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384-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384—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2025-03-16发布2025-09-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2830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本标准与GB28308—201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范围部分描述;
———修改了相对分子质量;
———增加了粒径指标;
———修改了“镉(Ge)”指标名称,改为“镉(Cd)”;
———修改了铅(Pb)的指标要求;
———增加了铅(Pb)、总砷(以As计)的检验方法;
———增加了商品化产品的描述;
———修改了鉴别试验的分析步骤;
———修改了高级芳香烃的检验方法。
Ⅰ
GB1886.384—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木材、竹子、椰子壳等植物材料为原料,经炭化、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植物炭黑。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碳
2.2 分子式
C
2.3 相对分子质量
12.011(按202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
色泽黑色
状态粉末
气味无臭、无味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其色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886.384—2025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
碳含量(以干基计),w/% ≥ 95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 12.0 附录A中A.4
灰分,w/% ≤ 4.0 附录A中A.5
粒径(D10)/μm ≥ 0.275 GB/T19077
碱溶性呈色物质通过试验附录A中A.6
高级芳香烃通过试验附录A中A.7
总砷(以As计)/(mg/kg) ≤ 3.0 GB5009.76或GB5009.11
铅(Pb)/(mg/kg) ≤ 2.0 GB5009.75或GB5009.12
镉(Cd)/(mg/kg) ≤ 1.0 GB5009.15
汞(Hg)/(mg/kg) ≤ 1.0 GB5009.17
注:商品化的植物炭黑应以符合本标准的植物炭黑为原料,可添加食用植物油、麦芽糊精、水等食品辅料和/或符
合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要求的乳化剂、增稠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等,其含量符合声称值,形态可以是粉
末或液体。
2
GB1886.384—2025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
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溶解性试验
A.2.1.1 仪器和设备
A.2.1.1.1 烧杯。
A.2.1.1.2 漏斗。
A.2.1.1.3 慢速定性滤纸。
A.2.1.1.4 微孔滤膜:孔径0.2μm。
A.2.1.2 分析步骤
分别称取约0.1g试样两份,一份加水、另一份加环己烷各100mL,振摇混匀,静置10min,得到试
样溶液。依次使用滤纸和滤膜过滤上述试样溶液,滤液应无色。
A.2.2 燃烧试验
A.2.2.1 仪器和设备
A.2.2.1.1 酒精灯。
A.2.2.1.2 燃烧匙。
A.2.2.2 分析步骤
燃烧匙内装入约半匙的试样,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使用外焰缓慢加热(约5min),试样由燃烧匙
底部开始慢慢变为红色,无明焰产生。
A.3 碳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 仪器和设备
A.3.1.1 瓷坩埚。
A.3.1.2 高温电炉。
A.3.2 分析步骤
称取120℃±2℃下干燥4h的试样约1g(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在625℃±20℃下灼烧至恒
重的坩埚中。将坩埚送入温度不超过300℃的电炉中,打开坩埚盖,逐渐升高温度,在625℃±20℃下
灰化并恒重,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重。
3
GB1886.384—2025
A.3.3 结果计算
碳含量(以干基计)的质量分数w1 按公式(A.1)计算。
w1 =
m1 -m2
m0
×100 …………………………(A.1)
式中:
m1———灼烧后试样和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0———试样的质量(以干基计),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一位小数)。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5%。
A.4 干燥减量的测定
A.4.1 仪器和设备
A.4.1.1 称量瓶。
A.4.1.2 恒温烘箱。
A.4.1.3 干燥器。
A.4.2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在120 ℃±2 ℃下恒温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
中,在120℃±2℃下恒温烘箱中干燥4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A.4.3 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w2 按公式(A.2)计算。
w2 =
m3 -m4
m3
×100% …………………………(A.2)
式中:
m3———试样干燥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m4———试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两位小数)。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5%。
A.5 灰分的测定
A.5.1 仪器和设备
A.5.1.1 瓷坩埚。
A.5.1.2 高温电炉。
