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AA 28-2024 零件冲击试验方法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试验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2阅读模式

T/CSAA 28-2024 零件冲击试验方法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试验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49.020
CCS V36
团体标准
T/CSAA 28—2024
零件冲击试验方法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试验
Impact testing method for componentsImpact resistance test of composite plate
2024-9-3 发布2024-12-1 实施
中国航空学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4.1 试验目的..................................................................................................................................................2
4.2 试验环境..................................................................................................................................................2
4.3 试验人员..................................................................................................................................................2
4.4 试验设备..................................................................................................................................................2
4.5 测试仪器..................................................................................................................................................4
4.6 试验件......................................................................................................................................................5
4.7 安全要求..................................................................................................................................................5
5 详细要求............................................................................................................................................................ 6
5.1 试验程序.................................................................................................................................................... 6
5.2 试验数据录取和处理.............................................................................................................................. 6
5.3 试验数据有效性评定.............................................................................................................................. 7
5.4 试验报告..................................................................................................................................................7
T/CSAA 28-2024
I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有
关要求编写。
本文件是《零件冲击试验方法》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 液滴射流靶向冲击试验;
—— 液滴旋转装置试验;
—— 螺旋桨叶片抗外来物冲击试验;
—— 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试验。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索涛、李玉龙、汤忠斌、豆清波、汪存显、易凯、孙建波、王斌、吕锦锋、
梁尚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CSAA 28-2024
1
零件冲击试验方法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试验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空气炮进行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试验的试验环境、试验人员、试验设备、
测试仪器、试验件、安全要求、试验程序、试验数据录取和处理、试验数据有效性评定、试验报告等
方面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HB 7084-2014 民用飞机结构抗鸟撞设计与试验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气炮gas gun
由储气罐、发射机构、炮管等组成,用于发射弹体撞击试验件。
