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9.268-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9.268—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2025-03-16发布2025-09-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本标准与GB5009.268—201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原第一法和第二法修改为第一篇的第一法和第二法;
———增加了第二篇“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多元素的测定”;
———第一篇第一法增加了锂、磷、硫和铷的测定;
———第一篇第二法增加了砷、镉、钴、铬、钼、铅、硫、硒和锡的测定;
———第一篇第一法修改了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中铬、锰、铅的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
Ⅰ
GB5009.268—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第一篇规定了食品中多元素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
定方法,第二篇规定了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多元素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
第一篇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锂、硼、钠、镁、铝、磷、硫、钾、钙、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
铷、锶、钼、镉、锡、锑、钡、汞、铊、铅的测定,第一篇第二法适用于食品中铝、砷、硼、钡、钙、镉、钴、铬、铜、
铁、钾、镁、锰、钼、钠、镍、磷、铅、硫、硒、锡、锶、钛、钒、锌的测定。
第二篇适用于以矿物质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的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钙、铜、铁、钾、镁、锰、
钠、磷、锌的测定。
第一篇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第一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2 原理
试样经消解后,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以元素特定质量数(质荷比,m/z)定性,以待测元
素质谱信号与内标元素质谱信号的强度比和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硝酸(HNO3)。
3.1.2 高纯硝酸(HNO3):试剂中目标元素的含量小于1μg/L。痕量检测,宜选用高纯硝酸。
3.1.3 氩气(Ar):氩气(≥99.995%)或液氩。
3.1.4 氦气(He):氦气(≥99.995%)。
3.1.5 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3H10ClNO3S,CAS号:7048-04-6):≥98%,色谱纯。
3.1.6 金(Au)元素溶液:质量浓度为1000mg/L。
3.1.7 异丙醇(C3H8O,CAS号:67-63-0):色谱纯。
3.1.8 盐酸(HCl)。
3.2 试剂配制
3.2.1 硝酸溶液(5+95)
取50mL硝酸,缓慢加入950mL水中,混匀。
1
GB5009.268—2025
3.2.2 汞标准稀释液
3.2.2.1 汞标准稀释液A:取2g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用硝酸溶液(5+95)溶解至1000mL。
3.2.2.2 汞标准稀释液B:取0.2mL金(Au)元素溶液,用硝酸溶液(5+95)稀释至1000mL。
3.3 标准溶液
3.3.1 单元素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mg/L):锂、硼、钠、镁、铝、磷、硫、钾、钙、钛、钒、铬、锰、
铁、钴、镍、铜、锌、砷、硒、铷、锶、钼、镉、锡、锑、钡、铊、铅,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
书的单元素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
3.3.2 汞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mg/L):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单
元素标准贮备液,需单独配制标准系列。
3.3.3 单元素标准内标贮备液(1000mg/L):钪、锗、铑、铟、铼、铋等单元素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
素混合标准内标贮备液。
注:当采用单元素标准配制混合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时,需关注单元素标准中目标元素的杂质含量。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混合标准溶液:吸取适量单元素标准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用硝酸溶液(5+95)逐级
稀释配成混合标准溶液系列,配制方法及各元素质量浓度参见表A.1和表A.2。
3.4.2 汞标准溶液:取适量汞标准贮备液,用汞标准稀释液(A 或B)逐级稀释配制成标准溶液系列,质
量浓度见表A.3。
3.4.3 内标使用液:取适量单元素内标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内标贮备液,用硝酸溶液(5+95)配制
合适浓度的内标使用液,内标使用液浓度见A.2。
注:内标使用液中可适当加入异丙醇,降低试样消解不完全造成的砷、硒等元素的增敏效应(配制方法见表A.4)。
4 仪器和设备
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4.2 天平:感量为0.001g。
4.3 微波消解仪。
4.4 压力消解器。
4.5 恒温干燥箱。
4.6 控温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炉。
4.7 超声水浴箱。
4.8 试样粉碎设备:匀浆机、高速粉碎机等。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注:有试样制备要求的,参照相关方法执行。
5.1.1 固态样品
5.1.1.1 干样
豆类、谷物、菌类、茶叶、干制水果、干制蔬菜、焙烤食品等低含水量样品,取可食部分,经高速粉碎机
2
GB5009.268—2025
粉碎均匀;固体乳制品、蛋白粉、面粉等呈均匀状的粉状样品,充分混匀。
5.1.1.2 鲜样
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高含水量样品,去除泥沙,洗净,沥干,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肉类、蛋类等试样
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
5.1.1.3 速冻及罐头食品
经解冻的速冻食品及罐头样品,取可食部分搅拌、粉碎或匀浆均匀;冰淇淋、奶酪等黏性大的食
品,加热溶解后搅拌均匀。
5.1.2 液态样品
饮料、调味品等试样摇匀。
5.1.3 半固态样品
搅拌或匀浆均匀。
5.2 试样消解
5.2.1 微波消解法
称取0.2g~1.0g试样(精确至0.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3.0g),或准确吸
取0.50mL~3.00mL试样于微波消解内罐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除去
乙醇或二氧化碳,加入3mL~5mL硝酸(消解内罐液体体积未满足仪器要求的,可用水补充),加盖放
置1h或过夜,旋紧罐盖(对于锡含量高的试样,上盖前需再加1mL盐酸),按照微波消解仪标准操作步
骤进行消解(消解参考条件见表B.1)。冷却后取出,缓慢打开罐盖排气,用少量水冲洗内盖,将消解罐
放在控温电热板上或超声水浴箱中,于100 ℃加热30 min或超声脱气2 min~5 min,用水定容至
25mL或50mL,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为避免消解过程中压力过大导致的元素损失,宜采用耐高压微波消解容器。
5.2.2 压力罐消解法
称取0.2g~2.0g试样(精确至0.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5.0g),或准确吸
取0.50mL~5.00mL试样于消解内罐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除去乙醇
或二氧化碳,加入3mL~5mL硝酸,放置1h或过夜,旋紧不锈钢外套(对于锡含量高的试样,上盖前
需再加1mL盐酸),放入恒温干燥箱消解(消解参考条件见表B.1),于160 ℃~170 ℃消解4h,冷却
后,缓慢旋松不锈钢外套,将消解内罐取出,在控温电热板上或超声水浴箱中,于100 ℃加热30min或
超声脱气2min~5min,用水定容至25mL或50mL,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5.3 仪器参考条件
5.3.1 仪器操作条件:仪器操作条件见表B.2;元素分析模式见表B.3。
注:对没有合适消除干扰模式的仪器,需采用干扰校正方程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钒、砷、硒、钼、镉、铅等元素干扰
校正方程见表B.4。
5.3.2 测定参考条件:在调谐仪器达到测定要求后,编辑测定方法,根据待测元素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内
标元素,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m/z 见表B.5。
5.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混合标准溶液和汞标准溶液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信号
3
GB5009.268—2025
响应值,以待测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待测元素与所选内标元素信号响应值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
5.5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空白和试样溶液分别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信号响应
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消解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注:为了减少进样系统的记忆效应,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测定时,建议用汞标准稀释液、硝酸溶液(5+95)依次清
洗进样系统。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按式(1)计算:
X = (ρ-ρ0)×V ×f
m ×F …………………………(1)
式中:
X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
ρ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或毫克每升(μg/L或mg/L);
