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SAIA 004-2023 抗菌玻璃杯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6阅读模式

T/CNSAIA 004-2023 抗菌玻璃杯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81.040.30
CCS Y22
团体标准
T/CNSAIA 004-2023
抗菌玻璃杯
Antibacterial Glass Cup
2023 - 11 - 16 发布2024 - 01 - 01 实施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品分类1
5 要求2
6 试验方法3
7 检验规则4
8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6
9 包装、运输和贮存7
附录A (规范性) 抗菌玻璃杯抗菌性能试验方法贴膜法8
T/CNSAIA 004—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专家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希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五研检测技术有限公
司、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武义超野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嘉特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浙江飞剑工贸有限公司、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
龙工贸有限公司、河北开元天选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永康市亚泰杯业有限公
司、浙江匡迪工贸有限公司、浦江壹品家居有限公司、永康市新多杯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愈君、刘鸿、吴婷艳、柯桂沁、翁文武、许崇毅、程武、邱靖涛、王学胜、
王志杰、徐伟光、王建飞、苏钟毓、曹本佳、施天恩、张叶涛、王发霖、廖尚钦。
T/CNSAIA 004—2023
1
抗菌玻璃杯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抗菌玻璃杯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杯体以高硼硅玻璃为主要材料生产且具有抗菌功能的日用玻璃杯,其他玻璃材料的
抗菌玻璃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玻璃制品
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IDT)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T 4547—2007 玻璃容器 抗热震性和热震耐久性试验方法
GB/T 4548—1995 玻璃容器 内表面耐水侵蚀性能试验方法及分级
GB/T 5713—20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6579—2007 实验室玻璃仪器 热冲击和热冲击强度试验方法
GB/T 15726—2021 玻璃仪器 内应力检验方法
GB/T 29606—2013 不锈钢真空杯
QB/T 4162—2021 玻璃器皿 玻璃杯
QB/T 5035—2017 双层玻璃口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菌
采用银离子等活性成分,通过融渗等加工方式,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3.2 抗菌玻璃杯
杯体内壁具有抗菌功能的日用玻璃杯。
3.3 抗菌率
在抗菌试验中,对产品的抗菌效果评价,采用比率表示。
3.4 融渗
将金属离子融合渗入玻璃表层,形成富抗菌离子改性层的一种方法。
4 产品分类
T/CNSAIA 004—2023
2
按杯体结构分为:单层杯、双层杯或多层杯。
5 要求
5.1 材料
产品中与食品接触的玻璃材料应符合GB 4806.5 的规定,其他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均应符合相关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5.2 感官
5.2.1 经6.2.1 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a)杯体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裂纹或缺口;
b)杯盖及相关附件应无毛刺和锐角,电镀件不应露底、起皮和生锈;
c)印刷文字及图案应清晰、完整;
d)杯体中气泡、杂粒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项目 要求
气泡
破气泡 不应有
直径>1.5mm 不应有
0.5mm≤直径≤1.5mm 可有1个
直径<0.5mm 侧壁上3个及以上密集在一起的气泡不应有
杂粒 不应有
5.2.2 经6.2.2 试验后,产品应无明显异味。
5.3 抗热震性
经6.3试验后,承受80℃温差冲击,不应破裂。
5.4 耐热冲击性
经6.4试验后,承受120℃温差冲击,不应破裂。
5.5 内应力
经6.5试验后,双折射光程差不应大于20nm/mm。
