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QAMSA 0011-2024 公路摩托车赛道道路安全设计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8阅读模式
T/CQAMSA 0011-2024 公路摩托车赛道道路安全设计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97.220.01
CCS Y 55
团体标准
T/CQAMSA 0011—2024
公路摩托车赛道道路安全设计规范
Road safety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motorcycleracing tracks
2024 - 10 - 18发布 2024 - 10 - 18实施
重庆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设计原则 ............................................................................ 2
5 赛道布局设计 ........................................................................ 2
6 路面材料与结构 ...................................................................... 6
7 安全设施 ............................................................................ 8
T/CQAMSA 0011—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河市旭欣公路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锐伯丁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中汽
赛智体育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中汽伯锐体育科技(北京)有限公
司、中汽澳赛体育科技(郑州)有限公司、广东竞速赛车有限公司、四川王迪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中
汽两江汽车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吉林省标驰赛车发展有限公司、埃湃斯(辽宁)低碳新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特立克斯汽车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国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重庆智泽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重庆永和律师事务所、重庆财经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
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志勇、朱元宏、苏志尧、王剑峰、严剑威、刘超、王昌玺、李文峰、史屹
凯、牛辉、熊旭飞、刘舜祺、王祺、金毅、赵晓东、韩家豪、刘跃、李波、施建民、廖志雄、李鑫、
彭亮、张盛钧、薛焜、邢波、陈翰、余孟轩、贤振超、侯少瑜、孟令波、李松阳、钱洪申、林焰峰、
朱永伦。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马珂、谭孝露、郭亮、兰明、涂珀溯。
T/CQAMSA 0011—2024
III
引言
随着摩托车运动的日益普及,公路摩托车赛事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竞技项目。然而,摩
托车赛事所带来的高速度和复杂的赛道环境也伴随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
全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件旨在为摩托车赛道的设计提供指导,确保在赛事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障选手、工作人员及
观众的安全。通过明确赛道布局、路面材料、安全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将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
的概率,提高赛事的安全性和可操作。

T/CQAMSA 0011—2024
1
公路摩托车赛道道路安全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摩托车赛道设计,包括新建赛道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以及对现有赛道的改造
和升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排水沥青路面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表面层由空隙率18%以上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路表水可渗入路面内部并横向排出的沥青路面类型,
又称多空隙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排水功能层 Porous asphalt course
由空隙率在18%以上的沥青混合料组成,可提供排水、抗滑和降低噪声等服务功能的沥青路面结构
层刚性管道。
排水沥青混合料 Porous asphalt mixture
压实后空隙率在18%以上,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沥青混合料。它是一种以单一粒径碎
石为主、按照嵌挤机理形成的具有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又称多空隙沥青混合料。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 Two-layer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排水功能层由上、下两层排水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的路面。通常上层较薄,公称最大粒径较小;
下层较厚,公称最大粒径较大有限空间。
高黏度添加剂 High viscosity additive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以增强沥青绝对黏度、增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性能为目的,经
过一定工艺合成并制备成为均匀颗粒状的改性材料。
高黏度改性沥青 High viscosity asphalt
T/CQAMSA 0011—2024
2
通过掺加高分子材料制备,具有较高动力黏度,满足排水沥青混合料强度、抗飞散、抗水损害等
性能技术要求的改性沥青。
防水黏结层 Waterproof and bonding layer