ρ0 ———试样空白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消解空白与试样同倍稀释),单位为微克每升或毫克每
升(μg/L或mg/L);
V ———试样消解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稀释倍数;
m ———试样称取质量或吸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
F ———换算系数(ρ 和ρ0 单位为μg/L时,F=1000;ρ 和ρ0 单位为mg/L时,F=1)。
当元素含量≥0.1mg/kg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元素含量<0.1mg/kg
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
试样中各元素含量大于1.0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
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小于或等于1.0mg/kg且大于0.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
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小于或等于0.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
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8 其他
试样以0.5g(mL)或2.0g(mL)定容至50mL计算,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和方法定量限见表1。
4
GB5009.268—2025
表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出限及定量限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1 锂Li 0.2 0.05 0.5 0.2
2 硼B 0.3 0.1 1 0.3
3 钠Na 1 0.3 3 1
4 镁Mg 1 0.3 3 1
5 铝Al 0.5 0.2 2 0.5
6 磷P 10 3 30 10
7 硫S 100 30 300 100
8 钾K 1 0.3 3 1
9 钙Ca 1 0.3 3 1
10 钛Ti 0.02 0.005 0.05 0.02
11 钒V 0.002 0.0005 0.005 0.002
12 * 铬Cr 0.05 0.02 0.2 0.05
13 * 锰Mn 0.1 0.03 0.3 0.1
14 铁Fe 1 0.3 3 1
15 钴Co 0.001 0.0003 0.003 0.001
16 镍Ni 0.2 0.05 0.5 0.2
17 铜Cu 0.05 0.02 0.2 0.05
18 锌Zn 0.5 0.2 2 0.5
19 砷As 0.01 0.003 0.03 0.01
20 硒Se 0.01 0.003 0.03 0.01
21 铷Rb 0.2 0.05 0.5 0.2
22 锶Sr 0.2 0.05 0.5 0.2
23 钼Mo 0.01 0.003 0.03 0.01
24 镉Cd 0.002 0.0005 0.005 0.002
25 锡Sn 0.01 0.003 0.03 0.01
26 锑Sb 0.01 0.003 0.03 0.01
27 钡Ba 0.02 0.005 0.05 0.02
28 汞Hg 0.001 0.0003 0.003 0.001
5
GB5009.268—2025
表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出限及定量限(续)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29 铊Tl 0.0001 0.00003 0.0003 0.0001
30 * 铅Pb 0.02 0.005 0.05 0.02
* 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中铬、锰、铅的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当采用高纯硝酸,试样以0.5g(mL)定容至
25mL计算,铬、锰、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2mg/kg(mg/L)、0.002mg/kg(mg/L)、0.005mg/kg(mg/L),定量限
分别为0.05 mg/kg(mg/L)、0.005 mg/kg(mg/L)、0.02 mg/kg(mg/L);试样以2.0g(mL)定容至25mL计
算,铬、锰、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mg/kg(mg/L)、0.001mg/kg(mg/L)、0.002mg/kg(mg/L),定量限分别为
0.02mg/kg(mg/L)、0.003mg/kg(mg/L)、0.005mg/kg(mg/L)。
第二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9 原理
试样消解后,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以元素的特征发射光谱谱线波长定性,以待测
元素谱线信号强度与元素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
10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10.1 试剂
10.1.1 硝酸(HNO3)。
10.1.2 高氯酸(HClO4)。
10.1.3 氩气(Ar):氩气(≥99.995%)或液氩。
10.1.4 盐酸(HCl)。
10.2 试剂配制
10.2.1 硝酸溶液(5+95):取50mL硝酸,缓慢加入950mL水中,混匀。
10.2.2 硝酸+高氯酸(10+1):取10mL高氯酸,缓慢加入100mL硝酸中,混匀。
10.3 标准溶液
10.3.1 单元素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00mg/L):铝、砷、硼、钡、钙、镉、钴、铬、铜、铁、钾、镁、
锰、钼、钠、镍、磷、铅、硫、硒、锡、锶、钛、钒、锌,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单元素
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
10.3.2 标准溶液配制:精确吸取适量单元素标准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用硝酸溶液(5+
95)逐级稀释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系列,各元素质量浓度见表A.5。
6
GB5009.268—2025
11 仪器和设备
1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11.2 天平:感量为0.01g或0.001g。
11.3 微波消解仪。
11.4 压力消解器。
11.5 恒温干燥箱。
11.6 控温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炉。
11.7 马弗炉。
11.8 试样粉碎设备:匀浆机、高速粉碎机等。
11.9 石墨消解装置。
12 分析步骤
12.1 试样制备
同5.1。
12.2 试样消解
12.2.1 微波消解法
同5.2.1。
12.2.2 压力罐消解法
同5.2.2。
12.2.3 湿式消解法
称取0.5g~5.0g(精确至0.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10.0g),或准确吸取
2.00mL~10.0mL试样于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消解器皿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低温
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加10mL硝酸+高氯酸(10+1)混合溶液,于电热板上或石墨消解装置上消
解,消解过程中消解液若变棕黑色,可适当补加少量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
色,冷却,用水定容至25mL或50mL,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对于锡含量高的试样,建议定容时加入1mL盐酸。
12.2.4 干式消解法(砷、镉、铅、硫、硒和锡等元素除外)
称取1.0g~5.0g(精确至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15.0g),或准确吸取
10.0mL~15.0mL试样于坩埚中,在电炉上微火碳化至不再冒烟,再置于500 ℃~550 ℃的马弗炉中
灰化5h~8h,冷却。若灰化不彻底有黑色炭粒,则冷却后滴加少许硝酸湿润,在电热板上干燥后,移入
马弗炉中继续灰化成白色灰烬,冷却取出,加入10mL硝酸溶液溶解,并用水定容至25mL或50mL,混匀
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12.3 仪器参考条件
优化仪器操作条件,使待测元素的灵敏度等指标达到分析要求,编辑测定方法、选择各待测元素合
7
GB5009.268—2025
适分析谱线,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见B.3.1,待测元素推荐分析谱线见表B.6。
1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标准溶液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分析谱线的强度信号响应值,以待
测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分析谱线强度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5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空白和试样溶液分别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分析谱线强度信号响
应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消解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13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按式(2)计算:
X = (ρ-ρ0)×V ×f
m …………………………(2)
式中:
X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
ρ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ρ0 ———试样空白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消解空白与试样同倍稀释),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 ———试样消解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稀释倍数;
m ———试样称取质量或吸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
当元素含量≥0.1mg/kg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元素含量<0.1mg/kg
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 精密度
同第7章。
15 其他
试样以0.5g(mL)或2.0g(mL)定容至50mL计算,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和方法定量限见表2。