5.6 耐水性
经6.6试验后,内表面耐水性不应低于GB/T 4548—1995中规定的HC2级。
5.7 稳定性
经6.7试验后,产品不应倾倒。
5.8 盖与杯的配合
经6.8试验后,采用螺纹旋合结构且具有密封功能的盖不应有滑牙、卡顿现象。
T/CNSAIA 004—2023
3
5.9 手柄、提环和吊带安装强度
经6.9试验后,手柄、提环、吊带及连接处不应损坏。
5.10 密封性
经6.10试验后,不应渗漏。
注:明示非密封产品不作要求。
5.11 外表面温度
经6.11试验后,双层杯或多层杯的杯体外表面中部温度不应大于52℃。
5.12 橡胶制件的耐热水性
经6.12试验后,不应发黏,外观应无明显变化,且符合5.10要求。
5.13 容量
经6.13试验后,允许偏差±7%。
5.14 抗菌效果
经6.14试验后,抗菌性能和抗菌耐久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项目名称 抗菌率(%)
抗菌性能试验 ≥90
抗菌耐久性试验 ≥85
5.15 耐水色牢度
纺织品类附件的材质耐水色牢度应符合GB 18401—2010中B类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材料
产品中使用的食品接触用材料及制品应按照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测定。
6.2 感官
6.2.1 按QB/T 5035—2017 中6.1.1 规定的方法测定。
6.2.2 按QB/T 5035—2017 中6.1.2 规定的方法测定。
6.3 抗热震性
按GB/T 4547—2007中通过性试验规定的方法测定。
6.4 耐热冲击
按GB/T 6579—2007规定的方法测定。
6.5 内应力
按GB/T 15726—2021规定的方法测定。
T/CNSAIA 004—2023
4
6.6 耐水性
按GB/T 4548—1995的规定方法测定。
6.7 稳定性
按QB/T 5035—2017中6.4.2规定的方法测定。
6.8 盖与杯的配合
按QB/T 4162—2021中6.11中a)、b)规定的方法测定。
6.9 手柄、提环和吊带安装强度
按QB/T 4162—2021中6.10规定的方法测定。
6.10 密封性
按QB/T 5035—2017中6.4.4.1规定的方法测定。
6.11 外表面温度
按QB/T 5035—2017中6.4.3规定的方法测定。
6.12 橡胶制件的耐热水性
按QB/T 5035—2017中6.4.5规定的方法测定。
6.13 容量
按GB/T 29606—2013中6.7规定的方法测定。
6.14 抗菌效果
a) 抗菌性能,按附录A(规范性)规定的方法测定;
b) 抗菌耐久性,在温度(23±2)℃,将试样在浓度0.05mol/L 的乙酸溶液中浸泡3h,用水冲洗
干净,再按附录A 规定的方法测定。
6.15 耐水色牢度
按GB/T 5713—2013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7.2.1 产品出厂检验按GB/T 2828.1 中规定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也可按供需双方合同或协
议进行验收。
7.2.2 产品出厂检验以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表示。出厂检验的项目、检验水平(IL)和接收质量
限(AQL)应符合表3 的规定。
7.2.3 逐批检验验收不合格时,可重新抽样进行检验。再次提交验收的产品若仍不符合要求,该批产
品判为不合格。
T/CNSAIA 004—2023
5
表3
序号 检验项目 对应条款 检验水平(IL) 接收质量限(AQL)
1 稳定性 5.7
S-2 4.0
2 密封性 5.10
3 盖与杯的配合 5.8 S-2 6.5
4 感官 5.2.1
S-2 10
5
标志、标签、使
用说明书
第8章
7.3 型式试验
7.3.1 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对批量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每12 个月至少1 次;
d) 产品停产超过6 个月,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型式检验按本文件第5 章的要求进行全部项目的检验,
所有检验项目均须合格。
7.3.2 型式试验的样本应该从出厂检验的合格批中抽取,型式试验采用GB/T 2829 判别水平Ⅱ的一次
抽样方案。检验项目、判别水平(DL)、样本大小(n)、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应符合表4 的规定。
表4
序号 检验项目 对应条款 判别水平
(DL)
样本大小
(n)
不合格质量水
平(RQL)
1 材料 5.1
Ⅱ n =1 50
2 抗菌效果 5.14
3 抗热震性 5.3
Ⅱ n1=n2=3 65
4 耐热冲击性 5.4
5 内应力 5.5
6 耐水性 5.6
7 稳定性 5.7
T/CNSAIA 004—2023
6
序号 检验项目 对应条款 判别水平
(DL)
样本大小
(n)
不合格质量水
平(RQL)
8 盖与杯的配合 5.8
9 手柄、提环和吊带安装强度 5.9
Ⅱ n1=n2=3 65
10 密封性 5.10
11 外表面温度 5.11
12 橡胶制件的耐热水性 5.12
13 容量 5.13
14 耐水色牢度 5.15
15 感官 5.2 Ⅱ n1=n2=3 100
16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第8 章
8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8.1 标志
8.1.1 应符合GB 4806.1 和GB 4806.5 的规定。
