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BABEE 005-2024 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T/HBABEE 005—2024
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2024-09-12 发布2024-11-01 实施
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总则..................................................................................................................................................................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符号..................................................................................................................................................... 2
3.1 术语....................................................................................................................................................... 2
3.2 符号....................................................................................................................................................... 2
4 基本规定......................................................................................................................................................... 3
5 材料..................................................................................................................................................................4
5.1 钢筋....................................................................................................................................................... 4
5.2 钢筋连接材料....................................................................................................................................... 5
5.3 混凝土................................................................................................................................................... 6
6 结构设计......................................................................................................................................................... 7
6.1 一般规定............................................................................................................................................... 7
6.2 结构分析和极限状态计算.................................................................................................................... 7
6.3 构造规定............................................................................................................................................... 9
6.4 抗震设计............................................................................................................................................. 11
7 施工................................................................................................................................................................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钢筋加工............................................................................................................................................. 11
7.3 钢筋连接和安装................................................................................................................................. 12
8 质量验收....................................................................................................................................................... 13
8.1 一般规定............................................................................................................................................. 13
8.2 材料验收............................................................................................................................................. 14
附录A 混凝土结构用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技术条件.....................................................15
A.1 主要性能技术要求.......................................................................................................................... 15
A.2 主要应用技术条件和检验项目.......................................................................................................... 18
A.3 试验方法............................................................................................................................................. 19
A.4 检验规则............................................................................................................................................. 19
A.5 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及订货...................................................................................................... 20
条文说明..............................................................................................................................................................21
T/HBABEE 005—2024
II
T/HBABEE 005—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
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
主编单位: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天舜金属材
料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襄阳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东南大学、江
苏森林建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李秀才、姚圣法、葛俊波、冯健、吴海胜、宋万军、朱峰、张楠、罗永刚。
T/HBABEE 005—2024
IV
T/HBABEE 005—2024
V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本标准可能涉及以下专利:
序号专利号专利名称
1 ZL 2013 1 0593620.6 一种630MPa 级以上高强钢筋及其钢筋混凝土应用方法
2 ZL 2018 2 1964705.5 适用于钢筋的连接装置及其与钢筋的组合
3 ZL 2019 1 0175917.8 一种高强钢筋锚固结构及锚固方法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姚圣法
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二桥工业园区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212200 电子邮箱:13905289288@139.com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其他知识产权。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
这些知识产权的责任。
T/HBABEE 00X—202X
VI
T/HBABEE 005—2024
1
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