表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检出限及定量限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1 铝Al 0.5 0.2 2 0.5
2 砷As 2 0.5 6 2
3 硼B 0.5 0.2 2 0.5
8
GB5009.268—2025
表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检出限及定量限(续)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4 钡Ba 0.1 0.03 0.3 0.1
5 钙Ca 5 2 20 5
6 镉Cd 1 0.3 3 1
7 钴Co 1 0.3 3 1
8 铬Cr 2 0.5 6 2
9 铜Cu 0.2 0.05 0.5 0.2
10 铁Fe 1 0.3 3 1
11 钾K 7 3 25 7
12 镁Mg 5 2 20 5
13 锰Mn 0.1 0.03 0.3 0.1
14 钼Mo 1 0.3 3 0.8
15 钠Na 3 1 10 3
16 镍Ni 0.5 0.2 2 0.5
17 磷P 5 2 20 6
18 铅Pb 2 0.5 6 2
19 硫S 10 3 30 8
20 硒Se 5 2 15 4
21 锡Sn 1 0.3 3 1
22 锶Sr 0.2 0.05 0.5 0.2
23 钛Ti 0.2 0.05 0.5 0.2
24 钒V 0.5 0.2 2 0.5
25 锌Zn 0.5 0.2 2 0.5
第二篇 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多元素的测定
16 原理
试样用硝酸溶解后,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以元素的特征发射光谱谱线波长定性;
待测元素谱线信号强度与元素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
17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9
GB5009.268—2025
17.1 试剂
17.1.1 硝酸(HNO3)。
17.1.2 盐酸(HCl)。
17.1.3 氩气(Ar):氩气(≥99.995%)或液氩。
17.2 试剂配制
17.2.1 硝酸溶液(10+90):取100mL硝酸,缓慢加入900mL水中,混匀。
17.2.2 硝酸溶液(4+96):取40mL硝酸,缓慢加入960mL水中,混匀。
17.3 标准溶液
17.3.1 元素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00mg/L):钙、铜、铁、钾、镁、锰、钠、磷、锌,采用经国家认
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单元素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
17.3.2 标准溶液配制:精确吸取适量单元素标准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用硝酸溶液(4+
96)逐级稀释配制成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系列,各元素质量浓度见附录C中表C.1。
18 仪器和设备
18.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18.2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18.3 超声波发生器。
18.4 高速粉碎机。
19 分析步骤
19.1 试样制备
对于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呈均匀状的粉状样品,直接称取。对于非粉末状样品,经高速粉碎机粉碎
均匀后称取。
19.2 试样前处理
称取试样0.5g~1.0g(精确至0.0001g),置于50mL离心管,缓慢加入20mL硝酸溶液(10+
90),超声波发生器中超声处理20min(如有浑浊,可适当加热溶解或加1.0mL~1.5mL盐酸溶解),冷
却至室温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根据样品中矿物质标示量,用硝酸溶液(4+96)将样
品溶液进行适当稀释,混匀。同时做空白试验。
19.3 仪器参考条件
优化仪器操作条件,使待测元素的灵敏度等指标达到分析要求,编辑测定方法、选择各待测元素合
适分析谱线,仪器操作参考条件和待测元素推荐分析谱线见附录D。
19.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标准工作液中待测元素分析谱线
的强度信号响应值,以待测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分析谱线强度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0
GB5009.268—2025
19.5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空白溶液和试样溶液分别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分析谱线强度信
号响应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20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按式(3)计算:
X = (ρ-ρ0)×V ×f
m …………………………(3)
式中:
X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ρ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ρ0 ———空白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 ———试样溶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稀释倍数;
m ———试样称取质量,单位为克(g)。
当元素含量≥1mg/kg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元素含量<1mg/kg时,计算结果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
21 精密度
样品中各元素含量大于100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
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小于或等于100mg/kg且大于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小于或等于1mg/kg且大于0.1mg/kg时,在重复性
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22 其他
当样品称样量为0.5g,定容体积至50mL,本方法的各元素检出限和定量限见表3。
表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ICP-OES)检出限和定量限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
定量限
mg/kg
1 钙Ca 5 20
2 铜Cu 0.2 0.5
3 铁Fe 1 3
4 钾K 7 25
5 镁Mg 5 20
6 锰Mn 0.1 0.3
11
GB5009.268—2025
表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ICP-OES)检出限和定量限(续)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
定量限
mg/kg
7 钠Na 3 10
8 磷P 1 3
9 锌Zn 0.5 2
12
GB5009.268—2025
附 录 A
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A.1 ICP-MS法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ICP-MS方法中元素标准溶液系列分为三组,质量浓度参见表A.1~表A.3,可根据试样中待测元
素的浓度调整标准系列范围及中间点的浓度。
表A.1 ICP-MS方法中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1)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Na mg/L 0 0.05 0.5 5 50 100
2 Mg mg/L 0 0.05 0.5 5 50 100
3 P mg/L 0 0.05 0.5 5 50 100
4 S mg/L 0 0.15 1.5 15 150 300
5 K mg/L 0 0.05 0.5 5 50 100
6 Ca mg/L 0 0.05 0.5 5 50 100
表A.2 ICP-MS方法中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2)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Li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2 B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3 Al μg/L 0 10 100 1000 10000 20000
4 Ti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5 V μg/L 0 0.1 1 10 100 200
6 Cr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7 Mn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8 Fe μg/L 0 10 100 1000 10000 20000
9 Co μg/L 0 0.01 0.1 1 10 20
10 Ni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1 Cu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2 Zn μg/L 0 10 100 1000 10000 20000
13 As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4 Se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5 Rb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6 Sr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3
GB5009.268—2025
表A.2 ICP-MS方法中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2)(续)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7 Mo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8 Cd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9 Sn μg/L 0 0.1 1 10 100 200
20 Sb μg/L 0 0.1 1 10 100 200
21 Ba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22 Tl μg/L 0 0.01 0.1 1 10 20
23 Pb μg/L 0 0.1 1 10 100 200
表A.3 ICP-MS方法中汞单元素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3)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Hg μg/L 0 0.05 0.5 1 1.5 2
A.2 ICP-MS方法中内标元素使用液参考浓度
A.2.1 由于不同仪器采用的蠕动泵管内径有所不同,当在线加入内标时,需考虑内标元素在样液中的
