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789.42-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6阅读模式

GB 4789.42-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9.42—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指标的测定
2025-03-16发布2025-09-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氯化钠…………………………………………………………………………………………………… 1
3 氯化钾…………………………………………………………………………………………………… 11
4 碘………………………………………………………………………………………………………… 17
5 钡………………………………………………………………………………………………………… 20
6 亚铁氰化钾……………………………………………………………………………………………… 21
7 铅………………………………………………………………………………………………………… 23
8 总砷……………………………………………………………………………………………………… 26
9 镉………………………………………………………………………………………………………… 29
10 总汞…………………………………………………………………………………………………… 32
11 食用盐中多元素的测定……………………………………………………………………………… 34

GB5009.42—2025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500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盐指标的测定》。
本标准与GB5009.42—2016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名称;
———更改了标准范围;
———更改了水分干燥失重法的计算公式;
———更改了氯离子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更改了亚铁氰化钾分析步骤;
———更改了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表述;
———增加了水分的测定中的灼烧法、氯离子的测定中的自动电位滴定法、钙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光谱法和滴定法、镁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滴定法、氯化钾的测定中的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钡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碘
的测定中的直接滴定法、铅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总砷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质谱法、镉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汞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法、食用盐中多元素的测定。

GB5009.42—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指标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盐指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盐指标的测定。
2 氯化钠
2.1 水分
2.1.1 范围
干燥失重法适用于精制盐、低钠盐和粉碎洗涤盐中水分的测定,灼烧法适用于日晒盐中水分的
测定。
2.1.2 干燥失重法
2.1.2.1 原理
试样于140℃±2℃干燥至恒重后,称量干燥前后的质量。食用盐中水分是干燥减量与硫酸钙、硫
酸镁、氯化钙、氯化镁干燥后残留结晶水之和。
2.1.2.2 仪器和设备
2.1.2.2.1 电子天平:感量0.0001g。
2.1.2.2.2 恒温干燥箱。
2.1.2.2.3 扁型称量瓶:60mm×30mm,使用前放入温度为140℃±2℃的恒温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2.1.2.2.4 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2.1.2.3 分析步骤
称取10g(精确至0.0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放入称量过的扁型称量瓶中,放入恒温
干燥箱内,瓶盖斜支于瓶边,升温至140℃±2℃,继续干燥2h,盖上称量瓶盖,取出,移入干燥器内,冷
却至室温称量。以后每次干燥1h称量(精确至0.0001g),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5mg,即为
恒重。
2.1.2.4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水分含量按式(1)计算:
X1 =
m1 -m2
m ×100+w1 ×0.0662+w2 ×0.1497+w3 ×0.3246+w4 ×0.3784 …(1)
式中:
X1 ———试样中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1
GB5009.42—2025
m1 ———干燥前试样加称量瓶质量,单位为克(g);
m2 ———干燥后试样加称量瓶质量,单位为克(g);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100 ———单位换算系数;
w1 ———试样中硫酸钙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0.0662 ———食用盐经140℃干燥后,硫酸钙残留结晶水换算系数;
w2 ———试样中硫酸镁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0.1497 ———食用盐经140℃干燥后,硫酸镁残留结晶水换算系数;
w3 ———试样中氯化钙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0.3246 ———食用盐经140℃干燥后,氯化钙残留结晶水换算系数;
w4 ———试样中氯化镁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0.3784 ———食用盐经140℃干燥后,氯化镁残留结晶水换算系数。
水分含量≥1.00g/100g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水分含量<1.00g/100g时,结果保留两位有
效数字。
2.1.2.5 精密度
水分含量<1.0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
0.10g/100g;水分含量在1.00g/100g~4.0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
绝对差值不得超过0.20g/100g。
2.1.3 灼烧法
2.1.3.1 原理
试样在600℃下灼烧后,称量灼烧前后的质量。灼烧减量扣除氯化镁损失质量后得到食用盐中水
分含量。
2.1.3.2 仪器和设备
2.1.3.2.1 电子天平:感量0.0001g。
2.1.3.2.2 高温炉。
2.1.3.2.3 瓷坩埚:60mm×60mm(内部附加内盖),使用前放入高温炉600 ℃灼烧1h,自然冷却至
200℃以下后取出。放置在干净的瓷板上冷却5min~6min,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量。
2.1.3.2.4 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2.1.3.3 分析步骤
称取3g(精确至0.0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于已称量的瓷坩埚中,盖上内盖和外盖后
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600℃,继续灼烧1h后,停止灼烧,自然冷却至200℃以下后取出。放置在干净
的瓷板上冷却5min~6min,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1g)。
2.1.3.4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水分含量按式(2)计算:
X2 =
m1 -m2
m ×100-w5 ×0.4 …………………………(2)
式中:
X2 ———试样中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2
GB5009.42—2025
m1 ———灼烧前试样加瓷坩埚质量,单位为克(g);
m2 ———灼烧后试样加瓷坩埚质量,单位为克(g);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100———单位换算系数;
w5 ———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0.4 ———灼烧中氯化镁(MgCl2)分解为氧化镁(MgO)导致质量损失的经验系数。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2.1.3.5 精密度
水分含量<1.0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
0.10g/100g;水分含量在1.00g/100g~5.0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
绝对差值不得超过0.20g/100g;水分含量≥5.0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
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0.30g/100g。
2.2 氯离子
2.2.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氯离子的测定。
2.2.2 莫尔法
2.2.2.1 原理
样品溶解后,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
量,计算氯离子的含量。
2.2.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2.2.2.2.1 试剂
2.2.2.2.1.1 硝酸银(AgNO3)。
2.2.2.2.1.2 铬酸钾(K2CrO4)。
2.2.2.2.2 试剂配制
2.2.2.2.2.1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0.1mol/L):按照GB/T601的要求配制和标定。
2.2.2.2.2.2 铬酸钾指示剂:称取10g铬酸钾溶于100mL水中,搅拌下滴加硝酸银溶液(0.1mol/L)至
出现红棕色沉淀,过滤。
2.2.2.3 仪器和设备
2.2.2.3.1 电子天平:感量0.001g。
2.2.2.3.2 滴定管:25mL。
2.2.2.4 分析步骤
2.2.2.4.1 试样处理
称取25g(精确至0.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于400mL烧杯中,加约200mL水,加
3
GB5009.42—2025
热,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冷却后转移至500 mL 容量瓶,用水定容,混匀,必要时过滤。吸取
25.00mL试样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
2.2.2.4.2 测定
吸取25.00mL稀释的试样溶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4滴铬酸钾指示剂,边搅拌边用硝酸银
标准滴定溶液(0.1mol/L)滴定,直至悬浊液中出现稳定的橘红色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
2.2.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氯离子含量按式(3)计算:
X3 = (V1 -V0)×c×V2 ×35.453×f
