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BT 011-2024 血站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 第1部分:献血服务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C50
中国输血协会团体标准
T/CSBT 011—2024
血站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 第1部分:献血服务
Quality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 process in bloodtransfusion service Part 1:service for donation
2024-11-11 发布2024-11-11 实施
中国输血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输血协会血液质量专业委员会、中国输血协会献血服务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大连市血液中心、河北省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衢州市中心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聂晓绚、徐蓓、戚海、王鸿捷、范亚欣、邬旭群、吕豪、赵莉华、常缨、施欣、
刘健娣、邱颖婕、刘青宁。
T/CSBT 011—2024
1
血站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
第1 部分:献血服务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般血站献血服务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的制定原则、意义、计算方式、数据收集过程和
分析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一般血站献血服务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以及质量监测指标的比对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WS/T 203 输血医学术语
WS/T 550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
WS/T 551 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
T/CSBT 001 血液安全监测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质量监测指标quality indicator
一组内在特征满足要求程度的度量。在本标准中,“质量监测指标”是指献血服务过程满足相关要
求程度的指标。
3.2
非标量血液unacceptable volume blood
不符合GB18469中5.1表1和5.11表11容量标准的全血和单采血小板。
3.3
少量low volume
依据WS/T 550中附录B得出的全血及成分血容量低于GB18469规定的容量下限。
3.4
超量high volume
依据WS/T 550中附录B得出的全血及成分血容量高于GB18469规定的容量上限。
3.5
定期献血者regular donor
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的献血者。
注:定期献血者以往被称为固定献血者。
[来源:WS/T 203-2020,4.3.2]
T/CSBT 011—2024
2
3.6
初次献血者first-time donor
第一次参加献血的献血者。
[来源:WS/T 203-2020,4.3.2]
3.7
暂时延期献血temporary deferral donation
在一定时间段内不适宜献血的策略。
3.8
永久延期献血permanent deferral donation
永久不适宜献血的策略。
3.9
血源性职业暴露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从事采供血业务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了献血者的血液或被可能携带献血者血
液的针头或锐器刺破皮肤的情况。
[来源:WS/T 203-2020,7.8]
4 质量监测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原则
4.1 质量监测指标制定原则
血站通过识别采供血关键过程建立质量监测指标。质量监测指标需涵盖采供血业务的全过程。通过
定期持续监测,有效地识别、纠正和持续改进风险,评估采供血过程质量,提高采供血关键过程的同质
化和标准化程度。
4.2 质量监测指标可操作性
质量监测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质量监测指标达到监测血站采供血过程的目的及数据收集的持
续性。每个质量监测指标明确指标名称、指标意义、计算方法,关键质量监测指标还应阐明信息来源和
分析方法。
4.3 质量监测指标的收集和记录
血站需制定每项指标的特定数据的收集计划,明确指标建立的可操作性、被监测活动的范围及其与
目的相关性。需要考虑如下项目:负责收集数据的人员、监测的频率、数据的类型和来源、抽样计划、
分析方法、目标和阈值等。
4.4 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分析和比对目标的设定
血站通过对质量监测指标有效监测,可监测采供血过程,尤其监测涉及多种输入或多重连续活动的
复杂过程;可监测操作中计划改进的有效性;可发现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改进
措施;可监控纠正、验证和(或)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此外,血站可参加地区或全国多中心关于质量监
测指标的比对与评价,通过同行数据比较,评价和定位自身献血服务的质量。
5 质量监测指标
5.1 质量监测指标名称、意义和计算方法。
表1中界定了文件中献血服务质量监测指标的名称、意义和计算方法。
T/CSBT 011—2024
3
表1 献血服务质量监测指标的名称、意义和计算方法
指标代码监测指标指标意义计算方法
献血者管理1
定期献血
者比例
1. 反映定期献
血者在总献血
人群中的分布
情况。2.反映当
地献血者献血
意识、宣传教育
和招募效果。
�?
�?� + ����
× 100%
(1)
式中:
NRD——定期献血者总数,单位为人次;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献血者管理2 初次献血
者比例
1.反映初次献
血者在总献血
人群中的分布
情况。
2.反映当地献
血者献血意识、
宣传教育和招
募效果。
�?