浓度,与样液混合后的内标元素参考浓度范围为25μg/L~500μg/L,低质量数的内标元素可以适当提
高使用液浓度。
A.2.2 内标溶液中加入适量异丙醇溶液,使试样与内标混合后的溶液中含有2%~3%的异丙醇,不同
内标管径的配制浓度可参考表A.4。
表A.4 内标溶液中异丙醇配制参考浓度
进样管与内标管
内径横截面积的比例
内标使用液的浓度
%
试样与内标混合后的浓度
%
硝酸异丙醇硝酸异丙醇
20∶1 5 40~60 5 2~3
2∶1 5 6~9 5 2~3
1∶1 5 4~6 5 2~3
注:异丙醇不能与浓硝酸直接混合。
A.3 ICP-OES法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ICP-OES方法中元素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参见表A.5,可根据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调整标准
系列范围及中间点的浓度。
14
GB5009.268—2025
表A.5 ICP-OES方法中元素的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Al mg/L 0 0.05 0.5 2 5 10
2 As mg/L 0 0.025 0.25 1 2.5 5
3 B mg/L 0 0.005 0.05 0.2 0.5 1
4 Ba mg/L 0 0.005 0.05 0.2 0.5 1
5 Ca mg/L 0 0.5 5 20 50 100
6 Cd mg/L 0 0.01 0.1 0.4 1 2
7 Co mg/L 0 0.01 0.1 0.4 1 2
8 Cr mg/L 0 0.01 0.1 0.4 1 2
9 Cu mg/L 0 0.005 0.05 0.2 0.5 1
10 Fe mg/L 0 0.025 0.25 1 2.5 5
11 K mg/L 0 1.5 15 60 150 300
12 Mg mg/L 0 0.5 5 20 50 100
13 Mn mg/L 0 0.005 0.05 0.2 0.5 1
14 Mo mg/L 0 0.01 0.1 0.4 1 2
15 Na mg/L 0 0.5 5 20 50 100
16 Ni mg/L 0 0.025 0.25 1 2.5 5
17 P mg/L 0 0.5 5 20 50 100
18 Pb mg/L 0 0.01 0.1 0.4 1 2
19 S mg/L 0 2.5 25 100 250 500
20 Se mg/L 0 0.025 0.25 1 2.5 5
21 Sn mg/L 0 0.01 0.1 0.4 1 2
22 Sr mg/L 0 0.005 0.05 0.2 0.5 1
23 Ti mg/L 0 0.005 0.05 0.2 0.5 1
24 V mg/L 0 0.005 0.05 0.2 0.5 1
25 Zn mg/L 0 0.025 0.25 1 2.5 5
15
GB5009.268—2025
附 录 B
仪器参考条件
B.1 试样消解参考条件
试样消解操作参考条件见表B.1。
表B.1 试样消解参考条件
消解方式步骤
控制温度
℃
升温时间
min 恒温时间
微波消解
1 120 5 10min
2 150 5 10min
3 190 5 30min
压力罐消解
1 80 — 2h
2 120 — 2h
3 160~170 — 4h
B.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B.2.1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设定最优参数,参考条件见表B.2。
表B.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操作参考条件
参数名称参数
射频功率1200W~1600W
等离子体气流量15L/min
载气流量0.80L/min
辅助气流量0.40L/min
氦气流量4mL/min~5mL/min
雾化室温度2℃
试样提升速率0.1r/s~0.3r/s
参数名称参数
雾化器高盐/同心雾化器
采样锥/截取锥镍/铂锥
采样深度8mm~10mm
采集模式跳峰(Spectrum)
检测方式自动
每峰测定点数1~3
重复次数2~3
注:常量元素(或者含量较高元素)可采用气溶胶稀释功能(仪器自带),消解液直接上机测试。
B.2.2 元素分析模式
元素分析模式参考表B.3。
16
GB5009.268—2025
表B.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元素分析模式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分析模式
1 锂Li 普通/碰撞反应池
2 硼B 普通/碰撞反应池
3 钠Na 普通/碰撞反应池
4 镁Mg 碰撞反应池
5 铝Al 普通/碰撞反应池
6 磷P 碰撞反应池
7 硫S 碰撞反应池
8 钾K 普通/碰撞反应池
9 钙Ca 碰撞反应池
10 钛Ti 碰撞反应池
11 钒V 碰撞反应池
12 铬Cr 碰撞反应池
13 锰Mn 碰撞反应池
14 铁Fe 碰撞反应池
15 钴Co 碰撞反应池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分析模式
16 镍Ni 碰撞反应池
17 铜Cu 碰撞反应池
18 锌Zn 碰撞反应池
19 砷As 碰撞反应池
20 硒Se 碰撞反应池
21 铷Rb 碰撞反应池
22 锶Sr 普通/碰撞反应池
23 钼Mo 碰撞反应池
24 镉Cd 碰撞反应池
25 锡Sn 碰撞反应池
26 锑Sb 碰撞反应池
27 钡Ba 普通/碰撞反应池
28 汞Hg 普通/碰撞反应池
29 铊Tl 普通/碰撞反应池
30 铅Pb 普通/碰撞反应池
B.2.3 元素干扰校正方程
元素干扰校正方程参考表B.4。
表B.4 元素干扰校正方程
同位素推荐的校正方程
51V [51V]=[51]+0.3524×[52]-3.108×[53]
75As [75As]=[75]-3.1278×[77]+1.0177×[78]
78Se [78Se]=[78]-0.1869×[76]
98Mo [98Mo]=[98]-0.146×[99]
114Cd [114Cd]=[114]-1.6285×[108]-0.0149×[118]
208Pb [208Pb]=[206]+[207]+[208]
注1:[X ]为质量数X 处的质谱信号强度———离子每秒计数值(CPS)。
注2:对于同量异位素干扰能够通过仪器的碰撞/反应模式得以消除的情况下,除铅元素外,可不采用干扰校正
方程。
17
GB5009.268—2025
B.2.4 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同位素(m/z)的选择
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同位素(m/z)的选择参考表B.5。
表B.5 待测元素推荐选择的同位素和内标元素
序号元素m/z 内标
1 Li 7 45Sc/72Ge
2 B 11 45Sc/72Ge
3 Na 23 45Sc/72Ge
4 Mg 24 45Sc/72Ge
5 Al 27 45Sc/72Ge
6 P 31 45Sc/72Ge
7 S 34 45Sc/72Ge
8 K 39 45Sc/72Ge
9 Ca 43 45Sc/72Ge
10 Ti 48 45Sc/72Ge
11 V 51 45Sc/72Ge
12 Cr 52/53 45Sc/72Ge
13 Mn 55 45Sc/72Ge
14 Fe 56/57 45Sc/72Ge
15 Co 59 72Ge/103Rh/115In
序号元素m/z 内标
16 Ni 60 72Ge/103Rh/115In
17 Cu 63/65 72Ge/103Rh/115In
18 Zn 66 72Ge/103Rh/115In
19 As 75 72Ge/103Rh/115In
20 Se 78 72Ge/103Rh/115In
21 Rb 85 72Ge/103Rh/115In
22 Sr 88 103Rh/115In
23 Mo 95 103Rh/115In
24 Cd 111 103Rh/115In
25 Sn 118 103Rh/185Re
26 Sb 123 103Rh/115In
27 Ba 137 103Rh/115In
28 Hg 200/202 185Re/209Bi
29 Tl 205 185Re/209Bi
30 Pb 208 185Re/209Bi
B.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B.3.1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设定最优参数,参考条件如下:
a) 观测方式:轴向观测,若仪器具有双向观测方式,高浓度元素,如钙、钾、镁、钠等元素采用径向
观测方式,其余采用轴向观测方式;
b) 功率:1150W 或根据仪器条件优化;
c) 等离子气流量:15L/min;
d) 辅助气流量:0.5L/min;
e) 雾化气气体流量:0.65L/min;
f) 分析泵速:50r/min。
B.3.2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参见表B.6,也可根据仪器谱线库选择干扰少的谱线。
18
GB5009.268—2025
表B.6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分析谱线波长
nm
1 铝Al 396.152
2 砷As 189.042
3 硼B 249.678/249.773
4 钡Ba 455.403
5 钙Ca 315.887/317.933
6 镉Cd 214.438/228.802
7 钴Co 228.616
8 铬Cr 205.560/267.716
9 铜Cu 324.754/327.396
10 铁Fe 239.562/259.940/238.204
11 钾K 766.490
12 镁Mg 279.079
13 锰Mn 257.610/259.373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分析谱线波长
nm
14 钼Mo 202.030
15 钠Na 589.592
16 镍Ni 231.604
17 磷P 213.618
18 铅Pb 220.353
19 硫S 182.034/180.731
20 硒Se 196.090
21 锡Sn 189.989
22 锶Sr 407.771/421.552
23 钛Ti 323.452/334.941
24 钒V 292.402
25 锌Zn 206.200/213.856
— — — —
19
GB5009.268—2025
附 录 C
标准溶液系列参考质量浓度
标准溶液系列参考质量浓度见表C.1。
表C.1 标准溶液系列参考质量浓度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Ca mg/L 0 5 20 50 80 100
2 Cu mg/L 0 0.025 0.1 0.25 0.4 0.5
3 Fe mg/L 0 0.25 1 2.5 4 5
4 K mg/L 0 5 20 50 80 100
5 Mg mg/L 0 5 20 50 80 100
6 Mn mg/L 0 0.025 0.1 0.25 0.4 0.5
7 Na mg/L 0 5 20 50 80 100
8 P mg/L 0 5 20 50 80 100
9 Zn mg/L 0 0.25 1 2.5 4 5
20
GB5009.268—2025
附 录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参考条件
D.1 仪器参考条件
D.1.1 观测方式:轴向观测,若仪器具有双向观测方式,高浓度元素,如钾、钙、钠、镁、磷等可采用径向
观测方式,其余采用轴向观测方式。
D.1.2 功率:1150W 或根据仪器条件优化。
D.1.3 等离子气流量:15L/min。
D.1.4 辅助气流量:0.50L/min。
D.1.5 雾化气气体流量:0.65L/min。
D.1.6 分析泵速:50r/min。
D.2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参见表D.1。
表D.1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
序号元素符号
分析谱线波长
nm 观测方式
1 钙Ca 315.887/317.933 径向
2 铜Cu 324.754 轴向
3 铁Fe 239.562/259.940 轴向
4 钾K 766.491 径向
5 镁Mg 279.079 径向
6 锰Mn 257.610/259.373 轴向
7 钠Na 589.592 径向
8 磷P 213.618 径向
9 锌Zn 206.200/213.856 轴向