m ×V3 ×1000 ×100 ……………………(3)
式中:
X3 ———试样中氯离子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1 ———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空白试验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 ———试样溶解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35.453 ———氯离子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f ———试样液稀释倍数;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3 ———移取至锥形瓶中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和1000———单位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2.2.2.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0.3%。
2.2.2.7 其他
氯离子的定量限为0.02g/100g。
2.2.3 自动电位滴定法
2.2.3.1 原理
样品溶解后,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通过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突变指示终点。根据硝酸银
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氯离子的含量。
2.2.3.2 仪器和设备
2.2.3.2.1 自动电位滴定仪:配银离子选择性电极和20mL及以上滴定管,可控制0.01mL标准滴定
溶液。
2.2.3.3 分析步骤
吸取一定体积(含氯离子85mg以下)的试样溶液(2.2.2.4.1)于150mL烧杯中,启动自动电位滴定
4
GB5009.42—2025
仪,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0.1mol/L)(2.2.2.2.2.1)滴定,滴定停止后,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的体积。
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每个样品滴定结束后,电极应冲洗干净,再用适量的水冲洗后方可进行下一个样品的测定;搅拌子用水清洗干
净、拭干后方可重复使用。
2.2.3.4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氯离子含量按式(4)计算:
X4 = (V1 -V0)×c×V2 ×35.453×f
m ×V3 ×1000 ×100 ……………………(4)
式中:
X4 ———试样中氯离子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1 ———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空白试验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 ———试样溶解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35.453 ———氯离子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f ———试样液稀释倍数;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3 ———移取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和1000———单位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2.2.3.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2.2.3.6 其他
氯离子的定量限为0.02g/100g。
2.3 钙
2.3.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钙的测定。
2.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同11.1。
2.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同11.2。
2.3.4 滴定法
2.3.4.1 原理
试样溶液调至碱性(pH≈12),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测定
5
GB5009.42—2025
钙的含量。
2.3.4.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2.3.4.2.1 试剂
2.3.4.2.1.1 氢氧化钠(NaOH)。
2.3.4.2.1.2 氯化钠(NaCl):使用前于110℃干燥2h。
2.3.4.2.1.3 2-羟基-1-(2-羟基-4-磺酸-1-萘偶氮基)-3-萘甲酸(C21H14N2O7S)。
2.3.4.2.1.4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Na2O8,EDTA-2Na)。
2.3.4.2.2 试剂配制
2.3.4.2.2.1 氢氧化钠溶液(2mol/L):称取4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
2.3.4.2.2.2 钙指示剂:称取0.2g2-羟基-1-(2-羟基-4-磺酸-1-萘偶氮基)-3-萘甲酸和10g氯化钠研磨
混匀,放入棕色试剂瓶中,于干燥器内贮存。
2.3.4.2.2.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0.02mol/L):按GB/T601的要求配制和
标定。
2.3.4.3 仪器和设备
2.3.4.3.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1g。
2.3.4.3.2 可调式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热炉。
2.3.4.3.3 滴定管:25mL。
2.3.4.4 分析步骤
2.3.4.4.1 试样处理
称取25g(精确至0.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于400mL烧杯中,加200mL水,加热至
试样全部溶解,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必要时过滤。
2.3.4.4.2 测定
吸取一定体积(含钙12mg以下)的试样溶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25mL,加入2mL氢氧
化钠溶液(2mol/L)和约10mg钙指示剂,用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0.02mol/L)滴定至溶液由酒
红色变为纯蓝色为止。
同时做空白试验。
2.3.4.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钙含量按式(5)计算:
X5 = (V1 -V0)×c×V2 ×40.078 m ×V3 ×1000 ×100 …………………………(5)
式中:
X5 ———试样中钙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1 ———滴定钙时消耗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空白试验消耗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
GB5009.42—2025
c ———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 ———试样溶解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40.078 ———钙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3 ———移取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和1000———单位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3.4.6 精密度
钙含量<0.10g/100g 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
0.01g/100g;钙含量在0.10g/100g~1.0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
对差值不得超过0.02g/100g。
2.3.4.7 其他
钙的检出限为0.02g/100g。
2.4 镁
2.4.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镁的测定。
2.4.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同11.1。
2.4.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同11.2。
2.4.4 滴定法
2.4.4.1 原理
试样溶液调至碱性(pH≈10),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测定
钙和镁的总量,从总量中减去钙含量即为镁含量。
2.4.4.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2.4.4.2.1 试剂
2.4.4.2.1.1 无水乙醇(C2H5OH)。
2.4.4.2.1.2 氨水。
2.4.4.2.1.3 氯化铵(NH4Cl)。
2.4.4.2.1.4 铬黑T(C20H12N3NaO7S)。
2.4.4.2.1.5 盐酸羟胺(NH3OHCl)。
7
GB5009.42—2025
2.4.4.2.2 试剂配制
2.4.4.2.2.1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称取20g氯化铵,用水溶解,加入100mL氨水,用水稀释
至1000mL,混匀。
2.4.4.2.2.2 0.2%铬黑T 指示剂:称取0.2g铬黑T 和2g盐酸羟胺,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
100mL,混匀,保存于棕色瓶内。
2.4.4.3 仪器和设备
2.4.4.3.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1g。
2.4.4.3.2 可调式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热炉。
2.4.4.3.3 滴定管:25mL。
2.4.4.4 分析步骤
吸取与2.3.4.4.2中相同体积(含镁12mg以下)的试样溶液(2.3.4.4.1)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
至25mL,加入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4滴0.2%铬黑T指示剂,用EDTA-2Na标准滴定
溶液(0.02mol/L)(2.3.4.2.2.3)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为止。此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
用量为测定钙和镁的总用量。
2.4.4.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镁含量按式(6)计算:
X6 =
V2-V1 ×c×V3×24.305 m ×V4 ×1000 ×100 …………………………(6)
式中:
X6 ———试样中镁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2 ———滴定钙和镁时消耗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 ———滴定钙时消耗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EDTA-2Na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3 ———试样溶解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4.305 ———镁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4 ———移取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和1000———单位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4.6 精密度