�?� + ����
× 100%
(2)
式中:
NFD——初次献血者总数,单位为人次;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献血者管理3 暂时延期
献血者比
例
反映当地暂时
延期献血者在
总献血人群中
的分布情况。
�?�
�?� + ���� + ?�
× 100%
(3)
式中:
NTDD——暂时延期献血者总数,单位为人次;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DD——暂时延期和永久延期献血者总数,单位为人
次。
献血者管理4 *暂时延期
献血者一
年内捐献
血液比例
1.反映年度有
暂时延期献血
的献血者中一
年内成功捐献
血液的占比。
2.反映当地暂
时延期献血者
的保留效果。
�?�?
�??
× 100%
(4)
式中:
NABDTD——一年内捐献血液的暂时延期献血者总数,单
位为人次;
NADTD——年度暂时延期献血者总数,单位为人次。
献血者管理5 *献血不良
反应发生
率
1.反映献血过
程中的护理质
量;
2.提示献血者
健康征询过程
的有效性;
3.反映工作人
员质量意识情
况。
�?��
�?� + ����
× 100%
(5)
式中:
NABDR——献血不良反应例数,单位为例;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T/CSBT 011—2024
4
表1 献血服务质量监测指标的名称、意义和计算方法(续)
指标代码监测指标指标意义计算方法
献血者管理6 献血者投
诉发生数
1.反映献血过
程中献血者对
献血接待、献血
者健康征询和
评估、血液采集
和护理质量等
不符合要求情
况;
2.提示技术类
或服务类欠缺
之处。
献血者投诉发生总数(例)
采集过程1 *采集环节
的全血报
废率(检测
不合格除
外)
1.反映献血者
健康征询过程
的有效性;
2.反映全血采
集操作的技术
状况。
3.反映全血采
集耗材的质量
状况。
�?�?
�?�
× 100%
(6)
式中:
NNDUWB——非检测不合格全血报废总数,单位为人次;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采集过程2 *采集环节
的单采血
小板报废
率(检测不
合格除外)
1.反映献血者
健康征询过程
的有效性;
2.反映单采血
小板采集操作
的技术状况。
3. 反映单采血
小板采集耗材
的质量状况。
�?���
����
× 100%
(7)
式中:
NNDUAP——非检测不合格单采血小板报废总数,单位为
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采集过程3 非标量血
液采集率
反映全血和单
采血小板采集
操作的技术状
况。
�?? + �?��
�?� + ��?
× 100%
(8)
式中:
NUVWB——非标量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NUVAP——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NWBB——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NAPB——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采集过程4 *非标量全
血采集率
反映全血采集
操作的技术状
况。
�??
�?�
× 100%
(9)
式中:
NUVWB——非标量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NWBB——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T/CSBT 011—2024
5
表1 献血服务质量监测指标的名称、意义和计算方法(续)
指标代码监测指标指标意义计算方法
采集过程5 *非标量单
采血小板
采集率
反映单采血小
板采集操作的
技术状况。
�?��
��?
× 100%
(10)
式中:
NUVAP——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NAPB——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袋。
采集过程6 *初筛血型
与检测血
型不一致
率
1.反映操作者
人为差错的状
况;
2.反映血型初
筛操作的技术
状况;
3.反映血型鉴
定试剂的质量
状况。
?��
�?� + ����
× 100%
(11)
式中:
NBTI——初筛血型与确认血型不一致数,单位为例;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采集过程7 *血液采集
一针成功
率
反映血液采集
穿刺操作的技
术状况。
���? + �����
�?� + ����
× 100%
(12)
式中:
NFPWB——全血采集一针成功总数,单位为人次;
NFPAP——单采血小板采集一针成功总数,单位为人次;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采集过程8 400ml全血
采集率
反映400ml全血
采集在全血采
集中的情况。
??
�?�
× 100%
(13)
式中:
NDWB——400ml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采集过程9 双份单采
血小板采
集率
反映双份单采
血小板在单采
血小板采集中
的情况。
?��
����
× 100%
(14)
式中:
NDAP——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T/CSBT 011—2024
6
表1 献血服务质量监测指标的名称、意义和计算方法(续)
指标代码监测指标指标意义计算方法
采集过程10 单一献血
场所采集
全血所占
百分比
反映当地或所
在血站各献血
场所全血采集
情况。
���?