21
GB5009.268—2025
GB5009.268—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2025-03-16发布2025-09-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本标准与GB5009.268—201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原第一法和第二法修改为第一篇的第一法和第二法;
———增加了第二篇“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多元素的测定”;
———第一篇第一法增加了锂、磷、硫和铷的测定;
———第一篇第二法增加了砷、镉、钴、铬、钼、铅、硫、硒和锡的测定;
———第一篇第一法修改了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中铬、锰、铅的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
Ⅰ
GB5009.268—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第一篇规定了食品中多元素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
定方法,第二篇规定了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多元素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
第一篇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锂、硼、钠、镁、铝、磷、硫、钾、钙、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
铷、锶、钼、镉、锡、锑、钡、汞、铊、铅的测定,第一篇第二法适用于食品中铝、砷、硼、钡、钙、镉、钴、铬、铜、
铁、钾、镁、锰、钼、钠、镍、磷、铅、硫、硒、锡、锶、钛、钒、锌的测定。
第二篇适用于以矿物质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的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钙、铜、铁、钾、镁、锰、
钠、磷、锌的测定。
第一篇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第一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2 原理
试样经消解后,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以元素特定质量数(质荷比,m/z)定性,以待测元
素质谱信号与内标元素质谱信号的强度比和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硝酸(HNO3)。
3.1.2 高纯硝酸(HNO3):试剂中目标元素的含量小于1μg/L。痕量检测,宜选用高纯硝酸。
3.1.3 氩气(Ar):氩气(≥99.995%)或液氩。
3.1.4 氦气(He):氦气(≥99.995%)。
3.1.5 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3H10ClNO3S,CAS号:7048-04-6):≥98%,色谱纯。
3.1.6 金(Au)元素溶液:质量浓度为1000mg/L。
3.1.7 异丙醇(C3H8O,CAS号:67-63-0):色谱纯。
3.1.8 盐酸(HCl)。
3.2 试剂配制
3.2.1 硝酸溶液(5+95)
取50mL硝酸,缓慢加入950mL水中,混匀。
1
GB5009.268—2025
3.2.2 汞标准稀释液
3.2.2.1 汞标准稀释液A:取2g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用硝酸溶液(5+95)溶解至1000mL。
3.2.2.2 汞标准稀释液B:取0.2mL金(Au)元素溶液,用硝酸溶液(5+95)稀释至1000mL。
3.3 标准溶液
3.3.1 单元素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mg/L):锂、硼、钠、镁、铝、磷、硫、钾、钙、钛、钒、铬、锰、
铁、钴、镍、铜、锌、砷、硒、铷、锶、钼、镉、锡、锑、钡、铊、铅,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
书的单元素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
3.3.2 汞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mg/L):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单
元素标准贮备液,需单独配制标准系列。
3.3.3 单元素标准内标贮备液(1000mg/L):钪、锗、铑、铟、铼、铋等单元素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
素混合标准内标贮备液。
注:当采用单元素标准配制混合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时,需关注单元素标准中目标元素的杂质含量。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混合标准溶液:吸取适量单元素标准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用硝酸溶液(5+95)逐级
稀释配成混合标准溶液系列,配制方法及各元素质量浓度参见表A.1和表A.2。
3.4.2 汞标准溶液:取适量汞标准贮备液,用汞标准稀释液(A 或B)逐级稀释配制成标准溶液系列,质
量浓度见表A.3。
3.4.3 内标使用液:取适量单元素内标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内标贮备液,用硝酸溶液(5+95)配制
合适浓度的内标使用液,内标使用液浓度见A.2。
注:内标使用液中可适当加入异丙醇,降低试样消解不完全造成的砷、硒等元素的增敏效应(配制方法见表A.4)。
4 仪器和设备
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4.2 天平:感量为0.001g。
4.3 微波消解仪。
4.4 压力消解器。
4.5 恒温干燥箱。
4.6 控温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炉。
4.7 超声水浴箱。
4.8 试样粉碎设备:匀浆机、高速粉碎机等。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注:有试样制备要求的,参照相关方法执行。
5.1.1 固态样品
5.1.1.1 干样
豆类、谷物、菌类、茶叶、干制水果、干制蔬菜、焙烤食品等低含水量样品,取可食部分,经高速粉碎机
2
GB5009.268—2025
粉碎均匀;固体乳制品、蛋白粉、面粉等呈均匀状的粉状样品,充分混匀。
5.1.1.2 鲜样
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高含水量样品,去除泥沙,洗净,沥干,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肉类、蛋类等试样
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
5.1.1.3 速冻及罐头食品
经解冻的速冻食品及罐头样品,取可食部分搅拌、粉碎或匀浆均匀;冰淇淋、奶酪等黏性大的食
品,加热溶解后搅拌均匀。
5.1.2 液态样品
饮料、调味品等试样摇匀。
5.1.3 半固态样品
搅拌或匀浆均匀。
5.2 试样消解
5.2.1 微波消解法
称取0.2g~1.0g试样(精确至0.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3.0g),或准确吸
取0.50mL~3.00mL试样于微波消解内罐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除去
乙醇或二氧化碳,加入3mL~5mL硝酸(消解内罐液体体积未满足仪器要求的,可用水补充),加盖放
置1h或过夜,旋紧罐盖(对于锡含量高的试样,上盖前需再加1mL盐酸),按照微波消解仪标准操作步
骤进行消解(消解参考条件见表B.1)。冷却后取出,缓慢打开罐盖排气,用少量水冲洗内盖,将消解罐
放在控温电热板上或超声水浴箱中,于100 ℃加热30 min或超声脱气2 min~5 min,用水定容至
25mL或50mL,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为避免消解过程中压力过大导致的元素损失,宜采用耐高压微波消解容器。
5.2.2 压力罐消解法
称取0.2g~2.0g试样(精确至0.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5.0g),或准确吸
取0.50mL~5.00mL试样于消解内罐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除去乙醇
或二氧化碳,加入3mL~5mL硝酸,放置1h或过夜,旋紧不锈钢外套(对于锡含量高的试样,上盖前
需再加1mL盐酸),放入恒温干燥箱消解(消解参考条件见表B.1),于160 ℃~170 ℃消解4h,冷却
后,缓慢旋松不锈钢外套,将消解内罐取出,在控温电热板上或超声水浴箱中,于100 ℃加热30min或
超声脱气2min~5min,用水定容至25mL或50mL,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5.3 仪器参考条件
5.3.1 仪器操作条件:仪器操作条件见表B.2;元素分析模式见表B.3。
注:对没有合适消除干扰模式的仪器,需采用干扰校正方程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钒、砷、硒、钼、镉、铅等元素干扰
校正方程见表B.4。
5.3.2 测定参考条件:在调谐仪器达到测定要求后,编辑测定方法,根据待测元素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内
标元素,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m/z 见表B.5。
5.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混合标准溶液和汞标准溶液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信号
3
GB5009.268—2025
响应值,以待测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待测元素与所选内标元素信号响应值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
5.5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空白和试样溶液分别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信号响应
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消解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注:为了减少进样系统的记忆效应,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测定时,建议用汞标准稀释液、硝酸溶液(5+95)依次清
洗进样系统。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按式(1)计算:
X = (ρ-ρ0)×V ×f
m ×F …………………………(1)
式中:
X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
ρ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或毫克每升(μg/L或mg/L);
ρ0 ———试样空白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消解空白与试样同倍稀释),单位为微克每升或毫克每
升(μg/L或mg/L);