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绿色发展节能降碳技术经济政策,规范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在
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配置屈服强度标准值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
计、施工和质量验收。其他桥梁和市政结构若使用应进一步研究。
1.0.3 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
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T 5015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钢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2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 2101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 17505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 2890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YB/T 081
T/HBABEE 00X—202X
2
3 术语和符号
3.1 术语
3.1.1 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630MPa heat treated high strength ribbed bars
通过优化合金成分,经控轧控温制成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为630MPa 的带肋钢筋,简称HHRB630 高强钢
筋。
3.1.2 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630MPa concrete structure of heat treated
high strength ribbed bars
配置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简称HHRB630 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
3.2 符号
3.2.1 钢筋牌号
HHRB630——强度级别为630MPa 的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牌号;
HHRB630E——强度级别为630MPa 且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牌号。
3.2.2 材料性能
�?——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
' ——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横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钢筋最大力下的总延伸率,也称均匀伸长率;
A——钢筋断后伸长率;
��——钢筋的弹性模量。
3.2.3 作用与作用效应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
3.2.4 几何参数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
��——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
T/HBABEE 005—2024
3
Δ——重量偏差(%);
��——3个调直钢筋试件的实际重量之和(kg);
�0——钢筋理论重量(kg)。
3.2.5 计算系数及其他
�0——结构重要性系数;
���——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HHRB630高强钢筋的符号。
4 基本规定
4.0.1 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和箍筋,可采用HHRB630 高强钢筋。
4.0.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0� ≤ � (4.0.2-1)
� = �(��, ��, ��, …)/��� (4.0.2-2)
式中:
�0 ——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
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
地震设计状况应取1.0;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
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 )——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 ——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
况取大于1.0 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代替���;
��、��——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分别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 的规定和本规
程规定取值;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
注:公式中�0�为内力设计值。
4.0.3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混凝土结构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
响,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验算:
S C (4.0.3)
式中: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宽度等的限值。
4.0.4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等级划分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
T/HBABEE 00X—202X
4
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
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程第4.0.5 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程第4.0.5 条规
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二a 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且构件受拉
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注: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 中的规定进行划分。
4.0.5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环境类别,按表4.0.5 的规定选用
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表4.0.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mm)
环境类别
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裂缝控制等级���� 裂缝控制等级����
一
三级
0.30(0.40)
三级
0.20
二a
0.20
0.10
二b 二级—
三a、三b 一级—
注:1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采用括号内的数值。对一类环境
下的框架梁、连续梁的支座,如果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设置有建筑防水层等防止在上部纵筋表面产生结露或水膜,
该部位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2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0mm;对钢筋混
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0mm;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系,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对一类环境下的预应
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单向板,应按表中二a 级环境的要求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a 类环境下需作疲劳验算的预
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裂缝控制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构件进行验算;
4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
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第7 章的有关规定;
5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6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4.0.6 作为临时结构的混凝土构件可不作抗裂验算。
4.0.7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预应力混凝土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均应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
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规定的挠度限值。
4.0.8 主体结构构件兼做基坑支护结构构件时,截面配筋应按主体结构和基坑支护结构的包络值设计。
4.0.9 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电弧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材料
5.1 钢筋
5.1.1 本规程的HHRB630 高强钢筋应为强度级别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HHRB630E 高强钢筋
应为具有较高抗震性能的强度级别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其技术要求和应用要求应满足附
T/HBABEE 005—2024
5
录A 的规定。