镁含量<0.1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0.01g/100g;
镁含量在0.10g/100g~1.00g/100g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
过0.02g/100g。
2.4.4.7 其他
镁的检出限为0.02g/100g。
8
GB5009.42—2025
2.5 硫酸根
2.5.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硫酸根的测定。
2.5.2 原理
过量的氯化钡与试样中硫酸根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剩余的钡离子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
液滴定,根据间接法测定硫酸根含量。
2.5.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2.5.3.1 试剂
2.5.3.1.1 盐酸(HCl)。
2.5.3.1.2 氨水。
2.5.3.1.3 氯化铵(NH4Cl)。
2.5.3.1.4 无水乙醇(C2H5OH)。
2.5.3.1.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C10H12MgN2Na2O8·4H2O,Mg-2Na-EDTA)。
2.5.3.1.6 铬黑T(C20H12N3NaO7S)。
2.5.3.1.7 盐酸羟胺(NH3OHCl)。
2.5.3.1.8 氯化钡(BaCl2)。
2.5.3.2 试剂配制
2.5.3.2.1 盐酸溶液(1mol/L):量取8.3mL盐酸,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2.5.3.2.2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称取20g氯化铵,用水溶解,加入100mL氨水,用水稀释至
1000mL,混匀。
2.5.3.2.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溶液:称取17.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L,混匀。
2.5.3.2.4 铬黑T指示剂:称取0.2g铬黑T和2g盐酸羟胺,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贮于棕色瓶内。
2.5.3.2.5 氯化钡溶液(0.02mol/L):称取2.08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过滤后
使用。
2.5.4 仪器和设备
2.5.4.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1g。
2.5.4.2 可调式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热炉。
2.5.4.3 滴定管:25mL。
2.5.5 分析步骤
吸取5.00mL氯化钡溶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溶液、10mL无水
乙醇、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4滴铬黑T指示剂,用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0.02mol/L)
(2.3.4.2.2.3)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为止,记录消耗的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V1。
吸取与2.3.4.4.2相同体积(使溶液中硫酸根含量在8mg以下)的试样溶液(2.3.4.4.1)于150mL
9
GB5009.42—2025
锥形瓶中,加1滴盐酸溶液(1mol/L),加入5.00mL氯化钡溶液(0.02mol/L),搅拌片刻,放置5min,
加入5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溶液、10mL无水乙醇、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4滴铬黑
T指示剂,用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为止,记录消耗的EDTA-2Na
标准滴定溶液(0.02mol/L)(2.3.4.2.2.3)体积V3。
溶液中钙镁总量的滴定:滴定钙镁总量时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V2 为2.4.4.4中滴定
体积。
2.5.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硫酸根的含量按式(7)计算:
X7 = (V1 +V2 -V3)×c×V4 ×96.06 m ×V5 ×1000 ×100 ……………………(7)
式中:
X7 ———试样中硫酸根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1 ———滴定氯化钡溶液时消耗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 ———滴定钙镁总量时消耗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 ———滴定硫酸根时消耗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EDTA-2N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4 ———试样溶解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96.06 ———硫酸根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5 ———移取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和1000———单位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5.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2.6 氯化钠的计算
2.6.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2 分析步骤
由上述各项检验结果,得出食用盐样品所含单项离子的百分含量,然后依表1中所注顺序号计算各
化合物成分的百分含量。依次计算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的含量,剩余氯离子
计算为氯化钠含量。
表1 化合物成分计算顺序表
阴离子
阳离子
钙(Ca2+ ) 镁(Mg2+ ) 钾(K+ ) 钠(Na+ )
硫酸根(SO42- ) (1)硫酸钙(2)硫酸镁— (3)硫酸钠
氯离子(Cl- ) (4)氯化钙(5)氯化镁(6)氯化钾(7)氯化钠
10
GB5009.42—2025
若依顺序号计算时,某种化合物因阴离子或阳离子不存在而不能形成,则依次以下一顺序号递补进
行计算。
2.6.3 分析结果的表述
2.6.3.1 氯化钠(以湿基计)
试样中氯化钠(以湿基计)的含量X8 为按2.6.2计算后所得氯化钠含量,以克每百克(g/100g)计。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2.6.3.2 氯化钠(以干基计)
试样中氯化钠(以干基计)含量按式(8)计算:
X9 =
X8
100-P ×100 …………………………(8)
式中:
X8———试样中氯化钠(以湿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X9———试样中氯化钠(以干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P ———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3 氯化钾
3.1 范围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适用于氯化钾含量<2g/100g
的食用盐中氯化钾含量的测定,重量法适用于氯化钾含量≥2g/100g的食用盐中氯化钾含量的测定。
3.2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
3.2.1 原理
试样经溶解后,注入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火焰原子化后测定钾的发射强度。钾发射波
长为766.5n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发射值与钾含量成正比,外标法定量。
3.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
3.2.2.1 试剂
3.2.2.1.1 硝酸(HNO3)。
3.2.2.2 试剂配制
3.2.2.2.1 硝酸溶液(1+99):量取10mL硝酸,缓慢加入990mL水中,混匀。
3.2.2.3 标准品
氯化钾(KCl,CAS号:7447-40-7):纯度>99.99%。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
物质。
11
GB5009.42—2025
3.2.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2.4.1 钾标准贮备液(1000mg/L):将氯化钾置于烘箱中110℃~120℃干燥2h。精确称取1.9066
g氯化钾,溶于100mL水中,然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贮存于聚乙烯瓶内,
冷藏保存。
3.2.2.4.2 钾标准中间液(100mg/L):准确吸取10.0mL 钾标准贮备液(1000mg/L)于100mL容量
瓶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冷藏保存。
3.2.2.4.3 钾标准系列工作液:准确吸取0mL、0.100mL、0.500mL、1.00mL、2.00mL和4.00mL钾
标准中间液(100mg/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标准系列工作
液中钾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0.100mg/L、0.500mg/L、1.00mg/L、2.00mg/L和4.00mg/L。
注:可根据仪器的灵敏度及样品中钾的实际含量确定标准溶液系列中元素的具体浓度。
3.2.3 仪器和设备
3.2.3.1 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光谱仪(具备发射功能)。
3.2.3.2 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和0.0001g。
3.2.3.3 电热恒温干燥箱。
3.2.4 分析步骤
3.2.4.1 试样处理
3.2.4.1.1 试样预处理
称取1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用少量硝酸溶液(1+99)溶解后,转移至
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
3.2.4.1.2 试样待测液
准确吸取5mL预处理后试样,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
此为试样待测液。
3.2.4.1.3 空白试验
除不称取试样外,其余按照3.2.4.1.1和3.2.4.1.2操作进行空白试验。
3.2.4.2 仪器参考条件
根据所用仪器型号将仪器调至最佳状态。测定参考条件如下:
测定方式:发射;波长:766.5nm;狭缝:0.5nm;燃气流量:1.2L/min。
3.2.4.3 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将钾标准系列工作液注入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发射强度,以标准工作液浓度
