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2121-2025 黄条鰤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富谷食品有限公司、青岛贝宝海洋科技
有限公司、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柳学周、徐永江、吕伟、李荣、王滨、姜燕、史宝、崔爱君、张凯、蓝功钢、薛致勇、
毛成全.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黄条(Seriolaaureovittata TemmincketSchlegel,1845)的术语和定义、学名与分
类,规定了主要形态构造特性、生长与繁殖特性、细胞遗传学特性和分子遗传学特性,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
法,给出了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黄条种质鉴定和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222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学名与分类
4?1 学名
黄条 Seriolaaureovittata TemmincketSchlegel,1845.
4?2 分类地位
脊椎动物门(Vertebrate)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鲹科(Carangidae), 属(SeG
riola).
5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5?1 外部形态
体型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稍侧扁,最大体高约在躯体的正中央处,头部中等大,侧扁,前端较粗,尾柄
短细近圆形,其两侧各有一隆起嵴.体背部青蓝色,腹部灰白色.吻稍尖,比眼径长.眼小,脂眼睑不发
达,其后缘约在头的中部,下缘约位于体轴上,距吻端比距鳃盖后缘为近.鼻孔小,长圆形,前后两鼻孔相
距很近,前鼻孔后方有1瓣膜,鼻孔的位置约在吻端与眼前缘之间.口大,口裂微斜,与眼下缘在同一水平
上.上颌骨宽,其后缘连眼径靠前部分约1/3处下方,其后上角较圆.下颌稍短于上颌.上下颌、犁骨、腭
骨及舌面中央部均有排成带状尖细牙.鳃盖条7根,有假鳃,鳃耙较粗长,排列稀松.身体均被小圆鳞,外
观可见鳞焦区、鳞顶区和鳞基区3个部分.头部鳞片鳞基区相对较为尖锐,背部鳞片鳞基区较为圆钝,腹
部和尾部鳞片也有凸出的鳞基区.
侧线从鳃盖后缘至第二背鳍中部有波状起伏,在胸鳍上方呈一小弧度,从第二背鳍中部至尾基呈直线
状,侧线上无棱鳞.第一背鳍的起点在胸鳍基后上方,鳍棘甚短,以第三或第四鳍棘为最长.第二背鳍甚
长,紧接第一背鳍之后.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而较短,起点在第二背鳍靠前方1/3处下方;其前方的2个
鳍棘较短,不明显.胸鳍短宽,腹鳍起点在胸鳍起点稍后方,比胸鳍长.尾鳍分叉深.
1
SC/T2121—2025
外观的明显特征为从吻经眼径至尾柄处有1明显的黄色纵带;腹鳍黄色,其他各鳍呈橄榄色,胸鳍、腹
鳍、臀鳍和尾鳍均具有明显的金黄色边缘;胸鳍离黄色纵带下缘较近;头部上颌骨后缘上角较钝圆;尾鳍的
尾叉夹角较尖窄.
黄条外部形态见图1.
图1 黄条外部形态
5?2 可数性状
5?2?1 鳍式
背鳍:Ⅰ,Ⅵ~Ⅶ,ⅠG31~35;胸鳍:20~22;腹鳍:ⅠG5;臀鳍:ⅡG19~22;尾鳍:17.
5?2?2 鳞式
17526~31
49~552105?2?3 第一鳃弓鳃耙数
9+14~22.
5?2?4 脊椎骨数
23~25.
5?3 可量性状
全长170mm~1345mm 的黄条可量性状比值见表1.
表1 黄条可量性状比值表
全长/
体长
体长/
体高
体长/
头长
体长/
尾柄长
尾柄长/
尾柄高
头长/
眼径
头长/
眼间距
体长/
眼后头长
下颌长/
上颌长
1?078~
1?314
2?474~
4?418
2?547~
4?642
11?417~
20?091
0?800~
1?625
3?300~
10?042
2?200~
5?333
5?280~
9?800
0?778~
1?565
6 生长与繁殖特性
6?1 生长与年龄
不同年龄黄条的全长、体重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全长与体重情况
年龄1+ 龄2+ 龄3+ 龄4+ 龄5+ 龄
全长,cm 37?50~54?77 63?30~75?70 87?90~93?45 98?32~104?30 106?5~115?60
体重,g 653~2250 2700~6430 6360~10900 8000~11780 9260~14200
全长与体重关系式见公式(1).