5.1.2 HHRB630 高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5.1.3 HHRB630 高强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yk、极限强度标准值�stk、弹性模量ES和最大力下总延伸率δgt
限值应符合表5.1.2 的规定。
表5.1.2 HHRB630 高强钢筋力学性能特征值
牌号符号
屈服强度标准值
�yk(MPa)
极限强度标准值
�stk(MPa)
弹性模量
ES(N/mm2)
最大力总延伸率
δgt(%)
HHRB630
630 790 2.00×105
≥7.5
HHRB630E ≥9.0
注:1 符号下标带“k”者为强度的标准值(或特征值);
2 已有牌号上加E(如HHRB630E)的钢筋为抗震钢筋,除极限拉应变gt 要求较高外,其强屈比和超强比性能尚应符
合本规程第7.0.3 条的要求;
5.1.4 HHRB630 高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
' 应按表5.1.4 采用。
表5.1.4 HHRB630 高强钢筋的强度设计值(N/mm2)
钢筋牌号y f '
y f
HHRB630
HHRB630E
545 545
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对轴心受压构件采用HHRB630
高强钢筋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取400N/mm2;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v 应按表中的数值f
y 采
用,但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大于360N/mm2 时应取360N/mm2。
5.1.5 按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 设计的人防地下室结构,HHRB630 钢筋动
力强度设计值可按本标准表5.1.4 规定的强度设计值乘以钢筋强度综合调整系数1.07 后取用。
5.1.6 结构抗倒塌设计中的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标准表5.1.2 中的钢筋极限强度标准值stk f 取用。
5.1.7 HHRB630 高强钢筋的公称直径为: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
25mm、28mm、32mm。
5.1.8 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总延伸率、裂缝宽度验算及抗震规
定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
造要求。
5.2 钢筋连接材料
5.2.1 HHRB630 高强钢筋机械连接宜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方式,套筒的原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 的规定,套筒和钢筋组成的接头其极限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的规定。如采用其他型式套筒连接,套筒和连接接头
应经试验确定其可靠性。
5.2.2 HHRB630 高强钢筋连接用套筒宜优先采用六角柱形直螺纹套筒,其套筒外表面应进行六角形挤压
增强处理,形状见图5.2.2-a。六角柱型直螺纹套筒尺寸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2 的规定。
T/HBABEE 00X—202X
6
(a)六角柱形套筒外形(b)圆柱形套筒外形
图5.2.2 HHRB630 高强钢筋连接直螺纹套筒外形
表5.2.2 机械连接套筒尺寸和允许偏差(mm)
钢筋规格
内螺纹及
公差要求
外径
(Do)
外径( D
1)
外径
允许偏差
宽度
(b)
宽度(b)
允许偏差
长度(L)
长度(L)
允许偏差
Φ16 M17×2.5-6H 24.0 23.4
+0.2
0
4.5
±0.5
45.0
+1.3
0
Φ18 M19×2.5-6H 27.0 26.1 4.5 50.0
Φ20 M21×2.5-6H 30.0 28.8 6.5
±0.5
55.0
Φ22 M23×2.5-6H 33.2 31.2 6.5 60.0
Φ25 M26×2.5-6H 38.0 36.2 7.0
±0.8
65.0
+2.0
0
Φ25 M26×3.0-6H 38.0 36.2 7.0 65.0
Φ28 M29×3.0-6H 42.2 40.3 7.0 70.0
Φ32 M33×3.0-6H 48.2 46.0 7.0 85.0
5.2.3 当采用圆柱形直螺纹套筒时,其形状见图5.2.2(b),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5.2.3 的规定,螺纹
精度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
表5.2.3 圆柱形直螺纹套筒尺寸允许偏差(mm)
外径(D)允许偏差螺纹公差长度(L)允许偏差
加工表面非加工表面
应符合GB/T 197 中6H 的
规定
±1.0
±0.50
20<D≤30,±0.5
30<D≤50,±0.6
D>50,±0.8
5.2.4 HHRB630 高强钢筋焊接宜采用手工电弧焊,宜采用E5015、E5016 型号的焊条,其技术要求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 的规定。
5.3 混凝土
5.3.1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普通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5.3.2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5.3.3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及相关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的有关规定。
T/HBABEE 005—2024
7
6 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除
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6.1.2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用于基坑支护时,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的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 的有关规定。
6.2 结构分析和极限状态计算
6.2.1 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
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2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用有效的
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 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
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
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
6.2.2 在矩形、T 形、倒T 形和I 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
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1.9 0.08 ) max
te
eq
s
s
s
cr
d
c
E
w
(6.2.2-1)
te s
tk f
1.1 0.65 (6.2.2-2)
i i i
i i
eq n d
d n d
2
(6.2.2-3)
te
s p
te A
A A
(6.2.2-4)
式中: cr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6.2.2-1 采用;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 <0.2 时,取 =0.2;当 >1.0 时,取
=1.0;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 =1.0;
s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
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
s E ——钢筋的弹性模量;
s c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s c <20 时,取s c =20;当s c >65
时,取s c =65;
T/HBABEE 00X—202X
8
te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无粘结后张构件,仅取纵向受
拉普通钢筋计算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te <0.01 时,取te =0.01;
te A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
受拉构件,取te f f A 0.5bh (b b)h ,此处f b 、f h 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
s A ——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p A ——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eq d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对无粘结后张构件,仅为受拉区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
等效直径(mm);
i d ——受拉区第i 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对于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束的直径取为1 p1 n d ,其
中p1 d 为单根钢绞线的公称直径, 1 n 为单束钢绞线根数;
i n ——受拉区第i 种纵向钢筋的根数;对于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取为钢绞线束数;
i v ——受拉区第i 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按表6.2.2-2 采用。
注:1 对承受吊车荷载但不需作疲劳验算的受弯构件,可将计算求得的最大裂缝宽度乘以系数0.85;
2 对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第9.2.15 条配置表层钢筋网片的梁,按公式6.2.2-1 计算
的最大裂缝宽度可适当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7;
3 对e
0/ h
0≤0.55 的偏心受压构件,可不验算裂缝宽度。
4 对于二a 环境下的地下室底板,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可适当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7。
表6.2.2-1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类型
�?