为横坐标、发射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2.4.4 试样溶液的测定
根据试样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必要时将试样溶液用硝酸溶液(1+99)稀释至适当浓度。将空白
溶液和试样最终测定液注入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钾的发射强度,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
测液中钾的浓度。
12
GB5009.42—2025
3.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氯化钾的含量按式(9)和式(10)计算:
X10 = (ρ-ρ0)×V1 ×V3 ×f ×1.9066 m ×V2 ×1000×1000 ×100 ……………………(9)
X11 =
X10
100-P ×100 …………………(10)
式中:
X10 ———试样中氯化钾(以湿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ρ ———试样溶液中钾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ρ0 ———空白溶液中钾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1 ———试样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 ———分取试样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液稀释倍数;
1.9066 ———换算系数;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2 ———分取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和1000 ———单位换算系数;
X11 ———试样中氯化钾(以干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P ———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2.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3.2.7 其他
以称样量10.0g,定容至100mL,分取5.0mL,定容至50mL计算,方法检出限为0.002g/100g,
定量限为0.005g/100g。
3.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3.1 原理
试样经溶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钾元素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766.5nm 共振线,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其吸收值与钾含量成正比,外标法定量。
3.3.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
3.3.2.1 试剂
3.3.2.1.1 硝酸(HNO3)。
3.3.2.1.2 氯化铯(CsCl)。
3.3.2.1.3 氯化钠(NaCl):工作基准试剂。
3.3.2.2 试剂配制
3.3.2.2.1 硝酸溶液(5+95):取50mL硝酸,缓慢加入950mL水中,混匀。
13
GB5009.42—2025
3.3.2.2.2 氯化铯溶液(50g/L):将5.0g氯化铯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3.3.2.2.3 氯化钠溶液(100g/L):称取10.0g(精确至0.01g)氯化钠,加硝酸溶液(5+95)溶解,移入
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刻度,混匀。
3.3.2.3 标准品
同3.2.2.3。
3.3.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3.3.2.4.1 钾标准贮备液(1000mg/L):同3.2.2.4.1。
3.3.2.4.2 钾标准中间液(100mg/L):准确吸取钾标准贮备液(1000mg/L)10mL于100mL容量瓶
中,加硝酸溶液(5+95)至刻度,混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冷藏保存。
3.3.2.4.3 钾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分别吸取钾标准中间液(100mg/L)0mL、0.100 mL、0.500 mL、
1.00mL、2.00mL和4.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4mL氯化铯溶液(50g/L),10mL氯化钠溶液
(100g/L),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刻度,混匀。此钾标准系列溶液中钾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
0.100mg/L、0.500mg/L、1.00mg/L、2.00mg/L和4.00mg/L。
注:可根据仪器的灵敏度及样品中钾的实际含量确定标准溶液系列中元素的具体浓度。
3.3.3 仪器和设备
3.3.3.1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火焰原子化器,钾空心阴极灯。
3.3.3.2 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和0.0001g。
3.3.4 分析步骤
3.3.4.1 试样预处理
3.3.4.1.1 试样预处理
称取1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用少量硝酸溶液(5+95)溶解后,转移至
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刻度,混匀。
3.3.4.1.2 试样待测液
准确吸取5mL预处理后试样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氯化铯溶液(50g/L),用硝酸溶
液(5+95)定容至50mL,混匀备用,此为试样溶液。
3.3.4.1.3 空白试验
准确吸取5mL氯化钠溶液(100g/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氯化铯溶液(50g/L),用
硝酸溶液(5+95)定容至50mL,混匀备用,此为空白溶液。
注:若试样待测液需要稀释,则需要在稀释后加入一定体积的氯化铯溶液(50g/L)、氯化钠溶液(100g/L)使待测液
中铯和氯化钠的浓度与标准曲线铯和氯化钠的浓度相匹配。
3.3.4.2 仪器参考条件
根据所用仪器型号将仪器调至最佳状态。测定参考条件如下:
测定方式:吸收;波长:766.5nm;狭缝:0.5nm;灯电流:8 mA;燃烧头高度:3 mm;燃气流量:
1.2L/min。
14
GB5009.42—2025
3.3.4.3 标准曲线的制作
使用0mg/L的钾标准溶液进行仪器调零,然后分别将钾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
中,测定吸光度值,以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3.4.4 试样溶液的测定
于测定标准系列工作溶液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将空白溶液和试样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
钾的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钾的浓度。
3.3.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氯化钾的含量按式(11)和式(12)计算:
X12 = (ρ-ρ0)×V1 ×V3 ×f ×1.9066 m ×V2 ×1000×1000 ×100 ……………………(11)
X13 =
X12
100-P ×100 ……………………(12)
式中:
X12 ———试样中氯化钾(以湿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ρ ———试样溶液钾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ρ0 ———空白溶液中钾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1 ———试样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 ———分取试样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试样液稀释倍数;
1.9066 ———换算系数;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2 ———分取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和1000———单位换算系数;
X13 ———试样中氯化钾(以干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P ———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3.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3.3.7 其他
以称样量10.0g,定容至100mL,分取5.0mL,定容至50mL计算,方法检出限为0.002g/100g,
定量限为0.005g/100g。
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同11.2。
3.4.1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氯化钾的含量按式(13)和式(14)计算:
X14 =X26 ×1.9066 …………………………(13)
15
GB5009.42—2025
X15 =
X14
100-P ×100 …………………………(14)
式中:
X14 ———试样中氯化钾(以湿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X26 ———试样中钾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1.9066———换算系数;
X15 ———试样中氯化钾(以干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P ———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3.5 重量法
3.5.1 原理
在弱碱性溶液中,试样溶液中钾离子与四苯硼酸钠生成四苯硼酸钾沉淀,沉淀物经过滤、干燥后
称量。
3.5.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3.5.2.1 试剂
3.5.2.1.1 氢氧化铝[Al(OH)3]。
3.5.2.1.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Na2O8,EDTA-2Na)。
3.5.2.1.3 氢氧化钠(NaOH)。
3.5.2.1.4 四苯硼酸钠(C24H20BNa)。
3.5.2.1.5 酚酞(C20H14O4)。
3.5.2.1.6 乙醇(95%)。
3.5.2.2 试剂配制
3.5.2.2.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100g/L):称取10gEDTA-2Na,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3.5.2.2.2 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3.5.2.2.3 四苯硼酸钠溶液(25g/L):称取6.25g四苯硼酸钠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200mL水使
其溶解。称取5g氢氧化铝,缓慢加入上述溶液中,搅拌10min,用慢速滤纸过滤,如滤液呈混浊,应反
复过滤至澄清,集全部滤液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200g/L),用水定容至刻度,
混匀。使用前重新过滤。