���?
× 100%
(15)
式中:
NSSWB——单一献血场所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SWB——所有献血场所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采集过程11 单一献血
场所采集
单采血小
板所占百
分比
反映当地或所
在血站在各献
血场所单采血
小板采集情况。
�����
�����
× 100%
(16)
式中:
NSSAP——单一献血场所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
人次;
NASAP——所有献血场所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
人次。
血液安全1 带旁路留
样系统全
血采集袋
使用率
1.反映减低血
液采集污染风
险措施落实情
况;
2.避免标本被
稀释。
?�?
�?�
× 100%
(17)
式中:
NDPWB——使用带旁路留样系统血袋采集全血总人数,
单位为人次;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血液安全2 *血液采集
血源性职
业暴露发
生数
反映血液采集
过程中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的
工作人员职业
暴露情况。
全血和单采血小板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总数(例)
血液安全3 血液采集
血源性职
业暴露发
生率
反映血液采集
过程中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的
工作人员血源
性职业暴露在
采集总量中的
比例。
?�?
�?� + ����
× 100%
(18)
式中:
NBBOE——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总数,单位为
例;
NWBP——全血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NAPP——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单位为人次。
注:*为关键质量监测指标。
5.2 关键质量监测指标的信息来源和分析方法
5.2.1 暂时延期献血者一年内捐献血液比例
5.2.1.1 信息来源
T/CSBT 011—2024
7
统计月度有暂时延期献血记录的献血者中一年内捐献全血与单采血小板的人次数;统计年度有暂时
延期献血记录的献血者总人次数。
5.2.1.2 分析方法
获得前一年度月度数据同比和环比,根据暂时延期原因(血红蛋白/重度乳糜/快速筛查(ALT)/
快速筛查(梅毒螺旋体)/快速筛查(HBsAg)/快速筛查(HCVAb)/快速筛查(HIVAb)/血压/脉搏/体
温/既往病史/药物/生理期/其他)分类统计。具体见附录A。
5.2.2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5.2.2.1 信息来源
信息查询前一个月全血和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次数;统计上报的献血不良反应人次数。
5.2.2.2 分析方法
获得月度数据同比和环比,根据机构/献血地点/采血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时段结合分析上报的不良
反应发生原因(诱因、初次献血还是再次献血、二次穿刺、操作者技术、心理因素等)。献血不良反应
的分类及编码依据WS/T 551、T/CSBT 001进行。具体见附录B。
5.2.3 采集环节的全血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
5.2.3.1 信息来源
信息获取前一个月全血采集总单位数;信息查询前一个月非检验结论不合格报废的全血及红细胞悬
液总单位数。
5.2.3.2 分析方法
获得月度数据进行环比和同比,根据单位报废词条原因分类(除检测不合格外)统计分析差异原因,
如:少量、超量、采集热合漏、重度乳糜、凝块等,必要时采取措施。具体见附录C。
5.2.4 采集环节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
5.2.4.1 信息来源
信息获取前一个月单采血小板采集总单位数;信息查询前一个月非检验结论不合格报废的单采血小
板总单位数。
5.2.4.2 分析方法
获得月度数据进行环比和同比,根据单位报废词条原因分类(除检测不合格外)统计分析差异原因,
如:少量、超量、溶血、重度乳糜、色泽异常、导管漏、滤器漏、滤器堵塞等,必要时采取措施。具体
见附录D。
5.2.5 非标量全血采集率
5.2.5.1 信息来源
信息获取前一个月全血采集总袋数;信息获取前一个月采集非标量全血袋数。
5.2.5.2 分析方法
获得月度数据进行环比和同比,分析非标量采集原因(操作技能/操作差错/设备故障/献血者因素/
物料因素//其他(需注明)/不明原因)。具体见附录E.1、附录E.3。
5.2.6 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率
5.2.6.1 信息来源
信息获取前一个月单采血小板采集总袋数;信息获取前一个月采集非标量单采血小板袋数。
5.2.6.2 分析方法
T/CSBT 011—2024
8
获得月度数据进行环比和同比,分析非标量采集原因(操作技能/操作差错/设备故障/献血者因素/
物料因素//其他(需注明)/不明原因)。具体见附录E.2、附录E.3。
5.2.7 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率
5.2.7.1 信息来源
检验科统计前一个月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例数;信息查询前一个月全血和单采血小板采集总
人次。
5.2.7.2 分析方法
获得月度数据进行环比和同比,分析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原因(献血者因素/技术因素(亚
型/不规则抗体)/判读错误/书写错误/录入错误/标识错误)。具体见附录F。
5.2.8 血液采集一针成功率
5.2.8.1 信息来源
信息查询前一个月全血和单采血小板采集总人次数;统计一次穿刺采集总人次数。
5.2.8.2 分析方法
获得月度数据同比和环比,根据机构/献血地点/采集人员分别分析二次穿刺采集原因(技术/献血
者/设备/物料/其他(需注明))。具体见附录G。
5.2.9 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数
5.2.9.1 信息来源
信息查询年度血液采集环节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数。