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受弯、偏心受压1.9 1.5
偏心受拉2.4 —
轴心受拉2.7 2.2
表6.2.2-2 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钢筋
类别
钢筋先张法预应力筋后张法预应力筋
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带肋钢筋螺旋肋钢丝钢绞线带肋钢筋钢绞线光面钢丝
�� 0.7 1.0 1.0 0.8 0.6 0.8 0.5 0.4
注:对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其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应按表中系数的80%取用。
6.2.3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时,在准永久值组合下框架梁端
截面处的计算弯矩、板支座截面处的计算弯矩可取梁、板交接处的计算弯矩;现浇梁板可考虑梁有效翼
缘宽度范围内的板及与梁同方向的板筋参与梁支座截面的裂缝宽度计算。
6.2.4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
准》GB/T 50010 的规定。
T/HBABEE 005—2024
9
6.2.5 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应分别进行施工阶段和永久使用阶段的抗裂验算。施工阶段的计算最大
裂缝宽度可适当放宽。
6.2.6 HHRB630 高强钢筋用于基坑支护工程时,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 等的规定。
6.3 构造规定
6.3.1 配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HHRB630 高强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
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
f
f
l
t
y
ab 0.14 (6.3.1-1)
式中: ab l ——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y f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t 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的有关
规定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 时,按C60 取值;
d——锚固钢筋的直径;
2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200mm:
a a ab l l (6.3.1-2)
式中: a l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a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第8.3.2 条的规
定取用,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
梁柱节点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第9.3
节(Ⅱ)中的规定执行。
3 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 ?�? (6.3.1-3)
式中:?�——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
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4 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 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
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
100mm,此处d 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6.3.2 混凝土结构中的HHRB630 高强钢筋采用钢筋锚固板锚固时,锚固区的设计和钢筋锚固板的安装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剪力大于0.7?�ℎ0,且其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范围内的
锚固长度无法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 中不小于12d 的要求时,可选用钢筋锚
固板,对HHRB630 高强钢筋,水平段锚固长度不应小于8d。
6.3.3 HHRB630 高强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同一断面钢筋连接
接头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 的规定。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T/HBABEE 00X—202X
10
1 直径22mm 以上的受拉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直径16mm 至22mm 的受拉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机械
连接类型、接头等级的选用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的规定。
2 当采用焊接时,宜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的规定。
3 轴向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直径16mm 以下的纵向受拉钢筋以
及直径不大于22mm 的纵向受压钢筋可采用绑扎连接,受拉和受压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的规定执行。
6.3.4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min (%)不应小于表6.3.4 规定的数值。
表6.3.4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
构件
全部纵筋0.5
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0 和45 f
t/ f
y 中的较大值
注: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当采用C60 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
2 除悬臂板、柱支承板之外的板类受弯构件,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HRB630 高强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
用0.15 和45 f
t/ f
y 中的较大值;
3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偏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的配
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 ) 'f f b b h 后的截面面积计
算;
6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7 卧置于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6.3.5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HHRB630 高强钢筋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
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
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
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0 l /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内的长
度不宜小于0 l /7,其中计算跨度0 l 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4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6.3.6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2 设计工作年限为50 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6.3.5 的规定;设计工作
年限为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6.3.5 中数值的1.4 倍。
T/HBABEE 005—2024
11
表6.3.5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
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
一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三b 40 50
注:1.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中的规定进行划分。