3.5.2.2.4 四苯硼酸钠洗液(1g/L):吸取20mL四苯硼酸钠溶液(25g/L)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
定容至刻度,混匀。
3.5.2.2.5 酚酞指示剂(5g/L):称取0.5g酚酞,用95%乙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3.5.3 仪器和设备
3.5.3.1 电子天平:感量0.01g和0.0001g。
3.5.3.2 电热恒温干燥箱。
3.5.3.3 循环水式真空泵。
3.5.3.4 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3.5.3.5 4号玻璃砂芯漏斗:滤板孔径5μm~15μm。
16
GB5009.42—2025
3.5.4 分析步骤
称取2.5g(精确至0.0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于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入
5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后过滤,弃去最初滤液。
准确吸取25.0mL滤液(样液中氯化钾含量不应超过48mg)于100mL 烧杯中,加入10mLEDTA-
2Na溶液(100g/L)、2滴酚酞指示液(5g/L),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00g/L),直
至试液的颜色变成粉红色,然后再过量1mL,混匀(此时试液体积约40mL)。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按理论量(16mg氯化钾需3mL四苯硼酸钠溶液)多4mL的四苯硼酸钠
溶液(25g/L),静置0.5h。
用预先经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砂芯漏斗抽滤沉淀,用四苯硼酸钠洗液(1g/L)将沉淀全部洗
入砂芯漏斗内,再用该洗液洗涤5次,每次用5mL,最后用水洗涤2次,每次用2mL。将砂芯漏斗连同
沉淀于120℃干燥箱内,干燥1h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精确至0.0001g)。
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砂芯漏斗的处理:将砂芯漏斗中沉淀物洗掉后放入丙酮溶液中浸泡0.5h,取出冲洗干净,放入水中煮沸片刻,抽
滤,烘干。
3.5.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氯化钾的含量按式(15)和式(16)计算:
X16 =0.2081× (m1 -m2)×V1
m ×V2
×100 …………………………(15)
X17 =
X16
100-P ×100 …………………………(16)
式中:
X16 ———试样中氯化钾(以湿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0.2081———四苯硼酸钾换算为氯化钾的系数;
m1 ———所取试样中四苯硼酸钾沉淀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空白试验中四苯硼酸钾沉淀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1 ———试样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 ———分取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X17 ———试样中氯化钾(以干基计)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P ———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5.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 碘
4.1 范围
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适用于以碘酸盐为碘强化剂的食用盐
中碘含量的测定。
17
GB5009.42—2025
4.2 氧化还原滴定法
4.2.1 原理
试样中的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经次氯酸钠氧化为碘酸根,草酸除去过量的次氯酸钠,碘酸根氧化碘
化钾为单质碘,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计算
碘含量。
4.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2.2.1 试剂
4.2.2.1.1 草酸(H2C2O4)。
4.2.2.1.2 磷酸(H3PO4,ρ=85%)。
4.2.2.1.3 碘化钾(KI)。
4.2.2.1.4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10%)。
4.2.2.1.5 可溶性淀粉。
4.2.2.1.6 硫代硫酸钠(Na2S2O3)。
4.2.2.2 试剂配制
4.2.2.2.1 草酸-磷酸混合液:称取15g草酸,加水溶解,加入34mL磷酸,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
4.2.2.2.2 碘化钾溶液(50g/L):称取25.0g碘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现用现配。
4.2.2.2.3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3.0%):量取10mL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10%),用水稀释至
30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现用现配。
4.2.2.2.4 淀粉指示剂(5g/L):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至100mL沸水中,搅
拌后再煮沸0.5min,冷却,现用现配。
4.2.2.2.5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mol/L]:按照GB/T601的要求配制和标定。
4.2.2.2.6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02mol/L]:用移液管吸取2.0mL硫代硫酸钠标准
溶液(0.1mol/L)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现用现配,必要时重新标定。
4.2.3 仪器和设备
4.2.3.1 电子天平:感量0.01g。
4.2.3.2 可调式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热炉。
4.2.3.3 滴定管:25mL。
4.2.4 分析步骤
称取1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于250mL碘量瓶中,加50mL水溶解,加
2mL草酸-磷酸混合液、1.0mL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3.0%),用水洗净瓶壁,放入玻璃珠4粒~
5粒,在电炉上加热至溶液刚沸腾时立即取下,水浴冷却至30℃以下。加5mL碘化钾溶液(50g/L),
混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02mol/L)滴定至浅黄色,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
色刚消失即为终点。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18
GB5009.42—2025
4.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碘的含量按式(17)计算:
X18 = (V -V0)×c×126.90×1000 m ×6 …………………………(17)
式中:
X18 ———试样中碘的含量(以I计),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V ———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126.90———碘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1000 ———单位换算系数;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6 ———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2.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2.7 其他
当取样量为10.0g,方法定量限为2.50mg/kg。
4.3 直接滴定法
4.3.1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的碘酸根离子氧化碘化钾为单质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计算碘的含量。
直接滴定法不适用于含有还原物质的食用盐中碘的测定。
4.3.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3.2.1 试剂
4.3.2.1.1 磷酸(H3PO4,ρ=85%)。
4.3.2.1.2 碘化钾(KI)。
4.3.2.1.3 可溶性淀粉。
4.3.2.1.4 硫代硫酸钠(Na2S2O3)。
4.3.2.2 试剂配制
4.3.2.2.1 磷酸溶液(1mol/L):量取17mL磷酸,加水稀释至250mL,混匀。
4.3.2.2.2 碘化钾溶液(50g/L):称取25.0g碘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现用现配。
19
GB5009.42—2025
4.3.2.2.3 淀粉指示剂(5g/L):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至100mL沸水中,搅
拌后再煮沸0.5min,冷却,现用现配。
4.3.2.2.4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mol/L]:按照GB/T601的要求配制和标定。
4.3.2.2.5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02mol/L]:用移液管吸取2.0mL硫代硫酸钠标准
溶液(0.1mol/L)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现用现配,必要时重新标定。
4.3.3 仪器和设备
4.3.3.1 电子天平:感量0.01g。
4.3.3.2 滴定管:25mL。
4.3.4 分析步骤
称取1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于250mL碘量瓶中,加50mL水溶解,加
2mL磷酸溶液(1mol/L)、5mL碘化钾溶液(50g/L),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002mol/L)滴
定。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约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为止。同时做空白
试验。
4.3.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碘的含量按式(18)计算:
X19 = (V1 -V0)×c×126.90×1000 m ×6 …………………………(18)
式中:
X19 ———试样中碘的含量(以I计),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V1 ———滴定碘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126.90———碘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称取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1000 ———单位换算系数;
6 ———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3.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3.7 其他