A.5.2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在625℃±20℃下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将坩埚送入
温度不超过300℃的高温电炉中,打开坩埚盖,逐渐升高温度,在625 ℃±20 ℃下灰化并恒重,重复灼
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重。
4
GB1886.384—2025
A.5.3 结果计算
灰分的质量分数w3 按公式(A.3)计算。
w3 =
m5
m6
×100% …………………………(A.3)
式中:
m5———灰分的质量,单位为克(g);
m6———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两位小数)。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5%。
A.6 碱溶性呈色物质的测定
A.6.1 试剂和材料
氢氧化钠溶液,40g/L。
A.6.2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加热
至沸,冷却后用滤纸过滤,滤液无色即为通过试验。
A.7 高级芳香烃的测定
A.7.1 试剂和材料
A.7.1.1 环己烷。
A.7.1.2 硫酸奎宁。
A.7.1.3 硫酸溶液(3+1000)。
A.7.2 试剂配制
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Ⅰ(1mg/mL):称取1.048g硫酸奎宁,置于1000mL容量瓶中,溶解于硫酸溶
液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Ⅱ(0.01mg/mL):用移液管移取1mL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Ⅰ,置于100mL容量
瓶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硫酸奎宁标准参比溶液(0.1μg/mL):用移液管移取1mL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Ⅱ,置于100mL容
量瓶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A.7.3 仪器和设备
A.7.3.1 电子天平。
A.7.3.2 比色管。
A.7.3.3 恒温水浴锅。
A.7.3.4 紫外灯:365nm。
A.7.3.5 索氏提取器:装置图见图A.1。
5
GB1886.384—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冷凝管;
2———索氏提取器;
3———滤纸包;
4———烧瓶(60mL)。
图A.1 索氏提取器装置图
A.7.4 分析步骤
A.7.4.1 称取约4g试样(精确至0.0001g),用干净的滤纸包裹严密,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在烧瓶中加
入40mL环己烷,连接好装置,将烧瓶置于90℃~97℃水浴中连续提取4h。萃取液应为无色,合并萃
取溶液,将萃取液冷却后,转移10mL至比色管中。
A.7.4.2 将10mL硫酸奎宁标准参比溶液置于比色管中。
A.7.4.3 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试样溶液显示的荧光强度不超过硫酸奎宁标准参比溶液,即为通
过试验。
6
GB1886.384—2025
GB1886.384—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2025-03-16发布2025-09-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2830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本标准与GB28308—201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范围部分描述;
———修改了相对分子质量;
———增加了粒径指标;
———修改了“镉(Ge)”指标名称,改为“镉(Cd)”;
———修改了铅(Pb)的指标要求;
———增加了铅(Pb)、总砷(以As计)的检验方法;
———增加了商品化产品的描述;
———修改了鉴别试验的分析步骤;
———修改了高级芳香烃的检验方法。
Ⅰ
GB1886.384—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木材、竹子、椰子壳等植物材料为原料,经炭化、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植物炭黑。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碳
2.2 分子式
C
2.3 相对分子质量
12.011(按202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
色泽黑色
状态粉末
气味无臭、无味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其色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886.384—2025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
碳含量(以干基计),w/% ≥ 95 附录A中A.3
干燥减量,w/% ≤ 12.0 附录A中A.4
灰分,w/% ≤ 4.0 附录A中A.5
粒径(D10)/μm ≥ 0.275 GB/T19077
碱溶性呈色物质通过试验附录A中A.6
高级芳香烃通过试验附录A中A.7
总砷(以As计)/(mg/kg) ≤ 3.0 GB5009.76或GB5009.11
铅(Pb)/(mg/kg) ≤ 2.0 GB5009.75或GB5009.12
镉(Cd)/(mg/kg) ≤ 1.0 GB5009.15
汞(Hg)/(mg/kg) ≤ 1.0 GB5009.17
注:商品化的植物炭黑应以符合本标准的植物炭黑为原料,可添加食用植物油、麦芽糊精、水等食品辅料和/或符
合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要求的乳化剂、增稠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等,其含量符合声称值,形态可以是粉
末或液体。
2
GB1886.384—2025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
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溶解性试验
A.2.1.1 仪器和设备
A.2.1.1.1 烧杯。