W =0?0349L2?6999(R2=0?9816)????????????? (1)
式中:
L ———鱼体全长的数值,单位为厘米(cm);
W ———鱼体体重的数值,单位为克(g).
R2 ———相关系数.
2
SC/T2121—2025
6?2 繁殖
6?2?1 性成熟年龄
初次性成熟年龄,雌鱼4龄、雄鱼3龄.
6?2?2 繁殖季节
中国黄海海域5月—6月为产卵期.适宜产卵水温19℃~21℃.
6?2?3 产卵特性
亲鱼分批成熟多次产卵,绝对怀卵量可达1?6×106 粒~2?2×106 粒.浮性卵,透明圆球形,卵径
1?41mm~1?52mm,单油球,油球径0?33mm~0?39mm.
7 细胞遗传学特性
7?1 染色体数目
体细胞染色体数:2n=48.
7?2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sm+4st+38t,NF=54.其中,n 为染色体组,sm 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st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NF为臂数.染色体核型见图2.
图2 黄条染色体核型与组型特征
8 分子遗传学特征
黄条线粒体COI 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655bp):
种内K2P(Kimura两参数模型,Kimura2GParameter)个体间遗传距离小于2%.
3
SC/T2121—2025
9 检测方法
9?1 抽样
按GB/T18654?2的规定执行.
9?2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按GB/T18654?3的规定执行.
9?3 年龄的鉴定
按GB/T18654?4的规定执行.以黄条第2节~第8节脊椎骨和第23节~第24节脊椎骨相连的
横切面,经0?5%的茜素红染色后年轮特征清晰、完整,1个年轮为1龄鱼,2个年轮为2龄鱼,3个年轮为
3龄鱼,以此类推.1龄~3龄鱼脊椎骨年轮特征见图3.
标引序号说明:
1———1+ 龄轮径;
2———2+ 龄轮径;
3———3+ 龄轮径.
图 3 黄条脊椎骨横截面(示年轮)
9?4 细胞遗传学特性
染色体的制备、计数与核型分析按GB/T18654?12的规定执行.
9?5 分子遗传学特性
线粒体COL 基因片段的扩增按照附录A 的方法执行.
10 判定规则
10?1 当检测结果符合第5章和第7章要求,能够判定物种时,按第5章和第7章要求判定.
10?2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增加检测第6章和第8章要求内容,依据检测结果对物种进行辅助判定:
a) 第5章和第7章的项目无法进行检测或准确判定时;
b) 第三方提出要求时.
4
SC/T2121—2025
附 录 A
(规范性)
线粒体COI 基因片段的扩增
A?1 DNA 提取
每个个体取约100mg肌肉或肝脏组织,加入475μL组织匀浆缓冲液(10mmol/LTrisGHCl,pH=
8?0;50nmol/LEDTA,pH=8?0),充分混匀,依次加入浓度为10%的SDS和20μg/mL 的蛋白酶K,
55℃裂解至澄清,用酚、酚∶氯仿(1∶1)和氯仿各抽提1次.DNA 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全自动凝
胶成像系统拍照,-20℃保存备用.
A?2 PCR 扩增
扩增引物序列为:
F:5’GTCAACCAACCACAAAGACATTGGCACG3’;
R:5’GTGATTCTTTGGCCACCCAGAAGTCTAG3’.
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50μL,包含25μLTaq酶、2μLDNA 模板、上下游引物各1μL,加灭菌蒸
馏水21μL.
PCR 扩增条件: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9℃退火40s,72℃延伸1min,36个循环;72℃
延伸5min.
A?3 DNA 序列测定
按常规一代测序方法将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测序.
A?4 遗传距离计算
利用Kimura两参数模型(Kimura2Gparameter,K2P)计算样品间两两遗传距离.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