合比设计时以20s 为准,现场施工控制以40s 为准;
2 试件尺寸为300mm×100mm×50mm。
D. 3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D. 3. 1 原材料
39
D.3.1.1 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
料试验规程》JTG 3432 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选
取代表性的样品。生产配合比设计,至少干拌5 次后进行取样。
经试验,各项指标符合本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才能选用。
D.3.1.2 直馏20~40 号沥青与TLA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 的规定从准备使用的沥青罐
中选取代表性祥品。经试验各项指标符合本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
后才能使用。
D.3.2 各种矿料和矿粉筛分
D.3.2.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要求见表D.3.2.1。
表D.3.2.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要求
筛孔
(mm)
各筛孔通过率(%)
16 13.2 4.75 2.36 0.6 0.3 0.15 0.075
通过率
(%)
100 95~100 65~85 45~62 35~50 28~42 25~34 20~27
D.3.2.2 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设计3 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
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
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 mm~0.6 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D.3.2.3 依据工程经验,以2.36 mm 通过率为级配控制点配制粗、
中、细三个级配。
D. 3. 3 矿料间隙率试验
D.3.3.1 矿料间隙率试验可以作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所采用沥青
胶结料的下限的参考值。
D. 3. 4 刘埃尔流动度试验
D.3.4.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是通过流动来形成致密的不透水的沥
青层。刘埃尔流动度试验就是评价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流动性的难
易性,用于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施工控制。
D.3.4.2 规定在200℃~260℃试验温度范围内选择3~4 个温度进
40
行试验,记录试验温度和流动性试验结果,绘制温度与流动性相
关关系,将240℃流动性试验结果作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流动
度值。
D. 3. 5 贯入度试验
D.3.5.1 贯入度试验是评价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用
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之一。
D.3.5.2 规定记录加载30 min 贯入量作为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
的平均值,精确到0.1 mm。
D. 3. 6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D.3.6.1 由设计的3 组粗细不同的级配,依据工程经验预估每组
级配的沥青用量,按±0.5%间隔制备不同油石比的浇注式沥青试
件。
D.3.6.2 进行刘埃尔流动度试验和贯入度试验,以沥青用量为横
坐标,以流动度和贯入度为纵坐标,绘成圆滑的曲线。确定均符
合流动度和贯入度技术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平均沥青用
量。
D.3.6.3 按下列方法确定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沥青用量:
a)设定流动性和贯入度目标值。
b)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流动性和贯入度试验结果为纵
坐标,绘制试验结果图。以流动性值目标值,贯入度目
标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
c)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A:流动性目标值时对应的沥青用量
B:贯入度目标值时对应的沥青用量
C:最佳沥青用量
当A 小于B-0.6%以下时,最佳粘结量C=B-0.3
当A 在B 士0.6%之间时,最佳粘结量C=(A+B)/2
当A 在B+0.6%以上时,重新调整级配或者更换材料进行试
验(流动性较差)。
41
D. 4 配合比设计检验
D. 4. 1 根据所选择的设计级配和所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进行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检验其流动性和贯入度,其结果应
符合本标准表D.2.1 的规定取值。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进行配合
比设计。
D. 4. 2 应进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最佳油石比下的高温车辙试验
和弯曲试验,检验其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其结果应符合本标准
表D.2.1 的规定取值。
D. 5 配合比设计报告
D. 5. 1 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
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及
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
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
D. 5. 2 报告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
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
42
附录E 浇筑式沥青混合料贯入度试验方法
E. 1 仪器设备
E. 1. 1 试验用仪器和要求如下:
1 试模:制作3 个~5 个规格为(70.7±1)x(70.7±1)x(70.7±1)
mm 的钢制试模。
2 秒表:测试精度小于0.05s。
3 贯入度试验仪器:由以下部件构成,结构示意见图1.1:
1)加载砝码:荷载为52.5kg±1kgf(515N±9.81N);
2)贯入杆:钢制,直径为25.2mm,底面平整光滑;
3)百分表:用于测量贯入量;
4)恒温水浴控制器件:提供温度恒定的水浴,温度范围为
30℃~100℃;
5)导管;
6)恒温水浴控制器件。
4 温度计:量程范围为0℃~100℃,分度值为1℃。
图E.1.1 贯入度试验仪器
43
1—加载砝码;2—百分表;3—贯入杆;4—试样;5—试模;6—恒温水浴控制器件;7—导