5.2.9.2 分析方法
获得年度数据同比,与上一年度数据进行同比分析(发生场所、科室、环节、对象等、发生原因(操
作因素、管理因素、设施物料因素)等)开展环节梳理,查找风险点。具体见附录H。
T/CSBT 011—2024
9
A
A
附录A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暂时延期献血者一年内捐献血液比例
A.1 表A,1 规定了暂时延期献血者一年内捐献血液的统计信息
表A.1 暂时延期献血者一年内捐献血液统计表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暂时延期献血者
一年内捐献全血
数(人次)
暂时延期献血者
一年内捐献单采
血小板数(人次)
暂时延期献血者
总数(人次)
暂时延期献血者
一年内捐献血液
比例(%)
A.2 表A.2 规定了暂时延期献血者一年内捐献血液的延期原因统计信息
表A.2 暂时延期献血者一年内捐献血液延期原因分析表
延期原因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血红蛋白
重度乳糜
快速筛查(ALT)
快速筛查(梅毒螺旋
体)
快速筛查(HBsAg)
快速筛查(HCVAb)
快速筛查(HIVAb)
血压/脉搏
体温
既往病史
药物
T/CSBT 011—2024
10
表A.2 暂时延期献血者一年内捐献血液延期原因分析表(续)
延期原因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生理期
其他
总计
T/CSBT 011—2024
11
B
B
附录B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B.1 表B.1 规定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信息表
表B.1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信息表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合计
机构/献血地点/采血人员
献血反应发生时段(献血现场、献血者主动回告、献血后回访)
献血不良反应上报数
采集全血数(人次)
采集单采血小板数(人次)
献血不良反应上报率
以局部表现为主的不
良反应
(DR-A)
以穿刺部位出血
为主要表现
(DR-A1)
DR-A11 血肿
DR-A12 刺入动脉
DR-A13 迟发性出血
以疼痛为主要表
现
(DR-A2)
DR-A21 神经刺激
DR-A22 神经损伤
DR-A23 肌腱损伤
DR-A24 手臂疼痛
局部炎症
(DR-A3)
DR-A31 血栓性静脉炎
DR-A32 局部皮肤过敏
DR-A33 局部感染
血管损伤
(DR-A4)
DR-A41 深静脉血栓形成
DR-A42 动静脉瘘
DR-A43 筋膜室综合征
DR-A44 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
(DR-B)
DR-B11 无晕厥
DR-B12 有晕厥
DR-B21 无外伤
DR-B22 有外伤
DR-B31 即发型
DR-B32 迟发型
T/CSBT 011—2024
12
表B.1 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统计信息表(续)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合计
单采血液成分相关不良反应
(DR-C)
DR-C11 枸橼酸盐反应
DR-C12 溶血反应
DR-C13 全身过敏反应
DR-C14 空气栓塞
献血相关其他不良反应
(DR-D)
不属于DR-A、DR-B、DR-C 三类的
其他献血不良反应
总计
B.2 表B.2 规定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表
表B.2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表
分析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性别男
女
献血类型团体自愿
个人自愿
献血经历首次
非首次
血液类型全血
单采血小板
诱因有(需注明)
无
二次穿刺是
否
操作者技术
操作差错
献血者因素按压不当
心理
生理
总计
T/CSBT 011—2024
13
C
C
附录C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采集环节全血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
C.1 表C.1 规定了采集环节全血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单位)的统计信息
表C.1 采集环节全血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单位)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采集环节全血
报废数(单位)
红细胞类成分
血报废数(单
位)
血液采集环节
全血检测不合
格报废数(单
位)
血液采集环节
红细胞类成分
血检测不合格
报废数(单位)
全血采集数
(单位)
血液采集环节
的全血报废率
(%)
C.2 表C.2 规定了采集环节全血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分析表
表C.2 采集环节全血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分析表
报废原因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少量
超量
采集热合渗漏
重度乳糜
溶血
T/CSBT 011—2024
14
表C.2 采集环节全血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分析表(续)
报废原因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色泽异常
凝块
总计
注:报废原因可根据本单位统计词条自行调整。
T/CSBT 011—2024
15
D
D
附录D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单采血小板采集后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
D.1 表D.1 规定了采集环节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单位)的统计信息
表D.1 采集环节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单位)的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采集环节单采血小板报