为防止雨水从排水功能层下渗到其他结构层造成路面破坏,以及提高排水功能层和下承层之间的
黏结强度而设的材料层。
4 设计原则
安全性
设计应优先考虑选手、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安全。赛道布局、材料选择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
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在各种情况下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维护,以持续提升
赛道的安全性。
可操作性
赛道设计应便于赛事的顺利进行,确保摩托车在不同天气和环境条件下的良好操控。布局应简洁
明了,便于参赛选手理解,同时应考虑赛事组织方的管理需求,确保赛事期间的高效运营。
适应性
赛道设计应具备适应不同类型摩托车赛事和多样化赛事需求的能力。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级别和类
别的比赛,能够灵活调整赛道参数以适应不同赛事的要求,同时兼顾赛道的长远使用。
可持续性
在赛道设计中应融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理念,选择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设计应考虑赛道的长期运营维护成本,确保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5 赛道布局设计
赛道长度
赛道的长度是影响摩托车赛事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需考虑赛事类型、级别、选手能力及赛事
的整体目标。
5.1.1 长度范围
一般建议赛道长度应在1.5公里至5公里之间。这个范围能够确保赛事的多样性和挑战性,为不同
层次的选手提供适合的竞赛环境。
5.1.2 业余赛事
对于业余赛事,建议赛道长度在1.5公里至2.5公里之间。较短的赛道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初学者和
业余爱好者的参与感,还能降低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竞速的乐趣。
短赛道的设计应注意增加直道和较为平缓的曲线,使得选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赛道,提高
他们的信心和技能。
T/CQAMSA 0011—2024
3
5.1.3 职业赛事
对于职业赛事,赛道长度应在3公里至5公里之间。较长的赛道能够提供更高的竞技水平,增加技
术挑战,适合经过严格训练的选手。
长赛道通常包含更多的复杂曲线和技术性弯道,要求选手具备较高的驾驶技能和应变能力。设计
时应考虑合理的曲线半径和坡度,使选手能够在高速下保持稳定的操控。
5.1.4 整体布局
在设计赛道长度时,需综合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流畅连接。确保赛道的不同段落(如直道、弯
道、上坡和下坡)有良好的过渡,避免造成选手在比赛中的不适应。
设计还应考虑赛道的可视性,确保观众可以清晰地观看比赛过程,同时为媒体转播提供良好的视
角。
最后,应进行模拟测试,以评估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赛道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和乐
趣。
赛道宽度
赛道宽度是确保摩托车赛事安全与顺畅进行的重要设计因素,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
5.2.1 宽度标准
一般建议赛道宽度不小于10米。这一宽度能够为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提供足够的超车空间,有效
降低碰撞和事故的风险。在高速比赛中,选手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变道和超车,宽阔的赛道设计能
够显著提高安全性。
5.2.2 观赏性
宽阔的赛道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还能增强赛事的观赏性。观众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比赛过程,提升
赛事的整体体验。同时,较宽的赛道设计也为媒体转播提供了更好的视角,有助于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赛事。
5.2.3 行驶线多样性
宽阔的赛道支持多种行驶线,允许选手根据自身的驾驶风格和策略进行选择。在不同的赛道段落
中,选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驶路线,从而增加比赛的策略性和观赏性。
5.2.4 特定区域的宽度调整
特定区域的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急弯和直道区域,建议适当增加宽度,以提
高安全性。急弯的宽度增大可以降低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的侧滑风险,确保选手能够更加稳健地通过
曲线。
5.2.5 边界安全区
在设计赛道宽度时,还需考虑赛道的边界安全区。安全区的设置能够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下,摩
托车能够安全地离开赛道,减少对选手和观众的潜在威胁。设计时应确保安全区的宽度和性质符合相
关安全标准,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T/CQAMSA 0011—2024
4
曲线半径
曲线半径的设计是摩托车赛道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直接影响选手的操控能力和安全性。
5.3.1 操控特性考虑
在设计曲线时,必须充分考虑摩托车的操控特性。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对曲线半径的要求比其
他车辆更为严格,曲线的设计必须使选手能够稳定地通过,避免因曲线半径过小而导致失控。
5.3.2 推荐半径
一般建议曲线半径不小于20米。这一半径能够为选手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他们在高速行驶时能
够顺畅且安全地通过曲线。大于20米的曲线半径有助于减少侧向力的影响,使摩托车在转弯时更易于
操控,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
5.3.3 急弯设计
对于急弯,建议适当增大半径。这是因为急弯通常需要选手快速减速并进行急转,如果半径过
小,摩托车可能会在转弯时失去抓地力,导致侧滑或翻车。因此,在急弯设计中,应根据赛道整体布
局,灵活调整半径,以确保选手的安全。
5.3.4 其他因素
除了曲线半径,设计时还需考虑曲线的坡度和路面摩擦系数等因素。适当的坡度设计可以进一步
提高摩托车在转弯时的稳定性,降低侧滑的风险。同时,确保路面摩擦系数符合标准,可以提供良好
的抓地力,使选手在曲线行驶时更加自信。
坡度
坡度设计是赛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摩托车的行驶性能和赛事的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5.4.1 坡度建议