E. 2 准备工作
E. 2. 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如下:
1)按要求拌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2)将拌和好的混合料均匀地注入试模,使试模中混合料顶
部中间的部分稍凸出,确保冷却后表面平整。
3)将试样在常温条件放置时间不少于48h 进行测试,最长
放置时间不应超过一周。
E. 3 试验步骤
E. 3. 1 试样制备结束,按如下步骤进行试验:
1)按本规定方法养护的试样脱模,试样的侧面作为测试面
并重新装入试模中。
2)将试模和试样一起放入预先设定的不同温度下(50℃,
55℃,60℃)的水浴中保温60min。
3)将贯入杆垂直下伸到试样表面的中央,并使其与试样表
面接触。
4)放下贯入杆,同时按动秒表开始计时,初加荷载为2.5kg
(24.5N)(为贯入杆和承重平台的重d、量,读取10min
时百分表的读数。
5)固定贯入杆,将该荷载下10min 时的百分表读数整为
零,在没有冲击力的情况下,将50kg(490.5N)的荷
载砝码放在承重台上,记录1min,2min,3min,5min,
10min,20min,30min 和60min 时百分表的读数。
E. 4 数据处理
44
E. 4. 1 30min 时的读数为该试样的贯入度,60min 时的读数与
30min 时的读数之差为贯入度,同一试样应至少平行试验3 次。
当同一批试样中某个测定值xi 与算术平均值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
k 倍时即│xi-μ│>kσ,该测定值应予以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
算术平均值μ′作为试验结果。μ、σ、μ′、分别根据公式(E.4.1-1)、
公式(E.4.1-1)、公式(E.4.1-3)计算。试样数目N 为3、4、5、
6 时,k 值分别为1.51、1.46、1.67、1.82。其中同一批试样室内
平行试验不应少于5 个,现场试验不应少于3 个。
μ = �=1
?� ��

(E.4.1-1)
σ = �=1
?� (�� − μ)

(E.4.1-2)
μ′ = �=1
?�=4 ��
� − 1
(E.4.1-3)
式中: μ —— 一组平行试验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单位
为毫米(mm);
xi —— 某个测定值,单位为毫米(mm);
N —— 试样数目试样数目;
σ —— 一组平行试验测试值的标准差。
E. 4. 2 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试验温度以及1min、2min、3min、5min、
10min、20min、30min 和60min 的读数,计算出贯入度及贯入度
增量。
45
附录F 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刘埃尔流动度试验方

F. 1 仪器设备
F. 1. 1 试验用仪器和要求如下:
——流动性试验容器,外观见图F.1。
——落锤:铜制,质量为(9951)g 其形状和尺寸见图F.2。
——温度计:量程0C~300C,分度值为1℃。
——秒表:分度值0.1s。
——支架:尺寸见图F.3。
单位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5日 16:49: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5923.html
图书

GB 19762-2025 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762-2025 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YS/T 1091-2023 铅膏

YS/T 1091-2023 铅膏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
图书

YS/T 1177-2023 铝灰渣

YS/T 1177-2023 铝灰渣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
图书

YS/T 1608-2023 硬质合金精磨圆棒

YS/T 1608-2023 硬质合金精磨圆棒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
图书

YS/T 1609-2023 铝硅合金粉末

YS/T 1609-2023 铝硅合金粉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
图书

YS/T 1610-2023 硬质合金锤头齿

YS/T 1610-2023 硬质合金锤头齿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