V ———试样消解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稀释倍数;
m ———试样称取质量或吸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
F ———换算系数(ρ 和ρ0 单位为μg/L时,F=1000;ρ 和ρ0 单位为mg/L时,F=1)。
当元素含量≥0.1mg/kg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元素含量<0.1mg/kg
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
试样中各元素含量大于1.0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
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小于或等于1.0mg/kg且大于0.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
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小于或等于0.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
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8 其他
试样以0.5g(mL)或2.0g(mL)定容至50mL计算,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和方法定量限见表1。
4
GB5009.268—2025
表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出限及定量限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1 锂Li 0.2 0.05 0.5 0.2
2 硼B 0.3 0.1 1 0.3
3 钠Na 1 0.3 3 1
4 镁Mg 1 0.3 3 1
5 铝Al 0.5 0.2 2 0.5
6 磷P 10 3 30 10
7 硫S 100 30 300 100
8 钾K 1 0.3 3 1
9 钙Ca 1 0.3 3 1
10 钛Ti 0.02 0.005 0.05 0.02
11 钒V 0.002 0.0005 0.005 0.002
12 * 铬Cr 0.05 0.02 0.2 0.05
13 * 锰Mn 0.1 0.03 0.3 0.1
14 铁Fe 1 0.3 3 1
15 钴Co 0.001 0.0003 0.003 0.001
16 镍Ni 0.2 0.05 0.5 0.2
17 铜Cu 0.05 0.02 0.2 0.05
18 锌Zn 0.5 0.2 2 0.5
19 砷As 0.01 0.003 0.03 0.01
20 硒Se 0.01 0.003 0.03 0.01
21 铷Rb 0.2 0.05 0.5 0.2
22 锶Sr 0.2 0.05 0.5 0.2
23 钼Mo 0.01 0.003 0.03 0.01
24 镉Cd 0.002 0.0005 0.005 0.002
25 锡Sn 0.01 0.003 0.03 0.01
26 锑Sb 0.01 0.003 0.03 0.01
27 钡Ba 0.02 0.005 0.05 0.02
28 汞Hg 0.001 0.0003 0.003 0.001
5
GB5009.268—2025
表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出限及定量限(续)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29 铊Tl 0.0001 0.00003 0.0003 0.0001
30 * 铅Pb 0.02 0.005 0.05 0.02
* 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中铬、锰、铅的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当采用高纯硝酸,试样以0.5g(mL)定容至
25mL计算,铬、锰、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2mg/kg(mg/L)、0.002mg/kg(mg/L)、0.005mg/kg(mg/L),定量限
分别为0.05 mg/kg(mg/L)、0.005 mg/kg(mg/L)、0.02 mg/kg(mg/L);试样以2.0g(mL)定容至25mL计
算,铬、锰、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mg/kg(mg/L)、0.001mg/kg(mg/L)、0.002mg/kg(mg/L),定量限分别为
0.02mg/kg(mg/L)、0.003mg/kg(mg/L)、0.005mg/kg(mg/L)。
第二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9 原理
试样消解后,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以元素的特征发射光谱谱线波长定性,以待测
元素谱线信号强度与元素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
10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10.1 试剂
10.1.1 硝酸(HNO3)。
10.1.2 高氯酸(HClO4)。
10.1.3 氩气(Ar):氩气(≥99.995%)或液氩。
10.1.4 盐酸(HCl)。
10.2 试剂配制
10.2.1 硝酸溶液(5+95):取50mL硝酸,缓慢加入950mL水中,混匀。
10.2.2 硝酸+高氯酸(10+1):取10mL高氯酸,缓慢加入100mL硝酸中,混匀。
10.3 标准溶液
10.3.1 单元素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00mg/L):铝、砷、硼、钡、钙、镉、钴、铬、铜、铁、钾、镁、
锰、钼、钠、镍、磷、铅、硫、硒、锡、锶、钛、钒、锌,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单元素
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
10.3.2 标准溶液配制:精确吸取适量单元素标准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用硝酸溶液(5+
95)逐级稀释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系列,各元素质量浓度见表A.5。
6
GB5009.268—2025
11 仪器和设备
1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11.2 天平:感量为0.01g或0.001g。
11.3 微波消解仪。
11.4 压力消解器。
11.5 恒温干燥箱。
11.6 控温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炉。
11.7 马弗炉。
11.8 试样粉碎设备:匀浆机、高速粉碎机等。
11.9 石墨消解装置。
12 分析步骤
12.1 试样制备
同5.1。
12.2 试样消解
12.2.1 微波消解法
同5.2.1。
12.2.2 压力罐消解法
同5.2.2。
12.2.3 湿式消解法
称取0.5g~5.0g(精确至0.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10.0g),或准确吸取
2.00mL~10.0mL试样于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消解器皿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低温
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加10mL硝酸+高氯酸(10+1)混合溶液,于电热板上或石墨消解装置上消
解,消解过程中消解液若变棕黑色,可适当补加少量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
色,冷却,用水定容至25mL或50mL,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对于锡含量高的试样,建议定容时加入1mL盐酸。
12.2.4 干式消解法(砷、镉、铅、硫、硒和锡等元素除外)
称取1.0g~5.0g(精确至0.01g,含水分较多的试样可适当增加取样量至15.0g),或准确吸取
10.0mL~15.0mL试样于坩埚中,在电炉上微火碳化至不再冒烟,再置于500 ℃~550 ℃的马弗炉中
灰化5h~8h,冷却。若灰化不彻底有黑色炭粒,则冷却后滴加少许硝酸湿润,在电热板上干燥后,移入
马弗炉中继续灰化成白色灰烬,冷却取出,加入10mL硝酸溶液溶解,并用水定容至25mL或50mL,混匀
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12.3 仪器参考条件
优化仪器操作条件,使待测元素的灵敏度等指标达到分析要求,编辑测定方法、选择各待测元素合
7
GB5009.268—2025
适分析谱线,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见B.3.1,待测元素推荐分析谱线见表B.6。
1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标准溶液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分析谱线的强度信号响应值,以待
测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分析谱线强度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5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空白和试样溶液分别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分析谱线强度信号响
应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消解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13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按式(2)计算:
X = (ρ-ρ0)×V ×f
m …………………………(2)
式中:
X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
ρ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ρ0 ———试样空白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消解空白与试样同倍稀释),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 ———试样消解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稀释倍数;
m ———试样称取质量或吸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
当元素含量≥0.1mg/kg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元素含量<0.1mg/kg
或0.1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 精密度
同第7章。
15 其他
试样以0.5g(mL)或2.0g(mL)定容至50mL计算,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和方法定量限见表2。
表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检出限及定量限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1 铝Al 0.5 0.2 2 0.5
2 砷As 2 0.5 6 2
3 硼B 0.5 0.2 2 0.5
8