废数(单位)
采集环节单采血小板检
测不合格报废数(单位)
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
(单位)
采集环节的单采血小板
报废率(%)
D.2 表D.2 规定了采集环节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分析表
表D.2 采集环节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检测不合格除外)分析表
报废原因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少量
超量
溶血
重度乳糜
色泽异常
导管漏
滤器漏
滤器堵塞
注:报废原因可根据本单位统计词条自行调整。
T/CSBT 011—2024
16
E
E
附录E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非标量全血采集率、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率
E.1 表E.1 规定了非标量全血采集率统计信息
表E.1 非标量全血采集率统计信息表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非标量全血(袋)
全血采集数(袋)
非标量全血采集率
E.2 表E.2 规定了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率统计信息
表E.2 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率统计信息表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非标量单采血小板
(袋)
单采血小板采集数
(袋)
非标量单采血小板
采集率
E.3 表E.3 规定了非标量全血采集率、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率分析方法
表E.3 非标量全血采集率、非标量单采血小板采集率分析方法表
分析1 月2 月3 月合计
类别非标量全血、单采血小板全血单采血小板全血单采血小板全血单采血小板
数量袋数
原因操作技能
操作差错
设备故障
献血者因素
物料因素
其他(需注明)
不明原因
T/CSBT 011—2024
17
F
F
附录F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率
F.1 表F.1 规定了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率统计信息
表F.1 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率统计信息表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合计
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数(人次)
全血采集总数(人次)
单采血小板采集总数(人次)
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率(%)
F.2 表F.2 规定了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率分析方法
表F.2 初筛血型与检测血型不一致率分析方法表
原因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合计
献血者因素
技术因素(亚型/不规则抗体等)
试剂因素
环境因素
判读错误
书写错误
录入错误
标识错误
总计
T/CSBT 011—2024
18
G
G
附录G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血液采集一针成功率
G.1 表G.1 规定了血液采集一针成功率统计信息
表G.1 血液采集一针成功率统计表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分类统计(机构/采
集地点/采集人员)
采集全血数(人次)
采集单采血小板数
(人次)
一次穿刺数(人次)
血液采集一针成功
率
G.2 表G.2 规定了血液采集一针成功率分析方法
表G.2 血液采集一针成功率分析方法表
原因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技术因素
献血者因素
设备因素
物料因素
其他(需注明)
总计
T/CSBT 011—2024
19
H
H
附录H
(资料性)
质量监测指标分析方法-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数
H.1 表H.1 规定了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数统计表
表H.1 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数统计表
统计信息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合计
采集全血量(袋)
采集单采血小板(人次)
工作人员发生血源性职
业暴露(例)
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
露发生率(%)
H.2 表H.2 规定了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数分析表
表H.2 血液采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数分析表
分析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合计
人员新进(上岗不足1 年)
在岗(上岗1 年以上)
暴露级别I 级a
Ⅱ级b
Ⅲ级c
暴露方式锐器刺伤
皮肤黏膜接触
原因操作因素
管理因素
设备物料因素
总计
a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
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a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
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
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b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
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