当取样量为10.0g,方法定量限为2.50mg/kg。
5 钡
5.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钡的测定。
20
GB5009.42—2025
5.2 比浊法
5.2.1 原理
试样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与同法处理的标准溶液比较,利用比浊法做限量测定。
5.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5.2.2.1 试剂
5.2.2.1.1 硫酸(H2SO4)。
5.2.2.1.2 二水合氯化钡(BaCl2·2H2O)。
5.2.2.2 试剂配制
5.2.2.2.1 硫酸溶液(1mol/L):量取5.7mL 硫酸,搅拌下缓慢滴入50 mL 水中,冷却后再加水至
100mL,混匀。
5.2.2.2.2 钡标准溶液:称取2.6680g二水合氯化钡,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
度,混匀。1mL此溶液相当于15.0mg钡。
5.2.2.2.3 钡标准使用液:吸取1.0mL钡标准溶液,置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
1mL此溶液相当于0.075mg钡。
5.2.3 仪器和设备
5.2.3.1 电子天平:感量0.001g和0.0001g。
5.2.4 分析步骤
称取50.00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加水溶解至500mL,过滤,弃去初滤液,量取50mL
滤液于50mL比色管中,另取1mL钡标准使用液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混匀。于两管中
各加入2 mL 硫酸溶液(1 mol/L),混匀,放置2h 后目测比较,试样管不应比标准管浑浊,即
≤15mg/kg的钡。
5.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同11.2。
6 亚铁氰化钾
6.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
6.2 原理
亚铁氰根在酸性条件下与硫酸亚铁生成蓝色复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在波长670nm 处的吸光
度与亚铁氰根含量成正比,外标法定量。
6.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21
GB5009.42—2025
6.3.1 试剂
6.3.1.1 硫酸(H2SO4)。
6.3.1.2 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
6.3.1.3 氯化钠(NaCl):优级纯,使用前经600℃灼烧30min并冷却。
6.3.2 试剂配制
6.3.2.1 硫酸溶液(1 mol/L):量取5.7 mL 硫酸,搅拌下缓慢滴入50 mL 水中,冷却后再加水至
100mL,混匀。
6.3.2.2 硫酸亚铁溶液(43.7g/L):称取8g硫酸亚铁(FeSO4·7H2O),用硫酸溶液(1mol/L)溶解并
稀释至100mL,混匀,过滤,贮于棕色试剂瓶中冷藏保存。
6.3.2.3 氯化钠溶液(200g/L):称取100g氯化钠,溶于400mL 水中,中速定量滤纸过滤,转移至
5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
6.3.3 标准品
三水合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CAS号:14459-95-1}:纯度≥99.0%。或经国家认证并
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6.3.4 标准溶液配制
6.3.4.1 亚铁氰化钾标准溶液:称取0.1993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溶于少量水,移入
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1mL此溶液相当于1.0mg亚铁氰根{[Fe(CN)6]4- }。
6.3.4.2 亚铁氰化钾标准工作液:吸取10.0mL亚铁氰化钾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1mL此溶液相当于0.10mg亚铁氰根{[Fe(CN)6]4- }。
6.4 仪器和设备
6.4.1 分光光度计。
6.4.2 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和0.0001g。
6.5 分析步骤
称取1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溶于水,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
度,混匀。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然后吸取25.0mL滤液于比色管中。
吸取0mL、0.100mL、0.200mL、0.300mL、0.400mL和0.500mL亚铁氰化钾标准工作液(相当于
0μg、10.0μg、20.0μg、30.0μg、40.0μg和50.0μg亚铁氰根),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各加氯化钠
溶液(200g/L)至25mL。
试样管与标准管各加2mL硫酸亚铁溶液(43.7g/L),混匀。20min后,用3cm 比色杯,以零管调
节零点,于波长670nm 处测吸光度。以亚铁氰根质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
线。根据试样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亚铁氰根的含量。
6.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亚铁氰化钾的含量按式(19)计算:
X20 =
m1 ×1000
m2 ×25
50×1000
…………………………(19)
22
GB5009.42—2025
式中:
X20 ———试样中亚铁氰化钾(以[Fe(CN)6]4- 计)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m1 ———测定用样液中亚铁氰根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
1000———单位换算系数;
m2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25/50———50mL试样滤液中取25mL用于试验。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6.8 其他
当称样量为10.0g,亚铁氰化钾检出限为1.0mg/kg。
7 铅
7.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铅的测定。
7.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7.2.1 原理
试样经处理后,铅离子在一定pH 条件下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形成络合物,经4-甲基-2-戊
酮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石墨炉原子化后吸收283.3nm 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
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外标法定量。
7.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7.2.2.1 试剂
7.2.2.1.1 硝酸(HNO3)。
7.2.2.1.2 高氯酸(HClO4)。
7.2.2.1.3 硫酸铵[(NH4)2SO4]。
7.2.2.1.4 柠檬酸铵(C6H17N3O7)。
7.2.2.1.5 溴百里酚蓝(C27H28O5SBr2)。
7.2.2.1.6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C5H10NCS2Na,DDTC)。
7.2.2.1.7 氨水。
7.2.2.1.8 4-甲基-2-戊酮(C6H12O,MIBK)。
7.2.2.1.9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7.2.2.1.10 硝酸钯[Pd(NO3)2]。
7.2.2.2 试剂配制
7.2.2.2.1 硫酸铵溶液(300g/L):称取30g硫酸铵,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23
GB5009.42—2025
7.2.2.2.2 柠檬酸铵溶液(250g/L):称取25g柠檬酸铵,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7.2.2.2.3 溴百里酚蓝溶液(1g/L):称取0.1g溴百里酚蓝,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7.2.2.2.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溶液(50g/L):称取5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用水
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7.2.2.2.5 氨水溶液(1+1):量取50mL氨水,加入50mL水,混匀。
7.2.2.2.6 硝酸溶液(5+95):量取50mL硝酸,缓慢加入950mL水中,混匀。
7.2.2.2.7 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9+1):量取10mL高氯酸,缓慢加入90mL硝酸中,混匀。
7.2.2.2.8 磷酸二氢铵-硝酸钯溶液:称取0.02g硝酸钯,加少量硝酸溶液(5+95)溶解后,再加入2g磷
酸二氢铵,溶解后用硝酸溶液(5+95)稀释至100mL,混匀。
7.2.2.3 标准品
硝酸铅[Pb(NO3)2,CAS号:10099-74-8]:纯度≥99.99%。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
标准物质。
7.2.2.4 标准溶液配制
7.2.2.4.1 铅标准贮备液(1000mg/L):称取1.5985g(精确至0.0001g)硝酸铅,用少量硝酸溶液(5+
95)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于冰箱中冷藏保存,有效期1年。或经国家认
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铅标准溶液。
7.2.2.4.2 铅标准中间液(1.00mg/L):准确吸取铅标准贮备液(1000mg/L)1.00mL于1000mL容
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刻度,混匀。于冰箱中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7.2.2.4.3 铅标准系列溶液:分别吸取铅标准中间液(1.00mg/L)0mL、0.200mL、0.500mL、1.00mL、
2.00mL和4.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刻度,混匀。此铅标准系列溶液
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ng/mL、2.00ng/mL、5.00ng/mL、10.0ng/mL、20.0ng/mL和40.0ng/mL。现
用现配。
注:可根据仪器的灵敏度及样品中铅的实际含量确定标准系列溶液中铅的质量浓度。
7.2.3 仪器和设备
注:所有玻璃器皿需用硝酸溶液(1+4)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干净。
7.2.3.1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石墨炉及铅空心阴极灯。
7.2.3.2 电子天平:感量0.01g和0.0001g。
7.2.3.3 可调式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热炉。
7.2.4 分析步骤
7.2.4.1 试样处理