GB5009.268—2025
表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检出限及定量限(续)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mg/L)
定量限
mg/kg(mg/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取样量
0.5g(mL)
取样量
2.0g(mL)
4 钡Ba 0.1 0.03 0.3 0.1
5 钙Ca 5 2 20 5
6 镉Cd 1 0.3 3 1
7 钴Co 1 0.3 3 1
8 铬Cr 2 0.5 6 2
9 铜Cu 0.2 0.05 0.5 0.2
10 铁Fe 1 0.3 3 1
11 钾K 7 3 25 7
12 镁Mg 5 2 20 5
13 锰Mn 0.1 0.03 0.3 0.1
14 钼Mo 1 0.3 3 0.8
15 钠Na 3 1 10 3
16 镍Ni 0.5 0.2 2 0.5
17 磷P 5 2 20 6
18 铅Pb 2 0.5 6 2
19 硫S 10 3 30 8
20 硒Se 5 2 15 4
21 锡Sn 1 0.3 3 1
22 锶Sr 0.2 0.05 0.5 0.2
23 钛Ti 0.2 0.05 0.5 0.2
24 钒V 0.5 0.2 2 0.5
25 锌Zn 0.5 0.2 2 0.5
第二篇 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中多元素的测定
16 原理
试样用硝酸溶解后,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以元素的特征发射光谱谱线波长定性;
待测元素谱线信号强度与元素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
17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9
GB5009.268—2025
17.1 试剂
17.1.1 硝酸(HNO3)。
17.1.2 盐酸(HCl)。
17.1.3 氩气(Ar):氩气(≥99.995%)或液氩。
17.2 试剂配制
17.2.1 硝酸溶液(10+90):取100mL硝酸,缓慢加入900mL水中,混匀。
17.2.2 硝酸溶液(4+96):取40mL硝酸,缓慢加入960mL水中,混匀。
17.3 标准溶液
17.3.1 元素标准贮备液(1000mg/L或10000mg/L):钙、铜、铁、钾、镁、锰、钠、磷、锌,采用经国家认
证并授予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的单元素标准贮备液,也可选用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
17.3.2 标准溶液配制:精确吸取适量单元素标准贮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用硝酸溶液(4+
96)逐级稀释配制成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系列,各元素质量浓度见附录C中表C.1。
18 仪器和设备
18.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18.2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18.3 超声波发生器。
18.4 高速粉碎机。
19 分析步骤
19.1 试样制备
对于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呈均匀状的粉状样品,直接称取。对于非粉末状样品,经高速粉碎机粉碎
均匀后称取。
19.2 试样前处理
称取试样0.5g~1.0g(精确至0.0001g),置于50mL离心管,缓慢加入20mL硝酸溶液(10+
90),超声波发生器中超声处理20min(如有浑浊,可适当加热溶解或加1.0mL~1.5mL盐酸溶解),冷
却至室温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根据样品中矿物质标示量,用硝酸溶液(4+96)将样
品溶液进行适当稀释,混匀。同时做空白试验。
19.3 仪器参考条件
优化仪器操作条件,使待测元素的灵敏度等指标达到分析要求,编辑测定方法、选择各待测元素合
适分析谱线,仪器操作参考条件和待测元素推荐分析谱线见附录D。
19.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标准工作液中待测元素分析谱线
的强度信号响应值,以待测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分析谱线强度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0
GB5009.268—2025
19.5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空白溶液和试样溶液分别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分析谱线强度信
号响应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20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按式(3)计算:
X = (ρ-ρ0)×V ×f
m …………………………(3)
式中:
X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ρ ———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ρ0 ———空白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 ———试样溶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稀释倍数;
m ———试样称取质量,单位为克(g)。
当元素含量≥1mg/kg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元素含量<1mg/kg时,计算结果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
21 精密度
样品中各元素含量大于100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
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小于或等于100mg/kg且大于1mg/k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小于或等于1mg/kg且大于0.1mg/kg时,在重复性
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22 其他
当样品称样量为0.5g,定容体积至50mL,本方法的各元素检出限和定量限见表3。
表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ICP-OES)检出限和定量限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
定量限
mg/kg
1 钙Ca 5 20
2 铜Cu 0.2 0.5
3 铁Fe 1 3
4 钾K 7 25
5 镁Mg 5 20
6 锰Mn 0.1 0.3
11
GB5009.268—2025
表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ICP-OES)检出限和定量限(续)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检出限
mg/kg
定量限
mg/kg
7 钠Na 3 10
8 磷P 1 3
9 锌Zn 0.5 2
12
GB5009.268—2025
附 录 A
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A.1 ICP-MS法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ICP-MS方法中元素标准溶液系列分为三组,质量浓度参见表A.1~表A.3,可根据试样中待测元
素的浓度调整标准系列范围及中间点的浓度。
表A.1 ICP-MS方法中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1)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Na mg/L 0 0.05 0.5 5 50 100
2 Mg mg/L 0 0.05 0.5 5 50 100
3 P mg/L 0 0.05 0.5 5 50 100
4 S mg/L 0 0.15 1.5 15 150 300
5 K mg/L 0 0.05 0.5 5 50 100
6 Ca mg/L 0 0.05 0.5 5 50 100
表A.2 ICP-MS方法中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2)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Li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2 B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3 Al μg/L 0 10 100 1000 10000 20000
4 Ti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5 V μg/L 0 0.1 1 10 100 200
6 Cr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7 Mn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8 Fe μg/L 0 10 100 1000 10000 20000
9 Co μg/L 0 0.01 0.1 1 10 20
10 Ni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1 Cu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2 Zn μg/L 0 10 100 1000 10000 20000
13 As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4 Se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5 Rb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6 Sr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13
GB5009.268—2025
表A.2 ICP-MS方法中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2)(续)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7 Mo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8 Cd μg/L 0 0.1 1 10 100 200
19 Sn μg/L 0 0.1 1 10 100 200
20 Sb μg/L 0 0.1 1 10 100 200
21 Ba μg/L 0 1 10 100 1000 2000
22 Tl μg/L 0 0.01 0.1 1 10 20
23 Pb μg/L 0 0.1 1 10 100 200
表A.3 ICP-MS方法中汞单元素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3)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Hg μg/L 0 0.05 0.5 1 1.5 2
A.2 ICP-MS方法中内标元素使用液参考浓度
A.2.1 由于不同仪器采用的蠕动泵管内径有所不同,当在线加入内标时,需考虑内标元素在样液中的
浓度,与样液混合后的内标元素参考浓度范围为25μg/L~500μg/L,低质量数的内标元素可以适当提
高使用液浓度。