3.2
弹体missile body
用于对复合材料平板试验件造成冲击的被抛射物,可以是明胶弹,也可以是特定形状的金属质
量块。
3.3
冲击姿态impact attitude
弹体接触试验件前的运动状态。弹体接触试验件前,弹体轴线与炮管轴线重合时,视为理想的
冲击姿态。
3.4
撞击点impact point
弹体质心前进轨迹与受试复合材料结构表面的交会点。
T/CSAA 28-2024
2
3.5
冲击速度impact speed
弹体接触被测试验件前,弹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速度。
3.6
穿透penetration
弹体的冲击侵彻作用使弹体完全穿过被测试验件,且在被测试验件的另一面完全露出。
3.7
剩余速度residual velocity
弹体击穿被测试验件后的速度。
4 一般要求
4.1 试验目的
通过空气炮发射明胶弹或特定形状的金属质量块,模拟复合材料平板受到硬物冲击的工况,以
测试复合材料平板试验件的抗冲击性能,获得复合材料平板试验件的损伤特性。
4.2 试验环境
除试验任务书有特殊规定外,试验环境条件应满足GB/T 1446 的规定。
4.3 试验人员
试验人员上岗前应经过试验设备、仪器及安全设施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熟练掌握
试验室的业务知识,并通过相关考核。
4.4 试验设备
4.4.1 试验设备基本组成
试验设备主要由弹体发射系统、弹体、靶架系统、夹具及温度控制系统组成,温度控制系统可
根据试验的温度要求进行配置,试验设备组成示意如图1 所示。
图1 试验系统示意图
T/CSAA 28-2024
3
4.4.2 弹体发射系统
弹体发射系统主要由压气机、压力容器、发射机构、炮管和弹托等部分组成,用于发射弹体和
弹托,弹体发射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压气机应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压力容器内达到试验所需压力;
b)发射机构可以是手动、电动或气动装置,该装置应在充气过程中不漏气,在发射时保证压缩
空气在瞬间全部快速通过;
c)炮管内壁光滑,内径和长度依据弹体质量大小、弹体射出速度以及对空气炮的性能要求来选
定;
d)弹托为与弹体和炮膛内壁很好匹配的圆柱形桶,弹托可用泡沫塑料或其他材质制作;
4.4.3 弹体
4.4.3.1 明胶弹(人工鸟弹)
明胶弹制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a)明胶弹的制作应满足一定的配比要求,其参数应接近密度为900-1000kg/m3,孔隙率为10%;
b)明胶弹的制作是通过将明胶溶液浇筑于模具中,脱模过程中要非常小心,保证明胶弹不至于
在发射前就发生变形或破坏;
c)明胶弹的制备应作为试验准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一发弹体都使用0.5mm 的聚酯膜环
绕包覆,竖立储存于冰柜中,48h 内投入使用。
4.4.3.3 金属质量块
金属质量块弹体推荐采用(50×50)mm 的方形钛合金弹片,其尺寸可见图2。
图2 方形弹片
其他由试验任务书规定、且符合试验设备和测试目的的其余形状、尺寸金属质量块也可使用。
4.4.4 靶架系统
靶架系统主要由试验台、防护屏和弹体回收箱组成,用于提供试验件安装支承平台和安全防护,
靶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试验台应由底架和试验件支承架两部分组成,能够承受较大冲击载荷;
b)试验件支承架角度应可调节,同时在底架上能作三维移动定位,以满足试验件上弹着点的选
择;
b)防护屏应能接收校准试炮时发射的弹体,同时能够承受冲击载荷;
d)弹体回收箱内部填充粘性材料,应能在金属质量块击穿试验件后将其回收。
4.4.5 夹具
夹具的爆炸图如图3 所示,其包含两个相框式厚板,从前到后分别为夹具盖板和夹具背板,夹
具应满足以下要求:
T/CSAA 28-2024
4
a)通过20 个M10 螺栓,将试验件安装、固定在夹具盖板与夹具背板中间;
b)螺栓应等间距排布,所有螺栓施加相同的扭矩,且扭矩不小于25N·m;;
c)夹具的设计应保证试验件边缘的受夹宽度应不小于试验件宽度的1/10。
图3 夹具示意图
4.4.6 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用于加热或冷却试验件,通常试验温度范围为-50℃~550℃可调。所用设备应能提
供均匀的热源或冷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试验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和稳定的温度梯度。
该系统主要由升温装置、降温装置等组成:
a)升温装置:可采用铝台金盖罩,罩内安装具有一定功率的石英红外线加热灯管或电热丝加热
装置,或用电热毯等覆盖在试验件表面进行加热,也可采用试验件自行加温(如电加温玻璃);
b)降温装置:可采用铝合金盖罩,罩内通入液氮降温装置;
c)若试验件在其他高低温箱内加热或冷却,则试验件自高低温箱内取出至弹体撞击的时间间隔
不应大于2min;
d)温度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在保温过程中温度波动不超过±3℃。
4.5 测试仪器
4.5.1 天平
使用测量精度为弹体重量0.5%以内的天平测量弹体的重量。
4.5.2 速度测量系统
速度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弹体实际冲击速度,测速方法和设备有多种,本标准建议的测速方法有
两种:激光测速法或高速摄像测速法。
速度测置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激光测速法以特定间隔平行放置两股激光束,激光束的方向需与弹体运动方向垂直,通过激
光束被弹体遮挡的时间计算冲击速度;
b)高速摄像测速法使用高速摄像记录弹体运动过程,通过跟踪弹体上某个点来测量冲击速度;
c)测速系统的精度应在冲击速度的1%以内。
4.5.3 应变测量系统
应变测量系统由应变传感器、超动态应变仪、瞬态记录仪等组成,用于测量试验件在受撞击过
程中所产生的应变。应变测量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试验前应对应变传感器进行校准并验证其工作的可靠性;
b)采用的超动态应变仪和瞬态记录仪应有足够高的响应频率,至少在100kHz 以上;
c)整个系统的静态标定精度应在士1%以内,动态应变测量精度在±10%以内。
T/CSAA 28-2024
5
4.5.4 高速摄像系统
高速摄像系统用于记录弹体接触试验件前的飞行轨迹、冲击时的姿态、撞击点位置、接触试验
件的时间以及冲击后弹体运动状态,试验件的碎裂和碎片散布情况等。高速摄像拍摄帧率应不低于
1×104fps。同时应使用辅助光源,确保高速摄像系统能够清晰的拍摄冲击全过程。
4.6 试验件
4.6.1 试验件尺寸及形状
试验件应为正方形,如图4 所示,建议试验件的名义长度(250±0.3)mm,名义宽度为(250