6.4 抗震设计
6.4.1 抗震设计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
采用牌号为HHRB630E 高强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 钢筋最大力下的总延伸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6.4.2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min (%)尚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 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建筑与市
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 中关于混凝土结构构件高强钢筋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7 施工
7.1 一般规定
7.1.1 配置HHRB630 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等的规定。
7.1.2 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7.1.3 钢筋的性能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横截面面积、理论重量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 的规定。
7.2 钢筋加工
7.2.1 HHRB630 高强钢筋加工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并宜集中加工、配送。
7.2.2 HHRB630 高强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对钢筋进行加热。钢筋折弯应一次
到位,不得反复弯折。
7.2.3 HHRB630 高强钢筋应采用不具有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
部弯折。
7.2.4 HHRB630 高强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直径为28mm 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 倍;
2 当直径为28mm~32mm 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 倍;
T/HBABEE 00X—202X
12
3 箍筋弯折处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7.2.5 当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钢筋锚固端的加工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钢筋的弯钩和机械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端部的弯钩位于构件的侧边或角部时,应偏向内侧布置弯钩方向;
2 锚板和锚头的承压面积不应小于锚筋截面面积的4 倍;
当锚板和锚头为方形时边长不应小于1.98 倍钢筋直径;
3 当机械锚头较集中时,机械锚头的钢筋净距不应小于4 倍钢筋直径;
4 钢筋锚固采用钢筋锚固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的有关规
定。
7.2.6 HHRB630 高强钢筋丝头应采用剥肋滚轧加工方式,螺纹采用标准螺纹,HHRB630 高强钢筋外螺纹
尺寸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6 的规定。
表7.2.6 钢筋外螺纹尺寸和允许偏差(mm)
钢筋规格外螺纹螺距螺纹公差剥肋滚轧长度
Φ16 M17
2.5
6g
≥32
Φ18 M19 ≥35
Φ20 M21 ≥37
Φ22 M23 ≥40
Φ25 M26 ≥42
Φ28 M29
3.0
≥45
Φ32 M33 ≥51
7.2.7 钢筋丝头加工设备应采用三轴滚丝机,滚丝轮齿顶要求圆弧过渡;滚丝轮入口采用宽度为3mm 以
上的圆弧R1.5 加12°~15°坡口导入;初挤压采取上升角度为3°的成形齿挤压后由中间5 修正齿定
型,具体尺寸及允许偏差详见表7.2.7。
表7.2.7 钢筋外螺纹滚丝轮尺寸和允许偏差(mm)
钢筋规格齿间距
成形齿
齿高
成形
齿齿顶差
修正
齿齿高
修正
齿外径
修正齿外径
允许偏差
齿顶圆弧齿底宽度
Φ16~Φ25 2.5 1.41 0.144 1.48 Φ77.8
0
-0.8
0.35 0.39
Φ28
3.0 1.69 0.172 1.78 Φ70
+1.0
0
0.42 0.46
Φ32
7.3 钢筋连接和安装
7.3.1 HHRB630 高强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
区范围内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
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
7.3.2 HHRB630 高强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T/HBABEE 005—2024
13
1 钢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2 工程所用接头应具有有效型式检验报告;
3 机械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3.5 条的规定,不宜小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最小厚度,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的0.75 倍和15mm 的较大值;接头之间的横向净间距
不宜小于25mm;
4 直螺纹接头的钢筋丝头精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
7.3.3 施工现场螺纹连接锚固板钢筋丝头加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标准》JGJ107 的规定。
7.3.4 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纵向钢筋的内侧;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
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剪力墙中水平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边弯折锚固。
7.3.5 钢筋机械接头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T107 的规定。
7.3.6 钢筋机械连接施工完成后,应对接头外观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成品质量,未
经允许,不得随意弯曲。
7.3.7 钢筋焊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焊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当直径发生变化时,应重
新进行试验。工艺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辅助材料及作业条件应与实际施工一致;
2 焊条及焊剂选择、焊接操作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的有
关规定。
7.3.8 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规定。
7.3.9 在梁、柱类构件中的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规定。
7.3.10 钢筋绑扎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666 的规定。
7.3.11 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
宜采用金属定位件;固定件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3.12 钢筋安装过程中,因施工操作需要对钢筋进行焊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
规范》JGJ 18 的有关规定。
7.3.13 采用复合箍筋时,箍筋外侧应封闭。梁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宜选用封闭箍筋,奇数肢也可采
用单肢箍筋,柱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可部分采用单肢箍筋。
7.3.14 钢筋安装应采取防止钢筋受模板、模具的脱模剂污染的措施。
8 质量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HHRB630 高强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03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规定。
8.1.2 钢筋机械连接及钢筋锚固板施工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并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的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8.1.3 钢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焊接骨架、焊接网)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