8.1.2 产品或最小销售包装上应有如下标志:
a) 商标;
b) 产品名称;
c) 容量;
d) 生产者名称、地址、电话;
e) 抗菌率和抗菌耐久性;
f) 不密封的产品应标注;
g) 生产日期或产品批号;
h) 本文件编号。
8.1.3 产品运输包装上应有如下内容的标志:
a) 产品名称;
b) 生产或经销企业名称、地址;
c) 装箱数量;
d) 生产日期或产品批号;
e) 包装箱尺寸、质量(净重、毛重);
f) 易碎物品、向上、防雨等标志图形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8.2 合格证
合格证应有如下内容:
a) 商标;
T/CNSAIA 004—2023
7
b) 合格证(字样)及检验员(签名或代号);
c) 生产日期。
8.3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a)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字样;
b) 使用说明;
c) 注意事项:本产品存放强酸(碱)性物质或使用强酸(碱)清洗会影响其抗菌性能;
d) 本文件编号;
e) 生产者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包装
9.1.1 产品宜采用纸盒等包装;裸装时,应采用分隔板或软性材料等将产品隔开。
9.1.2 运输包装应有防碰撞、防震措施。采用瓦楞纸箱进行包装,瓦楞纸箱应符合GB/T 6543 的规定。
9.2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箱盖向上、露出标志;避免受潮、剧烈震动、重压;防止与油、
酸、碱类物质混运。
9.3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物品和气体的室内,防止受潮,码放高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T/CNSAIA 004—2023
8
A
A
附录A
(规范性)
抗菌玻璃杯 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贴膜法
A.1 原理
本方法通过定量接种细菌于待检样本上,用贴膜的方法使细菌均匀接触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培
养后,测试样本表面的细菌数,并计算出样本的抗菌率。
本试验适用于测定抗菌玻璃杯的抗菌性能。
A.2 试验设备和材料
A.2.1 试验设备
A2型二级生物安全柜、恒温培养箱、恒温恒湿箱、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烤箱(0~250℃)、冷藏冰
箱。
A.2.2 试验样本
实验样本为50mm×50mm(±2mm)、厚度不大于5mm的平面玻璃片。
A.2.3 培养基及试剂和试验用标准菌种
A.2.3.1 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
10g蛋白胨、5g牛肉膏、5g氯化钠、1000mL蒸馏水,调pH至7.2~7.4,高压蒸汽121℃灭菌15min。
A.2.3.2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10g蛋白胨、5g牛肉膏、5g氯化钠、20g琼脂、1000mL蒸馏水,调pH至7.2~7.4,高压蒸汽121℃灭
菌15min。
A.2.3.3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5g胰蛋白胨、2.5g酵母浸膏、1.0g葡萄糖、15g琼脂、1000mL蒸馏水,调pH至7.2~7.4,高压蒸汽
121℃灭菌15min。
A.2.3.4 含0.1%(体积分数)吐温80 的磷酸盐缓冲液[PSB,0.03mol/L,pH(7.2~7.4)]
2.83g磷酸氢二钠(Na2HPO4,无水)、1.36g磷酸二氢钾(KH2HPO4)、1.0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
温80、1000mL蒸馏水,高压蒸汽121℃灭菌20min。
用途:用于菌液和试验样本的稀释。
A.2.3.5 培养液
营养肉汤(NB)/生理盐水溶液,建议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为1/100(体积比),大肠杆菌
的浓度为1/500(体积比)。为便于细菌分散可计入少量无菌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用0.1mol/L氢
氧化钠(NaOH)溶液或0.1mol/L盐酸(HCl)溶液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0~7.2,分装后置压力蒸汽灭
菌器内,121℃灭菌15min。
A.2.3.6 洗脱液
含0.85%氯化钠(NaCl)的生理盐水。为便于洗脱可加入少量无菌表面活性剂(0.2%,如吐温80)。
用0.1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或0.1mol/L盐酸(HCl)溶液调节pH使灭菌后为7.0~7.2,分装后置
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15min。
A.2.4 试验用标准菌种
T/CNSAIA 004—2023
9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ATCC6538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ATCC25922。
A.3 试验程序
A.3.1 菌种斜面的制备
A.3.1.1 菌种活化
