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483-2025 花生种质资源白绢病抗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白绢病田间抗性鉴定的接种物制备、抗性鉴定、抗病性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花生种质资源白绢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生白绢病 peanutstemrot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其症状和病原特征见附录A.
3?2
病原分离物 pathogenicisolate
从花生白绢病发病植株或者菌核分离获得病原物的纯培养物.
3?3
接种物 inoculum
用于接种的花生白绢病原菌培养物(菌丝培养物或菌核).
3?4
田间接种 fieldinoculation
在田间条件下,将白绢病原接种物放置于花生植株茎基部或茎基部周围土表,并创造条件使之发病的过程.
3?5
病情指数 diseaseindex(DI)
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是描述发
病严重度的综合指标.
3?6
相对抗病指数 relativeresistanceindex
感病材料与鉴定材料病情指数的差值与感病材料病情指数的比值,记作RRI.
3?7
抗性评价 resistanceevaluation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或抵抗水平的描述.
4 接种物制备
4?1 病原菌
经鉴定的花生白绢病原菌(Sclerotiumrolfsii).
4?2 培养基制备
4?2?1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制备
去皮马铃薯200g切片(块)水沸后煮20min用2层纱布过滤后的滤液、葡萄糖20g、琼脂15g,用蒸
馏水定容至1L,0?1MPa、121℃高压灭菌20min.
1
NY/T4483—2025
4?2?2 燕麦粒培养基
新鲜干燥燕麦粒用自来水浸泡4h后,转移到三角瓶或耐高压试剂瓶,装量为容器的1/3,0?1MPa、
121℃连续高压灭菌30min2次,冷却到室温备用.
4?3 接种物繁殖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保存的花生白绢病原菌试管斜面菌种,转接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平板上,
置30℃下培养3d.挑取菌落边缘5mm 的新鲜菌块,接种到燕麦粒培养基上,于30℃避光静置培养至
菌丝布满燕麦粒(5d~6d).
4?4 接种物干燥和保存
培养好的带菌燕麦粒(接种物)在无菌条件下转移至灭菌的无纺布袋或牛皮纸袋中密封好,放置烘箱
架上摊平,35℃~40℃下2d~3d干燥鼓风烘干,在4℃下保存.接种物应在当年(宜3个月内)使用.
5 抗性鉴定
5?1 鉴定圃选择和试验设计
5?1?1 鉴定圃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均匀、一致,排灌方便的无病田块.
5?1?2 试验设计
单个小区面积为1?65m×2?0m,平垄种植,按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鉴定材料种植5 行,每行种
植10穴,每穴单粒,重复3次.每30份~50份鉴定材料设置1个感病对照.试验小区四周应种植不少
于2行的保护行.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或相近.
5?1?3 对照品种选择
以高度感病的常规花生品种或材料作为田间抗性鉴定的感病对照,如“中花9号”“泗洪大花生”“银油
5号”等.
5?2 接种
5?2?1 接种时期
花生饱果成熟期(花生收获前1个月),避开雨天.
5?2?2 接种方法
将接种物均匀放置于待鉴定植株茎基部周围的土表(10粒/株~15粒/株),宜1d内完成.
5?2?3 接种前后田间管理
接种前应先对鉴定圃进行灌溉或降雨后的土壤含水量达到100%的条件下进行,接种后若遇连续晴
天,应在接种2d后再灌溉1次,达到100%含水量.接种前做好田间中耕除草等工作,接种后至调查前暂
停全部农事活动.
5?3 病情调查
5?3?1 调查时间
感病对照发病达到4级时(接种后约14d)调查.
5?3?2 病情级别
花生白绢病的严重度分级见表1.
表1 花生白绢病的严重度分级
分级症状
0级植株无症状
1级仅茎部出现症状
2级≤25%的分枝枯萎
3级25%~50%的分枝枯萎
4级>50%的分枝枯萎
2
NY/T4483—2025
5?3?3 调查方法
逐株调查病害发生的严重度,调查表格见附录B.每小区随机调查30株.
5?3?4 病情指数计算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DI)按照公式(1)计算.
DI=?(Vi×Ni)
N×Vmax ×100??????????????? (1)
式中:
DI ———病情指数;
Vi ———病级;
Ni ———各病级植株数的数值,单位为株;
Vmax———最高病级;
N ———调查总植株数的数值,单位为株.
6 抗病性评价
6?1 相对抗病指数
相对抗病指数(relativeresistantindex,RRI)按照公式(2)计算.
RRI=1-DI
DIck ????????????????? (2)
式中:
RRI ———相对抗病指数;
DI ———鉴定材料平均病情指数;
DIck———感病对照平均病情指数.
6?2 抗性评价标准
鉴定材料与感病对照进行比较,根据RRI 评价鉴定材料的抗性.抗性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花生白绢病的抗性评价标准
相对抗病指数(RRI) 抗性类型
RRI=1?0 免疫(I)
0?8≤RRI<1?0 高抗(HR)
0?6≤RRI<0?8 抗病(R)
0?4≤RRI<0?6 中抗(MR)
0?2≤RRI<0?4 感病(S)
0≤RRI<0?2 高感(HS)
6?3 鉴定有效性判别
感病对照平均发病级别达到4级时,视为该批次鉴定有效.
6?4 重复鉴定
鉴定材料若初次鉴定表现为免疫、高抗、抗病、中抗,翌年需进行重复鉴定,根据重复抗性鉴定结果对
鉴定材料进行抗性评价,抗性以2次鉴定的RRI 较低数值为准.
3
NY/T4483—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花生白绢病症状及病原
A?1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病原菌从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部侵入,受
害组织初期出现暗褐色软腐,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迅速蔓延到花生中下部近地面的茎秆以及病株周围的
土壤表面,形成1层白色绢丝状的菌丝层.植株生长后期在病部菌丝层中形成很多菌核,菌核大小不一,
一般类似油菜籽大小.受侵染的植株叶片萎蔫,随后整株枯死.病部组织腐烂,皮层脱落,仅剩下木质部
纤维组织,易折断.菌丝也会侵染果柄和荚果,导致荚果脱落于土壤中乃至腐烂.
A?2 病原菌
无性态: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有性态:罗氏阿太菌[Atheliarolfsii (Cruzi)C?C? Tu&
Kimbr?].
A?3 病原菌培养特征
在PDA 培养基上病原菌形成白色粗壮的菌丝,菌丝或平铺在培养基表面,或者隆起成棉花状.后期
在培养基表面形成黄色、褐色或近黑色球形或者近似球形的菌核.
4
NY/T4483—2025
附 录 B
(资料性)
病情调查表
病情调查表见表B?1.
表B?1 病情调查表
接种日期: 调查日期:
田间小区编号调查总株数
各病级株数
0级1级2级3级4级5级
备注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