与验收规程》JGJ 18 组织实施。
8.1.4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并应确认符合
钢筋订货的牌号以及应满足附录A.2 的相关试验。
T/HBABEE 00X—202X
14
8.1.5 630MPa~660MPa 级带肋钢筋的加工、连接及安装质量验收除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本规程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有关规定。
8.1.6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的有关规定,接头试
件应从工程实体中截取。
8.1.7 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有关规定。
8.1.8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等;
2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3 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4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8.1.9 钢筋、成型钢筋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
1 获得认证的钢筋、成型钢厂;
2 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
3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
8.2 材料验收
8.2.1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
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 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
8.2.2 对HHRB630E 高强钢筋,除应按本规程第8.1.3 的要求分批进场检验外,尚应满足本规程第6.4.1
条规定的要求。
T/HBABEE 005—2024
15
附录A 混凝土结构用630MPa 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技术条件
A.1 主要性能技术要求
A.1.1 钢筋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筋牌号及化学成分和碳当量(熔炼分析)应符合表4.1.1 的规定。根据需要,钢中还可加入V、
Nb、Ti 等元素。
表4.1.1 HHRB630 高强钢筋的牌号及化学成分和碳当量
牌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碳当量Ceq%
C Si Mn P S
不大于
HHRB630
HHRB630E
0.28 0.80 1.60 0.035 0.035 0.58
2 碳当量Ceq(%)可按式(4.1.1)计算:
Ceq=C+Mn/6+(Cr+V+Mo)/5+(Cu+Ni)/15 (4.1.1)
3 钢中铜、镍、铬的残余含量应各不大于0.30%,其总量不大于0.60%。经需方同意,铜的残余含量
可不大于0.35%。
4 钢的氮含量应不大于0.012%。供方如能保证可不作分析。钢中如有足够数量的氮结合元素,含氮
量的限制可适当放宽。
5 钢筋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2 的规定,碳当量Ceq
的允许偏差为+0.03%。
A.1.2 钢筋的力学性能应满足本下列要求:
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特性值应符合表A.1.2 的规定。
表A.1.2 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特征值
牌号
Re
L(MPa) R
m(MPa) A(%) A
g t(%) o / ο m eL R R eL eL Ro / R
不小于不大于
HHRB630
630 790 15
7.5 — —
HHRB630E 9.0 1.25 1.30
注: A 为钢筋标准中钢筋的断后伸长率, A
gt为钢筋标准中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
om
R 为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 ο
eL R 为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
eL R 为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A.1.3 工艺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弯曲性能应符合表A.1.3 的规定,按表A.1.3 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弯曲180°后,钢筋受弯曲部位
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表A.1.3 钢筋弯曲压头直径(mm)
牌号公称直径d 弯曲压头直径
HHRB630
HHRB630E
6~25 6d
28~32 7d
T/HBABEE 00X—202X
16
2 反向弯曲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反向弯曲试验的弯曲压头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公称直径。
2)反向弯曲试验:先正向弯曲90°后,再反向弯曲20°。经反向弯曲试验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
不得产生裂纹。
A.1.4 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的机械连接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1 公称直径不小于16mm 的受力钢筋连接推荐采用采用直螺纹套筒方式连接。
2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根据极限抗拉强度、残余变形、最大力总延伸率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
复拉压性能分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
3 Ⅰ级、Ⅱ级、Ⅲ级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
循环后,其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应符合表A.1.4 的规定。
4 Ⅰ级、Ⅱ级、Ⅲ级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变形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中表3.0.7 的规定。
表A.1.4 接头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
接头等级Ⅰ级Ⅱ级Ⅲ级
接头实测极限抗拉强度
0
mst f
mst stk f 0 f
钢筋拉断;或
mst stk f 0 1.10 f 连接破坏
mst stk f 0 f
mst yk f 0 1.25 f
注:1 表中
stk f 为钢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yk f 为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2 连接件破坏指断于套筒、套筒纵向开裂或钢筋从套筒中拨出以及其他形式的连接组件破坏。
A.1.5 HHRB630 高强钢筋的尺寸、重量、允许偏差及表面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 的规定,外形如图A.1.5 所示,外形尺寸应符合表A.1.5 的规定。
表A.1.5 HHRB630 高强钢筋尺寸及允许偏差(mm)
公称
直径
d
内径d1 横肋高h
纵肋高h
l
(不大于)
横肋宽
b
纵肋宽
a
间距l 横肋末端最大
间隙(公称周长
的10%弦长)
公称
尺寸
允许
偏差
公称尺寸
允许
偏差
公称
尺寸
允许
偏差
6 5.8 ±0.3 0.6 ±0.3 0.8 0.4 1.0 6.0
±0.5
1.8
8 7.7
±0.4
0.8
+0.4
-0.3
1.1 0.5 1.5 8.3 2.5
10 9.6 1.0 ±0.4 1.3 0.6 1.5 10.5 3.1
12 11.5 1.2
+0.4
-0.5
1.6 0.7 1.5 12.0 3.7
14 13.5 1.4 1.8 0.8 1.8 13.5 4.3
16 15.5 1.5 1.9 0.9 1.8 15.0 5.0
18 17.4 1.6
±0.5
2.0 1.0 2.0 15.0 5.6
20 19.4
±0.5
1.7 2.1 1.2 2.0 15.0
±0.8
6.2
22 21.4 1.9
±0.6
2.4 1.3 2.5 15.8 6.8
25 24.3 2.1 2.6 1.5 2.5 18.8 7.7
28 27.3
±0.6
2.2 2.7 1.7 3.0 18.8
±1.0
8.6
32 31.1 2.4
+0.8
-0.7
3.0 1.9 3.0 21.0 9.9
注:1 纵肋斜角θ为0°~30°。
2 尺寸a、b为参考数据。
T/HBABEE 005—2024
17
β
b
l
θ dl
hl
a h
h
b α
β
b
l
θ dl
hl
a h
h
b α
β
b
l
θ dl
hl
a h
h
b α
β
b
l
θ dl
hl
a h
h
b α
d1——钢筋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h1——纵肋高度;