士0.3)mm,建议名义厚度为(8±0.3)mm,也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厚度,但应使边长与厚
度的比值不小于20。另外,需要在报告中叙述实际使用的厚度。
图4 试验件尺寸
4.6.2 试验件制备
所有试验件应是符合生产图样和专用技术要求的合格件,并附带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试验
件的制造和加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加工时应保证试验件平坦,表面互相平行;
b)切割试验件时应避免由于不恰当的加工方法引起的切口、刻痕、粗糙、分层或不平的表面;
c)所有试验件应附带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
4.6.3 试验件安装
试验件的安装满足下列要求:
a)试验件应通过夹具紧固在试验台上,安装状态应满足任务书/委托书要求;
b)试验件四边均匀夹持,夹持力矩不小于25N·m,试验件中心点应位于弹道轨迹上;
c)试验件边缘的受夹宽度应不小于试验件宽度的1/10;
d)试验件上的预定弹着点应以炮管中轴线为基准确定,靶板与出弹口距离范围应符合HB
7084-2014 的要求。
4.6.4 标识
应对试验件进行标识,以相互区分,且确保可追溯性。标识不应对试验造成影响,也不应受试
验影响。
4.7 安全要求
4.7.1 试验室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至少将炮口及试验件部分应放置在密闭空间内,可安装观察窗
和安全门,密闭空间内的墙体应作保护处理。
T/CSAA 28-2024
6
4.7.2 在试验期间,空气炮的操纵和维护应具备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4.7.3 用绳索围起或用栅栏隔开试验场地,包括从空气炮口到试验台之间适当范围内的区域。
4.7.4 在发射之前发出警告信号,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安全负责人员检查现场,以确保试验
场地确实没有任何人。
4.7.5 试验场内应有保护屏,以保护人员和设施免受撞击后飞出碎片的损伤。
4.7.6 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试验场地,清除掉弹体及碎块。
5 详细要求
5.1 试验程序
5.1.1 根据试验的要求,首先安放速度测量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等,调试、检查所有试验仪器设备
的运行状态,确保测量系统可靠运行。
5.1.2 用天平测量并记录使用的弹体的重量。
5.1.3 校准弹速,确定压力值。根据试验要求的弹体和冲击速度确定试验所需要的压力,并进行实
弹射击,如果实弹射击速度与要求速度偏差超过±2%,则调整气炮压力再次进行实弹射击,直至弹
速偏差小于±2%。
5.1.4 校准冲击姿态。调整试验室环境、弹托安装方式及其余可能的因素,对试验要求的弹体和冲
击姿态进行调整,直至连续两次实弹射击的冲击姿态满足要求。
5.1.5 校准弹着点。将外形尺寸类似的模拟试验件安装在夹具上,使用激光或水平仪等方法,确认
空气炮瞄准试验件上的预定弹着点。将弹体放置于弹体发射系统,按照5.1.3 确定的压力值对设备进
行参数设置,发射弹体,冲击模拟试验件,校准弹着点。
5.1.6 对待测试验件进行外观检查,对于有初始缺陷、不符合要求的试验件,应予以作废。使用千
分尺或具有同等以上精度的器具测量试验件厚度,核对并记录试验件结构。如需测量撞击过程中试
验件的应变,则外观检查后按照试验任务书的要求在试验件的相应位置,按规定方向粘贴应变片,
粘贴时要排除干净粘结层的空气,确保粘结层的牢固度和方向的准确性。
5.1.7 按照4.6.2 的要求安装试验件,检查、调整试验件的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使用激光或水平仪
等方法重新校准预定冲击位置。
5.1.8 试验件安装就绪、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且各测量系统运行正常后,对试验件撞击前状态和仪
器状态进行拍照。
5.1.9 对于有温度要求的冲击试验,需启动温度控制系统,待温度达到目标值,并根据试验任务书
的要求进行保温,待达到保温时间,撤去温度控制箱。
5.1.10 向压力容器充气,根据5.1.3 的校准结果选择合适的充气压力,达到压力值时停止充气,向
各观测人员发出准备发射信号,各观测人员确认各自所管测量仪器工作正常,则立即启动空气释放
装置发射弹体,同时触发高速摄像机以及采集系统。
5.1.11 弹体发射撞击试验件后,首先记录、保存好各项试验数据,以防止电子数字化数据的丢失,
然后对撞击后试验件的状态进行拍照,照片中要显示出试验件编号、撞击点位置、撞击速度等信息。
5.1.12 通过高速摄像系统记录弹体冲击过程;通过速度测量系统计算弹体冲击速度以及剩余速度
(如果穿透);通过应变采集系统记录试验件在受撞击过程中各点所产生的应变。
5.1.13 记录试验结果,目视检查并记录试验件的损伤程度,检查试验件损坏情况。
5.2 试验数据录取和处理
5.2.1 试验数据录取
T/CSAA 28-2024
7
复合材料平板抗冲击性能试验主要录取的试验数据应包括:
a)弹体质量;
b)弹体冲击速度;
c)穿透试验件的弹体剩余速度;
d)指定部位的应变值;
e)损伤部分的长度、宽度或直径等数据。
注1:c)、d)、e)条可根据需要录取。
5.2.2 冲击动能的计算
冲击动能按公式(1)计算。
2
0
0 2
E  MV …………………………………………(1)
式中:
——弹体质量;
——弹体冲击速度。
5.2.3 能量吸收率的计算
能量吸收率按公式(2)计算。
2 2
0 r
2
0
R v - v 100%
v
  …………………………………………(2)
式中:
——弹体剩余速度;
——弹体冲击速度。
5.3 试验数据有效性评定
以下两种情况的试验结果为有效试验:
a)实际撞击点与预计撞击点之间的偏差满足HB 7084-2014 的相关要求。
b)弹体接触试验件前,弹体轴线与炮口轴线在任意平面上的夹角小于10°。
5.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
a)试验名称、试验项目、时间、地点、目的、依据和试验人员;
b)试验件详细情况,包括试验件来源、名称、尺寸、数量以及编号或标识;
c)测试设备及方法,测量仪器及其精度说明、数据采集系统的型号与配置,数据采集频率;
d)撞击位置和角度以及安装方法;
e)测试环境、弹体重量、冲击速度、剩余速度(如果穿透);
f)高速摄像记录的冲击过程;
g)试验件损伤形式、损伤程度描述以及试验后试验件的有关照片;
h)试验过程记录;
i)存在问题与建议。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9日 16:30: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6131.html
图书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