A.2.2 内标溶液中加入适量异丙醇溶液,使试样与内标混合后的溶液中含有2%~3%的异丙醇,不同
内标管径的配制浓度可参考表A.4。
表A.4 内标溶液中异丙醇配制参考浓度
进样管与内标管
内径横截面积的比例
内标使用液的浓度
%
试样与内标混合后的浓度
%
硝酸异丙醇硝酸异丙醇
20∶1 5 40~60 5 2~3
2∶1 5 6~9 5 2~3
1∶1 5 4~6 5 2~3
注:异丙醇不能与浓硝酸直接混合。
A.3 ICP-OES法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ICP-OES方法中元素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参见表A.5,可根据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调整标准
系列范围及中间点的浓度。
14
GB5009.268—2025
表A.5 ICP-OES方法中元素的标准溶液系列质量浓度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Al mg/L 0 0.05 0.5 2 5 10
2 As mg/L 0 0.025 0.25 1 2.5 5
3 B mg/L 0 0.005 0.05 0.2 0.5 1
4 Ba mg/L 0 0.005 0.05 0.2 0.5 1
5 Ca mg/L 0 0.5 5 20 50 100
6 Cd mg/L 0 0.01 0.1 0.4 1 2
7 Co mg/L 0 0.01 0.1 0.4 1 2
8 Cr mg/L 0 0.01 0.1 0.4 1 2
9 Cu mg/L 0 0.005 0.05 0.2 0.5 1
10 Fe mg/L 0 0.025 0.25 1 2.5 5
11 K mg/L 0 1.5 15 60 150 300
12 Mg mg/L 0 0.5 5 20 50 100
13 Mn mg/L 0 0.005 0.05 0.2 0.5 1
14 Mo mg/L 0 0.01 0.1 0.4 1 2
15 Na mg/L 0 0.5 5 20 50 100
16 Ni mg/L 0 0.025 0.25 1 2.5 5
17 P mg/L 0 0.5 5 20 50 100
18 Pb mg/L 0 0.01 0.1 0.4 1 2
19 S mg/L 0 2.5 25 100 250 500
20 Se mg/L 0 0.025 0.25 1 2.5 5
21 Sn mg/L 0 0.01 0.1 0.4 1 2
22 Sr mg/L 0 0.005 0.05 0.2 0.5 1
23 Ti mg/L 0 0.005 0.05 0.2 0.5 1
24 V mg/L 0 0.005 0.05 0.2 0.5 1
25 Zn mg/L 0 0.025 0.25 1 2.5 5
15
GB5009.268—2025
附 录 B
仪器参考条件
B.1 试样消解参考条件
试样消解操作参考条件见表B.1。
表B.1 试样消解参考条件
消解方式步骤
控制温度
℃
升温时间
min 恒温时间
微波消解
1 120 5 10min
2 150 5 10min
3 190 5 30min
压力罐消解
1 80 — 2h
2 120 — 2h
3 160~170 — 4h
B.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B.2.1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设定最优参数,参考条件见表B.2。
表B.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操作参考条件
参数名称参数
射频功率1200W~1600W
等离子体气流量15L/min
载气流量0.80L/min
辅助气流量0.40L/min
氦气流量4mL/min~5mL/min
雾化室温度2℃
试样提升速率0.1r/s~0.3r/s
参数名称参数
雾化器高盐/同心雾化器
采样锥/截取锥镍/铂锥
采样深度8mm~10mm
采集模式跳峰(Spectrum)
检测方式自动
每峰测定点数1~3
重复次数2~3
注:常量元素(或者含量较高元素)可采用气溶胶稀释功能(仪器自带),消解液直接上机测试。
B.2.2 元素分析模式
元素分析模式参考表B.3。
16
GB5009.268—2025
表B.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元素分析模式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分析模式
1 锂Li 普通/碰撞反应池
2 硼B 普通/碰撞反应池
3 钠Na 普通/碰撞反应池
4 镁Mg 碰撞反应池
5 铝Al 普通/碰撞反应池
6 磷P 碰撞反应池
7 硫S 碰撞反应池
8 钾K 普通/碰撞反应池
9 钙Ca 碰撞反应池
10 钛Ti 碰撞反应池
11 钒V 碰撞反应池
12 铬Cr 碰撞反应池
13 锰Mn 碰撞反应池
14 铁Fe 碰撞反应池
15 钴Co 碰撞反应池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分析模式
16 镍Ni 碰撞反应池
17 铜Cu 碰撞反应池
18 锌Zn 碰撞反应池
19 砷As 碰撞反应池
20 硒Se 碰撞反应池
21 铷Rb 碰撞反应池
22 锶Sr 普通/碰撞反应池
23 钼Mo 碰撞反应池
24 镉Cd 碰撞反应池
25 锡Sn 碰撞反应池
26 锑Sb 碰撞反应池
27 钡Ba 普通/碰撞反应池
28 汞Hg 普通/碰撞反应池
29 铊Tl 普通/碰撞反应池
30 铅Pb 普通/碰撞反应池
B.2.3 元素干扰校正方程
元素干扰校正方程参考表B.4。
表B.4 元素干扰校正方程
同位素推荐的校正方程
51V [51V]=[51]+0.3524×[52]-3.108×[53]
75As [75As]=[75]-3.1278×[77]+1.0177×[78]
78Se [78Se]=[78]-0.1869×[76]
98Mo [98Mo]=[98]-0.146×[99]
114Cd [114Cd]=[114]-1.6285×[108]-0.0149×[118]
208Pb [208Pb]=[206]+[207]+[208]
注1:[X ]为质量数X 处的质谱信号强度———离子每秒计数值(CPS)。
注2:对于同量异位素干扰能够通过仪器的碰撞/反应模式得以消除的情况下,除铅元素外,可不采用干扰校正
方程。
17
GB5009.268—2025
B.2.4 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同位素(m/z)的选择
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同位素(m/z)的选择参考表B.5。
表B.5 待测元素推荐选择的同位素和内标元素
序号元素m/z 内标
1 Li 7 45Sc/72Ge
2 B 11 45Sc/72Ge
3 Na 23 45Sc/72Ge
4 Mg 24 45Sc/72Ge
5 Al 27 45Sc/72Ge
6 P 31 45Sc/72Ge
7 S 34 45Sc/72Ge
8 K 39 45Sc/72Ge
9 Ca 43 45Sc/72Ge
10 Ti 48 45Sc/72Ge
11 V 51 45Sc/72Ge
12 Cr 52/53 45Sc/72Ge
13 Mn 55 45Sc/72Ge
14 Fe 56/57 45Sc/72Ge
15 Co 59 72Ge/103Rh/115In
序号元素m/z 内标
16 Ni 60 72Ge/103Rh/115In
17 Cu 63/65 72Ge/103Rh/115In
18 Zn 66 72Ge/103Rh/115In
19 As 75 72Ge/103Rh/115In
20 Se 78 72Ge/103Rh/115In
21 Rb 85 72Ge/103Rh/115In
22 Sr 88 103Rh/115In
23 Mo 95 103Rh/115In
24 Cd 111 103Rh/115In
25 Sn 118 103Rh/185Re
26 Sb 123 103Rh/115In
27 Ba 137 103Rh/115In
28 Hg 200/202 185Re/209Bi
29 Tl 205 185Re/209Bi
30 Pb 208 185Re/209Bi
B.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B.3.1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设定最优参数,参考条件如下:
a) 观测方式:轴向观测,若仪器具有双向观测方式,高浓度元素,如钙、钾、镁、钠等元素采用径向
观测方式,其余采用轴向观测方式;
b) 功率:1150W 或根据仪器条件优化;
c) 等离子气流量:15L/min;
d) 辅助气流量:0.5L/min;
e) 雾化气气体流量:0.65L/min;
f) 分析泵速:50r/min。
B.3.2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参见表B.6,也可根据仪器谱线库选择干扰少的谱线。
18
GB5009.268—2025
表B.6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分析谱线波长
nm
1 铝Al 396.152
2 砷As 189.042
3 硼B 249.678/249.773
4 钡Ba 455.403
5 钙Ca 315.887/317.933
6 镉Cd 214.438/228.802
7 钴Co 228.616
8 铬Cr 205.560/267.716
9 铜Cu 324.754/327.396
10 铁Fe 239.562/259.940/238.204
11 钾K 766.490
12 镁Mg 279.079
13 锰Mn 257.610/259.373
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分析谱线波长
nm
14 钼Mo 202.030
15 钠Na 589.592
16 镍Ni 231.604
17 磷P 213.618
18 铅Pb 220.353
19 硫S 182.034/180.731
20 硒Se 196.090
21 锡Sn 189.989
22 锶Sr 407.771/421.552
23 钛Ti 323.452/334.941
24 钒V 292.402
25 锌Zn 206.200/213.856
— — — —
19
GB5009.268—2025
附 录 C
标准溶液系列参考质量浓度
标准溶液系列参考质量浓度见表C.1。
表C.1 标准溶液系列参考质量浓度
序号元素单位
标准系列质量浓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 系列6
1 Ca mg/L 0 5 20 50 80 100
2 Cu mg/L 0 0.025 0.1 0.25 0.4 0.5
3 Fe mg/L 0 0.25 1 2.5 4 5
4 K mg/L 0 5 20 50 80 100
5 Mg mg/L 0 5 20 50 80 100
6 Mn mg/L 0 0.025 0.1 0.25 0.4 0.5
7 Na mg/L 0 5 20 50 80 100
8 P mg/L 0 5 20 50 80 100
9 Zn mg/L 0 0.25 1 2.5 4 5
20
GB5009.268—2025
附 录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参考条件
D.1 仪器参考条件
D.1.1 观测方式:轴向观测,若仪器具有双向观测方式,高浓度元素,如钾、钙、钠、镁、磷等可采用径向
观测方式,其余采用轴向观测方式。
D.1.2 功率:1150W 或根据仪器条件优化。
D.1.3 等离子气流量:15L/min。
D.1.4 辅助气流量:0.50L/min。
D.1.5 雾化气气体流量:0.65L/min。
D.1.6 分析泵速:50r/min。
D.2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参见表D.1。
表D.1 待测元素推荐的分析谱线
序号元素符号
分析谱线波长
nm 观测方式
1 钙Ca 315.887/317.933 径向
2 铜Cu 324.754 轴向
3 铁Fe 239.562/259.940 轴向
4 钾K 766.491 径向
5 镁Mg 279.079 径向
6 锰Mn 257.610/259.373 轴向
7 钠Na 589.592 径向
8 磷P 213.618 径向
9 锌Zn 206.200/213.856 轴向
21
GB5009.268—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