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图A.1.5 HHRB630 高强钢筋表面及截面形状
A.1.6 钢筋的公称横截面面积与理论重量列于表A.1.6。
表A.1.6 钢筋的公称横截面与理论重量
公称直径(mm) 公称横截面面积(mm) 理论重量(kg/m)
6 28.27 0.222
8 50.27 0.395
10 78.54 0.617
12 113.1 0.888
14 153.9 1.21
16 201.1 1.58
18 254.5 2.00
20 314.2 2.47
22 380.1 2.98
25 490.9 3.85
28 615.8 4.83
32 804.2 6.31
注:理论重量按密度为7.85g/cm3计算。
T/HBABEE 00X—202X
18
A.2 主要应用技术条件和检验项目
A.2.1 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用高强钢筋的质量,正确评价配置热处理/热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
的性能,应采用《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 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试验结果应符合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批准标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有
关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使用,以保证高强钢筋在工程结构中的安全应用。
A.2.2 应对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原位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对计算模型或设计参数进行复核、
验证或研究其结构性能和设计方法。
原位加载试验结果应满足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批准标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上级
有关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参照本规程进行设计、施工。
A.2.3 高强钢筋应进行人防工程应用研究,并获取国家人防主管部门出具的可应用于人防工程中的鉴定
证书方可参照本规程进行设计、施工。
A.2.4 每批钢筋的检验项目,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2.4 的规定。
表A.2.4 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
1
化学成分*
(熔炼分析)
1 GB/T 20066 本规程A.2.6
2 拉伸2 不同根(盘)钢筋切取GB/T 28900、GB 1499.2
3 弯曲2 不同根(盘)钢筋切取GB/T 28900、GB 1499.2
4 反向弯曲1 任选1 根钢筋切取GB/T 28900、GB 1499.2
5 尺寸逐根(盘) — GB 1499.2
6 表面逐根(盘) — 目视
7 重量偏差GB 1499.2
8 金相组织2 不同根(盘)钢筋切取GB/T 13298、GB 1499.2
*准许用反向弯曲检验项目代替弯曲检验项目。
A.2.6 钢的化学成分试验应按GB/T 4336、GB/T 20123、GB/T 20124、GB/T 20125、或通用的化学分析
方法进行。仲裁时应采用GB/T 223.5、GB/T 223.11、GB/T 223.12、GB/T 223.14、GB/T 223.17、GB/T
223.19、GB/T 223.23、GB/T 223.26、GB/T 223.37、GB/T 223.40、GB/T 223.59、GB/T 223.63、GB/T
223.84、GB/T 223.85、GB/T 223.86 的方法进行。
A.2.7 疲劳性能、晶粒度、连接性能只进行型式试验,即仅在原料、生产工艺、设备有重大变化及新产
品生产时进行检验。型式检验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2.5 的规定。
表A.2.5 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取样数量,个取样方法试验方法
1 疲劳性能5 不同根(盘)钢筋切取GB/T 28900
2 晶粒度* 2 不同根(盘)钢筋切取GB/T 6394
3 连接性能GB 55008、JGJ 18、JGJ 107
* 钢筋晶粒度检验应在交货状态下进行。
T/HBABEE 005—2024
19
A.3 试验方法
A.3.1 拉伸、弯曲、反向弯曲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拉伸、弯曲、反向弯曲试验试样不允许进行车削加工。
2 计算钢筋强度用截面面积采用公称横截面面积。
3 最大力下的总延伸率gt A 的检验,按表A.2.4 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方法》GB/T228 的有关试验方法。
4 反向弯曲试验时,经正向弯曲后的试样,应在100℃温度下保温不少于30min,经自然冷却后再反向
弯曲。当供方能保证钢筋经人工时效后的反向弯曲性能时,正向弯曲后的试样亦可在室温下直接进
行反向弯曲。
A.3.2 尺寸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带肋钢筋内径的测量精确到0.1mm。
2 带肋钢筋纵肋、横肋高度的测量采用测量同一截面两侧纵肋、横肋中心高度平均值的方法,即测取
钢筋最大外径,减去该处内径,所得数值的一半为该处肋高,应精确到0.1mm。
3 带肋钢筋横肋间距采用测量平均肋距的方法进行测量。即测取钢筋一面上第1 个与第11 个横肋的中
心距离,该数值除以10 即为横肋间距,应精确到0.1mm。
A.3.3 重量偏差的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随机截取,试样数量不少于5 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
于500mm。长度应逐支测量,应精确到1mm。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1g。
2 钢筋实际重量与公称重量的偏差(%)按公式(A.3.3)计算:
100
试样总长度公称重量
试样实际总重量-(试样总长度公称重量)
重量偏差
(A.3.3)
A.3.4 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与判定应符合现行冶金技术标准《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
定》YB/T 081 的要求。
A.4 检验规则
A.4.1 钢筋的检验分为特征值检验和交货检验。
A.4.2 特性值检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特征值检验适用于下列情况:
1)供方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检验;
2)需方提出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一致的检验;
3)第三方产品认证明及仲裁检验。
2 特征值检验应按GB 1499.2 中附录C 规则进行。
A.4.3 交货检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交货检验适用于钢筋验收批的检验。
2 组批规则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或同一轧批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
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超过60t 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 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
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T/HBABEE 00X—202X
20
2)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
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混合批的重量不大于60t。
3 钢筋检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应符合表A.2.1 和A.4.3 条第2 款第1 项的规定,以及GB 1499.2 标准中
的相关规定。
4 各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应符合GB 1499.2 标准及本附录A.1 节的有关规定。
5 钢筋的复验与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 17505 的规定。
6 该材料在人防工程中应用,应提交国家人防办出具的该产品混凝土构件爆破试验相关技术资料及技
术成果鉴定书。
7 HHRB630 高强钢筋交货状态,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不得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其他组
织,钢筋上除纵向肋以外,横向基圆上不得出现回火马氏体组织等。
A.5 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及订货
A.5.1 HHRB630 高强钢筋的表面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应在表面轧上牌号标志、生产企业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规定
