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AA 31-2024 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及运行要求 医疗救护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V53
团体标准
T/CSAA 31—2024
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及运行要求医疗救护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foraviation emergency rescueMedical care
2024-9-3 发布2024-11-1 实施
中国航空学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4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5 运行主体能力要求.................................................................. 2
5.1 运营条件.................................................................... 2
5.2 人员配备.................................................................... 2
5.3 安全管理能力................................................................ 2
5.4 保障能力.................................................................... 2
5.5 训练演训.................................................................... 2
6 装备配置要求...................................................................... 3
6.1 一般性要求.................................................................. 3
6.2 直升机...................................................................... 3
6.3 固定翼...................................................................... 3
6.4 机载医疗设备................................................................ 4
7 运行程序.......................................................................... 4
7.1 救护请求受理................................................................ 4
7.2 飞行前准备.................................................................. 4
7.3 飞行中操作.................................................................. 4
7.4 飞行监控.................................................................... 4
7.5 飞行情况上报................................................................ 4
附录A (资料性)典型场景运行操作流程................................................ 5
附录B (资料性)空中医疗救护典型场景下装备配置清单.................................. 6
T/CSAA 31-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附录A、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依据T/CAS 1.1—2017《团体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指南》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文件是《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及运行要求》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海上搜救;
——森林灭火;
——医疗救护。
本文件由中国航空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学会、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件起草人:曹贺、钟振东、陈斯、李郁、余策、张兵、程文渊、陈涛、马莉、曾姗珊、赵
伊婧、王高峰、秦韶成、吴杨萌、曹嘉、钟山、董可、俞瑾、童矿。
考虑到本文件中的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中国航空学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的鉴别。
本标准首次制定。
T/CSAA 31-2024
4
引言
当前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相关标准缺失,主要存在通航企业参与机制不健全,指挥调度、操作流
程不明确,针对不同场景的运行要求及匹配资源不清晰。
加快制定针对不同场景的航空应急救援运行及装备规范,既可以健全航空应急救援标准体系,
也能够促进全国航空应急救援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航空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T/CSAA 31-2024
1
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及运行要求医疗救护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空中院前急救、医疗转运等行动中的一般要求、运行主体能力要求、操作流程要
求、装备配置要求和运行后处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相关运营主体及相关方参与航空医疗救护,其他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单位可参照执
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航空医疗救护general aviation medical care
使用装有专用医疗救护设备的通用航空器为紧急施救患者而进行的飞行活动。
3.2
航空院前急救general aviati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使用装有专用医疗救护设备的通用航空器对患者在现场进行紧急施救的飞行活动。
3.3
航空医疗转运general aviation transport
使用装有专用医疗救护设备的通用航空器将紧急施救患者或器官从所在地转运至相应医疗机构
的飞行活动。
4 一般要求
4.1 安全
4.1.1 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人负责的航空安全管理委员会。
4.1.2 应制定航空应急救援相关的安全管理手册。
4.1.3 传达贯彻有关安全的指示和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4.2 组织体系及分工
4.2.1 开展航空医疗救护的运行主体及运行操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T/CSAA 31-2024
2
1) 开展救援的通用航空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应具备航空医疗救护经验;
2) 医疗救护装备配置和操作要求总体上应针对救援区域的特点、病患状况、天气情况等,满
足病患快速救治或转运的需要。
4.2.2 通用航空企业应根据病患情况确定使用的装备类型(直升机、固定翼)和专用机载设备。
4.2.3 在明确救护飞行任务后,应快速合理配置飞行机组人员、机上保障人员、地面保障人员、医疗
人员、任务负责人等。
4.2.4 应建设航空医疗救护指挥监控系统并制定相关的飞行预案。
4.2.5 救护飞行结束后,应及时统计有关数据,填写有关文章资料,按规定上报。
5 运行主体能力要求
5.1 运营条件
5.1.1 通用航空企业应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且所载经营项目中包含“航空医疗救护”。
5.1.2 其他开展航空医疗救护的单位在应急状态下无需经民航局审定获取的救护资格。
5.2 人员配备
5.2.1 机长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至少持有相应级别的商用驾驶员执照或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
2) 对于按照目视飞行规则实施的直升机医疗救护至少具有500 小时直升机飞行经历,担任机
长至少150 小时;对于按照仪表飞行规则实施的直升机医疗救护,机长必须持有直升机仪
表等级,且至少具有1000 小时的直升机飞行经历,其中机长经历至少500 小时;