称取1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于100mL烧杯中,加40mL水溶解,再加
4mL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后全部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7.2.4.2 萃取分离
视试样情况,吸取25.0mL~50.0mL按7.2.4.1制备的样液,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水
至60mL。加2mL柠檬酸铵溶液(250g/L)、3滴~5滴溴百里酚蓝溶液(1g/L),用氨水溶液(1+1)
调pH 至溶液由黄变蓝,加10.0mL硫酸铵溶液(300g/L),10mLDDTC溶液(50g/L),混匀。放置
5min左右,加入10.0 mL 的MIBK,剧烈振摇提取1 min,静置分层后,弃去水层,将MIBK 层放入
24
GB5009.42—2025
10mL带塞刻度管中,待测试。
7.2.4.3 标准系列溶液处理
分别吸取铅标准溶液10.0mL于125mL分液漏斗中,与试样相同方法萃取。
7.2.4.4 空白试验
除不称取试样外,按照7.2.4.1和7.2.4.2操作。
7.2.4.5 测定
7.2.4.5.1 仪器参考条件
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石墨炉及铅空心阴极灯)测定参考条件如
下:波长283.3nm;狭缝0.5nm;灯电流8mA~12mA;干燥温度85℃~120℃;干燥时间40s~50s;
灰化温度750℃;灰化时间20s~30s;原子化温度2300℃;原子化时间4s~5s。
7.2.4.5.2 标准曲线的制作
按质量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将10μL铅标准系列溶液和5μL磷酸二氢铵-硝酸钯溶液(可根
据所使用的仪器确定最佳进样量)同时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
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2.4.5.3 试样溶液的测定
在与测定标准溶液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将10μL空白溶液或试样溶液与5μL磷酸二氢铵-硝酸钯
溶液(可根据所使用的仪器确定最佳进样量)同时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
7.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铅含量按式(20)计算:
X21 = (ρ-ρ0)×V ×V1
m ×V2 ×1000 …………………………(20)
式中:
X21 ———试样中铅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ρ ———试样溶液中铅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ρ0 ———空白溶液中铅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 ———加入MIBK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 ———试样溶解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2 ———移取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0———单位换算系数。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2.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7.2.7 其他
当称样量为10.0g,定容体积为10m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kg,定量限为0.04mg/kg。
25
GB5009.42—2025
7.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同11.3。
8 总砷
8.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总砷的测定。
8.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8.2.1 原理
试样经处理后,加入硫脲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其还原为砷化氢,
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高强度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
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外标法定量。
8.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8.2.2.1 试剂
8.2.2.1.1 氢氧化钠(NaOH)。
8.2.2.1.2 氢氧化钾(KOH)。
8.2.2.1.3 硼氢化钾(KBH4):分析纯。
8.2.2.1.4 硫脲(CH4N2O2S):分析纯。
8.2.2.1.5 盐酸(HCl)。
8.2.2.1.6 硝酸(HNO3)。
8.2.2.1.7 硫酸(H2SO4)。
8.2.2.1.8 高氯酸(HClO4)。
8.2.2.1.9 抗坏血酸(C6H8O6)。
8.2.2.1.10 硝酸镁[Mg(NO3)2·6H2O]:分析纯。
8.2.2.1.11 氧化镁(MgO):分析纯。
8.2.2.2 试剂配制
8.2.2.2.1 氢氧化钾溶液(5g/L):称取5.0g氢氧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匀。
8.2.2.2.2 硼氢化钾溶液(20g/L):称取20.0g硼氢化钾,用氢氧化钾溶液(5g/L)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混匀。
8.2.2.2.3 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称取10.0g硫脲,加约80mL水,加热溶解,待冷却后加入10.0g抗坏
血酸,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现用现配。
8.2.2.2.4 氢氧化钠溶液(100g/L):称取10.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8.2.2.2.5 硝酸镁溶液(150g/L):称取15.0g硝酸镁,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
8.2.2.2.6 硫酸溶液(1+9):量取100mL硫酸,缓缓倒入900mL水中,混匀。
8.2.2.2.7 硝酸溶液(2+98):量取20mL硝酸,缓缓倒入980mL水中,混匀。
8.2.2.2.8 盐酸溶液(1+1):量取100mL盐酸,缓缓倒入100mL水中,混匀。
26
GB5009.42—2025
注:本方法也可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称取10g硼氢化钠,用氢氧化钠溶液(3.5g/L)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
匀。现用现配。
8.2.2.3 标准品
三氧化二砷(As2O3,CAS号:1327-53-3):纯度不低于99.5%。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
的标准物质。
8.2.2.4 标准溶液配制
8.2.2.4.1 砷标准贮备液(100mg/L,以As计):称取于100 ℃干燥2h的0.0132g三氧化二砷,加
1mL氢氧化钠溶液(100g/L)和少量水溶解,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盐酸调整其酸度近中
性,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冷藏避光保存,有效期1年。或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
准物质。
8.2.2.4.2 砷标准工作液(1.00 mg/L,以As计):准确吸取1.00 mL 砷标准贮备液(100 mg/L)于
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2+98)稀释至刻度,混匀。现用现配。
8.2.3 仪器和设备
注:所有玻璃器皿及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均需硝酸溶液(1+5)或硝酸溶液(1+4)浸泡过夜,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
后用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8.2.3.1 原子荧光光谱仪。
8.2.3.2 电子天平:感量0.01g和0.0001g。
8.2.3.3 微波消解系统:配聚四氟乙烯消解罐。
8.2.3.4 可调式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热炉。
8.2.3.5 超声水浴箱。
8.2.3.6 马弗炉。
8.2.4 分析步骤
8.2.4.1 试样预处理
称取2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用少量硝酸溶液(2+98)溶解后,转移至
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2+98)定容至刻度,混匀。
8.2.4.2 试样消解
8.2.4.2.1 微波消解法
准确移取8.2.4.1试样1.00mL~3.00mL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mL~10mL硝酸,按微波消解
的操作步骤消解试样。冷却后取出消解罐,用少量水冲洗内盖,将消解罐放在可调式电热炉上或超声水
浴箱中,于100℃加热30min或超声脱气2min~5min,然后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2mL硫
脲-抗坏血酸溶液,用硫酸溶液(1+9)定容至25mL,混匀,放置30min,待测。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消解参考条件:0min~5min,升温至120 ℃,保持5min;然后以6 ℃/min升温至150 ℃,保持
5min,然后以8℃/min升温至190℃,保持20min。
8.2.4.2.2 湿法消解
准确移取8.2.4.1试样1.00mL~5.00mL于带刻度消化管中,加入10mL硝酸,0.5mL高氯酸,
1.25mL硫酸在可调式电热炉上消解,消解至溶液澄清,再持续蒸发至高氯酸的白烟散尽,硫酸的白烟
27
GB5009.42—2025
开始冒出。冷却后,加水10mL,再蒸发至冒硫酸白烟。冷却后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2mL硫
脲-抗坏血酸溶液,用水定容至25mL,混匀,放置30min,待测。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8.2.4.2.3 干灰化法
准确移取8.2.4.1试样1.00mL~5.00mL于坩埚中,加入10mL硝酸镁溶液(150g/L)混匀,低温
蒸干,将1g氧化镁覆盖在干渣上,于电热炉上灰化至无黑烟,移入550℃马弗炉灰化4h。取出放冷,
小心加入10mL盐酸溶液(1+1)以中和氧化镁并溶解灰分,转移溶液至25mL容量瓶中,用4mL硫
酸溶液(1+9)分次洗涤坩埚,合并洗涤液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2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用水定容
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待测。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8.2.4.3 仪器参考条件
负高压:260V;砷空心阴极灯电流:50mA~80mA;载气:氩气;载气流速:500mL/min;屏蔽气流
速:800mL/min;测量方式:荧光强度;读数方式:峰面积。
8.2.4.4 标准曲线制作
取25mL容量瓶6个,依次准确加入1.00mg/L砷标准工作液0mL、0.10mL、0.25mL、0.50mL、
1.5mL和3.0mL(分别相当于砷质量浓度0ng/mL、4.0ng/mL、10ng/mL、20ng/mL、60ng/mL和