赛道的坡度设计应保持适中,建议不超过5%。过大的坡度可能导致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失去稳定
性,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合理的坡度设置是确保选手安全的重要因素。
5.4.2 水流与排水系统
坡度设计需充分考虑水流的自然规律与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合理的坡度有助于引导雨水迅速流离
赛道,避免积水对比赛的影响。良好的排水设计可以确保在雨天或湿滑条件下,赛道仍然保持良好的
行驶状态。
5.4.3 避免积水
积水不仅会降低摩托车的抓地力,增加滑倒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赛事暂停或取消。因此,在设计
赛道坡度时,应确保水能够顺畅流向排水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保持赛道的干燥和安全。
5.4.4 坡度的变化
赛道中可能存在不同段落的坡度变化,例如上坡、下坡和水平段。应确保这些变化流畅自然,不
会对选手的行驶造成突兀的影响。适度的坡度变化可以增加赛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但必须在安全范
围内进行设计。
T/CQAMSA 0011—2024
5
直道设计
直道是摩托车赛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选手的加速、超车及赛事的观赏性。
5.5.1 平坦无障碍
直道的设计应确保路面平坦且无障碍物,避免对选手行驶造成干扰。任何突出的障碍物都可能导
致摩托车失去控制,因此,直道区域应经过严格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适宜性。
5.5.2 长度要求
建议直道长度应在300米至800米之间。这个长度范围既能够提供足够的加速空间,让选手在直道
上充分发挥速度,也能够在比赛中营造紧张感和激烈程度。适中的直道长度使得选手能够在合理的时
间内进行超车,同时也给观众带来观赏的乐趣。
5.5.3 加速与超车
直道应设计为允许选手在此进行加速和超车的理想区域。在设计时,应考虑摩托车的加速性能,
确保直道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满足高速度行驶的需要,为选手提供安全的超车机会。
5.5.4 安全边界
在直道两侧,应设置安全边界,例如安全带或护栏,以减少摩托车在失控情况下对选手和观众造
成的威胁。安全边界的高度和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保护参赛者。
5.5.5 视觉效果
直道的设计还需考虑观众的视觉效果,确保在赛事期间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比赛进程。合理的设
计不仅提高了赛事的观赏性,也增加了选手的比赛氛围。
障碍物设置
5.6.1 减少障碍物数量
在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应尽量减少,以降低对行驶中的摩托车的潜在威胁。每个障碍物的设置都
应经过严格评估,确保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5.6.2 安全高度与位置
所有障碍物的高度和位置必须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在行驶中不会对摩托车造成干扰或碰撞。例
如,摄像头支架和其他设备应放置在远离赛道的区域,以减少对选手的影响。
5.6.3 使用安全材料
所有设置的障碍物应采用安全材料,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吸收冲击力,降低对选手的伤害风险。材
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以确保其耐用性和有效性。
5.6.4 明确标识
障碍物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警告标志和安全说明,以提醒选手注意周围环境。这些标识应清
晰可见,确保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被选手及时识别。
5.6.5 安全距离
T/CQAMSA 0011—2024
6
障碍物应与赛道边界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设置应考虑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的动态特性,确
保在发生意外时,摩托车能够安全地离开赛道,减少对选手和观众的威胁。
5.6.6 定期检查与维护
所有障碍物应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赛事前应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所有
设置的障碍物符合安全标准。
6 路面材料与结构
路面类型
6.1.1 耐磨性与抗滑性
路面材料需具备高耐磨性,以承受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磨损。耐磨性强的材料能有效延长
赛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频率。抗滑性也是路面材料的重要指标。摩托车在转弯和刹车时,路面材
料的摩擦性能直接关系到选手的操控安全。选择具有良好摩擦系数的材料能够提高行驶稳定性,降低
滑倒风险。
6.1.2 沥青与混凝土
沥青因其优良的抓地力和相对较低的噪音水平,通常被认为是摩托车赛道的最佳选择。沥青路面
在温暖气候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柔韧性,减少裂缝的产生。其表面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摩擦系数,
使摩托车在行驶时更加稳定。混凝土作为另一种路面材料,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高
负荷条件下的赛道。然而,其表面较为光滑,摩擦系数相对较低,因此通常需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抓
地力。
6.1.3 特殊路面处理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增强路面的摩擦力,可以采用特定的路面处理技术。例如,使用表面
处理剂(如磨砂剂或增摩剂),可以在路面上形成微小的纹理,从而增加摩擦系数。此外,路面上的
添加剂(如石英砂或聚合物)也能改善抓地力和耐磨性。根据赛道的气候条件和使用频率,选择合适
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路面的整体性能。
6.1.4 气候和环境因素
在选择路面材料时,还需考虑赛道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例如,在潮湿或寒冷地区,选择具有抗