取干菌种管,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
散。取含5.0mL~1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置36℃±1℃培养18h~24h。
A.3.1.2 分离
用接种环取第一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在36℃±1℃培养18h~24h。
A.3.1.3 纯化
挑取上述第二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在36℃±1℃培养18h~24h,即为第三
代培养物。
A.3.1.4 菌种保藏
将菌种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在36℃±1℃培养18h~24h后,在0℃~5℃下保藏,一般不超
一个月转种1次。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与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A.3.2 试验步骤
A.3.2.1 覆盖膜的制备
覆盖膜采用聚乙烯薄膜无菌均质膜袋,尺寸为40mm×40mm(±2mm),厚度为0.05mm~0.10mm。若试
验样本规格较小,可按其表面积减小该覆盖膜尺寸,以使菌悬液不溢出为适。
A.3.2.2 对照样本
对照样本采用尺寸为50mm×50mm(±2mm)、厚度不大于5mm的平面玻璃片,要求其本身不具有抗菌
作用且对试验结果的判定无影响。
A.3.2.3 阴性对照样本
采用A.2.2样本,吸取试验同批次稀释液,与受检样本一起覆膜培养。
A.3.2.4 样本的预处理
取对照样本、受检样本和阴性样本,用75%乙醇溶液擦拭其表面,5min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自然
干燥。
A.3.2.5 制备菌悬液
取菌种第三代至第八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18h~24h新鲜培养物,用接种环取适量(1~2环)新
鲜细菌加入相应培养液(A.2.3.5),依次10倍梯度稀释,选择菌液浓度为5.0×104
~1.0×105CFU/mL。
细菌繁殖体悬液应保存在4℃冰箱内备用且保存不得超过24h。
A.3.2.6 接菌种液
将对照样本和受检样本分别放入灭菌平皿中,吸取0.2mL试验菌液分别滴加在对照样本和受检样本
表面,每个样本做3个平行样。用无菌镊子夹起覆盖膜分别盖在样本表面并且要铺平,不得有气泡,使
菌液均匀接触样本,盖好平皿,在36℃±1℃、相对湿度90%以上条件下接触培养24h。
A.3.2.7 菌落计数
经接触培养24h的受检样本、阴性样本、对照样本,分别加入20mL洗脱液(A.2.3.6),反复洗脱3
次样本及覆盖膜,将洗脱液移入三角烧瓶中,摇匀后经适当稀释,每样液平行接种2个平皿,倾注
T/CNSAIA 004—2023
10
48℃±2℃已溶化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板,将上述平板置于36℃±1℃恒
温培养箱中,做活菌培养计数。
“0”接触时间的对照样本,采用上述方法做活菌培养计数。
A.3.2.8 观察结果
经48h±2h后观察最终结果。菌落计数按GB 4789.2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测定。
A.3.2.9 试验次数
以上试验重复3次。
A.3.2.10 注意事项
a)微生物试验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0”接触时间对照组的菌落数应≥1×104CFU/片。
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b)菌液滴染样片时,勿溢出片外。
A.4 实验要求
A.4.1 “0”接触时间对照组的菌落数应≥1×104CFU/片。阴性对照样本应无菌生长。
A.4.2 “0”接触时间对照样本的3个平行活菌数值要符合以下要求:
≤0.3
-
平均对数值
最高对数值最低对数值
A.4.3 对照样本经接触经培养24h后对照组回收菌落数不应低于“0”接触时间回收菌落数的十分之一,
否则试验无效。
A.5 检测结果计算
A.5.1 计算菌落数
将各平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再乘以洗脱液体积(20mL),即为样本实际回收菌落数。
A.5.2 计算抗菌率
抗菌率R,按式(1)计算,具体的评价指标由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
R = A- ×100%
A
B (1)
式中:
R——抗菌率,%;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对照样本与受试菌接触24h后平均回收菌数,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片(CFU/片);
B——试验样本与受试菌接触一定时间后平均回收菌数,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片(CFU/片)。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14日 15:43: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6360.html
图书

T/CNEA 025-2022 压水堆钴靶件技术规范

T/CNEA 025-2022 压水堆钴靶件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