120ng/mL),各加12.5mL硫酸溶液(1+9),2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后静置
30min后测定。
仪器预热稳定后,将标准系列溶液依次引入仪器进行原子荧光强度的测定。以原子荧光强度为纵
坐标、砷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8.2.4.5 测定
相同条件下,将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引入仪器,测定其原子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得到空白
溶液和试样溶液中砷的浓度。
8.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砷含量按式(21)计算:
X22 = (ρ-ρ0)×V1 ×V3 ×1000 m ×V2 ×1000×1000 …………………………(21)
式中:
X22 ———试样中砷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ρ ———试样溶液中砷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ρ0 ———空白溶液中砷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1 ———定容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 ———分取试样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0———单位换算系数;
m ———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2 ———分取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2.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2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28
GB5009.42—2025
8.2.7 其他
称样量为20g,定容体积为100mL,分取2.5mL,定容至25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20mg/kg,
方法定量限为0.080mg/kg。
8.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同11.3。
9 镉
9.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盐中镉的测定。
9.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9.2.1 原理
试样经处理后,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经石墨炉原子化后吸收228.8nm 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
内,其吸光度值与镉含量成正比,外标法定量。
9.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9.2.2.1 试剂
9.2.2.1.1 硝酸(HNO3):优级纯。
9.2.2.1.2 盐酸(HCl):优级纯。
9.2.2.1.3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9.2.2.1.4 硝酸钯[Pd(NO3)2]。
9.2.2.2 试剂配制
9.2.2.2.1 硝酸溶液(1+99):量取10mL硝酸,缓慢加入990mL水中,混匀。
9.2.2.2.2 硝酸溶液(1+9):量取10mL硝酸,缓慢加入90mL水中,混匀。
9.2.2.2.3 硝酸溶液(5+95):量取5mL硝酸,缓慢加入95mL水中,混匀。
9.2.2.2.4 盐酸溶液(1+1):量取50mL盐酸,缓慢加入50mL水中,混匀。
9.2.2.2.5 磷酸二氢铵-硝酸钯溶液:称取0.02g硝酸钯,加少量硝酸溶液(1+9)溶解后,再加入2g磷
酸二氢铵,溶解后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100mL,混匀。
9.2.2.3 标准品
镉(Cd):纯度为99.99%。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9.2.2.4 标准溶液配制
9.2.2.4.1 镉标准贮备液(1000mg/L):称取1g镉(精确至0.0001g)于小烧杯中,分次加20mL盐酸
溶液(1+1)溶解,加2滴硝酸,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冷藏避光保存,有效期
1年。或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29
GB5009.42—2025
9.2.2.4.2 镉标准中间液(10.0mg/L):吸取1.00mL镉标准贮备液(1000mg/L)于100mL容量瓶
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冷藏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9.2.2.4.3 镉标准使用液(100ng/mL):吸取1.0mL镉标准中间液(10.0mg/L)于100mL容量瓶中,
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冷藏避光保存,有效期3个月。
9.2.2.4.4 镉标准曲线工作液:准确吸取0mL、0.50mL、1.0mL、1.5mL、2.0mL和3.0mL镉标准使用
液(100ng/mL)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后即得到镉含量分别为
0ng/mL、0.50ng/mL、1.0ng/mL、1.5ng/mL、2.0ng/mL和3.0ng/mL的标准系列溶液。现用现配。
9.2.3 仪器和设备
注:所有玻璃器皿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及其他压力罐均需硝酸溶液(1+5)或硝酸溶液(1+4)浸泡过夜,用自来水
反复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9.2.3.1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石墨炉和镉空心阴极灯。
9.2.3.2 电子天平:感量0.01g和0.0001g。
9.2.3.3 恒温干燥箱。
9.2.3.4 压力消解罐。
9.2.3.5 微波消解系统:配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合适的压力罐。
9.2.3.6 可调式电热板或可调式电热炉。
9.2.4 分析步骤
9.2.4.1 试样预处理
称取20g(精确至0.01g)粉碎至2mm 以下的均匀试样,用少量硝酸溶液(5+95)溶解后,转移至
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度,混匀。
9.2.4.2 试样消解
9.2.4.2.1 微波消解法
准确移取9.2.4.1试样1.00mL~3.00mL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mL~10mL硝酸,按照微波消
解的操作步骤消解试样。冷却后取出消解罐,用少量水冲洗内盖,加热赶酸至近干,转移至25mL容量
瓶中,用少量硝酸溶液(1+99)冲洗消解罐后合并洗涤液,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25mL,混匀,待
测。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消解参考条件:0min~5min,升温至120 ℃,保持5min;然后以6 ℃/min升温至150 ℃,保持
5min,然后以8℃/min升温至190℃,保持20min。
9.2.4.2.2 压力罐消解
准确移取9.2.4.1试样1.00mL~5.00mL于消解内罐中,加入5mL硝酸。盖好内盖,旋紧不锈钢
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于140℃~160℃下保持4h~5h。冷却后缓慢旋松外罐,取出消解内罐,打开
后加热赶酸至近干,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少量硝酸溶液(1+99)冲洗消解罐后合并洗涤液,用硝
酸溶液(1+99)定容至25mL,混匀,待测。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9.2.4.2.3 湿法消解
准确移取9.2.4.1试样1.00mL~5.00mL于带刻度消化管中,加入10mL硝酸,1mL高氯酸,在
可调式电热炉上消解,消解至溶液澄清,再持续蒸发至冒白烟,取出消化管,冷却后转移溶液至25mL
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25mL,混匀,待测。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30
GB5009.42—2025
9.2.4.3 仪器参考条件
根据所用仪器型号将仪器调至最佳状态。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参考条件如下:波长228.8nm;狭
缝0.2nm~1.0nm;灯电流2mA~10mA;干燥温度105℃;干燥时间20s;灰化温度400℃~700℃;
灰化时间20s~40s;原子化温度1300 ℃~2300 ℃;原子化时间3s~5s;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
效应。
9.2.4.4 标准曲线制作
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各取20μL标准曲线工作液、5μL硝酸钯-磷酸二氢铵混合溶液(可根据使
用仪器选择最佳进样量),同时注入石墨炉,测其吸光度值,以标准曲线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
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9.2.4.5 测定
于测定标准曲线工作液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吸取20μL空白溶液或试样消化液、5μL硝酸钯-磷酸
二氢铵混合溶液(可根据使用仪器选择最佳进样量),同时注入石墨炉,测其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得
到试样溶液中镉的浓度。若测定结果超出标准曲线范围,用硝酸溶液(1+99)稀释后再行测定。
9.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镉含量按式(22)计算:
X23 = (ρ-ρ0)×V1 ×V3 ×1000 m ×V2 ×1000×1000 …………………………(22)
式中:
X23 ———试样中镉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ρ ———试样溶液中镉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ρ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7日 10:21: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6019.html
图书

T/CRIA 16018-2024 节能型钢丝绳芯管状输送带

T/CRIA 16018-2024 节能型钢丝绳芯管状输送带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
图书

T/CRIA 16019-2024 耐磨钢丝绳芯输送带

T/CRIA 16019-2024 耐磨钢丝绳芯输送带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T/CRIA 16020-2024 食品输送带

T/CRIA 16020-2024 食品输送带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
图书

T/CRIA 16022-2024 园林机械用耐油同步带

T/CRIA 16022-2024 园林机械用耐油同步带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