冻性和耐湿性的材料能够减少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损坏。另外,路面材料应具备一定的环保性能,减少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选择能够使赛道建设更具可
持续性。
路面结构设计
6.2.1 多层结构设计
路面的结构通常采用多层设计,主要包括基底层、基层和面层。这种分层设计能够有效提升路面
的承载能力、平整度和摩擦性能。
T/CQAMSA 0011—2024
7
6.2.2 基底层
基底层是整个路面的基础,需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能够支持上层的重量和负荷。常用的材料包
括碎石、砂砾和混凝土等,通常经过压实处理以增强稳定性。基底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应根据赛道的
使用频率和预计负荷进行设计。对于高频使用的赛道,基底层的承载能力应更加突出,以应对多次的
摩托车通行。
6.2.3 基层
基层主要提供路面的平整度和支撑,确保上层面层的均匀分布。基层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和
抗压能力,常用材料包括碎石、稳定土等。基层应设计为能够有效分散来自上层的压力,并抵抗因气
候变化而引起的变形。合理的基层厚度和密实度能够防止路面出现裂缝和沉降。
6.2.4 面层
面层直接与摩托车接触,必须确保良好的摩擦性能和耐磨性。面层的材料应选用高性能的沥青或
混凝土,适当的表面处理可以提升摩擦系数。面层的厚度应根据摩托车的行驶特性和赛道的使用情况
进行设计。对于频繁使用的赛道,面层应具备较高的耐磨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6.2.5 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设计路面结构时,需综合考虑不同层次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各层之间应具备良好的结合,
确保力的传递和分散有效,避免因层间滑移而造成的路面损坏。
6.2.6 气候与环境影响
路面结构设计还应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例如水分渗透、温度变化等可能对路面造成的影响。合
适的排水设计可以减少水分对基底层的侵害,降低路面变形和裂缝的风险。
路面排水设计
6.3.1 适当坡度设计
路面应设计有适当的坡度,以引导雨水流向排水沟或其他排水设施。推荐的坡度一般在1%至2%之
间,这样的坡度能够确保雨水迅速流出,减少积水的可能性。
6.3.2 排水沟设计:
排水沟的设计应考虑其位置、尺寸和深度。排水沟应布置在赛道两侧或低洼区域,能够有效承接
流入的雨水,确保水流畅通。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赛道的排水需求进行设计,以承载足够的雨
水流量,防止溢出。一般来说,排水沟宽度应在0.3米至0.5米,深度应在0.2米至0.4米。
6.3.3 排水设施的维护
排水设施应定期检查与维护,以保持其有效性。应定期清理排水沟内的杂物和沉积物,确保水流
畅通,避免因堵塞而导致的积水问题。在赛季前和赛季结束时,特别是在暴雨后,应进行全面的排水
系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
6.3.4 其他考虑因素
T/CQAMSA 0011—2024
8
在大型赛事中,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雨水管理系统,如集水井和过滤设施,以提高排水效率,减
少环境影响。排水设计应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合理设计雨水的流向,避免污染周边水体。应避免将
未经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
摩擦系数要求
6.4.1 摩擦系数标准
路面的摩擦系数是影响摩托车操控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般建议摩擦系数应不低于0.6,确保摩托
车在高速行驶和转弯时具备良好的抓地力。
6.4.2 摩擦性能测试
在路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摩擦性能测试,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测试应在干燥和湿滑条件下分
别进行,以全面评估路面的性能。
6.4.3 定期评估与维护
路面的摩擦系数可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应定期评估路面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
维护或重铺,以保持良好的摩擦性能。
7 安全设施
护栏和防撞装置
7.1.1 护栏的设计与材料
护栏应沿赛道的边界设置,主要用于防止摩托车在失控情况下冲出赛道。护栏的高度、材质和结
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常用的材料包括钢材和高强度塑料。
护栏的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弹性和吸能能力,能够有效减缓碰撞时的冲击力,保护选手安全。
7.1.2 防撞装置
除护栏外,应在关键区域(如急弯、赛道交叉口等)设置防撞装置(如缓冲区或防撞墙)。这些
装置应采用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的材料,以降低事故发生时对摩托车及选手的伤害。防撞装置的布局
应合理,确保在可能发生碰撞的地方提供足够的保护。
赛道边界标识
7.2.1 标识类型与设置
赛道边界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警示标志、赛道边缘线和安全区标识。标识应采用反光材料,
提高可视性,确保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可清晰辨识。赛道的边界线应使用耐磨的涂料,能够承受摩托
车轮胎的摩擦,并保持长时间的清晰度。
急救站和安全通道设置
7.3.1 急救站的设置
T/CQAMSA 0011—2024
9
赛道应设立急救站,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急救站应布置在赛道的便捷位置,确保在发生意外时
能快速抵达。急救站应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如担架、医疗箱和急救药品,以应对各种突
发情况。
7.3.2 安全通道的设计
赛道应设立安全通道,方便医疗人员和安全人员在赛事期间快速移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
速处理事故。安全通道的宽度应适当,能够容纳担架和医疗设备的通行,设计时应避免与赛道行驶路
线交叉,以确保通行安全。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10日 16:03: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6207.html
图书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T/CMRS 002-2025 无砟轨道用聚氨酯隔振垫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