3) 对于使用固定翼通用航空器开展的医疗救护,机长必须持有飞机仪表等级或者航线运输驾
驶员执照,至少具有800 小时驾驶员飞行经历时间,其中机长经历至少500 小时;
4) 能正确完成航前有关工作,了解应急救援相关注意事项,能熟练使用驾驶舱所有机载设备,
了解后舱急救设备情况。
5.2.2 副驾驶应相应级别的商用驾驶员执照,能熟练使用驾驶舱所有机载设备,了解后舱急救设备情
况,能有效配合机长处理相关情况。
5.2.3 医疗人员应参加接驳患者登离机、机载医疗设备操作、航空生理、影响飞行安全因素等相关的
培训。
5.2.4 保障人员能熟练使用后舱急救设备,能有效配合机长、副驾驶处理相关情况。应参加紧急医疗
基本知识、协作配合等相关的培训。
5.3 安全管理能力
5.3.1 应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并根据相关手册进行操作。
5.3.2 应制定航空医疗救护安全预案。
5.3.3 应明确不同救援场景的环境、天气等安全运行条件要求。
5.4 保障能力
5.4.1 应建立航空医疗救护快速响应机制。
5.4.2 应具备充分的赔偿责任承担能力,并按规定投保地面第三人责任险和机上乘员险。
5.4.3 应针对有关人员开展不同场景的培训演练。
5.5 训练演训
5.5.1 机长、副驾驶等应定期开展地面及飞行训练。
T/CSAA 31-2024
3
5.5.2 机上医护人员应结合不同机型、不同运行环境和不同机组组成接受飞行安全和紧急程序方面的
训练。
5.5.3 地面保障维护人员应根据培训大纲接受相应训练,以满足运行需求和安全保障要求。
6 装备配置要求
6.1 一般性要求
6.1.1 所使用的航空器、加改装医疗设备应满足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适航认证要求。装备配置参见附
录B。
6.1.2 医疗救护使用的航空器应与其运行环境相匹配。
6.1.3 可优先使用国产通用航空器开展航空医疗救护。
6.2 直升机
6.2.1 类型
应优先使用双发直升机。
6.2.2 卫星导航系统
应配备卫星导航系统,以提高医疗救护的效率并增加飞行的安全性。
6.2.3 通讯设备
应配备除了为满足空中交通管制和运行要求而配备的无线电通话设备外,还应配备可与地面人
员(例如,医院、现场人员、警察或消防部门)进行联络的无线通话设备。
6.2.4 卫星通讯系统
应配备卫星通信设备,通话时间较长、防摔防水防尘、能够定位,实现机上与地面之间的通话。
6.2.5 内话系统
应至少配备一套驾驶员和医护人员配备内部通话系统,以实现机内互相通话。
6.2.6 撞线防护装置
应配备由位于直升机机头器顶部和下部的一个或多个切割器组成的防撞线系统。
6.2.7 绞车系统
可配备绞车系统,以快速投放救援物资、救援人员、将被困人员转移至直升机上。
6.2.8 烟火信号设备
应安装在有醒目标记、易于机上乘员取用的位置,燃烧时间不少于60s。
6.2.9 航空器位置跟踪设备
应配备位置跟踪系统,定位精度10m 范围内,救护直升机发生事故时,可迅速掌握直升机失事
的位置信息。
6.2.10 探照灯
夜间运行可配备至少一个由直升机驾驶员操控的功率不低于300W 探照灯,扫射范围至少达到
垂直方向90°和水平方向180°,照射行程1000m 以上,并能照亮着陆点。还应能保证飞行员在操
控探照灯时,不需要将手脚从直升机飞行操纵装置上移开。
6.3 固定翼
6.3.1 通讯设备
应配备除了为满足空中交通管制和运行要求而的无线电讯系统外,可与指挥中心进行联络的无
线电通讯系统。
6.3.2 卫星导航系统
应配备卫星导航系统,以提高医疗救护的效率并增加飞行的安全性。
T/CSAA 31-2024
4
6.3.3 应急定位发射机
应配备应急定位发射机,应急定位发射机应可人工触发或自动感应触发。
6.4 机载医疗设备
6.4.1 应配备与病患相适应的机载设备。
6.4.2 所有机上使用的设备应进行必要的固定(便携式设备除外),安装在设备架上的设备应满足正
常飞行和紧急着陆时的过载要求。
7 运行程序
7.1 救护请求受理
7.1.1 请求方在发送航空医疗救护请求后,救援单位应在15 min 内做出服务响应。操作流程参见附
录A。
7.1.2 当接收救护请求时,应根据请求方的病况进行评估,做出接受请求、转诊和/或拒绝提供服务
(由于医疗相关原因)的响应。
7.1.3 应明确任务区域的地理边界特征及位置(坐标)。
7.1.4 应向请求方获得患者实时的病情描述并保持信息畅通。
7.2 飞行前准备
7.2.1 接受请求后应迅速联系飞行机组人员和医疗人员做好出发准备。
7.2.2 应根据任务类别、患者情况、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救治能力等因素,确定接收医疗机构,并
联系确认,告知预计到达时间。
7.2.3 应按要求协调联系各相关管理部门,申报飞行计划,并根据任务地区情况向飞行机组提供飞行
情报。
7.2.4 应给出预计到达任务位置的时间,并通知请求方。
7.2.5 执行航空医疗救护任务的医疗人员应根据转运前评估的情况,准备并检查任务所需相关的设备、
药品及物品。
7.3 飞行中操作
7.3.1 应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空中/地面位置的报告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5 min(航空飞行时)和45 min