的行政区划代码前2 位)和公称直径毫米数字,准许轧上经注册的厂名或商标代替行政区划代码前2
位。
2 钢筋牌号标志应以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表示,HHRB660 以“6H”表示,HHRB660E 以“6H/E”表
示。
3 标志应清晰明了,标志的尺寸由供方按钢筋直径大小作适当规定,与标志相交的横肋可以取消。
A.5.2 包装和质量证明书:
钢筋的包装、标牌和质量证明书上准许赋包含产品信息的条形码、二维码。
除上述规定外,钢筋的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
般规定》GB/T 2101 的有关规定。
A.5.3 按本附录订货应包括执行标准,产品名称,钢筋牌号,钢筋公称直径、长度(或盘径)及重量
(或数量、或盘重),以及特殊要求等内容。
T/HBABEE 005—2024
21
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
630MPa 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
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T/HBABEE 005—2024
条文说明
T/HBABEE 00X—202X
22
目次
1 总则····························································································································· 23
3 术语和符号···················································································································· 23
4 基本规定······················································································································· 23
4.1 一般规定················································································································23
5 材料····························································································································· 25
5.1 钢筋······················································································································25
5.2 钢筋连接材料··········································································································25
5.3 混凝土···················································································································26
6 结构设计······················································································································· 26
6.1 一般规定················································································································26
6.2 结构分析及极限状态计算·························································································· 26
6.3 构造规定················································································································27
6.4 抗震设计················································································································27
7 施工····························································································································· 28
7.2 钢筋加工················································································································28
7.3 钢筋连接和安装······································································································ 28
8 质量验收······················································································································· 28
T/HBABEE 005—2024
23
1 总则
1.0.1 HHRB630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减少钢筋消耗量,节省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
染,提高建筑安全储备能力。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配合使用,还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少运输费用,
避免钢筋的密集配置,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编制规程是为了落实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推广应用
HHRB630高强钢筋。
1.0.2 本规程的应用范围为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规程内容包括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
面的技术要求。
1.0.3 在应用HHRB630高强钢筋时,除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外,其余技术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钢筋混凝土用
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等的相关规定。
3 术语和符号
3.2.1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中定义的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规程。
钢筋牌号组成见表3.2.1。
表3.2.1
牌号牌号构成英文字母含义
HHRB630
HHRB630E
由HTRB+规定的屈服强度
特征值
HTRB-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heat treatment/rolled ribbed bars)
E----已有牌号上加E(earthquake)代表抗震钢筋。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0.1 HHRB630 高强钢筋的适用范围与一般钢筋相同,且可与其他类型的钢筋搭配使用。推荐优先用于
混凝土梁、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对仅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和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非预应力受力钢筋,宜采用HHRB630 高强钢筋。对于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控
制配筋的抗爆设计人防结构和抗倒塌设计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非预应力受力钢筋,推
荐优先采用HHRB630 高强钢筋,以达到节省钢材用量的目的。
4.0.2~4.0.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基本表达形式,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的规定完全一致。
4.0.4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 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三级,等级是对裂缝控
制严格程度而言的,设计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等级。关于构件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国际上
一般都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对钢筋的腐蚀影响、钢筋种类对腐蚀的敏感
评论