A.2.1.1.2 漏斗。
A.2.1.1.3 慢速定性滤纸。
A.2.1.1.4 微孔滤膜:孔径0.2μm。
A.2.1.2 分析步骤
分别称取约0.1g试样两份,一份加水、另一份加环己烷各100mL,振摇混匀,静置10min,得到试
样溶液。依次使用滤纸和滤膜过滤上述试样溶液,滤液应无色。
A.2.2 燃烧试验
A.2.2.1 仪器和设备
A.2.2.1.1 酒精灯。
A.2.2.1.2 燃烧匙。
A.2.2.2 分析步骤
燃烧匙内装入约半匙的试样,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使用外焰缓慢加热(约5min),试样由燃烧匙
底部开始慢慢变为红色,无明焰产生。
A.3 碳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 仪器和设备
A.3.1.1 瓷坩埚。
A.3.1.2 高温电炉。
A.3.2 分析步骤
称取120℃±2℃下干燥4h的试样约1g(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在625℃±20℃下灼烧至恒
重的坩埚中。将坩埚送入温度不超过300℃的电炉中,打开坩埚盖,逐渐升高温度,在625℃±20℃下
灰化并恒重,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重。
3
GB1886.384—2025
A.3.3 结果计算
碳含量(以干基计)的质量分数w1 按公式(A.1)计算。
w1 =
m1 -m2
m0
×100 …………………………(A.1)
式中:
m1———灼烧后试样和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0———试样的质量(以干基计),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一位小数)。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5%。
A.4 干燥减量的测定
A.4.1 仪器和设备
A.4.1.1 称量瓶。
A.4.1.2 恒温烘箱。
A.4.1.3 干燥器。
A.4.2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在120 ℃±2 ℃下恒温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
中,在120℃±2℃下恒温烘箱中干燥4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A.4.3 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w2 按公式(A.2)计算。
w2 =
m3 -m4
m3
×100% …………………………(A.2)
式中:
m3———试样干燥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m4———试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两位小数)。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5%。
A.5 灰分的测定
A.5.1 仪器和设备
A.5.1.1 瓷坩埚。
A.5.1.2 高温电炉。
A.5.2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在625℃±20℃下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将坩埚送入
温度不超过300℃的高温电炉中,打开坩埚盖,逐渐升高温度,在625 ℃±20 ℃下灰化并恒重,重复灼
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重。
4
GB1886.384—2025
A.5.3 结果计算
灰分的质量分数w3 按公式(A.3)计算。
w3 =
m5
m6
×100% …………………………(A.3)
式中:
m5———灰分的质量,单位为克(g);
m6———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两位小数)。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5%。
A.6 碱溶性呈色物质的测定
A.6.1 试剂和材料
氢氧化钠溶液,40g/L。
A.6.2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加热
至沸,冷却后用滤纸过滤,滤液无色即为通过试验。
A.7 高级芳香烃的测定
A.7.1 试剂和材料
A.7.1.1 环己烷。
A.7.1.2 硫酸奎宁。
A.7.1.3 硫酸溶液(3+1000)。
A.7.2 试剂配制
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Ⅰ(1mg/mL):称取1.048g硫酸奎宁,置于1000mL容量瓶中,溶解于硫酸溶
液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Ⅱ(0.01mg/mL):用移液管移取1mL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Ⅰ,置于100mL容量
瓶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硫酸奎宁标准参比溶液(0.1μg/mL):用移液管移取1mL硫酸奎宁标准溶液Ⅱ,置于100mL容
量瓶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A.7.3 仪器和设备
A.7.3.1 电子天平。
A.7.3.2 比色管。
A.7.3.3 恒温水浴锅。
A.7.3.4 紫外灯:365nm。
A.7.3.5 索氏提取器:装置图见图A.1。
5
GB1886.384—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冷凝管;
2———索氏提取器;
3———滤纸包;
4———烧瓶(60mL)。
图A.1 索氏提取器装置图
A.7.4 分析步骤
A.7.4.1 称取约4g试样(精确至0.0001g),用干净的滤纸包裹严密,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在烧瓶中加
入40mL环己烷,连接好装置,将烧瓶置于90℃~97℃水浴中连续提取4h。萃取液应为无色,合并萃
取溶液,将萃取液冷却后,转移10mL至比色管中。
A.7.4.2 将10mL硫酸奎宁标准参比溶液置于比色管中。
A.7.4.3 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试样溶液显示的荧光强度不超过硫酸奎宁标准参比溶液,即为通
过试验。
6
GB1886.384—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