(地面操作时)。
7.3.2 应制定并遵循详细操作手册,主要包括通讯联系、保持航行诸元、检查发动机工作情况、掌握
剩余油量、返航时限、接收降落条件、病患情况危急时应采取的措施等。
7.4 飞行监控
7.4.1 从航空器起飞开始到飞行着陆,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或其他方法对运行中的飞行实施动态监控。
7.4.2 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航空器位置、航线(作业区、空域)天气、航空器工作状态等。
7.5 飞行情况上报
7.5.1 救护飞行任务结束后,运行控制人员应将飞行时间记录单原件归档。如遇特殊情况,机长应提
交书面报告。
7.5.2 救护飞行任务结束后,运行安全人员应编写提交飞行情况简报,并将飞行计划、飞行任务书、
飞行放行单以及相关的航行通告、气象资料等运行记录整理归档。
T/CSAA 31-2024
5
附录A
(资料性)
典型场景运行操作流程
航空医疗救护救助典型场景下运行操作流程见图A.1。
图A.1 航空医疗救护救助典型场景下运行操作流程
T/CSAA 31-2024
6
附录B
(资料性)
空中医疗救护典型场景下装备配置清单
航空医疗救护典型场景下装备配置清单见表B.1。
表B.1 航空医疗救护典型场景下装备配置清单
类别名称内容
必备设备
通讯设备
应配备满足空中交通管制和运行要求的无线电通话设备以及可与地面人员(例如,
医院、现场人员、警察或消防部门)进行联络的无线通话设备。
卫星导航系统应配备卫星导航设备,确定航空器位置并引导按预定航线飞行。
医疗设备
应配备基础医疗设备,在伤病员转移过程中进行救治。
1.搬运和固定装置:上机担架、铲式担架;
2.诊断和监测装备: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快速血糖检测仪;
3.抢救装备:固定氧气供应装置、便携式氧气供应装置、多功能除颤/监护/起搏
器、便携式呼吸机、吸引器、喉镜、环甲膜切开器、舌钳、开口器、导管材料(气
管插管、口咽通气管)、气管切开插管器械包、小型外科手术器械包;
4.外伤装备:头部固定器、颈托、脊椎固定板、固定夹板(套)、三角巾、止血
带、绷带卷、一次性纱布敷料、创口贴;
5.输液装备:注射器和输液器、输液加压泵、输液加温器;
6.其他装备:床垫、毯子、枕头、剪刀、镊子、胶布、锐器盒、一次性手套、一
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导尿包、消毒用品包、一次性呕吐袋/盆、一次性
尿盆、一次性便盆、一次性垃圾/废物袋、急救药箱、照明手电、各项说明书。
内话系统应配备驾驶员和医护人员配备内部通话系统,以实现机内互相通话。
撞线防护装置应配备由位于直升机机头器顶部和下部的一个或多个切割器组成的防撞线系统。
烟火信号设备应安装在有醒目标记、易于机上乘员取用的位置。
卫星通讯系统应配备卫星导航设备,实现机上与地面之间的通话。
航空器位置跟
踪设备
应配备位置跟踪系统,救护直升机发生事故时,可迅速掌握直升机失事的位置信
息。
T/CSAA 31-2024
7
(续)表B.1 航空医疗救护典型场景下装备配置清单
类别名称内容
可选设备
选配医疗设备
应针对具体救援场景配备体外膜肺氧合、婴儿暖箱等专业设备。
1.搬运和固定装置:担架固定装置、真空固定床垫、便携式折叠椅/便携式非折叠
椅;
2.诊断和监测装备:叩诊锤、血气分析仪、快速生化检测仪、便携式B 超机、血
氧饱和度仪、二氧化碳监测仪;
3.抢救装备:重症监护呼吸机、心电图机、自动心肺复苏机、胸外按压泵、雾化
装置、颅脑手术器械包、心包穿刺装置、胸腔引流穿刺装置、腹腔引流穿刺装置;
4.外伤装备:牵引装置;
5.其他装备:冷藏设备或冰包、热水袋、妇产科手术器械包、新生儿处置包、新
生儿保温箱、再植器官容器(能至少2 h 保持内部温度在4℃±2℃)、烧伤处置
敷料包;
6.传染病防护装备:N99 口罩、一次性C 级防护服、橡胶手套、刷手衣、护目镜、
靴套、鞋套。
常见药物
应针对具体救援场景配备抢救用药,例如静脉注射液、解痉止痛类、镇静类、心
脑血管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抗过敏用药等药品。
限动装置
应配备合适的限动装置,用于固定婴儿、儿童患者和可能对航空器和机组安全有
威胁的乘客(包括所有人员)。
探照灯
夜间运行应配备至少一个由直升机驾驶员操控的大功率探照灯,扫射范围至少达
到垂直方向90°和水平方向180°,并能照亮着陆点。还应能保证飞行员在操控
探照灯时,不需要将手脚从直升机飞行操纵装置上移开。
便携式生命探
测仪
应配备便携式生命探测仪,机降人员可使用生命探测仪搜寻遇险人员。
绞车设备包
应配备绞车设备包,绞车设备包内至少应包含绞车人员头盔和绞车人员防磨手套、
绞车吊带、操作安全带。
绞车救援吊篮配备绞车救援吊篮,可结合绞车使用可将被困伤员转移至直升机。
热成像设备应配备热成像设备,辅助搜寻遇险人员。
夜视成像系统如需夜间飞行,应配备夜视成像系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